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心照不宣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三十九章 心照不宣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暂且不提此事,天启皇帝反而问起了魏忠贤关于江南税收的情况。

魏忠贤微微一愣,不明白天启皇帝为什么这么问,不过皇帝既然问了他自然要答,何况这也不是小事。

魏忠贤告诉天启皇帝,自从上次他以司礼监的名义批复了户部的折子后,户部已开始着手进行清税工作,同时司礼监方面也叫停了之前地方矿监、税监的招回,表面以协助清税的名义继续留在地方。

名义上是协助户部是地方清税,实际上做的事依旧是和万历朝时期的税监没什么区别。

这个命令下达后,原本在地方的那些矿监税监瞬间欢喜万分,要知道太监在宫中只是奴婢,宫里高品级的太监多如牛毛,而且宫中规矩又大,除非像干到魏忠贤这样地位的太监,一般的太监日子并不好过。

可从宫里去了地方就不一样了,在宫里出不了头的太监一旦出了宫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志,在地方根本没人敢惹,而且在宫外上头又没有人管着,只要把皇帝交代的事办好,其他的做什么都成。

虽然太监是残缺人士,男女之欢肯定是没有的,不过太监也有太监的喜好,这个喜好除了吃喝享受外,就是金银财宝。

在地方无论是当矿监还是税监,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证帮皇帝捞银子。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就算是金银财宝同样也是一样,替皇帝弄银子的同时顺手也给自己弄些,这种惯例正常的很,俗话说的好,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快,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在地方上逍遥自在,又能发财,这样的好差事那个太监不愿意?可一旦让他们回京师返回宫中,那么这一切享受和好处就彻底没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朝廷取消矿监税监,召回各地太监的旨意下达后,地方上的太监是一片哀嚎,一时间只觉得前途黯淡了无生趣,可皇帝的命令又不能违背,他们唯一可做的只是尽量拖延,拖到实在无可拖的情况时这才动身返京。

而几个月前,司礼监那边突然传来消息,暂时叫停了召回矿监税监的行动,转而交代让他们协助户部和地方进行清税工作。

这个消息传来后,地方的太监们一个个拍手称快,山呼皇上万岁,之前的忧愁被喜悦一扫而空,失落的情绪一下子就变得激昂起来。

开矿工作如今彻底停止了,天启皇帝要做事总不能得罪所有人,矿监的取消后文官集团和地方士绅再第一次时间就把各地矿山管辖权给拿了回去。但在税收方面却不同,税收和开矿是两种性质,前者是长期的朝廷征税,而后者只是产业,所以天启皇帝这一手做的实在漂亮,之前的矿监全部转为税监,而之前的税监也干着老本行,当然名义上税监是绝对不能再用了,这些太监们全部归于大内或南直隶南京镇守太监府协助户部,做的事却和之前丝毫不差。

无论是矿监和税监,他们做这些都是行家里手,再加上他们这些人在地方多年,对于地方的情况了解的很,相比这些太监,说不定有些地方官府也没他们掌握的情况更详细。

有这些人在,再利用户部清税的理由,做事更没了牵制,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做出了不少成绩,其他地方暂且不说,仅仅只是江南一地就取得了成效,当魏忠贤告诉天启皇帝今年的税收仅江南一地就能增长六十三万两的时候,天启皇帝心中极为满意。

“做的不错!”

“回皇爷,这是奴婢应该做的,奴婢能为皇爷效力,是奴婢三生有幸。”

“你这老货,贫嘴。”天启皇帝的心情不错,笑骂了魏忠贤一句。

魏忠贤被句骂顿时轻了几分骨头,全身舒坦,乐呵呵地在一旁又吹捧了天启皇帝几句,引得天启皇帝龙颜大悦哈哈大笑。

笑了一会儿,天启皇帝略微正色,对魏忠贤道:“山西那事你让下面仔细留意着,但不要去插手内阁调查,如有消息立即报朕知晓。”

“奴婢明白。”魏忠贤连忙应道,心里却很是纳闷。刚才天启皇帝不是把这事交给叶向高了么?自己当时还劝来着,可天启皇帝却一意让叶向高去查而不是交给自己。

可怎么一转眼天启皇帝后把这事如此交代自己呢?这皇帝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当天启皇帝意味深长地又提到了江南赋税的话时,魏忠贤瞬间就反应过来了,他一下子明白了皇帝真正的用意。

闹了半天,天启皇帝并不是不想对这个事穷追猛打,而是打算利用这件事来做文章。

毕竟取消矿监和税监的旨意是泰昌皇帝在的时候下的,作为泰昌皇帝的继承人,天启皇帝无法对此事反悔,而且这不是小事,一旦否决了泰昌皇帝的旨意一意孤行,等于直接让皇帝和东林党站到了对立面,天启皇帝自然是不会这么干。

现在虽然找了个清税的理由暂时维持局面,可天启皇帝心里也清楚这个局面究竟能维持多久谁都不知道。一旦东林党再有后手,逼迫天启皇帝强行召回地方太监,天启皇帝最多也只能采取当年万历的拖延大法而已。

但天启皇帝不是万历皇帝,他没有万历皇帝对朝廷的控制力,何况就算是万历皇帝当年不也给文官集团喷得狗血淋头么?

眼下大明财政困难,户部赤字严重,辽东那边正在打仗,福建突然又冒出事来也要动刀兵,再加上朝廷正常的开支和这些年地方上的天灾需要救济,到处都要用钱,钱对于天启皇帝来说尤其重要。

没钱,什么事都干不成。这点天启皇帝心里明白的很,可要弄钱靠那些文官是根本不成的,说句不好听的地方的税收收不上来是真的收不上来么?为何万历皇帝派矿监税监下去就能收上来呢?

天启皇帝不傻,他当皇帝也有两年了,如果是刚刚登基的时候或许这个问题还看不明白,可现在的他心里早就一清二楚。地方的税之所以收不上来真正的原因无非就是这些官员和地方相互勾结,偷税漏税中饱私囊罢了,皇帝收税说白了收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税,而真正的有钱人的税根本就收不到,他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和关系网正大光明的逃税甚至不交,从而使得大明税收问题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的税监主要工作就是盯住这些人,让他们把应该交的税拿出来。可一旦这么做了,等于从他们口袋里掏银子,这些人哪里肯呀?

这也是当年万历朝时文官集团和地方士绅一直叫嚣着要取消矿监税监,更把一顶顶害民误国的大帽子往上扣的缘故。而现在好不容易通过忽悠泰昌皇帝正式取消了矿监税监,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了,哪里肯再被皇帝逼着缴税呢?

天启皇帝心里清楚,凭着冯铨从山西带回来的消息是弄不垮东林党的,毕竟冯铨去山西调查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出于中旨,没有通过内阁正式下文,而且冯铨带的人也只是东厂的人,这些私下调查摆不上台面,要真追究的话程序不符合。

何况查到的官员和山西商人勾结的情况,这些官员虽然和东林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可一来手里掌握的证据不多,二来这些官员也非东林党中坚人物,哪怕知道这些人的背后就是东林党的大佬也没用,到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找借口撇清,一旦强硬追查下去最终的结果也不会给一下子弄垮东林党,最多只是一些麻烦罢了。

既然如此,天启皇帝这么做的用意就很明显了,前面说过让叶向高去查不仅卖了个面子给他,也是顺便挖了个抗,他要看看东林党自查怎么向自己交代。二来,他这么做也是一种政治上的交换,叶向高是个聪明人,哪怕当时不明白,回去后也会想明白这是为了什么。

天启皇帝可以在这件事上放东林党一码,可同时东林党也要在清税事上配合天启皇帝,不再拿税监的事来做文章。大家心照不宣,各得所需,这才是天启皇帝真正的目的。

另外,天启皇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现在的首辅是叶向高,如果换一个人天启皇帝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叶向高虽然是东林党的大佬,但天启皇帝认为叶向高还是颇有能力的,他和其他夸夸其谈的东林党有着本质区别,作为首辅叶向高还是一个能做事的人,更是一个懂得政治妥协的老臣,假如换成其他人的话,天启皇帝或许就不会这么干的,这也算是因人而异吧。

魏忠贤最初也没想明白,他是事后才明白的。伺候完天启皇帝后,魏忠贤离宫去了他在宫外的住处,现在的魏公公可不比往日,随着权势越重,他早就在宫外置了宅院,而且这个宅院还是天启皇帝赐给魏忠贤的,住在里面心安理得。

回到宅院后的魏忠贤思索良久,这才想明白了天启皇帝的真正用意,不由得拍着大腿感慨皇帝的脑子的确好使,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大老粗远远不如。

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魏忠贤喊来人交代了几句,过了没多久,两人就急急赶到了魏忠贤的府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