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突变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四十九章 突变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队伍的准备和后续安排不需要朱慎锥亲力亲为,既然是练兵就要练的彻底,这些琐事他全交给了下面去办,也顺便可以看看手下人在训练中这方面的情况。

把事交代下去后,朱慎锥就去了工坊那边。

这一次来赵屋岭除了看看这边屯田、训练的情况下还有一件事就是姚家兄弟的研制情况,之前姚家兄弟按照朱慎锥的要求弄出了黄药,虽说黄药的成功使得朱慎锥确信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而且的确也可以通过黄药制造出火器的底火,从而改进火器发射如今依旧使用火绳,燧发故障频频的不足。

但黄药的初步成功不代表就马上能制造出真正的底火来,一开始弄出来的黄药虽然能达到效果,却还远不能称得上完善,再加上从黄药本身来说只是最初级的底火设计,相比更先进的红药和现代化的底火装置还有很大不如。

改进配方,进一步增强黄药的效力,这是朱慎锥交给姚家兄弟的重要任务。而在这个冬天,姚家兄弟也没闲着,两人一直都在不断研制更改配方,进行实验比较,而如今几个月下来,黄药的性能在姚家兄弟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进展。

看过姚家兄弟的演示后,朱慎锥发现黄药的性能还有些不尽人意,可却也能勉强使用作为底火了。毕竟姚家兄弟不是专业的现代化学家,他们的本质只是传统的烟花匠人,许多工艺是代代相传下来的,更不懂化学配比,何况烟花匠人在制作烟花上是好手,但在制作黄药这种新玩意上却也是头一回。

黄药的配比,包括其原料的组成结构,在没有现代化学基础的情况下只是不断进行尝试,这种尝试说白了就是一种反复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短,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要知道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错误的路却有千万条,从那么多的歧路中找出那条正确的道路来是需要时间的。

哪怕姚家兄弟技艺高超,又精通火药配方和提纯制作,要在试错过程中找到最合适的配方也不容易。眼下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这一次拿出来的黄药配比比之前见过的要强不少,这样的进步已让人很满意了。

既然底火有了初步进展,那么接下来制造底火发射的火枪就有了基础。

不过现在要研制出弹体、弹壳、底火一体的子弹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底火装置的性能是否可以达到要求,就说一体式子弹的制造就是个难题。

眼下的冶金、锻造科技还处在初级阶段,别说子弹了,就连枪管的制造也需要人工进行钻孔打磨。朱慎锥倒是想过用其他办法来制造枪管,可尝试一次后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以目前的技术而言根本就不可能,技术的上限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这不是几年数十年能够完成的。

再说了,朱慎锥又不是专业人士,前世的时候他充其量也就是大学军训时摸过几次枪。工作后倒是在射击俱乐部打过几枪,可那种打枪连军训都不如,所有的枪械都是用铁链固定着的,射击只是上去动手指扣几下扳机罢了,别说拆开看了,就算拿在手里研究一下也不可能。

能够让赵大弄出火枪来,朱慎锥已算是很不错了,再制作专研他最多给出理念方向,要想靠他去完成根本就不可能。就像现在,他要弄底火式的击发火枪,也只能从目前使用的火绳枪来调整构造,就是把用底火来取代火绳,重新设计激发装置,药池也进行部分改变,其余的暂时还维持原状。

说起来似乎简单,可要做成却不容易。具体怎么做,又怎么能达到目的这就要靠赵大和姚家兄弟去研制了。

把自己的思路仔细和他们三人说明白后,赵大盯着手里的底火凝神细思,至于姚家兄弟却有些震惊,他们没想到自己弄出来的这玩意会有这样的用处,姚家老大惊愕中带着一丝忐忑,而姚家老二倒是多了几分兴奋,更有跃跃欲试的样子。

安抚了他们几句,又给了一定的承诺,接下来的事就交给他们了。

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完成朱慎锥也不知道,不过他相信赵大和姚家兄弟的联手远大于一加一,双方都是这行里最优秀的工匠,想来不会让自己失望。

转眼,时间很快过去,随着队伍的准备完毕,朱慎锥一行也正式出发了。

为了避免麻烦,王晋武等人没有穿着卫所的制服,而是打扮成了普通的行商,此外还有几辆车,这些车看起来就和普通的车没什么区别,可实际上这车和普通的车完全不同,这是按照老金等人的描述特意打造出来的“战车”,当年戚家军和蒙古人作战,以步兵抗衡骑兵靠的就是这种战车。

现在这几辆战车的外观稍有改变,性能却还是一模一样,而且这些战车同样可以当装运武器辎重物资的运输使用,为了这一次练兵,朱慎锥把工坊那边准备好的武器装备全装上了车,不仅包括刀枪,还带了鸟铳、短火枪和两门佛郎机炮,再加上皮甲等。

一行人从赵屋岭向西行,过羊头山的时候没有停留,但李虎却特意下山来见了朱慎锥,还陪着他们行了一段路。

见朱慎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朱慎锥也知道,无非就是李佑作为队长在队伍中,作为父亲关心自己的儿子也是很正常的,不过李虎可没有其他想法,他见李佑除了有些日子没见着儿子想见一见外,更多的是为儿子打气,让他跟着队伍好好干,千万不要丢他们老李家的脸,一定要在六爷面前给自己长脸。

从羊头山继续往西两日就到了平阳,即将抵达平阳的前一日,朱慎锥先行离队快马进了平阳城。

这一次带队北上因为是临时起意,他只是给家里去了书信,既然经过平阳总得回家一趟,见见自己的妻儿,再和嫂嫂张氏交代几句,当然还有侄女巧儿。

这次北上,算时间来回起码两三个月,家里虽有安排,但临行还是有些不放心。到家后,见到风尘仆仆的朱慎锥徐静秋她们是又惊又喜,当得知他只能在家呆上一夜,明日就要离开的时候,不免得又有些不舍得。

不过无论是徐静秋还是嫂嫂张氏都能理解朱慎锥,对于她们来说,朱慎锥是家里的支柱,他出去是办正事的,虽然是妇人不舍得家里的男人离开,可为了这个家,还是忍住了让他留下的打算。

在家留了一日,和妻子缠绵整夜,翌日启程,启程的时候徐静秋没有流泪,只是静静帮朱慎锥理了理衣裳,叮嘱他一路小心,家里不用担心有自己在呢。

看着妻子,朱慎锥心中暖暖的,用力抱了抱徐静秋,感受着她的气息,呼吸中似乎想把这个气息深深记在脑海里一般。等放开后,朱慎锥下意识又朝着一旁的嫂嫂张氏望去,当目光和张氏的目光相碰的时候,张氏微微低下了头,似乎不想和朱慎锥对视一般,而她下意识紧紧捏着手帕的手指却暴露出了内心的担忧和不舍。

“回去吧!我会尽快赶回来的!”上马,回头和徐静秋她们说了这么一句,接着拨转马头一夹马腹就纵马而去。

看着丈夫的身影离去,徐静秋眼中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她深深望着远方,直到再不见人影,却依旧没有收回目光。

出了城,朱慎锥直接往北走,到了城外二十里地处在一个村落和队伍汇合。

亢有福已经带着人和货物提前一步抵达了,朱慎锥到的时候双方已经做好了交接,见朱慎锥来了,亢有福连忙上前,朱慎锥也不下马直接俯身和他沟通了几句,见一切都已经准备妥,直接一挥手,队伍开始动身,沿着官道往北行去。

在大明一切顺利,几日后他们一行人就通过了关口出了长城。

这一路上,朱慎锥依旧留意着动静,却没发现什么异常,去年那次草原商队遇袭后,一直试图找出幕后之人,可直到现在却还是没有找到真正目标,断掉的线索就和断线的风筝一般不晓得飞去了哪里,幕后黑手也没第二次出手,如果不是因为查到了商队中的内线,朱慎锥甚至怀疑上次的遇袭只是一次巧合呢。

小心使得万年船,就算这样朱慎锥依旧不敢大意,自出长城后,一路向北警惕万分,心中甚至有些希望能够碰上些不长眼的马匪,这一次他带的人可不是寻常商队的伙计,而是寄以厚望的新军种子,哪怕人数不多,却是他精心练出来的,再加上这次来草原的目的也不仅只是行商那么简单,他是要借蒙古人血来练一练这支军队。

一行北行,实际上也等于是行军,一切的规矩都是按照军中制度来的,尤其是行军过程中队伍的组成和各自位置都有着讲究,至于斥候就更不用说了,朱慎锥从商队带过来的几个蒙古人担任斥候,他们马术精湛又对草原熟悉,作为斥候再合适不过。

几日过去,一切平平淡淡,眼看着再过两日就要抵达阿失帖木儿的部落了,队伍依旧没碰上任何麻烦。

对此,朱慎锥倒略有些失望,以前行商他总是担心碰上问题,可这一次却期待碰上麻烦,因为这一次的人员和目的不同,可偏偏一路顺风。

这一天午后,队伍依旧朝着目的地前进,看看日头朱慎锥准备再走一个半时辰就把队伍停下来,随后扎营休息一晚。

谁想就在此时,一骑从前方飞奔而来,马蹄声引起了队伍的警惕,一声令下行军的队伍立即就停了下来,各自分开站好位置,而朱慎锥站在马上眺望过去,当见到骑马的人穿着时,心里却又松了口气。

因为来人正是自己放出去的斥候,而不是他所想象的马匪。可还没等朱慎锥打算坐回去的时候,耳边就听到一声尖锐的呼哨声,朱慎锥脸色瞬间大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