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四百一十章 当为尧舜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四百一十章 当为尧舜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朱由检,天启皇帝交代了许多,似乎想把要说的话全部告诉朱由检,他很担心自己这个年幼的弟弟继位后不知道如何当好一个君王,当皇帝看起来简单,可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像朱由检这样从小就没有受过帝王教育的皇子更难。

不过有魏忠贤在,天启皇帝也能放心不少。在看来只要重用魏忠贤,这把刀还是很好用的。

朱由检登基后,并不需要有太大的动作,安安稳稳坐在龙椅上即可,多看多听多学习,慢慢学会怎么当好皇帝,至于其他的事交给魏忠贤去办,以魏忠贤的能力必然可以办的妥妥当当。

至于魏忠贤会不会欺主?这个天启皇帝不担心,魏忠贤只是一个太监,大明的太监权利来自于皇帝,无论太监权势多大,只要皇帝一个旨意下去,就能把魏忠贤拉下马来,从而失去一切。

何况魏忠贤年龄不小了,已经马上六十的魏忠贤头发花白,原本坚挺的脊梁也弯了下去,太监又是残疾,因为伤了本源一般太监寿命并不长,以魏忠贤的年龄恐怕活不了太久。

或许几年,或许更长些。等到那时候魏忠贤不死也差不多躺在榻上苟延残息了。到时候朱由检也能成熟起来,随着魏忠贤把朝廷上的文官集团权利彻底夺回来,皇权再一次回到皇帝手中,那么朱由检就能当好一个真正的英主。

“吾弟当为尧舜!”

这最后一句话是天启皇帝对自己这个弟弟的期待和鼓励,等说完后,天启皇帝感觉到精神远不如之前,刚刚长时间的谈话耗费了他极大体力,实在有些支持不下去了。

不过接下来他还需要做一些安排,天启皇帝对朱由检说,这几日就不用回王府了,直接住在宫中,以避免进出皇宫耽搁时间,更可以避免有些意外的发生。

天启皇帝直到今日还记得自己当年登基的场景,因为移宫案的发生,自己堂堂皇长子,帝国的继承人居然被一群东林党人冲进来直接从养母手中夺走,最后更因为东林党的逼迫,使得李选侍黯然离开乾清宫,最终他这个皇帝差一点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被架空,要不是身边还有魏忠贤可用,天启皇帝恐怕就是东林党手中的一枚棋子。

眼下又到了帝国权利接替的要紧关头,天启皇帝绝对不会允许类似的事再一次发生。要知道这些年东林党虽被魏忠贤打得七零八落,势力大不如前,可东林党在朝堂上的根基并没彻底铲除,文官集团中东林党依旧不少,再加上一些同期东林党的官员,万一这些人趁现在机会再闹出什么事来,天启皇帝是无法容忍的。

为保险起见,天启皇帝确定把朱由检给留在宫里,并由魏忠贤来照顾。对于这个安排朱由检心里直打鼓,背后的冷汗直冒。

他实在是害怕,害怕自己留在宫里不等于直接落到了魏忠贤的手中?如果魏忠贤对自己不利的话可怎么办?可天启皇帝的安排他又不能不从,而且他也明白现在不是和魏忠贤撕破脸的时候,再不愿意,自己也得忍着,更不能让魏忠贤察觉到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在见完天启皇帝后,朱由检离开了这边,魏忠贤带着他去离乾清宫不远的一处宫中临时住下。

这边已经整理过了,生活物品一应俱全,还特意有几个从其他宫里调来的小太监和宫女伺候着,此外魏忠贤还特意询问朱由检对这边有什么要求,或者缺少什么,如有需要可以交代自己,他马上安排人去办。

朱由检忐忑不安地看了看四周,对于住处他并没有太多要求,甚至可以说他根本就不关心这些。他缺乏的是安全感,可又不能和魏忠贤说,迟疑了下这才对魏忠贤提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希望魏忠贤去信王府把他的大伴王承恩给接来,自己习惯王承恩服侍了,身边缺了他觉得不习惯。

对于这个小小要求魏忠贤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笑着说这是小事,自己马上派人去接王公公。

见魏忠贤一口答应,朱由检这才略微放心,勉强笑着谢过魏忠贤。

傍晚时分,王承恩入宫,来到了朱由检的身边。他的到来让朱由检总算松了口气,有个熟悉而且又靠得住的人陪伴自己,心情自然不同。不过就算这样朱由检还是没有大意,临时住在这里的时候,所有的吃食包括饮水什么他碰都不碰,吃的喝的全部是王承恩给他准备的干粮和饮水,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朱由检都是身上的软甲不脱,让王承恩睡在外面,一有风吹草动以便最快速度警觉。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小心翼翼,可实际上朱由检却根本没想到他这么做根本就没卵用。

别说他现在人在大内,宫内上下全是魏忠贤的人,哪怕朱由检不在宫内回到自己的王府同样然并卵。

权势滔天的魏忠贤手里掌握着东厂和锦衣卫两个帝国最大的特务机构,他假如真要对朱由检不利难道还需要用这些花招么?直接派人杀了朱由检就是了,任凭朱由检穿再多的软甲,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出动之下,这些玩意根本就没用。

至于下毒?更不需要这么麻烦,抓到人直接撬开嘴往里面灌就成了。这些魏忠贤又不是做不到,更不是做不成,要对于一个还没继位的亲王,杀掉朱由检对魏忠贤来说比捏死一只蚂蚁并不难太多。

更何况,朱由检入宫后做出的这些举动难道魏忠贤就不知道么?这也太小看魏忠贤了。但魏忠贤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也许是魏忠贤过于相信天启皇帝的承诺,又或者对自己有充足信心,觉得朱由检年少不懂事,不了解自己,等时间久了大家慢慢熟悉了就好了。

在召见朱由检的第二日,天启皇帝把内阁阁臣找来,当着几个阁臣的面交代了自己死后由信王朱由检继位的决定,同时告诉他们传位诏书已经在信王那边了,这几日信王就住在离乾清宫不远的宫中,等时间到了,他们去迎信王继位即可,一切都已安排好。

八月二十日,天启皇帝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长时间昏迷不醒,八月二十一日,天启皇帝在昏迷中短暂醒来,但这时候已经说不出话了,他只能用眼神向着陪伴在他身边的魏忠贤望去,目光中带着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眷恋和无奈还有一丝不甘。

八月二十二日,在昏迷中天启皇帝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位少年登基的帝王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他的生命最终停留在二十二岁这年。

对于天启皇帝的评价,文官集团并没有给出好评,反而因为他宠信魏忠贤任用阉党有着激烈的批评。

在他们眼里,天启皇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正是因为他重用魏忠贤给东林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在魏忠贤疯狂对付东林党包括文官和士绅集团的手段下,许多东林党的“君子”们死在阉党的手中,而且阉党的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也使得文官和士绅集团损失惨重,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根本的利益。

但从真正的历史现实来看,天启皇帝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主,他的帝王手段甚至超过了他的祖父万历,而被外人谈而色变的魏忠贤和其阉党充其量就是天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罢了,一切的目的是为了皇权的争夺,是为了继续维持大明的统治。

在天启皇帝登基之初,辽东建奴气焰嚣张,战争失利,军事惨败,帝国摇摇欲坠,大厦将倾。朝廷收不上赋税,朝政又被东林党掌控,皇帝只是一个吉祥物根本就无法有效管理国家。而在民间,文官集团和士绅集团的力量越来越大,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对百姓的剥削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但这些情况在天启皇帝登基后短短七年里得到了极大改变,随着辽东军事政策的改变和有效实施,在重用孙承宗等人之后,大明对后金建奴的战争从被动转为了主动,经济和军事封锁得到了良好成效,就连老奴努尔哈赤都“中炮负伤”而死。

在打击东林党的同时,皇权得到了加强。魏忠贤在天启皇帝的授意下开始着手解决民间矛盾,把赋税的重心从普通老百姓转到文官集团和士绅身上,通过对外贸易和大幅度增收商税,减少土地兼并的各种方式从而减轻从百姓身上增税,不仅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大增,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能够生活下去。

这些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可对于传统士大夫看来却是对他们利益的损害。所以对天启皇帝他们自然是恨之入骨,巴不得这个年轻的皇帝早早死去,只要天启皇帝没了,换一个皇帝上位,那么魏忠贤就成了没牙的老虎再也不足为惧,之前失去的一切就能重新回到手中,甚至变本加厉弥补之前的损失。

可惜了,可惜了!

可惜天启皇帝就差一点就能成功了,可以说他是大明自朱元璋、朱棣等帝王后文官集团掌控朝政以来唯一一个即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皇帝。假如多给天启皇帝几年时间,那么他必然能成为掌握重权的帝王,而到那时候,什么内忧外患,什么辽东建奴,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