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去信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九十五章 去信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无妨,商人贪财而轻义,伯雅兄所说的确是事实,没什么接受不了的。”朱慎锥见孙传庭尴尬的表情,当即笑着摆手道:“何况商人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一概而论。再说了,商人中固有见利忘义的无耻之徒,也有为国为民的义商。”

“先不说春秋时期的弘高和西汉时的卜式,此二人虽是商人,可其所为却当得上大丈夫三字。就说我大明朝吧,当年的徽州商人阮弼也是如此,拿出家产捐助朝廷补充军费,巩固海防,成为一时美谈。万历年间,倭寇打到了芜湖,阮弼更是拿出金银加固芜湖城墙,保护了一方百姓,为后辈所称赞。”

“商人中有好有坏,瑕不掩瑜,伯雅兄骂那些奸商同他人又有何干系呢?”

“好!好第一个瑕不掩瑜!”孙传庭抚手大笑,望向朱慎锥的眼中满是赞赏,他没想到会在一个商人口中听到这么一番话,这些话别说商人了,哪怕就是普通的读书人都不一定说得出来,这让原本就对朱慎锥感官极好的孙传庭更看重了几分。

“王兄说的没错,这人的确不能一概而论,那些商人固然该死,但如此所做的也不仅仅只是商人。自老奴在辽东起兵以来,我明人投靠者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身在大明却私通建奴,为其做事者更非寥寥。当年袁应泰兵败,正是有人出卖所至,熊廷弼、王化贞后来丢失辽东,同样也是奸细所为,要不然局势不会败坏到后来的程度。”

“几个商人,无非也是为其利益不顾大义罢了,可……。”说到这,孙传承长叹一声,又露出无力和痛恨的表情,虽然他明白这种事是避免不了的,可对于眼下的情况却又无法改变,让他心中极为难受。

“王兄,你可知私下给建奴走私粮草军械的商家是何人?”

“怎么?伯雅兄打算上奏朝廷?绝此后患?”

“正是!”

朱慎锥微微摇头,苦笑道:“恐怕要让伯雅兄失望了。”

“王兄意思是……?”

朱慎锥道:“并非在下不肯告知,实是连我都不知晓究竟是谁在做这个事。此事可不是小事,做事之人心里也清楚,一旦走漏消息恐怕就是掉脑袋的罪名,自然做的极为隐秘。”

“如不是机缘巧合,我无意之中知道有人在这么干,要不然也不会知道天下居然有这样胆大妄为之人,所以伯雅兄想知晓究竟是谁,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这……。”孙传庭一时无语,他原本是打算在朱慎锥这了解到究竟是谁在私通建奴,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走私,可没想到朱慎锥告诉了他一个这样的答案。

听到这样的回答,孙传庭有些沮丧,不过他也能理解朱慎锥。朱慎锥说的没错,这种事不是小事,一旦消息传到朝廷耳中,不仅是掉脑袋那么简单,夷三族都是可能的,这个罪名不亚于造反了。如此大事,不做的隐秘怎么可能,外人怎么会如此轻易知晓?

另外,朱慎锥还告诉孙传庭,这种事光靠几个商人根本就做不了,孙传庭自己就是山西人,山西的晋商势力如何庞大想来孙传庭自己也清楚。在那些大商豪商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是在民间、地方,更在朝堂,他们背后的关系网和能量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何况孙传庭眼下已是一个辞官归乡之人,哪怕他还在京师当官,以一个区区吏部主事的级别根本无法撼动。

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孙传庭虽有“杀敌之心”却无杀敌之能,这不能不让他无比沮丧。

突然,孙传庭想到了一个办法,自己现在虽没了官职,也无上书朝廷的可能,而且他在朝中也无靠得住的关系和背景,就算自己上书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不过他不行,有人或许可以啊!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同科进士袁崇焕。

现在袁崇焕已是辽东经略,手握辽东军政大权,如果把这事告诉袁崇焕,想来袁崇焕一定会在辽东严查,哪怕抓不到是谁在偷偷向建奴走私,只要扎紧篱笆严守关口,封锁住向建奴走私的通道,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皇太极现在准备向林丹汗动手也不是一件小事,辽东的明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些文章。如果能在建奴发兵和林丹汗打起来的时候,袁崇焕在辽东配合林丹汗同时动手,说不定会有奇效。

到时候哪怕不能重创建奴,趁此机会收复部分失地也是极好的,这样一来对于大明更是一件好事,如此一举两得为何不为?

越琢磨心里越是高兴,孙传庭不由得露出了兴奋之色,要不是朱慎锥和王晋武还在,他甚至想马上起身书信一封送去辽东了。

朱慎锥和孙传庭一见如故,两人虽然身份不同,却都是性格阔达没有偏见之人,何况因为王晋武的缘故,双方还成了亲戚,谈话中更是少了一层外人之间的客套。

随着双方的接触和交谈深入,都感觉到对方的不俗,尤其是聊到政局的看法时,许多方面观点一致,更大有知己之感。

此外,孙传庭还发现朱慎锥的大局观极强,在军事见解上更非常人能及,在讨论之前萨尔浒之战和后来辽东的几场大战过程中,朱慎锥常有惊人之言,而且这些话也实在是说到了孙传庭心里去了。

一时兴起,孙传庭索性找来一副围棋,以棋子为兵,棋盘为天地当场就摆起了阵型,和朱慎锥探讨几场战役军事得失。

两人越说越是投机,摆棋子时还不时争论一番,争论到激烈处时吵的面红耳赤,可等一局摆完,探讨之后又对视大笑,仿佛刚才吵架和现在勾肩搭背的不是同一人,看得一旁当陪客的王晋武干瞪着双眼着实摸不着头脑。

除去政事、军事外,两人还讨论了一番经济。

孙传庭当过吏部主事,吏部管的就是经济,孙传庭对经济有颇深的研究。但在这话题中他却发现朱慎锥对经济的研究之深自己望尘莫及,虽然朱慎锥只是一个商人,可对于经济的认识和判断却和常人不同,他的许多话初听起来似乎寻常,可细想后却令人有所感悟,再结合实际,让孙传庭不由得拍案叫绝。

说的兴起,孙传庭甚至把王晋武都忘了,拉着朱慎锥聊的是兴致勃勃。就连用了晚饭后孙传庭也没歇息的想法,恨不能和朱慎锥抵足长谈呢。

原本只是想来探望一下王荣和王晋武,再看看自己刚出生不久的表侄,没想到在王晋武这遇到了孙传庭,这对朱慎锥倒是意外之喜。

因为孙传庭的缘故,朱慎锥在王晋武这多住了两日,直到第三日这才表示要回去了。虽然孙传庭心中还想多留朱慎锥些时日,但眼下已是深秋,眼看着马上就要入冬了,再留他路上就不好走。

何况朱慎锥此来只是路过,行商在外还未回家,他家中也有妻儿老小,总不能硬拽着朱慎锥不让他走吧?

无奈,孙传庭只能感慨时间飞逝,这日子一晃就三日过去了,他还有许多未能和朱慎锥探讨呢。在朱慎锥走的这一日,孙传庭拉着朱慎锥的手一口一个老弟,告诉朱慎锥自己不日也要回代州去,如果朱慎锥那一日路过代州,千万记得去找他,他必定扫榻以待。

告别了孙传庭和王晋武,朱慎锥离开了平顺,朝着平阳方向而去。

沿着官道走了一段路,朱慎锥下意识回头望去,却见十里亭外依稀还能见到孙传庭的身影,不由得心中很是感动。

人和人的交往有些实在说不清,有的人认识多年却只是泛泛之交,可有人的才见一面,却有知己之感。孙传庭给朱慎锥的感觉就是后者,向来孙传庭也是如此吧,能结识这样一个朋友,是两人的幸运,更是命运的安排。

送别了朱慎锥,孙传庭收拾心情准备回代州,但在回去之前他还记得要给袁崇焕去信,告诉他关于大明向建奴走私的事,还有提醒他皇太极即将要和林丹汗开战,希望袁崇焕把握住机会给皇太极制造些麻烦。

把信写完,找人尽快送了出去,孙传庭这才动身离开平顺返回代州,在回代州一路上,他依旧在回忆着这几日和朱慎锥的交谈,心中感慨万千,更有爱才之心,有了如有一日魏忠贤垮台,自己再回京任职的可能,一定要为国举荐人才的想法,尤其是像朱慎锥这样的人才,当一个行商实在是太过浪费了,如能让朱慎锥入朝为官,说不定有一日这就是又一个张居正,能够力挽狂澜,革新朝政。

就在朱慎锥回到平阳后的几日,远在辽东的袁崇焕也收到了从山西来的信。

当得知来信人是孙传庭的时候,袁崇焕一开始还是很高兴的,他和孙传庭是同科进士,说起来就是同年,两人当年观政和授官的时候关系不错,后来袁崇焕因为考核卓越改任兵部主事,而那时候孙传庭也是一样由知县改任吏部主事,由此更有了几分交情。

不过袁崇焕在京师呆的时间不长,几个月后就被当初的蓟辽督师孙承宗调任去了辽东,在山海关担任监军一职,接着因为孙承宗的提拔,这几年袁崇焕步步高升,官是越做越大,手中的权利也越来越重。

直到宁远之战后,袁崇焕先是成了辽东巡抚,之后又因为努尔哈赤之死袁崇焕借这机会令自己名声大噪,从而最终获得了辽东经略的官职。

相比袁崇焕,孙传庭的官运就要差许多了,他在吏部主事上干了仅仅一年而已,就因为看不惯朝中的党争主动辞官了。眼下袁崇焕已经名满天下,而孙传庭却是一个辞官赋闲的老朋友,两者身份地位完全不能比。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