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六十章 大怒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六十章 大怒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信走后,徐宪成写了一份奏折递往京师,直接把此事告知了朝廷。

两日后,李信和张可大在莱州以南和刘宇烈、王道纯的军队就打了一仗,这一战规模并不大,相比之前和孔有德的一战,从开打到结束连小半个时辰都没,而且两军一接触没多久,刘宇烈和王道纯的明军就直接溃败了,就连伤亡都没几个,整支部队丢盔卸甲,奔散而逃。

刘宇烈和王道纯这两个家伙跑的最快,开战后自己这边还没崩呢就见情况不对跑了,他们这支军队之所以败的这么快,和他们两人丢下军队先跑也有着关系,要不然要拿下还得花点力气呢。

现在好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击败了刘宇烈和王道纯的军队,只可惜刘宇烈和王道纯这两人跑的太快,没能抓到。见到这副场景,李信和张可大也是哭笑不得,原本以为他们如此头铁是有几把刷子的,但没想居然这么菜,这样的货色也敢来抢功?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逃回去后,刘宇烈和王道纯手上的部队基本都没了,惶恐不安的他们连忙给朝廷写奏折,一口咬定是莱登军已和孔有德的叛军合流,孙元化包括徐宪成等人已经投了孔有德,背叛了朝廷,要求朝廷尽快派援军过来围剿叛军,一举剿灭莱登叛军。

等到刘宇烈和王道纯的奏折送到京师的时候,徐宪成的第三封奏折也差不多到了。崇祯皇帝看了双方的奏折后,双方奏折上的内容完全相反,这让崇祯皇帝一时间不知究竟信谁才好。

这时候,朝廷中也因为山东之事闹了起来,以首辅周延儒等人为主,自然是相信徐宪成所言,并且徐光启接到徐宪成的信后也给崇祯皇帝进言,为孙元化解释的同时告知了莱登真相。

此外,徐宪成本人的身份也不一般,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他是复社创始人之一,而复社又向来和东林党、浙党交好,在朝中自然是有不少人支持的。而且徐宪成去山东是代皇帝巡视地方,又持有王命旗牌,等于半个钦差,他说的话自然是可信的。

但也有人表示反对,说徐宪成原本就和孙元化是好友,既然是这样徐宪成为孙元化遮掩并非没有可能。而且孔有德叛变事发突然,徐宪成又只是一個文官,从来没有带过兵,他去莱登只带了十几个人,怎么可能一举解决叛乱,并且处置了所有辽将呢?

要知道这些辽将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而且手上都有兵权,居然被一个手无博鸡之力的文官一举拿下,还击败了孔有德叛军,这种可能性极小。

按照他们的说法现在徐宪成恐怕已落到了孔有德手中,甚至被孔有德和孙元化等人裹挟叛乱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无非就是要借徐宪成的手麻痹朝廷和皇帝罢了,这些根本就不可信。

至于刘宇烈和王道纯主动攻击莱登军,不听徐宪成的解释导致战败,这分明也是托词。刘宇烈和王道纯都是朝廷命官,一个是崇祯皇帝刚刚任命的山东总督,另一个是山东巡按,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和孔有德等叛军同流合污的,所以他们的话更为可信。

双方各持不同意见,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尤其是孔有德叛乱一事经时间发酵已经不是叛乱那么简单了,因为孙元化包括他的老师徐光启,还有现首辅周延儒等人虽和东林党有合作,却不属于东林党阵列,眼下周延儒刚任命为内阁首辅不久,孙元化又是巡抚莱登,他们如今的实力肉眼可见增强了许多。

为了权利争夺或者是党同伐异,周延儒和孙元化的政敌当然不会放过现在这个机会,趁机泼脏水、指黑为白的阴招全都使了出来,哪怕有些人明明知道问题在于刘宇烈和王道纯而不在徐宪成,他们也顾不上了,哪怕徐宪成算半个自己人,可只要能把周延儒包括孙元化等人拉下马也顾不上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也是头痛。

从理智来说崇祯皇帝是信任徐宪成的,而且徐宪成的奏报和奏书先一步就送到了京师,当得知孔有德叛乱一事已被徐宪成解决,孔有德本人生擒的消息后,崇祯皇帝非常高兴,甚至还打算升徐宪成的官呢。

可才没过几天,刘宇烈和王道纯的告状奏折就到了,他们的奏折中内容和徐宪成的完全相反,还口口声声称徐宪成已经落到了孔有德之手,孙元化、张可大等人呢投敌,整个莱登全部被叛军占领,并击败了平叛军。

这个消息让崇祯皇帝大吃一惊,可还没等他找人询问此事真相时,徐宪成的下一份奏书又到了,奏书上详细和崇祯皇帝说明了此事的经过,指责刘宇烈和王道纯两人为了抢功不顾事实,居然出兵攻击莱登军。徐宪成派人说明情况,对方依旧装聋作哑,无奈之下徐宪成这才自卫,直接领兵击溃了刘宇烈和王道纯的部队。

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几分道理,崇祯皇帝人在京师,又呆在皇宫中,哪里知道莱登那边的真相?当自己任命的官员两边说的完全不同时,崇祯皇帝多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时间不知道谁更可信。

“王伴伴!”

“奴婢在!”在一旁服侍的王承恩连忙应声答道。

“依你看,莱登一事是徐宪成说的对呢,还是刘宇烈和王道纯所言才真呢?”

“这……。”王承恩暗暗叫苦,他就是一个太监,虽然执掌司礼监,可因为崇祯皇帝继位后因为之前魏忠贤的事根本不信太监,把所有权利掌握的牢牢的。现在的司礼监早就没有以前的权势了,纯粹就是一个摆设。他王承恩虽是司礼监的大佬,又是皇帝身边的人,可其实就和一个橡皮图章没什么区别。

而且崇祯皇帝这人的性格多疑,又刚愎自用,往往遇到大事还优容寡断,甚至还没什么担当。

王承恩跟了崇祯皇帝这么多年,对这位主子再是了解不过了,崇祯皇帝问话可不好回答,糊弄过去一旦以后他反应过来肯定没好果子吃,可如果说实话又和崇祯皇帝所想的不同,惹恼了崇祯皇帝,更是要命。

再加上崇祯皇帝时不时还会对身边的太监敲打一二,提醒他们不要做魏忠贤,更说过他可不是天启皇帝。这其中的意思更是明确,就连王承恩这样的大太监在崇祯皇帝面前回话都要三思。

“王伴伴!”见王承恩没有马上回答,崇祯皇帝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冷冷又开口。

“回皇爷,奴婢刚才在琢磨这事呢。”王承恩连忙先解释了一句,接着皱眉道:“此事甚大,奴婢又在京师,如仅仅凭两方的奏折奴婢实在不好判断。徐宪成是皇爷指派的巡视官员,刘宇烈同样也是皇帝任命的山东总督,这两人都是朝廷命官,按理说都不会欺瞒朝廷,更不会欺瞒皇爷。”

“但奴才以为,凡事都有可能,或许是双方沟通不畅的缘故导致现在情况。其实呀查明此事倒也不难,皇爷可再派人去山东细查核实,孰对孰错自然一目了然。”

听到王承恩这番说辞,崇祯皇帝脸色缓和了下来,这个建议倒说到他的心里去了。

不过派谁去查呢?崇祯皇帝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锦衣卫,让锦衣卫去核查自然是最可靠不过的。不过崇祯皇帝对锦衣卫并不能完全相信,在他看来天下人都有可能欺瞒自己,哪怕是锦衣卫也是这样。

所以除了锦衣卫外,还要派太监去,有了太监同行,锦衣卫就不敢私下糊弄自己,这才能得知真相。

想到这,崇祯皇帝顿时有了决断,当即下令由太监高起潜跟着锦衣卫的人去一趟山东。除去这个安排外,崇祯皇帝为以防万一,另外下旨给山海关那边,令总兵金国奇为帅,下辖靳国臣、祖大弼、祖宽、张韬、吴襄、吴三桂等率军四千八百人入关,以防山东局势突然恶化,守护京畿。

圣旨下达后,高起潜和锦衣卫的人直接出京,连夜赶往山东。

几日后抵达山东,高起潜为了安全起见到了济南府就不走了,派手下的太监和锦衣卫分兵两路,一路往廊坊找刘宇烈和王道纯求证,另一路绕道安丘再北上莱登,去莱登摸清楚情况,等消息搞清楚后再做决断。

没花多少力气,高起潜就搞明白了真实情况,尤其是从莱登传回来的消息证实孔有德等叛军的确被剿灭,叛将之首孔有德也已生擒,现在就关在登州大牢里呢。

至于莱登的辽将,无论是否跟随孔有德叛乱者都被徐宪成控制了起来,等候朝廷发落。而且徐宪成还表示可以把所有人犯移交给高起潜,由高起潜带回京师时,高起潜马上就让人先把孔有德和李九成父子这三个罪魁祸首押解到济南。

十日后,当人押解到,高起潜让认识孔有德和李九成父子的人辨认无误后,这才彻底相信了徐宪成的解释,连夜就给崇祯皇帝去了调查结果。得知真实情况后,崇祯皇帝先是松了口气,对孔有德等叛军剿灭极为高兴,接着又是恼怒异常,迁怒于刘宇烈和王道纯的谎言,这两个家伙居然如此大胆做出这等事来,假如不是自己英明神武,说不定就给他们骗了。

崇祯皇帝立即下旨,让高起潜带人逮捕刘宇烈和王道纯,连同孔有德等人一起押解至京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