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五十八章 后怕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五十八章 后怕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元化的确没脸见人,当得知孔有德被擒,李信和张可大大胜叛军后,孙元化是极为高兴的。可紧接着就从徐宪成这边看到了李信送回来的那些信件,当看完信件的内容后,孙元化羞愧难当,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才好。

一直以来,孙元化都很有自信,他自觉得以诚待人,别人必然也如此待自己。

当初孔有德、耿仲明这些辽将辽军在辽东走投无路,更没任何人敢收留他们时是他孙元化站了出来,拍着胸脯给朝廷保证,这才让他们在莱登有了安生之地。

不仅如此,收留了这些人后,孙元化还向朝廷保举了他们,任命孔有德和耿仲明为参将,对于其他辽将也进行了妥善安置,哪怕当时张可大和其他山东军将持反对意见,孙元化都顶住了压力。

接着,他把莱登本就不足的军粮军饷分了部分给辽军,随后又自作主张收容了十数万逃来莱登的辽民。从这点来说,孙元化有些对不起山东军队,更对不起山东的百姓,因为他的作为引起了山东军和地方百姓的极度不满,也造成了两边矛盾重重。

可就算这样,孙元化唯一没有对不起过这些辽将辽军包括十数万的辽民。这也是他一直对耿仲明等辽将重用并放心的底气,在孙元化看来,这些人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只要熬过这段时间,接下来他想办法渐渐缓解双方矛盾,他们必然能为自己所用。

可惜的是,孙元化太过理想化了,也太过自信。就连孔有德叛乱后,孙元化依旧觉得这仅仅只是孔有德一人的问题,不肯也不想把这个事和其他辽将辽军联系起来。

因为孙元化的固执己见,徐宪成最终无奈请出王命旗牌停了孙元化的职,然后亲自接过莱登军政大权,用雷霆手段把登州的辽将全部抓了起来,然后调整策略,着手备战。

对徐宪成的这个做法,孙元化是极度不满的,甚至还有一种被朋友背叛的感觉。所以孙元化这些日子对徐宪成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根本就没给他好脸色看,甚至在徐宪成找他商议莱登事务的时候,孙元化还冷嘲热讽,说什么自己已是待罪官员,哪里有资格能对政务指指点点,徐宪成是朝廷大员,又负有王命,自然是徐宪成做主才是。

对于孙元化的态度,徐宪成也不恼怒,只是笑笑并没说什么。但很快前线就传来了战报,等得知李信和张可大一举解决了孔有德的叛军后,徐宪成大喜之下就去见了孙元化,并私下把同战报一起送来的孔有德的书信也带给了孙元化看。

见到这些玩意,孙元化的世界观彻底被打破了,他一直固执和信念在这一刻支离破碎。

瞪着无法相信的眼睛,意图从徐宪成那边得到不一般的回答,可徐宪成的表情却告诉自己,这一切全都是真的。

遭受如此打击,孙元化悔恨交加,能当到莱登巡抚,又精通数学和火器,孙元化的智商是绝对没问题的。此时他才清醒过来,明白了徐宪成才是对的,如果当时徐宪成没有阻止自己,又或者没有请出王命旗牌暂停了自己职务,又二话不说把全部辽将都控制起来,又以李信领兵出战的话,那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首先是张可大部的安危,张可大部的战斗力本就不如孔有德,按照孙元化原本的打算,是准备派一员辽将和张可大协同作战,然后夹击孔有德部。假如真是这样的话,原本的夹击叛军就成了孔有德夹击张可大了,到时候前线被孔有德打个措手不及,张可大部被两军合围,弄不好就是一個全军覆没的下场。

张可大一败,登州以南就再也没有部队可以阻拦孔有德了,孔有德长驱而入,用不了两日就能打到登州城下。

等到那时候,中军参将又是耿仲明,一旦耿仲明和孔有德里应外合,直接打开城门的话,那么登州还能守得住么?自己不就成了大明的罪人了么?

想到了,孙元化汗水淋漓,一脸后怕,同时心中更是愤怒不已。当初对这些辽将有多信任,现在的孙元化就有多恼怒,此外还有深深的羞愧和后悔。

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孙元化哪里还有脸面跟着徐宪成出城去迎接李信和张可大呢?如果不是他的莱登巡抚职务依在,孙元化甚至想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更不想见任何人呢。

孙元化的心情众人都明白,见了孙元化后,徐宪成半句都没提孙元化之前的过错,反而安慰了他几句,并希望现在孙元化能履行起巡抚的职责,对安置在莱登的那些辽民多加注意,避免地方矛盾继续恶化,同时也缓解双方的对立。

孙元化当然知道徐宪成是好意,之前的怨恨早就烟消云散,如今只有无比的感激。

同时孙元化还拉着张可大的手说了好些话,惭愧地告诉张可大自己之前没有听取对方的意见,这一次要不是徐宪成出手,他差一点又铸成大错。

张可大却笑着说孙大人不必如此,世间人心难测,谁都不知道这天下居然有如此忘恩负义之人。孙元化做的这些从大局来说并没错,错的只是这些人自己不堪而已。

现在幸好一切都过去了,随着孔有德等人被擒,叛乱一事已基本解决,虽然孔有德的部下跑了几百人,可这些人已成不了什么气候,只需慢慢抓捕就行,山东之乱也彻底平定了。

“诸位!”见气氛融洽,徐宪成笑呵呵地开口道。

众人向他望去,徐宪成从怀中取出两份东西道:“莱登之事眼下已经解决,罪魁祸首都已就擒,此事需尽快上奏朝廷才是,本官已经写了奏报和奏折,还清诸位一观,如未有异议,本官希望诸位在给朝廷的奏报上联名。”

说完,徐宪成就把这两份东西递给他们,让他们相互传阅。

孙元化是第一个看的,他一目三行很快就看完了这些,随后默默把它们交给了自己下首的李信和张可大。

等李信和张可大爷看完后,孙元化这才忍不住对徐宪成道:“此次平叛,叛乱之责在我,这奏折和奏报中却……。”

不等他说完,徐宪成就摆手道:“初阳兄不必如此,当初初阳兄收拢辽将辽军,又安置辽民,从本意来说并没过错,而且孔有德叛乱一事,我也找人细细查问过,他叛乱也事出有因,如山东地方能卖粮给孔有德,又或者当地豪族不那么得寸进尺目中无人的话,这场叛乱也不会发生。”

“初阳兄虽然有过,但罪不在初阳兄。况且初阳兄在得知孔有德叛乱之后第一时间就下令平叛,又做出了合适的布置,这才能有快速解决孔有德叛军的战果。从这点来说,初阳兄功大于过,朝廷自然会公正处置。”

“我……。”孙元化心中感动不已,徐宪成这番话分明就是为他开脱,更把平叛的功劳放到了自己头上,让自己以平叛之功来掩饰用人之过,同时还把近半责任归结为山东地方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是事实,就连如何平叛的战术也是孙元化最初拟定的,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在于人的问题。假如不是徐宪成未雨绸缪,果断解决了后患,哪怕战术没问题,平叛也不会有现在这个结果,甚至还会导致整个莱登陷入叛军之手呢。

“徐大人说的对!”张可大开口表示赞同,他本就和孙元化的关系不错,之前两人有矛盾无非就是因为对孙元化过于重用辽将和辽军不满罢了,再加上十数万的辽民安置问题,让张可大很是难受,为了避免冲突,这才主动去了莱州。

现在随着孔有德的叛军平定,孔有德包括耿仲明等辽将都被抓了起来,之前的问题就不再存在了。而且在张可大看来,孙元化是有本事的,也是一个不错的上司,虽然信错了人,差一点铸成大错,但事已解决何必再抓着不放呢?

假如孙元化去职,朝廷再调一个新的巡抚来莱登,难道会比孙元化更有能力,或者说会和孙元化这样对他们武将信任和尽心的么?

大明的文官是什么货色,张可大再清楚不过了。像徐宪成、孙元化和李信这样的文官简直凤毛麟角,那些文官眼睛全都是长在额头上的,根本就看不起他们这些武将,孔有德之所以叛乱除去地方对辽军的矛盾不肯卖粮外,不就是因为王象春王家的逼迫么?

这还仅仅只是王象春家中的管家呢,假如是王象春本人,说不定更为羞辱。所以在张可大看来,孙元化如果等就此渡过难关,继续留任莱登巡抚并不是坏事,总比换一个人要好得许多。

而且经此事后,孙元化也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诚待人并非他人同样会如此对待自己,少了些天真,多些实际,反而是莱登之福啊!

张可大的态度极为重要,因为他是莱登总兵,等于是莱登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

之所以把张可大拉上,又特意当着孙元化的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徐宪成就是想希望张可大也支持自己,把部分功劳让给孙元化,这样才能保住孙元化。

现在张可大的态度让徐宪成很是高兴,一旁的李信作为好友自然也用同样方式劝了孙元化。见他们如此,孙元化心中更是羞愧难当,也感激万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