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钱没有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钱没有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皇帝的这番态度反而让袁崇焕有些不会了,他面露欣喜,心里却在叫苦。

自己只是吹个牛逼而已,你现在倒好居然不给自己半点退路,难不成自己还真的五年里把辽东建奴给解决了?如果自己真有这个本事,早就做成这事了,还会拖到今日?

可事到如今不干也不成了,崇祯皇帝已经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仿佛他袁崇焕一去辽东就能拳打皇太极,脚踢八旗一般。

不仅全部答应了他的要求,还赐给了袁崇焕尚方宝剑,让袁崇焕去辽东后大胆放心地干,不要有任何顾虑,他这个皇帝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他在京师期待袁崇焕的胜利归来。

无奈,袁崇焕只能打碎牙吞了下去,表面高高兴兴地接过了皇帝所赐的尚方宝剑,然后告辞皇帝后回去准备,尽快去辽东赴任。

等袁崇焕离开后,兴奋的崇祯皇帝当天晚饭都多吃了几碗,胃口好的不行,睡着后还情不自禁地在梦里笑出声来。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肯定能成为大明中兴之主,现在魏忠贤的阉党一扫而空,朝堂上没了奸臣都是君子,内有贤臣,外又有袁崇焕这样的大将和能人,如此大明怎能不复兴呢?

等到五年后,辽东平定,整个大明必然蒸蒸日上,自己的名字将被历史所铭记,成为千古一帝,这不就是崇祯一直想做的么?

接下来的几日,崇祯皇帝召见了内阁阁老和部堂官,要求所有人配合袁崇焕的平辽大计。而当得知袁崇焕居然在皇帝面前狮子大开口,一下子要了八十万两银子,后续还需要拨款四百万银子的军费,户部尚书毕自严差一点就晕了过去,当着崇祯皇帝的面脸色铁青,直接就说没钱。

毕自严告诉崇祯皇帝,户部早就是个大窟窿了,每年的财政赤字高达一百三十多万两,自己身为户部尚书每天都为银子的事吃不好睡不好,拼命想办法也填补不了漏洞。

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把户部上下包括自己全给卖了也拿不出这个银子来,别说这么大一笔数了,哪怕就是第一批的八十万两他也拿不出来。

说着这情况,毕自严不由得当着崇祯皇帝的面直接哭了起来,老泪横流之下哭诉说自己真没钱,就算皇帝要逼死自己也没银子,他还想找地方弄银子呢。翻来覆去就一句话,要银子没有,要钱就自己老命一条,要不你崇祯皇帝直接把他砍了脑袋算了,也省得自己再为这个事烦恼。

听到毕自严这番回答,崇祯皇帝也傻眼了。他已经答应袁崇焕了,可现在袁崇焕马上就要去辽东了,户部居然拿不出银子来这可怎么办?

当皇帝总不能出尔反尔吧?这要银子不到位袁崇焕那边怎么交代?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逼着毕自严想办法,四百八十万两现在拿不出来,先拿个几十万两救救急也好啊,总不能让袁崇焕双手空手去辽东吧?

可没想到毕自严就是个铁公鸡,死活不肯拿钱。

倒也不能怪毕自严,大明的财政本就入不敷出,早在天启皇帝的时候辽东的军费就紧巴巴的,如果依靠正常赋税根本就维持不下去,当初天启皇帝为了解决辽东军费问题只能让魏忠贤想办法,魏忠贤通过贸易和征收商税等手段从江南各地弄来了银子,这才勉强维持辽东军费开支。

从这点来说,实际上天启朝的时候辽东军费并不是由户部支撑起来的,而是由魏忠贤来解决的。户部方面的支出只是很少部分,大部分都是魏忠贤弄来的银子。

正是因为如此,户部才能勉强维持下去,可就算这样每年依旧有财政赤字,从未有好转。等到崇祯皇帝登基后,没多久就弄垮了魏忠贤和阉党,魏忠贤和阉党倒台后,人亡政息,自然之前的银子来源也就没了。

这个事毕自严心里是清楚的,但他不可能把真相告诉崇祯皇帝。总不能对崇祯皇帝说你弄倒魏忠贤和阉党是错的,正是因为魏忠贤和阉党的倒台导致了现在辽东军费没了着落?

这怎么可以?政治正确还是要的,魏忠贤和阉党祸国殃民这已经是定论了,绝对不可能给魏忠贤一党翻案,要不非但崇祯皇帝不答应,满朝文武也不答应。

此外,魏忠贤和阉党从哪里弄的银子?不就是从江南士绅口袋里掏出来的么?而江南士绅的背后又是谁?不就是他们这些文官集团?

毕自严同样是这个集团的成员之一,如果把真相揭露,这不等于背叛自己的阶级了么?所以再难他也不可能动这个脑筋,更不用说仿效当年魏忠贤的做法了。

君臣双方讨价还价,无奈之下毕自严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了十二万两银子,多了就真的没了,再也不肯松口。

见此崇祯也是无奈,算算银子离自己答应袁崇焕的还差许多呢,他只能向毕自严讨教还有什么其他弄银子的好办法?

毕自严倒给崇祯皇帝拿了个主意,他告诉崇祯皇帝现在户部的确没银子,这答应的十二万两银子还是他腾挪出来的,之后还要想办法还回去呢。户部这边不用想办法了,肯定没可能。

唯一能想办法的就是皇帝的内库,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钱。

早在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就有藏私房钱的习惯,当时对外派出不少矿监税监敛财,多年积攒下来内库里的金银可不少。

泰昌皇帝登基后,辽东战事变化,当时泰昌皇帝就动用了内库的银子,后来天启皇帝继位一开始也动用了内库,这才把辽东的局势给稳住。可之后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天启皇帝就再也没从内库里拿出半个铜板来,反而通过魏忠贤于民夺利弄了不少银子进内库。

现在国家又到了缺银子的情况,所谓取之于民用于民,毕自严希望崇祯皇帝能为大局考虑动用内库的银子,先借户部一百万两再说,让户部缓口气,同时也顺便解决袁崇焕那边所需要的八十万两银子,等以后户部宽裕了,再把这笔银子还给内库,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么?

听完毕自严的建议,崇祯皇帝气得鼻子都歪了,恨不能直接拿手边的茶盏朝毕自严的脑袋上砸去。

什么?要动用内库?还借户部一百万两?简直就是开玩笑!

户部是朝廷的,辽东战事是国事,当然用的是国家的银子。而内库是自己的,这是皇帝私人的银子,怎么能把国家大事和私人的事放在一起说?

作为户部尚书,伱不想办法为国家弄银子,反而把主意打到皇帝的私房钱上来了?简直就是离谱!而且之前自己和毕自严商量是先解决袁崇焕要的八十万两银子,可你现在倒好,表面上说户部只能凑出十二万两,反而一转手却要从自己内库借一百万两出去?

这样算下来,你户部非但一文不掏,反而赚了二十万两不成?就连之前答应的十二万两也成了井中月水中花,这不是糊弄人么?

再说了,从内库借银子说的轻巧,还以后等财政好转再还给内库?这种话骗傻子呢!

这借出去的银子还能回来?大明的财政那年不是赤字的?一旦这个银子出了内库就等于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崇祯皇帝脸色极为难看,当即一口反对这个建议,死活不肯掏银子出来。

“陛下,如此臣也没办法了,臣是真的拿不出银子啊。”毕自严垂头丧气回答道。

“你是户部尚书,朕不管,你得帮朕想办法,无论如何这银子要找出来。”崇祯皇帝很霸道地命令道。

“臣真是无能为力,要不陛下把臣下狱吧,这个户部尚书臣不当也罢。”毕自严死猪不怕开水烫,直接摆烂。

“你……你……。”一时间,崇祯皇帝还真想喊人直接办了他毕自严,可话到嘴边崇祯皇帝最终忍了下来。因为他知道就算拿下毕自严也没用,换个尚书依旧办不了这个事,何况毕自严是很有能力的人,自自己登基以来在户部尚书位置上尽心尽力,靠着他才能维持财政运转,如果换个能力更不行的上去,说不定还不如他呢。

“毕自严!”

“臣在。”

“朕问你,如今财政如此,你有什么好办法?”

“陛下,我大明财政问题已有多年,要解决无非开源节流而已,臣这些日子对此也有深思,细想后倒也有些想法,为此臣整理了十二条,还请陛下御览。”毕自严似乎早有准备,从怀里出去一本奏折递上,王承恩上前接过,随后回到崇祯皇帝身边递给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打开奏折细看,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不少财政方面的建议,看得出毕自严是用心的,他这个户部尚书也是称职的。

这十二条中,毕自严对财政情况做了整理,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其中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

不得不说这些建议是有针对性的,而且也有实施的可能,如果能全部做到的话,的确可以缓解部分财政问题。

但崇祯皇帝注意到这里面的许多措施都需要时间去实施,根本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而现在户部拿不出银子来,这可怎么办?

思索片刻,崇祯皇帝当即告诉毕自严,这些措施看起来不错,让毕自严做一个具体方案,可以由户部想办法实施起来。此外,目前最关键是要解决军费问题,这八十万两可等不了太久,无论如何都要先拿出来,让毕自严回去好好想想还有什么立即奏效的办法。

自此,毕自严拜别皇帝,回去想办法了。很快这个事就传了出去,没多久就传到了宫外,被许多官员所得知。

当天傍晚,监察御史毛羽健碰巧也听说此事,正为家中破事焦头烂额的毛羽健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就朝书房奔去,片刻洋洋洒洒写了一本奏折,第二日一早直送到了崇祯皇帝御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