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允文允武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允文允武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以前读过这书?”等徐宪成说了一会儿,朱慎锥忍不住问。

“没有呀,刚才不是说了,之前只是耳闻,今日才是第一次见此书呢。”徐宪成回答道。

“那你刚才所说的感悟是怎么来的?”

“呵呵,姐夫,既然是感悟,不就是看书得来的么?”徐宪成似乎觉得朱慎锥这话问的有些奇怪,笑着理所当然回答道。

朱慎锥无语,难不成自己这个小舅子是军事天才?算算时间,他整理出厢房,然后用了饭后徐宪成搬进来到他进屋,其中也不过短短一个多时辰,这么短的时间徐宪成就算看也看不了多少。

可偏偏徐宪成对着书里的内容说的头头是道,而且提出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也和老金等人当初和自己讲解的极为相似,徐宪成之前真没看过这书?

带着怀疑,朱慎锥继续追问徐宪成对此书的理解,徐宪成也没多想继续往下说,不过他又说了一会儿后就说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地对朱慎锥道,自己只看到这里,后面的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呢,所以暂时没办法继续说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朱慎锥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他深深看了一眼徐宪成,随后笑了笑。

朱慎锥没再问什么,只是把话题岔开说起了其他事,两人聊了一会儿,见天色不早了,朱慎锥让他早些休息,起身离开。

走出徐宪成的厢房,朱慎锥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脸上神情复杂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片刻,他恢复了平常,回到了自己的屋,见老婆孩子都在炕上睡着呢,朱慎锥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上了炕头,伸手轻搂着徐静秋,不一会儿也沉沉睡了过去。

徐宪成来后,家中和平日更多了几分热闹和温馨,朱慎锥除了陪伴家人外,这两日也经常会和徐宪成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朱慎锥发现徐宪成的确聪明,不亏是少年就中了秀才,还差一点中举的读书人。

徐宪成不仅精读四书五经,对于杂文历史包括军事也颇有了解,尤其是他好读兵书,朱慎锥家中的兵书可不光《纪效新书》这一本,还有《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卫公兵法》等好些呢,这些兵书说句实话朱慎锥之前看的实在吃力,毕竟他不是真正的读书人,没有像徐宪成这样寒窗苦读过。

《纪效新书》这种书还好些,毕竟戚继光是明朝人,他生活的时代离自己不远。可《孙子》、《吴子》这些都是古时的兵书,离这时代已有两千年了,文中字句微言古朴,以他的古文水平能读懂一二就算不错了,但在徐宪成的手里,却是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还能用白话的方式给朱慎锥解释其中的精要。

一时间,朱慎锥就和发现了一个宝库一般,徐宪成的到来使得他能够通过这些解释了解到这些兵书的真实内容,并且理解这些先哲们书中的精要和重点。

在和徐宪成的接触越多,他越感觉到徐宪成在这方面的天赋。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纪效新书》中所写的阵法运用,之前朱慎锥在没有老金等人指点的情况下怎么都理解不了,可徐宪成却是无师自通,没花多少时间就搞明白了。

甚至还拿着围棋子当着朱慎锥的面摆起了阵法,摆得是头头是道,如果不是徐宪成那张少年稚嫩的脸庞,光听他的讲解,朱慎锥甚至还会以为是一个久经军阵的将领在和自己讲解呢。

“小弟,你有没有想过以后领军?”这一天,两人对书中的一段内容有进行了讨论,讨论告一段落,朱慎锥忍不住问。

“姐夫您为何这么问?”徐宪成疑惑反问。

“呵呵,我不这是觉得小弟伱对军事颇有见解么?随口一问而已。”朱慎锥笑着说道。

徐宪成想了想道:“以后的事谁都无法说清楚,何况我只是读书人,再过三年依旧要参加乡试,如果能中举的话就得备考会试了。”

“军事一道,小弟的兴趣自然是有的,但让我弃文从军,暂时却没这个想法。不过姐夫,小弟以为就算以文入仕,懂军事也不是坏事,小弟以为如今士子之道已入歧途,想当年孔子六艺而今又有几人能懂?读书人只知道读书却手无博鸡之力,并非夫子所意,世人早就忘了儒家初心。”

“况且先秦、两汉之时,文武向来不分家,士者出为将,入朝为相,不都是如此?盛唐时期虽有文士、武士之分,可读书人领军征战的比比皆是,就算是宋时,辛弃疾不也是读书人么?”

“而今文武之别异同古时,尤其我大明文贵武贱,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弟以为早就误入歧途,太过偏激。所谓士者,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啊!”

“说的好!”朱慎锥抚掌大笑,目光中闪过精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小舅子会有如此见识,再加上他的天赋和聪慧,一时间朱慎锥甚至起了把他拉入伙的想法。

别看徐宪成年幼,但朱慎锥觉得只要好好锻炼些时日,短则几年,长则更久些,未来必能成为自己有力臂助。

普通的武夫朱慎锥不缺,一般的读书人也随处可寻,但徐宪成这样的人却是百里挑一。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小舅子,从血脉来说先天就是自己能信任的人,假如……。

想到这,朱慎锥心中不由得蠢蠢欲动,可冷静下来后又把这个想法强压了下去。这个事还要从长计议,毕竟不是小事,一旦做了朱慎锥得考虑后果,尤其还牵涉到徐家呢,再加上他也没有把握说服徐宪成,更不清楚徐宪成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反正自己的小舅子也不怕他跑了,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试探吧。

就在朱慎锥暗暗琢磨这个打算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声音,朱慎锥起身开门,门口站着的是自家的仆人。

“何事?”

“外面有人给老爷送信。”仆人恭敬地回答道。

朱慎锥点点头,迈步朝着院门走去,到了院门一眼就看见一个面貌普通的男子站在那边。

“六爷!”这男子见了朱慎锥低声喊了一句。

朱慎锥点点头,这男子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递上:“京师急信。”

“辛苦了。”

“小的应当做的,六爷,小的告辞。”那人说了一句,拱了拱手就离开了。

等人走后,朱慎锥看了一眼信封,见信封上一个不起眼的标记后顿时皱起了眉头,然后快步就去了另一边的偏房。

在偏房里呆了些时间,等朱慎锥从偏房走出来的时候,手上的那封信已经不见了,而他的脸色却有些难看,眉头更是紧锁着。

刚才接到的这封信是京师张锡钧派人加急送来的,信中的内容就是御史刘策给皇帝所上折子中提到的消息,尤其是针对山西平阳府有宗室私下和蒙古人勾结,走私货物,货物中还包括一些军需特意点明,这让朱慎锥震惊之余感受到了莫大危机。

这可不是小事,一旦皇帝要派人来查,查明这事和朱慎锥有关的话就不得了了。

到时候朱慎锥是恒通商行的真正东家就瞒不住,而他私下做的那些事全挖出来,更是万劫不复。

一个宗室不仅走私私盐,还弄了这么一家大商行和蒙古人勾结,在蒙古娶了台吉的女人,又生了儿子,私下和蒙古部落进行大额走私贸易,走私的货物中不仅包括粮食、茶叶、盐巴、布匹等物资,还包括了生铁、箭头、矛头这些军用物资,就连火枪、火药这些朱慎锥也搬运了一些去了部落。

这是想干嘛?难不成打算造反?朝廷对宗室的控制之严格朱慎锥是最清楚不过,一旦这些被朝廷知道,别说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了,天启皇帝就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更何况,朱慎锥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他还利用关系把自己姐夫周安民弄到锦衣卫千户所千户的职位上,自己的舅舅成了卫所指挥使。而在赵屋岭、羊头山、王家村三个地方都设置了自己的秘密基地。

尤其是赵屋岭更是不一般,在赵屋岭朱慎锥不仅私下开矿,建立工坊,制作军械,甚至研制火器。此外还以卫所的名义弄了戚家军的老兵在练兵,这些事要是被外人知道了,他朱慎锥的脑袋都不够天启皇帝给砍的。

一时间,朱慎锥额头不由得冒出了冷汗,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生死危机,哪怕当年带人贩卖私盐,抽刀子和人火拼的时候朱慎锥也没这样紧张过。

张锡钧在信里说的清楚,这个事拦不住了,折子已经递到了天启皇帝那边去,接下来朝廷会什么样反应张锡钧无法判断。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两个事,一个就是尽快把消息传递给朱慎锥让他做好准备,另一个是想办法通过魏忠贤试试能不能把这事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解决。

不过张锡钧在信中也告诉朱慎锥,找魏忠贤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魏忠贤的权利来自于天启皇帝,而天启皇帝对宗室问题的判断和看法才是魏忠贤的态度来源。

何况,张锡钧也不能让魏忠贤知道他背后就是朱慎锥,更不可能把自己也扯进去。倒不是张锡钧怕惹火上身,而是不想因为把事越弄越复杂,从而引起魏忠贤的怀疑。

对于张锡钧的看法朱慎锥是持同意态度的,他承认张锡钧的顾虑是对的,魏忠贤可以利用,可不能让魏忠贤怀疑什么,更不能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魏忠贤身上。

此外就是这封信的到来也让朱慎锥在危险中看到了希望,毕竟这个事京师那边还没有结论,天启皇帝的意见未定,通过张锡钧提前得知了消息,那边朱慎锥还有时间进行布置,从而赶在朝廷派人之前清除手尾掩盖真相。

祝大家除夕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