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三十二章 范三拨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三十二章 范三拨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原村。

现在的张原村和百年前的张原村完全不同,自从介休范家从介休城迁移到张原村后,张原村就成了范家的地盘。

百年下来,张原村原本的住户早就成了范家的附庸,整个张原村上上下下可以说都是依附范家的存在,虽然村子的名字还没改,可范家才是张原村真正的主宰,在这个地方,范家的影响力比官府还大,范家当家人范永斗的一句话,对张原村的村民来说和皇帝老儿的圣旨没什么区别。

张原村原本核心区域眼下已是范家大院的所在,整个范家大院占地广阔,光房屋就有二百多间,这些房屋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院落,然后再组成整个范家大院,小院落之间有通道或者拱门连接,再加上高高的院墙和塔楼,就和一个坚固的城池没什么区别。

范家的人在祖宅就有好几十,再加上仆佣上百人,还有近百护院等等,光这些人加起来就近三百人了。

这还只是范家大院里面住着的,围绕着范家大院外围的张原村除了村民外还有靠着范家吃饭的伙计、佃户等等,这些人全部加起来超过了五百多。

因为生意上的缘故,范永斗带着两个儿子常在张家口的新宅居住,每年在祖宅所住的日子并不多。

范永斗的母亲在他十岁那年就病故了,他的父亲后来娶了续弦。二十多岁时,范永斗的父亲也去世,范永斗就成了范家的家主,范永斗此人很有生意头脑,范家之前就世代经商,靠着私盐和同草原的蒙古人走私贸易发家。

范永斗成为家主后不久,不仅扩大了范家的生意范围,还把范家上下经营的井井有条,让范家的产业在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范永斗作为商人敏锐察觉到了辽东的商机,冒险亲自去了一趟辽东,付出些许代价搭上了努尔哈赤的路子,从而把范家的买卖重点由最初的蒙古人转移到了辽东方面。

十来年下来,靠着和建奴私下贸易大肆走私,范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尤其是袁崇焕就任辽东后,范永斗又拉上了袁崇焕的弟弟袁崇煜,两个毫无底线的商人一拍即合,就此有了紧密合作,依靠袁崇焕在辽东的权势把买卖越做越大,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这才导致明军始终无法彻底封锁住建奴,更让皇太极在渡过粮食危机后还有余力绕道杀入长城,直逼京师。

对于范永斗来说,什么家国情怀根本不值一文,真金白银才是实实在在的。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更是一个为了追求财富什么都敢干的人。袁崇焕死后,袁崇煜逃得不知所踪,现在辽东的走私贸易基本全落到了范永斗的手里。在他看来袁崇焕兄弟死活已经不重要了,由于彻底取代了袁崇煜,范永斗已成了皇太极的座上客。

现在张原村范家祖宅里住的范家人除去范永斗的继母外,平日里当家的是范永斗的儿子范三拨。范三拨是范永斗的三子,虽然年轻却能力不弱,而且做事稳重可靠,深得范永斗的信任。

范永斗的其他两个儿子都在张家口帮着范永斗打理买卖,之所以把范三拨放在张原村并不是不重视他,情况恰恰相反,在范永斗心里,范三拨几乎已是范永斗培养的下一代继承人了,祖宅当家人的身份在宗族中地位可不低,从这点足以看出范三拨的重要性。

除去继母和范三拨外,还有范永斗的孙辈和未出嫁的女儿等,另外范家二房和三房的一些人也住在范家大院。虽然从辈分来说,范永斗的继母辈分最高,身份也最贵重,可实际上老太太(其实年龄也不大,继母才刚过四十呢)根本就没什么实权,每日好吃好喝养着,平日里念经供佛,祖宅这边全由范三拨管着。

这一日,范三拨正在和家中的管家说着话,边上还摆着几本账册。

范家现在最主要的生意自然是张家口的买卖,最大的收入来自于辽东。不过除去这些外,范家还有自己的店铺和其他买卖,这些平日里都是由范三拨来负责的,他和管家说的就是这些买卖的事。

正聊着呢,突然下人来报,说有一群外人来到了张原村,村人上前询问得知,来的人是新任山西按察使,准备去太原府上任,途径张原村得知范家在此,特意过来拜访。

听下人这么说,范三拨急忙问来了多少人,下人回答一共是十五人,除去那位新来的山西按察使外,还有一位锦衣卫总旗带着五个卫所兵陪同,剩下的都是那位大人的家仆,一行人坐了三辆车,刚到村口。

听到这样的回答,范三拨没有丝毫怀疑。自从山西巡抚先后换了三人后,现在按察使之位的确空缺,由原按察使,现巡抚宋统殷暂时代管。

不过按察使职权重要,是地方三司之一,朝廷自然会另行任命,算算时间的确也是差不多了,眼下新任按察使来到山西,在去太原的路上途径张原村,来范家转一转倒也不是稀奇的事。

作为商人之家,范三拨太了解这些当官的是什么货色了,天底下的官员基本都是一样,嘴上仁义道德,实际上比任何人都贪婪,范家作为山西有名的晋商,张原村又是范家的祖宅所在,这位新任按察使大人既然路过张原村,不找范家点事是不可能的。

常言说的好,天下哪有不偷腥的猫儿?官当的越大这胃口也越大。什么拜访,分明就是托词,明摆着就是来打秋风的,这点范三拨是心知肚明。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范三拨也不会拒绝,更不会去白白得罪对方。毕竟范家是介休的范家,范家上下也是大明的百姓。商人虽然有钱,可商人在大明的社会地位不高,范家也不像张家和王家那样背景深厚,家中出国阁老这样的大人物,面对普通的官员凭着范家的人脉和底气还能不怎么搭理,可对于按察使这样级别的大员,范三拨是不敢得罪的。

而且对方带的人也不多,一共也就十五人,至于有锦衣卫和卫所士兵护送更是正常的很。按察使可不是小官,如今西边反贼闹的凶,这样级别的官员带这些人同行理所当然。

来了客人,而且是这样的客人,范三拨自然是要去迎接的,他当即把管家打发了下去,让他去做准备,而自己换了身衣裳带着人朝外走,出了大院,往前一看,就见到三辆马车已经入了村,正朝着范家大院而来,离着已经不远了。

“不知那位大人驾到,在下范三拨,给大人问安。”等马车抵近,范三拨快步上前,拱手行礼同时开口询问。

话音刚落,第一辆车上下来一个人,这人身着锦衣卫的服饰,腰上跨着绣春刀,几步就走了过来。

到了近前,只见那锦衣卫总旗掏出一枚腰牌,在范三拨面前晃了晃,接着就打量着范三拨开口问:“你叫范三拨?”

“在下正是。”

“范永斗是你何人?”

“那是在下父亲,在下家中行三,家父同两位兄长不在此间,正在外经商未回。”范三拨毕恭毕敬回答道,他刚才看的明白,对方的锦衣卫腰牌是实实在在的,范家不是普通商家,和官场的关系千丝万缕,自然也认识山西锦衣卫的人,所以一眼就能认出对方的腰牌身份无虚。

“范永斗不在?”刘渤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很是意外,接着又打量了下范三拨,似乎欲言又止。

“这位大人,家父虽不在家中,但临行前有过交代,此间范家事由在下代为做主。大人远道而来,不知来我范家寻家父……?”

“等着!”刘渤不等范三拨把话说完,丢下一句话转身就走,范三拨微微一愣,就见刘渤快步回到了刚才下来的那辆马车,对着落下车帘的车厢里似乎说了什么话,伸手又朝着自己指点一二。

如果范三拨没有猜错的话,那里坐着的才是正主,就是那位还不知道姓名的新任按察使大人。

片刻后,刘渤伸手掀起帘子,只见一个四方脸,鬓发微白,身材中等的短须男子从车上下来。

这个男子虽然穿着的是普通道袍,可这身道袍面料却是上好的湖绸所制,腰间系着一块上好的白玉佩,而且气度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举手投足之间颇有气度,隐隐还带着一丝贵气。

见到这人,范三拨眼睛顿时一亮,他顿时肯定这男子就是新任的按察使大人了,虽然面貌陌生,从未见过,可这身气度却是假装不出来的,如不是出身大家族,或者久居高位,普通人绝对冒充不了。

朱求杞下了车,目光朝着范三拔望去,最后落到了他的身上。

此时,范三拔连忙上前行礼,还未开口,朱求杞先问:“你就是范三拔?范永斗的儿子?”

“在下……小人正是……。”刚才面对刘渤,范三拔还能自称在下,可现在同朱求杞回话一开口就觉得不妥,直接从在下降到了小人,同时朝着朱求杞又是深深一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