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成就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成就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桌上的东西,徐宪成略迟疑了下就表情释然,他并没有推辞,直接把这些收了下来。

朱慎锥的好意他心里明白,何况朱慎锥给他的这些的确有用,毕竟游学不是游玩,这一次游学徐宪成准备去各地走走,一来一去起码一年时间,说不定还会更久。

下一次科举是两年后了,徐宪成准备等离乡试前半年才准备回来,在外这么久的时间,不做准备是不行的。

徐家只是小康之家,徐宪成游学虽自己做了准备,但算下来盘缠还是有些不够。原本徐宪成打算回平顺后找同窗借点钱,另外还做好了游学路上顺便带点货物去南方,靠贩卖赚取路费的想法。

不过现在用不着了,朱慎锥直接给了他这些,虽说不多,可节约着花供游学却是足够了。有这些银子他的游学计划就顺利的多,更何况还有一面周安民的腰牌,这可是好东西,万一出门在外有问题,找锦衣卫求助能省却许多麻烦。

见徐宪成收下这些,朱慎锥这才放了心。另外朱慎锥告诉徐宪成,这一次回平顺他准备好了给徐家礼物,到时候让徐宪成带回去。随着礼物之外还有两头驴,其中一头给老丈人平日代步,另一头徐宪成不是要游学么?正好也派得上用处。

倒不是朱慎锥不想多给徐宪成些银子,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给多了带着也不方便,而且身上银子多了在外容易被人盯上,四十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只要不大手大脚,足够徐宪成游学的花销了。

至于驴子也是朱慎锥特意考虑的,朱慎锥的恒通商行这边马匹不少,毕竟商行和蒙古人有着合作,蒙古部落里马这种玩意不稀罕的。但朱慎锥没有给马只给了驴子,考虑的是马在大明是军需物资,在山西这边不担心,可一旦去了其他地方,一个文弱书生带着马上路太引人注目,更是招来麻烦。

至于驴子就没问题了,骑驴外出很是寻常,而且相比难以伺候的马儿而言,驴子更好打理,无非就是走的慢些罢了,可游学又不是赶路,骑驴慢些反而更稳妥。

新年过去,天启三年也来临。

转眼就到了元宵节,热闹的元宵过后,徐宪成也准备离开平阳了。

见弟弟要走,徐静秋心里很是不舍,不过她也知道自己弟弟不可能一直住在家里,毕竟现在自己不是徐家的女儿了,而是朱家的媳妇,作为小舅子来做客是没问题的,可一直住着也不是一回事。

而且徐宪成接下来还要去游学,徐静秋明白自己这个弟弟心中的志气,哪怕她心里再有担忧,却表面上却不显露出来,反而笑呵呵地帮着弟弟准备行李。

知道妻子心里所想,朱慎锥好言安慰了她几句,又在她耳边轻声说了自己的安排。听了朱慎锥的话,徐静秋这才放下心来,同时对自己丈夫如此细心安排自己弟弟不由得感动。

十六那天,朱慎锥夫妻送徐宪成,一直送到了城门口。

徐宪成让他们不用再送了,他出了城直接沿着官道走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到平顺。如今天气还没回暖,这冰雪都没化呢,外面风大,姐姐又生产不久,风吹多了不好。

就这样,徐宪成挥手和朱慎锥他们道别,上了一头驴,另一头驴载着给徐家带的礼物和行囊,慢慢朝着官道远处而去。瞧着自己弟弟的身影渐渐越远,慢慢消失不见,徐静秋终于忍不住落下了泪水。

“放心吧,小弟这次游学不会有事,我已经给姐夫去了书信,他会安排人暗中照料。”握着徐静秋有些冰冷的手,朱慎锥柔声对妻子道。

徐静秋点点头,在朱慎锥的陪伴下回了家。到了家中,就听到孩子在啼哭呢,刚才还牵挂弟弟的徐静秋一下子就把其他事抛到了脑后,连忙快步进了屋,一看孩子这不是睡醒了饿了么?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孩子吃奶,小家伙大口吃着,屋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平淡无奇,随着春天的来临,天气也开始渐渐变暖。

其中朱慎锥抽空去了一趟赵屋岭,看了看那边的情况。因为冯铨来山西的缘故,朱慎锥已好几个月没去赵屋岭了,虽然其中有书信来往,他也知道赵屋岭这边一直按照他的计划在顺利进行着,可有些事光是书信是不够的,还得亲眼去看一看。

到了赵屋岭一看,果然如同书信中所写的那样,如今的赵屋岭相比最初的变化可不小。

现在整个赵屋岭按照计划已有了完整的模样,无论是开荒的百户所还是矿山,都已颇具规模。

虽然因为冬天的缘故,田地和矿山停歇了两个多月,可现在随着春天的来临一切井井有条地复苏。

今年的开荒和田地耕种要比去年更多些,因为多了些从草原上运来的牛马,开荒种植的人力效率更提高了不少,只要老天爷不乱发脾气,想来今年秋收会很不错,就像去年那样,虽说这边才刚刚开始,可收获时去掉百户所的自用,再加上卫所的分拨等等,朱慎锥这边还是有所结余。

这一切都是好的开端,想来等到今年过去,不光是赵屋岭,还有羊头山那边都能积攒不少粮食下来。

不过这远远不够,朱慎锥很清楚这几天大明问题不大,可再过些年,明末的连年大旱就要来临。

这场大旱是500年来从未有遇的,大明十五行省都遭遇了大旱,而且持续了足足五年时间。

南方还好些,毕竟南方河流水系发达,哪怕再干旱断流的也只是一些小河小溪,大江大河还是有水的,虽然困难毕竟还没达到最严重的情况,对于农业的冲击也没到彻底摧毁的地步。

可北方就不行了,北方本就不如南方水源发达,一两年的干旱还能熬熬,可连续五年的大旱给整个北方的打击是破坏性的。随着大旱的持续,整个北方许多地方用一句“赤地千里”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尤其是大旱带来的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使得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能力靠自己活下去。

这也是明末大乱的起因,没了吃的人活不了,为了活命只能造反。朱慎锥虽然对历史不是太过了解,可明末的大旱却是听说过的,他并不知道真正发生的时间段,可现在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储蓄粮食,这是朱慎锥唯一能做的。

工坊那边发展的不错,赵大是个做事的好手,自从把他放到工坊管事,又给他谋了个官身后,赵大做起事来尽心尽力,为朱慎锥办事比他给自己家做事还上心几分。

在赵大的用心下,工坊稳步发展,眼下已颇具规模。工坊除了冶炼之外,器具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的规模,相比最初产量提升了许多倍。

在工坊走动,看着仓库里摆放整整齐齐的那些东西,朱慎锥心中很是满意。这些东西各式各样的都有,除了铁锅、锄头、斧子、锯子等普通铁制品外,还有枪头、刀剑这些军用器械,甚至连鸟枪、火枪这些也有,其中还有两门仿制的佛郎机炮。

不过赵大告诉朱慎锥,这佛郎机炮还没最终定型,现在仿制的只是依造从卫所那边运来的佛郎机进行一对一地打造。不过打造下来的效果并不好,倒不是工艺的问题,赵大的手艺是非常不错的,赵屋岭这边也有专业的匠户,仿造这玩意不算太难。

可不管是仿造出来的或者是原本那门从卫所弄来的佛郎机,在使用中不尽人意,这个情况按照老金等人的说法,是卫所的佛郎机本就不是正宗的佛郎机,原本就是仿造品,而且制造时粗制滥造只能勉强使用,按照这个程度再进行仿造,哪怕做的再好先天也有不足。

为此,赵大特意把老金等人请来,虚心请教之前戚家军使用的佛郎机炮是如何的。不过老金他们虽然用过却不是专业人士,他的身份是当兵打仗的戚家军,而不是工匠,东西好不好用了自然明白,可要说清楚里面的道道就没那么容易了。

可就算这样,赵大还是从老金那边了解到了一些细节,再加上他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仿造时的摸索,赵大还是找到了一切窍门和法子,这些日子赵大已经开始自行设计和研究佛郎机的制作了,不过究竟能否完成,完成后的效果怎样,这都需要时间。

除去这些外,还有两个好消息。

一个好消息就是老金等人的练兵已有了初步成效,几个月下来在老金他们的操练中,一哨四队人已经有了模样,朱慎锥到赵屋岭特意去看过操练,和最初相比这些人已大不相同,站在操持上持械而立,令行禁止之下已有了几分强军的模样。

尤其是当老金等人让四队分开,由王晋武等人各自为队长领军,进行演习厮杀的时候,随着号令和口哨的调动下,这些士兵摆开阵形,无论进攻还是转向都阵法变幻进退有度,相互之间打的你来我往喊杀声连天,看的朱慎锥更是喜上眉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