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宁远哗变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宁远哗变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很大方了不仅给了周安民银子,更帮周安民解决了驿站撤裁后的问题。

倒不是朱慎锥手上的银子多得没地方花了,其实朱慎锥自己也不宽裕,他用钱的地方多了去。

现在腾格尔部已经取代了卜石兔部,成为了土默特草原名义之主,而且还自封为菊尔汗,就连顺义王的爵位也在运作下在向朝廷请封。

蒙古派去京师的使者已经抵达了京师,除了朱慎锥安排的蒙古使者外,就连张锡钧也悄悄混在使者队伍中回到了京师,帮着运作此事。

魏忠贤的事已经尘埃落定,随着崇祯皇帝的皇位稳固,对阉党的打击也告一段落。

张锡钧本就不是阉党的人,他只是和魏良卿有私人交情罢了,当初离开京师只是担心殃及鱼池,为了安全这才暂离。眼下看局势也是应该回去的时候了,张锡钧这样的人只有在京师才能发挥出重大作用。

在张锡钧的运作下,顺义王的爵位到手不会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出点银子贿赂朝堂的几位大佬,然后再在崇祯皇帝面前说些好话,表现出臣服的姿态罢了。

眼下大明最大的敌人依旧是辽东建奴,在这种情况下拉拢蒙古对大明来说是件好事,大明无论君臣都不会拒绝腾格尔部的主动进贡和臣服。至于顺义王的爵位,在蒙古还有几分贵重,可在大明方面却根本不算什么。一个外臣的封爵,对大明根本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还能拉拢对方为己所用,何乐不为呢?

除去爵位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希望大明重开边贸,恢复之前的双边贸易。这一点张锡钧也在找关系疏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问题不大。

取代了卜石兔部,整个腾格尔部壮大了不少,可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有许多,彻底吞并和消化卜石兔部,真正和腾格尔部融为一体需要时间。再加上现在土默特草原东边有依附辽东建奴的察哈尔各部,还有更东北的科尔沁等部,北边是喀尔喀,而在西边,林丹汗虽然跑到了青海那边,但以林丹汗的性格是绝对不会甘心放过土默特的,说不定哪天就带兵打了回来。

土默特的三面都是敌人,腾格尔部对此丝毫不能放松,朱慎锥回大明之前就做好了安排,部落一直都在备战,并通过备战来整合部落,消化卜石兔留下的遗产。

现在的腾格尔部虽然拥有之前准备的巨量物资作为支持,可在取代卜石兔后,无论是物资的消耗还是金银的付出都比原来大了许多。所以在这些方面朱慎锥的压力很大,如果京师那边进展顺利,朝廷能尽快册封并同意继续展开双边贸易的话,对部落是件大好事。

除去蒙古草原,大明的布局一直都在继续,赵屋岭、羊头山等地都是朱慎锥的基本盘,再加上周安民和王荣手中掌控的力量,这些也是不能放弃的。

要维护住并且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发展,都需要海量的资金不断投入,朱慎锥就算再有钱也很吃力,可就算这样他依旧咬牙拿出了这么多的银子,还让恒通直接接手被撤裁的驿站,安置驿站的人员,自然不是银子多的没地方花了,其关键在于这么做对朱慎锥是有巨大利益的。

前面说过,驿站的作用可不简单,朝廷撤裁后没了驿站会有许多问题发生。而把驿站和那些人员收为己用,朱慎锥就能顺势把这个系统直接从朝廷手里接过来,成为自己的网络。

再加上周安民现在又掌控着山西锦衣卫,更和驿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两方面结合,不光是情报来源,更能在其他各处获得原本没有资源,这才是朱慎锥真正的目的。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崇祯皇帝为了区区六十八万五千两的开支就放弃了驿站,更放弃了这个完善的网络,再加上打压锦衣卫和东厂这样的特务机构,实在是不智的决定。而朱慎锥却看得清清楚楚,无论是驿站还是锦衣卫的作用强大,把它们握在自己手中哪怕花再多的银子也是值得的,这也是朱慎锥会这么做的真正原因。

朱慎锥开始准备接手山西驿站和人员,暗中做着安排的时候,新任蓟辽督师袁崇焕也离开了京师,前往辽东。

袁崇焕离京之前,崇祯皇帝再一次接见了他,告诉他之前答应的军饷已经在筹备之中了,不久后就能拨款下来。因为袁崇焕马上要去辽东,崇祯皇帝也不好让他空手上任,所以特意从内库拨款五万两交给袁崇焕,让他带着上任。

对此袁崇焕表示皇恩浩荡,磕头谢恩。之后,袁崇焕还特意赋诗一首,诗中言道:“臣心期报国,誓唱凯歌归……。”

崇祯皇帝听了极为高兴,更把袁崇焕当成了岳王再世,拉着他的手亲热之极,更以皇帝私人身份送他出城,站在城头眺望,目送袁崇焕远去。

离开京师,袁崇焕一路往辽东而去,谁想刚走到半道上辽东就传来噩耗,袁崇焕的老朋友,当年他的左右手,现辽东巡抚毕自肃死了。

闻讯大惊,袁崇焕连忙问传讯之人,之前不说毕自肃身体健康么?怎么突然就死了?等来人说明情况后他才知道毕自肃不是生病死的,而是自杀的。

起因是因为辽东宁远突然兵变缘故,而兵变引起是因为军饷问题。

自魏忠贤倒台后,辽东的军饷就断了,一直以来辽东军饷都是由魏忠贤想办法筹集的,而魏忠贤一倒自然就没了人负责,再加上户部本就没什么银子,更不可能拨那么多银子给辽东那边发军饷,所以原本十成的军饷实发连一成都不到,甚至因为各部和官员的不断克扣再加中饱私囊,辽东军中欠饷情况严重,最多的居然欠了半年军饷。

欠饷不算,现在就连饭都快吃不饱了,辽东各部军粮也紧缺无比,朝中官员根本就不顾辽东的情况,一个个装聋作哑推卸责任。可这种情况长久下去,丘八们就不干了,当兵吃粮拿军饷是理所当然的事,朝廷财政有问题欠一个月两个月还成,可哪里有一欠就欠半年的?

尤其是连粮食都不够,饭都吃不饱怎么打仗?靠士兵们挖野菜过日子么?那些野菜能填饱肚子?简直就是笑话!

就这样,因为欠饷严重,辽东军中发生了哗变,由部分军官领头直接找到辽东巡抚毕自肃讨要军饷。

可毕自肃哪里拿得出军饷来?他虽然是辽东巡抚,但他这个巡抚说白了就是临时顶替过度的,朝廷上没有后台,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也不高,再加上毕自肃这人从不贪污受贿是个穷官清官,朝廷不给他银子发军饷,他从哪里变出军饷来?

面对哗变的军士,毕自肃只能耐心和他们解释,告诉他们自己暂时发不出军饷,让他们耐心等待,他会尽快催促朝廷把军饷拨下来。现在他们的做法是犯了军法,要求他们马上约束部下回营,要不然军法从事。

毕自肃这人虽然有才,也当过袁崇焕的左右手,可他毕竟没有独当一面过,而且他的脾气和性格也太过刚直,不懂得婉转。

他不这么说还好,这么一说又加上很不客气的威胁顿时惹恼了哗变的军士,当即就有人叫喊之所以不发军饷,肯定因为毕自肃这个辽东巡抚贪污了他们军饷。

这个说法一传十,十传百,何况就引起了众人愤怒。这一下军士们全火了,哪里还管毕自肃是谁?就算他是巡抚贪污了军饷也饶不了他!

当即,军士们直接把毕自肃给抓了起来,接着就直接冲进毕自肃的府中找寻被贪污的军饷,可谁想到翻了个底朝天,居然在毕自肃的家里只搜出区区几十两银子和破破烂烂的几件衣服,至于所谓贪污的军饷一文都没见着。

面对这个情况,军士们也傻眼了,他们没想到毕自肃说的居然是真的,他这个辽东巡抚的确没贪污和克扣他们一文军饷,而且以毕自肃的官位和身份,其家财甚至算得上寒酸之极。

这是一个清官啊!而且还是大清官!

军士虽然哗变,可好歹还是明白道理的,冤枉了一个清官,让大家羞愧难当。众人连忙把捆绑起来的毕自肃放开,恭恭敬敬给他磕了头赔罪,带着人离开了。

虽然毕自肃用这种方式证明了自己清白,可作为读书人和辽东巡抚的他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性格刚烈的毕自肃一时间想不开,他心里极为委屈,却又无法诉说,而且作为辽东巡抚不能约束部下,甚至还被兵变的军士给五花大绑,弄的斯文扫地毫无脸面,毕自肃愤而开始绝食,绝食十三日活活把自己给饿死了,这一下事就闹得更大了。

袁崇焕得知毕自肃的死讯后了解了情况,顿时大惊,连忙再追问现在辽东的各部情况,当得知哗变还没停止,各部依旧在闹饷时,他哪里还能坐得住?当即带人快马加鞭就朝辽东赶去,三日后抵达了山海关,在山海关歇息一晚,第二日就朝宁远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