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三百三十章 基础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三百三十章 基础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战争中,持续高强度的射击状态意味着什么朱慎锥心里很清楚,如果能持有大量这样的转轮枪,依靠连续五次射击的快速就能形成弹幕的封锁,哪怕对方是精锐的骑兵,只要自己这边准备充足,有足够的转轮枪交替的话,那么对方根本就冲不过来。

这样的威力不是普通火枪能比的,哪怕装填速度稍缓些也是值得。

这种武器的出现能直接改变战争的模式,从初级的火器战术逐步向更先进的战术发展。不过这种枪的弊端也是实实在在,除了装填麻烦外,就是射程的问题了。

戚继光的五雷神机最远能射一百二十步,换算下来就是二百米左右。但现在研制的转轮枪虽比五雷神机更为先进,可射程距离却要短上不少,按照实验来看,因为密封的原因再加漏气严重,而且目前采取的又是黑火药,最远射程仅仅八十米,有效射程在二十米左右,并且精度的问题准头也不如鸟铳,和五雷神机相差甚远。

这个数据拿出来比较似乎不怎么样,可朱慎锥却没在意这些,原本他就知道左轮枪的射程相对低些,但其连续射击和单次高速射击却是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相比戚继光的五雷神机更适合战争。

不管那种先进的枪械,在一开始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并不是否定它技术上的进步。相反,许多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和工艺逐步完善,转轮枪同样也是如此,转轮枪的出现会让朱慎锥的士兵在战场上增强火力打击力度,保证持续战斗的可能,之前所提到的问题并不算真正问题,尤其是射程,在双方短兵交接的情况下,二十米和三十米又有什么区别呢?

高兴之余,朱慎锥重赏了赵大和姚远,至于那位出了大力的老木匠朱慎锥也没忘记,特意把人招来好生勉励,不仅给了金银的赏赐,还决定让赵大带着老木匠和姚远两人组成一个专门的火器研制小组,让他们开动脑筋,利用传统机关的构造和借鉴进一步完善这种转轮枪,同时也可以研制出其他新式的火器。

除此之外,朱慎锥还向老木匠承诺了一个官身,这个消息让老木匠欣喜若狂,作为匠户能当官,这是所有匠户梦寐以求的,如此老木匠瞬间精神抖擞,向朱慎锥叩首道谢。

就连帮着出主意的姚良也一并赏赐,不过考虑到姚良对火药更为精通,而且他的兴趣也更多放在火药上面,朱慎锥还是让他继续研制火药和火帽这些。此外,朱慎锥私下和姚良聊了聊,向他灌输了一些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让他可以朝这方面钻研一二。

毕竟传统的黑火药已经到了完善的地步,再进一步已不太可能了,要想取得突破,只能从化学方面入手,不过要做到这步却是非常困难。

现在的科学还没达到这个程度,民间除了炼丹的道士外基本没什么人会捣鼓这些玩意,哪怕有些道士已经折腾出了绿矾油(硫酸)这种玩意,可对于原理也是根本不懂,完全是误打误撞做出来的。

朱慎锥虽然不是化学专业,可读书时候也上过化学课,基础的化学知识还是略知道一二。

硫酸是许多工业的基础原料,更是制造现代火药的必需品。

其中把硫酸和甘油按比例进行混合,就能产生硝化甘油,而硝化甘油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易爆品,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在历史上研制的就是这种玩意。而利用天然纤维,比如用珂珞酊棉和硝酸甘油再结合,使其性能从活泼变成稳定,最终产生的就是诺贝尔发明的无烟火药。

这些大致的方向朱慎锥略知一二,这还多亏了当年的义务教育和科普书籍,可要让朱慎锥说个明明白白却是根本不可能的,说句实话,就连绿矾油(硫酸)这玩意他也没怎么见过,哪怕放在他面前都认不出来,更不要说就进一步研制了。

不过朱慎锥还是把这些告诉了姚良,让他可以从这个方向入手。但也提醒了姚良,一旦绿矾油和其他原料混合会有很大的风险,研究过程必须小心谨慎,至于甘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朱慎锥就更不知道了,他记忆中依稀只记得是用油脂进行皂化后提炼的,至于步骤就一无所知了。

面对朱慎锥的建议和讲解,姚良顿时起了精神,他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并试一试。

不过姚良也提出,希望能增派人手,仅靠他一人恐怕不行,尤其是因为牵涉到化学方面,他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就连绿矾油的提炼也从来没有做过。

对姚良的回答朱慎锥表示理解,他告诉姚良自己会去找点人来帮他,甚至去找几个会炼丹的道士来协助他做这个事,不过这也需要时间,得派人去找寻合适的人然后再请来才成。眼下只能给姚良几个普通的助手,让姚良带着先捣鼓起来,至于能捣鼓到什么程度就看他的能力和运气了。

安排完姚良,赵大那边也做了交代。

现在冶炼的技术还是有些问题,制造出来的精铁用来造普通的军械自然可以,虽然打造一般的火器也没问题。可相比后世的工业品,这些还很原始,打造的火器从质量来说比现在大明军中使用的火器好许多,但依旧不尽人意,这也造成了更精密的火器制造难度和火器的体积重量过大,使用极其不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历史上直到清朝后期,也就是光绪年间,中国制造的枪炮材料质量也远不如欧洲发达国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炮的制造了,朱慎锥前世曾经在旅游的时候见过清朝的炮台,炮台上摆着两门一百多年历史的岸防炮,一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而另一门是当时从德国克虏伯购买的。

单门炮看还没什么,两门放在一起比较一眼就能看出差别,相比表面光滑无比,黑的发亮的克虏伯大炮,自己制造的那门大炮炮身上却坑坑洼洼,布满大大小小的孔洞,炮身也因为材料的缘故比克虏伯的大炮造的更粗,炮管内径却更细些,其差异非常明显。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技术上的落后,而现在东西方的差距还没达到如此巨大的程度,相反大明在许多技术上还是略领先西方的,其中也包括冶炼和金属制造方面。

但这个差距已经开始逐步拉小,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等到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方技术日新月异,很快就赶上并超越了中国。而在中国,留着辫子的统治者们依旧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呢,等到被洋枪洋炮直接轰开国门,这才打破了梦境。

凭借朱慎锥的一己之力要改变这个世界现在是千难万难,他如今只拥有赵屋岭的这么一座矿山和工坊,工坊中的人比如赵大、姚家兄弟等等,充其量也就是略微出色的匠人罢了,许多匠人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所会的技艺也都是祖传下来的,哪怕手上技术再好,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也有局限性。

要想靠这些底子来做到科技进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凭借这样的基础想达到工业革命的程度和白日做梦没什么区别。不过再难也要做,哪怕在技术上略有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至于真正的工业革命这是后话,以目前朱慎锥的实力和能力根本就做不到。

在交代完赵大这些事后,朱慎锥并询问了赵大是否可以再对转轮枪进行完善,以减轻重量更适合战斗,同时在细节方面进一步调整,随后批量制作的可能。

对此赵大表示他会尽力去做,但因为转轮枪的结构要比普通火铳复杂的多,而且精细度也要求更高,以目前的制作能力打造起来很不容易。就像今天朱慎锥试射的这把转轮枪,从设计定型到制作完成前后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光打造这些零件就不容易。

如果要大批量制造,必须抽调近半的人手专门对各零件部打造,而且打造极其精细,一旦尺寸有差异整把枪就组装不起来,或者精度的原因威力削弱甚至产生故障。

对此朱慎锥表示理解,但他依旧让赵大抽调人员进行制作,转轮枪的出现会大大增强战斗中火力强度,哪怕不用线形阵列来打造专业的火枪部队,仅仅把这种转轮枪装备目前的新军,以替代鸳鸯阵战法中目前手持火铳的火枪手也足以让鸳鸯阵的战斗力更进一步。

试想一下,拥有能连续五次射击不需要中途装弹的火枪手替代之前的火铳手,鸳鸯阵的攻击力和防护力必然更上一层,到时候每个火枪手可以装备两支转轮枪,拥有一共十发甚至更多的持续射击能力,这样的攻击强度再加上佛郎机和虎蹲炮的辅助,朱慎锥根本想象不出来有什么军队能在相同军力甚至略多于己方的情况下能抵挡住如此攻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