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三十四章 秋风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三十四章 秋风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闲聊了会儿,朱求杞端茶送客。

范三拨自然不是没有眼力劲的,当即起身告辞。不过他离开之前对朱求杞说今晚会摆下宴席给朱求杞接风洗尘,希望朱求杞能够赏脸赴宴。朱求杞听了微皱眉头,神色迟疑了下后这才答应。

见朱求杞同意,范三拨这才放下心来,等范三拨走后,朱求杞给刘渤使了个眼色,刘渤会意点点头,除去院中转悠了好一圈,这才回来。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有仆人来请朱求杞,说是范三拨相邀赴宴。

做好准备的朱求杞当即起身,一旁刘渤作陪,两人出了小院,朝着不远的范三拨所住之处而去。

片刻后到了地方,范三拨已在门口等候着了,见朱求杞他们到来连忙上前行礼,口中称罪,说未能亲自去请,还请朱求杞见谅。

摆摆手,朱求杞道了一声无妨,接着就进了院中。

范三拨所住的院子要比朱求杞住的院略大些,毕竟他是范家半个当家人,范三拨已经成婚,有妻妾二人,还有一个幼女,不过都没见着,毕竟女眷不便抛头露面,朱求杞对此倒也不在意。

进了屋,宴席已经摆下,一桌山珍海味还有好酒,范三拨请朱求杞上座,他在下首作陪,刘渤因为是锦衣卫身份,朱求杞当着范三拨的面让他也坐,刘渤道了声谢,这才坐到了朱求杞的左手边。

坐下后,范三拨殷勤招待两位客人,尤其是朱求杞。毕竟对方身份不同,是新任的按察使,而且来山西前还是京官御史。从见面到现在,朱求杞都没有直说究竟的来意,虽然口头说是拜访,可堂堂三品大员在赴任途中特意来一個商人家中拜访,范三拨自然是不信的。

根据朱求杞前面说的话,他来范家是离京时有人指点,假如范三拨猜的没错对方就是来打秋风的,看上的无非就是范家的银子罢了。

这倒也没什么,反正大明的官员都是如此,差别只是胃口大小罢了。官职越高,也越贪婪,在之前安排宴席的时候,范三拨心里就琢磨过了,也做好了出点血的准备,只要朱求杞要求不过分,区区银子给就给了,也算是范家的孝敬。

按察使这个职务是地方三司之一,地方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政务,包括地方管理和税收工作,从意义上来说是三司中地位最高的,相当于高官级别。按察使司负责的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从这点来说等于高官兼政法委一把手。

至于都指挥使司就简单了,这是负责地方军队也就是卫所的最高长官,相当于高官兼军区司令员。

地方三司的结构是当年朱元璋所确立,一直延续下来。而巡抚最初并非常设官职,最初只是皇帝向地方派出的巡视官员,以监督地方施政工作的临时职务。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三司结构已不适用现在的地方管理,渐渐巡抚这个临时职务成了代替中央管理一省的最高级别官员,其地位超过了三司,位于三司之上。

这种情况从天启年到崇祯年的现在已成了惯例,从而导致三司在地方的权利已不如从前。可就算这样,三司之一的按察使地位依旧不低,毕竟三司才是朝廷管理地方的实际最高官员之一,对于这样级别的大员,范三拨是丝毫不敢得罪的。

陪着朱求杞饮酒,范三拨很是小心,话语中还不住试探朱求杞的底牌。朱求杞倒也不在意,几杯酒下肚后人放松下来,也就谈笑风生聊了起来,说着京中的一些趣事,又询问了范三拨山西地界的情况等等。

作为宗室,朱求杞的消息来源自然要比常人多,而且一旁还有锦衣卫的刘渤陪同呢,锦衣卫对朝中大小事务更是清楚,侃侃而谈之下,范三拨没有丝毫怀疑,更确信了对方的身份。

当范三拨见气氛差不多,开始询问对方来范家的真正用意时,已微醉的朱求杞先是叹了口气,这才说了出来。

他告诉范三拨,这一次他来山西就任按察使是崇祯皇帝点名的,之前山西出了不少事,勤王发生兵变,山西军一哄而散,导致前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被下狱处死。

接着就是仙客谨继任巡抚之职,可仙客谨这个巡抚当了不到三个月就被革职削籍,打发回老家当老百姓去了。仙客谨革职之后,由原按察使宋统殷转任山西巡抚,就这样按察使的职务就空缺了出来,考虑到山西的特殊情况,朱求杞这才被委以重任,外放地方担任这个职务。

离京之前,崇祯皇帝特意交代,山西现在的情况不太好,让他上任后尽快解决山西的问题。

一来就是之前山西军兵变的事,虽然在京畿的山西军全部逃散,也有部分被地方抓获和剿灭。但大部分逃散的山西军不是投了流寇反贼就是占山为王,造成了极大隐患。

二来,山西这边目前王嘉胤和高迎祥等流寇占据了宁乡和石楼,已威胁到了太原府周边地区。朝廷眼下已准备派兵围剿,新任山西总兵马上就会抵达山西,等新的总兵一到,对反贼的围剿就会开始,而朱求杞作为山西按察使虽不负责军事,但治安问题却是他的职权范围,再加上朝廷眼下财力不济,打仗需要钱粮,离京前崇祯皇帝特意交代朱求杞到任后配合巡抚宋统殷筹集钱粮,稳固地方。

“原来如此,吴大人深得圣眷,有吴大人能来山西,我山西地界自然安然无恙,区区流寇必定清扫,还我山西父老乡亲一个太平,于此,小人敬吴大人一杯。”范三拨恍然大悟,举杯向朱求杞道。

朱求杞摆摆手,拿起面前的酒杯喝了一口,却不说话。

而一旁的刘渤接过话头笑道:“吴大人的确深得圣眷,受皇上重托来山西赴任。不过眼下山西情况复杂,要平定乱贼,剿灭流寇实是不易。吴大人就任后,还需山西父老多多帮衬,这不仅是皇上和吴大人的事,也是山西地方自己的事,范三公子你说呢?”

“是极是极!”范三拨连连点头,他知道刘渤这是故意敲打自己呢,看来自己猜的没错,找到范家头上无非就是银子,这是要找理由问自己要银子呢。

在摆下宴席的时候,范三拨就琢磨过此事,也做了些许准备,不过还不清楚朱求杞的胃口究竟有多大。银子,范家自然是拿得出来的,可拿得出来和给多少是两回事。给的少了,对方不满意,给多了范家自己也肉痛,范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做买卖辛辛苦苦赚来的,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银子拿走?就算范三拨肯,他爹范永斗也不乐意啊!

脑子里一转,范三拨准备先试探一下,当即开口道:“这事不仅是皇命,更是吴大人爱戴山西百姓之举,我范家世代久居山西,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吴大人要为朝廷筹集钱粮,范家作为山西百姓中一员自然是当仁不让,不过如今家父不在府中,小人替我范家做主,愿乐输三千两银,二百担粮,可否?”

“多少?”朱求杞似乎没听清,愣神追问。

范三拨心中一惊,难不成自己说的少了?可三千两银子再加二百担粮食不算少了,朱求杞对此觉得不满意?

当即,范三拨重复了一遍,说完后又有些忐忑解释道:“范家虽是商户之家,但这些年兵荒马乱生意也不好做,家中人丁不少,开销也大,眼下勉强能拿出这些。不过吴大人放心,既然吴大人您开了口,又是朝廷需求,范家自然是不遗余力的,等小人稍后给家父去书信一份,让家父在张家口那边再筹集些钱粮过来……。”

说到这,范三拨停顿了下,继续道:“家父才是我范家之主,大笔钱粮调动只有家父才能做主。这事范家必定为吴大人解忧,就不知吴大人所需数额多少?如方便的话可以直接告知,我范家如力不能及,也会联络山西各家为朝廷募集钱粮,尤其是张家和王家,这两家向来同我范家共进退,再加上其余各商家,想来必能解决吴大人的问题。”

这番话一出,朱求杞心中暗暗冷笑。这个范三拨真不愧是范永斗的儿子,说话间虽然把自己摆在弱势一方,可话里的意思却隐隐透露出其他的意味。

他刚才这番话无非就是提醒朱求杞不要太过得寸进尺,要打秋风可以说个实数,而且他还把朱求杞放在了朝廷之前,意思就是说朱求杞自己想要多少,只要不过分范家可以满足。

至于朝廷所需,还有出兵所需这些,范三拨半句都没提。此外,范三拨还拉上了山西的张王两家,用这些话提醒朱求杞范家也不是没有半点根底的,范家和张王两家世代交好,三家同进退,如果过分了,张王两家肯定会出手,而张王两家那边就没范家那么好说话了,要知道这两家在山西地位不低,家中更是出过阁老的大家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别说朱求杞一个区区按察使了,哪怕就是朝中的大佬也得掂量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