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四十九章 大乱将起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四十九章 大乱将起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陕西府谷出事了。

由于地方年荒缺食,一个叫王嘉胤的人聚众起事。

王嘉胤先是同乡吴延贵带着一群乡民抢了当地富商大户的宅子,杀人夺粮,开仓救济,很快就聚集起近三千乱民。

接着,一个叫王二的人在白水县得知王嘉胤的事,也带人冲进了当地富户的家中,抢掠一番后扬长而去,随后带着人向北就跑到府谷和王嘉胤汇合,两部合并,其人数达到了六千之众。

府谷位于陕西东北方向,离着神木不远,再往东北过黄河就是山西河曲。

王嘉胤起事后不久,朝廷就接到了地方报来的紧急消息,但朝廷的反应却根本跟不上王嘉胤的动作。

由于王嘉胤的发展速度很快,势头更是凶猛,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的队伍就从最初的六千余人发展到了上万人,更自号“横天一字王”,任命其亲信王自用为左丞相兼军师,初建了“政权”。

这时候朝廷还没回过神呢,京师那边的大佬们只刚刚得到消息,对于王嘉胤的叛乱如何处置尚未拿出具体方案,只是让地方派卫所军尽快调兵围剿王嘉胤,平定叛乱。

可要知道如今的卫所早就烂了,现在的卫所哪里有什么战斗力?那些军户说起来是军人,实际上已成了卫所指挥使、同知手下的佃户,年轻力壮的逃的七七八八,剩下的老弱就连饭都吃不饱何谈上战场剿匪?

大明真正有战斗力的目前只有边军,如这时候朝廷果断调动边军围剿王嘉胤,哪怕王嘉胤拥有上万乌合之众也很容易剿灭。可偏偏朝廷上下都没把这件事真的当一回事,尤其是京师的大佬们都觉得这只是普通的乱民叛乱罢了,只需地方卫所出兵就应该能解决。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关键还在于军费和粮草调拨,因为朝廷一旦要动用边军去围剿,朝廷不仅要提前下拨“开拔费”,还要负责边军作战时的军饷和粮草一应供给。

现在朝廷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能勉强维持边军驻防就算不错了。而动用卫所却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京师方面一开始根本就没考虑调动边军,只是让地方自行解决,尽快剿灭王嘉胤所部。

可朝廷命令下达后,当地卫所表面上做出了围剿的姿态,可实际上却根本没想着真要和王嘉胤拼命。因为卫所的军官自己也知道情况,以手上的军户真打起来恐怕不是王嘉胤的对手,所以只要王嘉胤不主动来打自己,那么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攻击对方,双方就此形成了一个很微妙的短暂“和平对峙”。

王嘉胤在府谷搅得天翻地乱,不过府谷不是久留之处,再加上这些年陕西干旱粮食缺乏,王嘉胤考虑后就决定渡过黄河由河曲进去山西,到山西地界发展。

王嘉胤趁着地方官府没反应过来的良机率部渡过黄河,直奔河曲,意图一举攻下河曲。

一旦拿下河曲,等于山西的大门就被王嘉胤打开,只要进入山西,王嘉胤就能借河曲立足,得到大量的物资补充。

不得不说王嘉胤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一旦拿下河曲不仅打开了局面,还有腾挪的空间。可问题在于王嘉胤过于高看他的那群乌合之众了。

当王嘉胤指挥大军渡过黄河,兵临河曲的时候,河曲县令张天德火速召集城中兵丁、衙役、百姓拼命抵抗,双方在河曲城下“大战”一场,此战王嘉胤的上万大军伤亡了百人,而河曲那边只伤亡了十几人。

如果从王嘉胤的队伍人数来看,上万人的队伍一战伤亡百人根本微不足道,可要知道他手下的队伍根本不是正规的军队,而是一群饥民组成的乱民罢了,这些人大多数连军械都没,打打群架还成,真要上战阵厮杀根本就派不上用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惨烈的架势看得大伙腿都发软了,哪里还有拼命的念头?

王嘉胤手中真正能打的寥寥无几,也就是他的几个老兄弟和从乱民中抽调出来的青壮组成的核心。这些人数量并不多,也就仅仅几百人罢了,而这一次河曲之战,为了确保一举拿下河曲,王嘉胤一狠心就把自己的“精锐”给派了上去,原本想着他率万人大军抵达,河曲肯定闻风而逃,拿下河曲简直轻而易举。

可万万没想到河曲县令张天德却组织民众殊死抵抗,让王嘉胤直接在城下碰了个硬钉子。

一仗下来,自己的精锐伤亡上百,尤其是跟随王嘉胤一起起事的老乡吴延贵和之前来投自己的王二全死在了河曲城下,这让王嘉胤痛心不已。

继续再打河曲已不可能了,王嘉胤的人虽然不少,可全是乌合之众,精锐只有这么点,再加上他手中也没什么攻城器械,靠人力根本登不上城墙。

如果继续硬打,弄不好非但河曲城打不下来,自己这边就先崩溃。王嘉胤毕竟是当过兵的人,知道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强求,眼见无法拿下河曲,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撤兵,重新渡过黄河退回陕西,然后再由府谷南下,裹挟乱民直扑离府谷最近的神木。

朱慎锥得知消息已是河曲之战一周后了,当听到此事后,朱慎锥眉头紧锁,长叹一声,心情颇为沉重。

来了,终于来了……。

王嘉胤起事和之前白莲教叛乱完全不同,因为王嘉胤的起事标志着朱慎锥所知道的明末大乱帷幕的正式揭开,而且之前朝廷驿站的撤裁更是催化剂,再加上这些年的天灾人祸,大明的乱象已生。

不久前,朱慎锥就得到了从京师传来的消息,说是朝廷要增派辽饷,更让朱慎锥心生警惕,眼下大明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一旦辽饷开征更是火上浇油,局势必然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次王嘉胤在陕西起事,朱慎锥清楚的就知道大乱将至,但他却没想到这股义军起事后并没向南,反而意图向东北渡过黄河,打算拿下河曲进入山西地界,这让朱慎锥大为吃惊。

一直以来,只略知道些明末大乱情况的朱慎锥虽然清楚最初就是从陕西闹起来的,之后各部义军纷纷起事,从席卷了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广等近十个省份,相比西北和中原地区,山西这边的情况要好许多,虽说在后期也有义军攻入,尤其是李自成最终打下京师就是直接从山西南部而过,举兵攻入北直隶的,但实际上在明末时期整个山西遭受的损失并不大,义军在山西活动的范围也有限。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山西的北边就是九边重镇,宣大一半主力都在山西。再加上号称大小曹将军的曹文诏和曹变蛟就是山西人,明末起义后曹文诏率领官军打得各路义军闻风而逃,稳定了山西局势,没让山西遭受到太多的战火摧残。

除去大小曹将军外,还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王晋武的大舅子孙传庭,这在历史上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更是被称为明末最能打的将领。

不过现在孙传庭还呆在老家读书养性呢,虽然魏忠贤已经倒台,按理说孙传庭这种当年因为阉党缘故愤而辞官的官员应该起复,不过孙传庭却没有官复原职,似乎朝廷上下已经忘记了他这个人。

孙传庭对此也不着急,更没有主动去打听消息或者走门路的想法,每日在家读读书,练练武,拿着锄头种种地什么的,一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姿态。

陕西的义军起事消息传来,让朱慎锥心情复杂的很,他很清楚一旦这股义军不尽快扑灭,很快各地的义军就会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等到那时候,整个大明天下就彻底乱了,各路义军声势浩大,就算朝廷调遣精兵强将围剿,却依旧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出来,根本就是越剿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不断战火洗礼,义军也越发变得强大起来,官兵应对起来也越吃力。就和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一样,等到发展到一定程度,大明朝廷的统治就会在这股力量下轰然倒塌,从而造成巨大的改变。

作为大明宗室和拥有后世眼光的朱慎锥这些年一直在暗中准备,他做了这么多,花如此巨大代价布局,其目的就是要在乱世到来前有自保的能力,同时阻止最终悲剧的发生。

原本朱慎锥以为自己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清醒地看待一切,而当真正来到的时候,朱慎锥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做到这点,更为之忧心忡忡。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这可不是什么电子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无论死的是流民或者是官兵,又或者那些无辜的百姓,更不是文字记载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啊!

朱慎锥甚至有一股冲动,他突然想调集自己的力量帮助朝廷去镇压解决这股刚冒出头来的义军,平定叛乱。可这股冲动刚刚生出来,就被理智给强压了下去,朱慎锥苦笑着摇摇头,他也想不到自己怎么会有如此天真的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