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提携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九十五章 提携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起身,蒋麟双手下垂站的笔直,常平清年轻人不懂,可他却是当了十几年边军的老兵了,刚才在给那位大人行礼的时候蒋麟已看清楚了对方身上的服饰。

说实话,当看见服饰颜色和上面繁琐的花纹时,蒋麟着实吓了一跳,这位大人的品级可不低,起码是锦衣卫千户。

虽然锦衣卫千户在大明官场中只是五品官,可官和官也是有区别的,尤其是锦衣卫的品级更不能和普通官员相比,一般来说锦衣卫千户品级虽不如一省的都指挥使,可实际权利却不容小觑,普通的边军大将一般也不敢得罪。

一个锦衣卫千户突然来到三山墩,还带着手下悄悄的来,这意味着什么?蒋麟一时间不敢深想,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周安民对蒋麟的第一印象是不错的,今天带人来三山墩他是临时起意,同样也是存着悄悄视察三山墩的想法。

如今大明这边和腾格尔部的边贸一事已交给了东厂和锦衣卫负责,名义上是东厂领头,锦衣卫协助,可实际上因为田尔耕的推荐,周安民接下了这个任务。

在和朱慎锥在平阳见了一面,兄弟二人细谈之后,周安民就带着人来到了威远卫,开始筹备起边贸一事来。

之所以挑选三山墩这个地方也是经过考虑的,一来三山墩位于山西西北方向,属于边关境地。二来三山墩虽是边关却不像靠近宣府那边多事,从地理位置来看,无论是蒙古人攻入大明又或者大明向草原出兵基本都会从宣大周边作为首选。

至于其三,在林丹汗和大明握手言和后,大明和蒙古已经有互市,但互市的位置同样也靠近宣大,尤其是张家口和阳和卫等地作为首选,就连行走草原的大明行商通常也是从这些地方出境。

大明和腾格尔部的边贸并没有直接通过朝堂,也没和地方牵扯上太多关系,是天启皇帝让魏忠贤私下办的,说白了就和当年万历皇帝向地方派遣矿监税监的形势差不多,收益等于皇帝的小金库。

这样做的用意就是要绕开朝堂,直接由东厂和锦衣卫来主导。所以为了避免引起朝堂注意,并且不大张旗鼓,周安民选了好久这才选定了这个地方。

三山墩的长城外不远处就是清水河,沿着清水河往北可直达草原境内,再过去就是土默特右旗了,也就是腾格尔部落的所在。

所以从三山墩这边出境,双方展开贸易都很便利,也能避开宣大那边的关注,地理位置再好不过。

时间有些紧,现在离过年没多久了,等这年一过天气就一天比一天暖和,春天也将来临。

明年春季,双方的边贸就要展开,时间已经不多了,大明这边的货源物资在准备之中,亢有福眼下已从恒通商行的大掌柜成了周安民的大管家,主要负责货源和装运的工作,而当这个消息在山西商界散布出去后,不用亢有福亲自去拜访,就有大大小小的商人如同闻到腥味的猫儿一般自己就找了过来。

草原那边就更不用说了,朱慎锥返回大明的时候已经做了交代,这一次贸易合作将是腾格尔部最好的机会,只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部落的兴起是必然的,同样朱慎锥从中获得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再加上部落之前的内乱,眼下虽然通过手段稳定了下来,可蒙古近来依旧不太平。利用这一次机会,腾格尔部也能顺势拉拢土默特草原的其他几个部落,和这些部落暗中结成联盟,以对抗将来可能的危机。

朱慎锥不是林丹汗那种没有脑子的莽夫,林丹汗作为蒙古大汗一开始就拿了一手好牌,可这些年这手里的牌是越打越烂,眼下虽还有着蒙古大汗的名义,可实际上蒙古本部已有摇摇欲坠的趋势,这两年众叛亲离又接连兵败,更让林丹汗焦头烂额,可就算如此,林丹汗还没醒悟自己的错在哪里。

林丹汗意图统一草原的想法是没错,可他使用的手段实在无法让人恭维。林丹汗这人缺乏政治头脑,不会使用政治手段只是一味地强硬,企图用绝对的武力来压制达到目的。再加林丹汗又鼠目寸光,经常出尔反尔,在和大明结盟中只想捞取好处又不愿意付出,几次下来就连大明对林丹汗也极为不满,更不用说蒙古诸部了。

这话有些扯的远了,还是回到眼前。

周安民这一次临时起意来三山墩视察倒给了他一个惊喜,原本以为边军这边兵事松懈毫无防备,可谁想还没挨到城墙就被蒋麟发觉,要不是及时表明身份,差一点自己带的人就折在长城下了。

“你领着本官走走。”伸手朝蒋麟一指,周安民说道。

蒋麟连忙应了一声,跟在周安民靠后一个身位,两人边交谈边向烽火台方向走去。其余的人落在后头,离他们也就四五步的样子,至于常平清却有些拘束,还是王贵乐呵呵地招呼着他跟上了队伍。

周安民走的并不快,边走边问着蒋麟关于三山墩的情况,蒋麟对周安民的询问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回答的对答如流,让周安民颇为满意。

聊了几句,周安民指着长城失修的几处又问这是怎么回事,蒋麟苦笑着告诉周安民这长城时间久了,风吹雨淋失修也是自然的。自从万历二十二年到如今,边境长城早就因为经费不足修缮不够,宣大那边还好些,毕竟那边的位置更为重要,又是九边的主要防范区域,长城的修缮整体还算可以。

但三山墩这边位置偏僻,名义上虽属于九边一处,可实际上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每年朝廷拨款下来的经费到手别说修缮了,就连材料钱都不够。

太平日子过久了,只要城墙不塌陷,勉强还能用,这边就不可能真正修缮。其实不光是三山墩,由东向西的长城各处失修的比比皆是,远看着还行,近瞧也就那么一回事,只要不出事,从上到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听了蒋麟的解释,周安民心里暗叹了一声,什么时候大明居然成了这个样子?内地的卫所糜烂也就算了,就连边军都是如此,而作为九边重要防线的长城也糟糕到这种程度。

这几年亏得蒙古人没什么动静,大明和蒙古之间的战争也好久没发生了。如果蒙古人真的形成统一,重现辉煌的话,凭现在长城防线的情况如何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蒙古铁骑?

摇摇头,周安民的心情有些沉重,可这种事他也只能心里想想罢了,要改变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只是一个锦衣卫千户罢了,别说他这样的品级官员,哪怕是内阁阁老和皇帝也是无能为力。

现在大明的财政情况并不好,辽东又经历几次战败,大明已伤了元气。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廷能勉强维持辽东的军费就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谈九边的长城修缮,朝廷哪里拿得出这些钱来?再者就算能拿得出来,按着大明官场的腐败,到了下面还能剩余多少?更何谈修缮长城。

等走到烽火台的时候,周安民对蒋麟和三山墩的情况也基本了解的差不多了。

对于蒋麟这人,周安民还是颇为满意的,毕竟他对蒋麟的第一印象不错,再加上一路走来的对答更让周安民知晓蒋麟作为三山墩的伍长的确恪守职责,是一个不错的兵头。

到了烽火台,听到外面动静的兄弟们警惕地从藏兵洞出来,当瞧见蒋麟陪着周安民等人前来都是一愣,接着连忙上前行礼。

周安民看着这些边军的穿着和装备,心里又叹了口气,这些边军的情况比自己预料的要差不少,这么冷的天,他们穿着的衣袍大多都是破破烂烂,就算好些的,比如蒋麟这个伍长,一身衣服也是打了补丁,看着灰扑扑的样子。

手里的兵器倒还算勉强,看得出平日经常做保养,周安民对于这点略微满意。等进了藏兵洞再看,一眼扫去,周安民的眉头又是紧皱,他回头问蒋麟他们平日就这么过?吃喝都在此?

“回大人的话,这算得上不错了,至少在这有吃有喝还暖和,这么多年我们这些当兵的也早就习惯了,天虽冷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默默点点头,周安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些边军名义上是边军,实际上恐怕连叫花子都不如,朝廷如此对待边军也不知道朝堂的那些大佬们知晓还是不知晓。

在藏兵洞转了一圈,出来后见站在外面的那些边军因为天冷脸上冻的有些发青。周安民低声和蒋麟吩咐了一句,蒋麟拱手道了声谢,连忙招呼兄弟们回藏兵洞继续烤火,而他继续跟在周安民身边巡视四周。

往前走了一段路,周安民也看得差不多了,这才回转。

等再一次回到烽火台位置后,周安民的目光停留在了蒋麟身上,思索片刻开口:“蒋麟!”

“小的在!”

“你很不错,好生看守着不得松懈,等开了春本官另有差事交于你办。”

蒋麟眼睛顿时一亮,他没想周安民会对自己说这句话,联想到之前的传闻,蒋麟整个人精神了起来,应声答应之下又迟疑着问了一句自己手下这些兄弟如何安排。

听到蒋麟这问,周安民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他给了蒋麟一句话,随后就带着人从烽火台下了长城,等周安民走后,蒋麟这才回过神,连忙拱手行礼,脸上露出了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