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五十三章 张字旗号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五十三章 张字旗号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信领兵出征,徐宪成坐镇登州,对登州城防进行加固,同时抓紧训练登州驻守的部队以应付可能到来的守城战。

虽然徐宪成对李信有足够的信心,可打仗不能光凭信心,哪怕有十足的把握也要做好万一的准备。

毕竟孔有德不是普通人,这家伙当年在毛文龙手下是有名的悍将,而且他所带的三千军队都是辽军中的精锐,其中还拥有近半的骑兵,甚至包括火器。

李信和张可大是否能按照计划截断孔有德的退路,并且歼灭这支叛军,徐宪成并非有十足的把握,一旦李信和张可大不敌孔有德,那么孔有德用不了一日就能兵临登州城下,

自李信出兵之后,徐宪成时刻关注着前线的动静,每日都有斥候来往通报军情。现在的巡抚衙门大堂已成了他的指挥中心,大堂中央摆着一个赶制出来的沙盘,这玩意徐宪成还是从朱慎锥那边学来的呢,虽然时间有些紧,做的不是很精致,可山东半岛的大致地形都在上面,位于莱登位置,有几杆小旗插着,以颜色不同作为区分,其中蓝的的小旗代表着孔有德的叛军。

“大人!有军报!”正当徐宪成站在沙盘前凝神细思的时候,突然斥候来报。

听完斥候的回报,徐宪成挥手让来人下去歇息,等斥候走后,他回到沙盘前,略微调整了一下那些小旗,等确定位置无误后,这才放下心来。

“孔有德来的不慢呀,看来见分晓就在这几日了……。”双手抱胸,徐宪成目光落在沙盘之上,口中喃喃自语道。

现在的孔有德前军已经抵达招远附近了,这小子的速度还真是快,比预料中的更早抵达。

按照原来的计划,张可大的山东军就在招远以北,作为登州以南的屏障列阵迎敌,拦截孔有德的叛军。而李信的部队本应该绕过莱西往平度一线穿插,等抵达平度后截断孔有德的后路,然后再直向东北,配合张可大的山东军作战。

可没想到孔有德的部队速度这么快,眼下李信的部队刚刚抵达莱西,孔有德就快到招远了。这时候再向平度已没了任何意义,李信部如果不意外的话会直接由莱西北上,尾追孔有德的叛军至招远,这样的话同样可以达到前后夹击的效果。

对于李信那边徐宪成并不担心,李信不是思路死板的人,文武双全的他熟读兵书,自然明白随机应变的道理。何况来往的斥候消息传递从未中断过,徐宪成相信现在李信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会直接放弃原来的行军路线,调整方向掉头向北。

按照路程计算,最多明日孔有德的部队就能和张可大的山东军遭遇上,李信的部队会稍晚些抵达招远。等两军到达位置,那么接下来的大战就会爆发,这一战究竟如何,估计这几日就会有结果。

“李兄!现在就看你的了。”徐宪成默默说道,开战在即,说他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一战赢了还好,如果输了徐宪成必然背负极大的责任,以他对崇祯皇帝的了解,到时候不仅只是夺职这么简单了。孔有德战败,登州岌岌可危,整个山东就将一片糜烂。他徐宪成以王命旗牌接管莱登防务,责任重大。

招远以南一百二十里,李信正率部向北进军。他比徐宪成得到的消息更早些,刚刚抵达莱西后就接到了孔有德部北上的情报,判断孔有德正朝着招远而去的时候,李信毫不迟疑就改变了行军路线,带兵掉头北上。

虽是第一次带兵,但李信却根本不像是一个新手,反而如同一个征战多年的老将一般。

年少时李信就喜好军事,家中兵书早就熟读在心,更有一身好武艺,别说普通人了,就算是军中将领,李信也算是很不错的。

至于带兵打仗,李信在研读兵书时就有过研究,可以说他的理论经验极其丰富,远朝普通武将。李信所欠缺的仅仅只是他的实际操作罢了,从登州而出的时候,李信对于部队调动和行军还有些生涩,不过他很快就由理论同实际结合,一路南下又虚心求教了随行的两位副将,仅仅两日时间,李信就有模有样了。

他成长的速度之快,两位副将都是看在眼里的。原本都觉得作为文官的李信带兵根本就是一個噱头,无非因为李信是徐宪成的部下,这一次让他带兵捞一份军功,实际上如何行军,又如何作战,还得靠他们。

可很快这种想法就彻底改变,而且李信带兵不像其他文官高高在上,身着铠甲的他不仅武艺超群,更和士兵打成一片,每日行军尤其注意军中的情况,无论是途中休息或是过夜,李信都亲自视察军中,对士兵嘘寒问暖,照顾有加。

虽然他所带领的部队一半山东兵一半辽东兵,两者本有矛盾,可在李信一视同仁之下,再加上他的人格魅力,虽然短短数日没能彻底消除双方的隔阂,但却已没了最初相互冷淡的状态。在加上李信以身作则,和士兵们同吃同歇,很快就受到了士兵们的爱戴。

由莱西直接北上,李信部日夜兼程,第二日斥候来报,前方三十里外已发现了孔有德的后军。

他们所在的位置离招远已不远了,最多大半日就能抵达,从时间上估计,孔有德的前军应该已和张可大的山东军遭遇,不过消息说双方还没开战,毕竟孔有德远道奔袭而来,还不清楚莱登方面的布置,而且孔有德的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差,可实际兵力并不多,在没有摸清楚张可大和其他明军动向的情况下,以孔有德的老练是不会贸然行动的。

既然他的斥候已经发现了孔有德的后军,以孔有德领军的经验不会不派斥候查探。恐怕用不了多时,孔有德那边也会发现他们的存在。

想到这,李信瞬间就下达命令。他让人马上更换旗号,把他的李字大旗换成了张字大旗。这个举动令两位副将很是不解,李信笑着说过些时候就知道他这么做的用意了,两位副将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李信为什么这么干,所谓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他李信好端端的自己的旗号不打,反而打了张字大旗,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不仅如此,李信还让人传下话去,告诉军中诸人不得泄露是自己领军,凡是对外一致称是张将军领军,至于这个张将军是谁还用得着说么?不就是被徐宪成已经看押起来的游击将军张焘。

等到第二日,正当李信大摇大摆打着张焘的旗号继续前进的时候,刚过午后就有人来了。来的不是别人,是孔有德派来的三个骑兵,这三个骑兵打着手势抵达李信的部队两百多步后就不再前进,等到确定李信这边没有直接攻击他们之后,这才派出一人上前表明身份,说他们孔将军有信给张焘张将军。

得知消息后,李信让人去把信取来,拆开细看后不由得哈哈大笑。

这封信的确是孔有德写的,信中孔有德先是仔细说了他叛乱的经过,当然对于叛乱的缘由,孔有德把罪责全部归结于山东地方对辽军的敌视,还有王象春王家的逼迫。

倒了一大堆苦水,诉说了许多委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可怜巴巴的小姑娘似的。接着孔有德又在信中说道,他本不想叛乱的,可当时情况已没有什么选择了,如果不叛乱军队直接哗变,他不死在乱军中到时候朝廷也不会饶了他。

他孔有德可不想当第二个山西总兵张鸿功,俗话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呢?

为了保全自身,孔有德无奈被迫叛乱,可叛乱后他就后悔了。但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既然做了这样的事,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

之所以回师莱登,直扑登州,孔有德是打着占据登州城自保的心态,而且登州还有海船,实在不行可以夺船北渡。

孔有德的部队现在已抵达招远,马上就要和张可大开战。张可大的部队实力不强,人数也比孔有德少些,而且孔有德不仅拥有骑兵,还拥有火器,一旦开战张可大肯定不是孔有德的对手,等到张可大一败,他的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抵达登州城。

登州城中大部分守军都是辽军,再加上耿仲明等辽将,可以说整个登州基本都是孔有德的同僚甚至好友。孔有德有信心直接拿下登州,只要登州落到他的手里,孔有德进退自如,再无顾虑。

之所以派人送这么一封信,那是因为孔有德知道在自己后军背后的部队是张焘领军。他孔有德和张焘都出身于东江镇,大家是老朋友老战友了,同作为辽将,当知道山东一地对他们辽军的敌视,他孔有德今日落得如此下场不就是最好证明么?

孔有德说,既然山东人对他们辽人不满,更逼的自己造反,今天能这样对付他孔有德,明日就能一样对付张焘。他们这么多年跟着毛文龙出生入死,战绩无数,可最终又落得什么下场呢?

战功赫赫的毛文龙都被袁崇焕给杀了,虽然朝廷后来处置了袁崇焕,可崇祯皇帝却一直没给毛文龙平反。不仅如此,现在对东江镇的毛文龙部下又不断打压,导致闹出兵变,无奈之下才沦落莱登寄人篱下。

这种日子他孔有德算是过够了,也忍够了。作为老朋友,他希望张焘看在大家之前在辽东并肩作战的交情上不要继续给大明朝廷卖命,要为自己多想想。

如果张焘愿意,可以和孔有德一起干,大家作为辽军同僚同进公退,等自己和张可大开战后,张焘的部队从侧翼攻击张可大,两军合力,张可大必然溃败。

等大败了张可大,前方就再也没有阻拦了,孔有德会给义兄耿仲明去信,让耿仲明在登州城内配合,到时候里应外合拿下登州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等到登州入手,这莱登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就算再后明军围剿抵挡不住,他们也能坐船北渡直接回辽东老家去,实在不行还有投奔皇太极的最后一条路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