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置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置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把陕西爆发民变,乱民起义占据府谷,聚众上万渡过黄河攻打河曲的事同徐静秋说了说。

随着朱慎锥的讲述,徐静秋惊得眼珠子都瞪圆了,一手掩着口鼻,另一手握着朱慎锥的左手,捏得紧紧的。

“河曲没给乱民打下来吧?”

“没有,知县带城中军民守住了河曲,乱民死伤百人见拿不下县城,现已退回了黄河去了西岸,朝陕西地界去了。”

“祖宗保佑,还好还好……。”徐静秋松了口气,神色中的惊惶褪去了许多。

“虽然此次河曲守住了,可乱民却未能平定,根据刚接到的消息,乱民已向神木方向而去,人员也从最初的上万人更增了一倍有余,接下来陕西那边恐怕会有大乱,而陕西同我们山西相隔不远,说不定哪天这些乱民就会打到山西来,一旦乱民入山西,平阳府位于山西南部,到时候恐怕首当其冲。”

“我刚才问你是否去平顺小住些日子,主要也是考虑到这点。相比平阳府,平顺离北直隶更近些,而且平顺又靠近潞州卫,舅舅可是潞州卫指挥使,你和孩子们去了那边有舅舅照应,安全能够保证,哪怕乱民入山西后席卷各地,有舅舅护着也不会有太多问题。”

“如果继续留在平阳,我在的话问题不大,可你也知道北边尚有事处置,等明年开春我就要继续北上,这一次去草原什么时候回来无法确定,万一到时候消息不畅事发突然,伱们留在平阳实在是太过危险,我如何能够安心?”

“真的要离开?难道朝廷就不会平定叛乱?前些年也有地方叛乱,不也很快就平定了么?而且按夫君所言,既然乱民已经退回陕西,就暂时不会再来犯山西地界,想来平阳应当安全吧?”徐静秋思索了片刻开口询问。

朱慎锥微微摇头,对她道:“此次民变不同往日,而且这些年各地灾荒严重,不仅是陕西一地,就连河南等中原地区也多有旱灾,我们山西这两年同样天灾频频,今年天气如此寒冷,雪却不如前些年那么大,等一开春恐怕又是一个旱年。”

“乱民之所以作乱,说白了就是活不下去了,没了吃食你让他们怎么办?连命都保不住,难道还不奋力一搏?另外,朝廷要开征辽饷之事你也听说了吧?这辽饷一征恐怕更逼的许多百姓走投无路,以我看来接下来朝廷非但无法平定乱民,甚至各地乱民会越来越多。”

徐静秋不是普通的女子,她可是读过书的,当她听朱慎锥这么说的时候,整个人呆住了,一丝恐惧和害怕在她的眼中浮现,她的身躯微微颤抖,带着无比的担忧问:“夫君,你这么说……难道……难道是想说乱世将至?”

长叹一声,朱慎锥默默点头,他说道:“虽然我不想承认,可事实就是如此。你也读过史,当知道大乱将起会是一副什么模样,而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朝廷上党同伐异,我们这位崇祯皇帝被吹捧为明君,可依我看来根本就没半点明君之相。如他当一个逍遥皇帝,把朝政托付内阁的话,恐怕大明还会好些,可偏偏这又是一个有主意却没能力和担当之人,有如此君王在朝,不是国家幸事啊!”

朱慎锥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让徐静秋有些意外,毕竟崇祯皇帝初登基不久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魏忠贤和阉党,而且他和之前的天启皇帝不一样,每日看奏折到深夜,勤俭非常,对自己要求异常严格,一副中兴之主的气象。怎么朱慎锥却如此不看好崇祯皇帝,反而说他根本不是明君呢?

见徐静秋不解,朱慎锥当即就把有些事和她说了说。虽然夫妻一体,但说实话他和徐静秋之前以前从未谈论过这些,毕竟作为臣子说天子不是可不是小事,尤其朱家还是宗室,一旦传出去就是大麻烦。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陕西的民乱已起,大明天下已有乱象,朱慎锥无论要做什么,首先就是先要保证自己家人的安全。

对于徐静秋,有些事也是应该让她知道的时候了。随着朱慎锥从天启皇帝登基,为什么会重用魏忠贤,而魏忠贤为什么会组织阉党和东林党作对,而且还直接向江南士绅大族和文官集团出手强力打压的前应后果全告诉了徐静秋。

其中,包括东林党对朝政的把持,朝廷上的党同伐异和争斗,还有国家赋税的结构和实际收税的种种问题,再加上辽东的战事需要,此外还有皇权和文官集团权利的争夺等等。

这些是徐静秋从来没有想过的,更从不知道的,随着朱慎锥的讲述,徐静秋的眼睛渐渐越来越亮,她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丈夫会看得如此明白,更没料到朝堂和京师的情况会是如此复杂,更想象不到,这些日子被痛骂成阉党的魏忠贤其实并没有那么坏,而被文人所抹黑的先帝天启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热衷于干木匠活的昏庸皇帝。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话,天启皇帝还真是称得上一个英主呢。徐静秋不由得对比起前几年和这两年的变化了,这一比不要紧,比了才知道,在天启皇帝和魏忠贤主政的时期,各地的老百姓日子要比现在好过的许多,虽地方也有小股的叛乱,却根本不成气候。

而现在,仅仅才一年多而已,各地乱象而生,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不正是正面朱慎锥所说是对的么?

“既然如此,那么当今皇上为何又有许多人称其为明君呢?”

“呵呵,所谓的明君可不是几人吹捧就是明君的。荀子曰: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唐太宗也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天下人过的好,这君王才是明君,而天下人都活不下去了,所谓的明君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你不看看眼下朝堂上的都是何人?当年先帝联手魏忠贤打压的又是何人?一句明君,再说些吹捧的话,就能让皇帝为己所用,这样的好事谁会放过?”

“当今皇帝年少,根本不懂如何当好一个皇帝,更缺乏权谋和手段,其性格也是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有如此君王,倒不如没有君王的更好些,所谓不做不错,多做多错,越做越错,你瞧着吧,不出几年,天下必然大乱!”

“这如何是好?”徐静秋紧张地问。

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朱慎锥安慰道:“无妨,就算天下大乱,你夫君我也足有自保能力,大不了我带你们北上去草原,到了那边中原再乱也乱不到草原上去。”

这话一出,徐静秋瞬间就放下了心,她突然就想到了的确如此。朱慎锥在草原的那些事她是知道的,只是刚才慌乱之下没想到这一步罢了。

心中略定,徐静秋头脑也清醒了许多,不过虽然草原是一条退路,但在徐静秋心里还是能不去的不去的好。毕竟草原是塔娜的地盘,那边还有塔娜和朱慎锥生的两个儿子呢。

现在大儿子腾格尔已经成了土默特之主,是北方的菊尔汗,而且前些日子蒙古派人去京师讨封,朝廷已经同意由腾格尔接替之前卜石兔为顺义王,从而使得他的影响力和地位更进一步。

虽然她和塔娜都是朱慎锥的妻子,两人也从未见过,可在徐静秋的心里却一直暗暗和塔娜较劲,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真不想寄人篱下,明明自己才是正妻,带着家人和孩子跑去草原干嘛呢?从心里就过不去这一关。

“如果说……不去草原呢?”徐静秋忍不住问了一句。

看了她一眼,似乎从徐静秋的眼中看到了一些东西,朱慎锥顿时就笑了。

“不去就不去,就算是在大明我也能护得住你们。更何况,这大明是我朱家的天下,朱由检这黄口小儿根本不懂为君之道,更不懂用人。”

“假如他聪明一些,当初就不应该向魏忠贤下手,留着魏忠贤这把刀难道不利么?何必自废武功呢?哪怕就是拿下魏忠贤,换其他人替之也行呀,可他倒好,轻信那些夸夸其谈的书生之言,自断臂膀,还把国事托付于这些小人,眼下所作所为更是把大明往深渊中推。”

“想太祖当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大明,何等艰难,自大明立到如今,已有近二百五十年了,创业艰辛,立国之正前所未有,他朱由检何德何能?毁我大明祖宗基业?”

“夫君……你……你……?”这些话朱慎锥从来没有当着徐静秋的面说过,而今日却突然说了出来,而且话语中对崇祯皇帝的不满显露异常,更有一副意图取而代之的气势,这让徐静秋大为惊讶,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说。

“放心,此言就你听过,我不是不懂轻重之人,更明白其中的凶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也不会莽撞行事,你是我的正妻,你我夫妻一体,我也不想瞒你,如真到那日,你可愿意跟着我赌一赌?不仅是为了我大明江山,为了我朱家祖宗基业,同样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徐静秋仿佛第一天认识朱慎锥一般,呆呆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她在朱慎锥的神色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豪迈和勇气,还有无比的鉴定。渐渐,心中的惶恐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信任和自豪,她什么话都没说,只是用力握住丈夫的手,重重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