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七十二章 讨封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七十二章 讨封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崇焕的事最终不了了之,被孙承宗强按了下来。

得知消息后,袁崇焕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就靠山就是好呀,常言说的好,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孙老师这样的大佬在上面帮衬着,自己还担心什么呢?

低调了半个月,等事情过去后,袁崇焕半点责任都没担。接着,孙承宗把袁崇焕招去,和他商议起修筑宁远城的大事。

在去年的时候,袁崇焕就提出了修筑宁远的建议,宁远原本是熊廷弼和王化贞时大明在山海关以西的第二道防线,可因为王化贞兵败的缘故,熊廷弼决定全军撤回山海关,就此把宁远主动丢给了后金。

明军撤回山海关后,山海关以东的地盘全部落到后金手里,孙承宗担任督师之后在山海关整顿兵马,以守代攻开始着手收复失地,在历经一年左右的准备下,明军已试探着朝山海关以东用修筑城堡步步为营的方式夺回失地,其效果从目前来看还算不错,毕竟后金人丁不足补给困难,宁远一带也不适合后金长期驻军,没花多少力气就夺回了宁远。

拿回宁远后,袁崇焕和茅元仪建议在宁远正式建城,以宁远为主要基地连同山海关、锦州建立关宁锦防线,以进一步稳住山海关以东的防御。这个建议得到了孙承宗的认可,一开始是打算让茅元仪修筑宁远的,不过前不久觉华岛缺人,孙承宗已把茅元仪给派去了觉华岛,这样一来最合适的人选就成了袁崇焕。

得知孙承宗的想法后,袁崇焕主动请缨去宁远,孙承宗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除去袁崇焕外,孙承宗还把满桂和祖大寿两部交给了袁崇焕,就此袁崇焕以山石兵备道暂管宁远兵备派驻宁远,全面负责宁远修筑和防御工作。

这一次任命可以说对袁崇焕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在驻守宁远之前袁崇焕只是担任监军和兵备道的职务,他这两个职务虽然不算低却也不算高,而且通常都是在孙承宗下打打下手,做的也是一些辅助和琐碎的工作。

可到了宁远就不一样了,虽然宁远守军是满桂,副将是祖大寿,但袁崇焕作为文官暂管宁远兵备,实际上等于袁崇焕成了宁远军中的一把手。

就此,袁崇焕可以说开始正式独当一面,孙承宗的重用让袁崇焕感激不尽,去宁远之前袁崇焕当着孙承宗的面拍胸脯保证只要自己在宁远一日,后金建奴就过不了宁远。

亲自送袁崇焕离开山海关,看着一声戎装即将东行的袁崇焕,孙承宗拉着他的手叮嘱了好一会儿这才放开,等袁崇焕带人远去后,孙承宗依旧没有收回远望的目光,他真心希望袁崇焕能够通过驻守宁远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大明栋梁。

京师,张锡钧的书房。

在张锡钧的面前摆着一份书信,这是他刚刚收到的。

书信是密写的,经过密码本译出后,张锡钧已经得知了草原部落发生的一切,包括朱慎锥夫妻已控制住部落的经过。

说句实话,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也让张锡钧有些意外,他怎么都没想到阿失帖木儿的部落会发生如此巨变,而朱慎锥的长子腾格尔居然会成为部落的台吉,而他也通过塔娜和腾格尔掌控住了整个部落。

这一切实在有些太离谱了,一个大明人,而且是大明的宗室摇身一变成了蒙古部落的掌控者,腾格尔这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娃娃成了部落的台吉?

不过在惊愕之余,张锡钧一时间却兴奋起来,要知道阿失帖木儿的部落可不是小部落,这是一个数万人的大部落,虽然在土默特各部中实力不是排在最前头的,但也不算差。

这样一个部落落到朱慎锥的手里意味着什么?以张锡钧的聪明他不会想不到。至于接下来朱慎锥怎么做,又会利用部落达到什么目的,张锡钧同样心知肚明。

拿起信,再仔细看了一遍信中的内容,张锡钧默默盘算了起来。这信里朱慎锥和张锡钧交代了一些事,张锡钧要好好想想接下来怎么操作才行。

蒙古和大明,虽然这两家自朱元璋起义到驱逐北元恢复中华起打了近三百年,相互一直都是对手,可在这么长的时间双方交战之间也有过一段断断续续的和平甚至紧密合作。

如果是在以前的话,阿失帖木儿部落的优势在朱慎锥这边充其量就是从草原不断获得财富,加强联系,并且在未来有可能的情况下利用部落的力量罢了。可现在不同了,随着部落正式落到朱慎锥的手里,部落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后,除去未来继续加大草原贸易外,能做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

想了一夜,第二日张锡钧就找到了魏良卿,私下向魏良卿拜托了一件事,魏良卿和张锡钧关系极好,爽快地就答应了张锡钧的请求,不多久就把消息递到了魏忠贤那边,魏忠贤得知后考虑了两日,亲自把张锡钧招来询问。

“土默特右翼?土默特右翼不是顺义王部么?”乾清宫的偏殿,天启皇帝皱眉反问。

“皇爷好记性。”魏忠贤先是一记马屁拍上,随后解释道:“土默特右翼的确是顺义王部,如今的顺义王是俺答汗五世孙卜石兔,万历四十一年,卜石兔正式受封顺义王,至今已有十一年。”

“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册封腾格尔部?腾格尔部只是顺义王附属部落,何必多此一举?”天启皇帝不以为然继续反问。

魏忠贤早就知道天启皇帝会有这么一问,当即给皇帝解释起了有关土默特部的详细情况,他告诉天启皇帝卜石兔受封顺义王主要是因为三娘子的缘故,当年三娘子辅助俺答汗、黄台吉父子,按照蒙古人的规矩,俺答汗死后三娘子嫁给了黄台吉,黄台吉死后三娘子又嫁给了俺答汗的孙子、重孙,最后一次改嫁就是嫁给了卜石兔。

按照三娘子的辈分来说,她可以算得上卜石兔的祖奶奶了,可偏偏一嫁再嫁,先后嫁了四次,最后这一次居然嫁给了重孙子。这在大明是匪夷所思的,可在蒙古却是再正常不过。

三娘子在蒙古威望甚高,早在穆宗时期大明就封她为忠顺夫人,嫁给卜石兔的时候三娘子都已六十三岁了,而且成婚之后没多久三娘子就因病去世。但因为三娘子的缘故,卜石兔借着娶三娘子的机会获得了大明册封,拿到了顺义王的头衔。

虽然卜石兔获得了顺义王的头衔,成了名义上土默特右翼的首领。可卜石兔在三娘子死后没有彻底掌控住土默特右翼,土默特部号称十二部,卜石兔只是其中一部而已,而且随着林丹汗继大汗位,蒙古本部由土默特东移至察哈尔后,卜石兔根本不可能有父祖那样威望。

换句话来说,眼下卜石兔的土默特右翼首领之位只是名义上的,他实际的地位和其他部落首领没什么区别。再加上这些年林丹汗一直意图以武力统一蒙古,虽说土默特部一直都属于蒙古本部之一,但卜石兔一直对林丹汗阳奉阴违。

“依你说法,卜石兔的这个顺义王早就名不副实?”天启皇帝皱眉问。

魏忠贤点头:“皇爷圣明,皇爷请看,这是东厂和锦衣卫收集来的信息。”说着,魏忠贤把早就准备好的资料递了上去。

天启皇帝接过细看,片刻后看完若有所思。

“魏伴伴!”

“奴婢在!”

“如依你意思,封赏腾格尔部我大明又有什么好处?”

“皇爷,奴婢是这样想的……。”魏忠贤对天启皇帝说,一直以来大明朝廷都有联合蒙古部对付辽东后金建奴的想法,作为蒙古的共主林丹汗从万历皇帝时期就是大明拉拢的对象。

大明的算盘打的不错,林丹汗和后金不对付,大明和后金又有血海深仇,既然如此两家联手对付后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件好事。

可问题在于林丹汗这人志大才疏,明面上和大明合作,私下一直打着算计,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一直没有改变。

之前大明几次在辽东战败,林丹汗的责任不小,尤其是王化贞丢失山海关一战中固然有王化贞本身的问题,可王化贞过于轻信林丹汗也是一个原因,当时大战打响的时候,王化贞还对林丹汗抱有极大希望呢,意图打算等林丹汗的援军赶来以守转攻,可惜直到丢失辽东林丹汗的骑兵连毛都没见。

再前面的袁应泰也是这样,把希望寄托在林丹汗身上,直到以身殉国也未见蒙古铁骑的出现。一次两次三次,林丹汗的所作所为早就把大明的耐心和消磨殆尽了,如此继续期望于林丹汗根本就不切实际。

既然如此,大明何必在林丹汗一棵树上吊死呢?倒不如和蒙古其他部落合作更好些。原本最合适的目标是卜石兔,卜石兔不仅是土默特右翼的首领,也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可现在卜石兔这个顺义王根本名不副实,一心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这种情况下腾格尔部就落到了魏忠贤的眼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