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四要四不要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四要四不要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小院呆到晚上,还让陆义生去弄了些酒菜,朱慎锥亲自陪着老金三人喝了顿酒以表示诚意。

当晚朱慎锥住在了百户所,虽喝了些酒,朱慎锥的头脑却很清楚,丝毫没有半点醉意,反而略有兴奋。

老金三人的到来,让朱慎锥的练兵设想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虽然现在离着看到效果还尚远,可从他和老金三人的对话沟通中,朱慎锥相信他们三人不会让自己失望。

一旦成军,那么这支军队未来就是朱慎锥的后盾和保障,也是他的底气所在。不过话说回来,按照老金他们所说的,要真正打造一支强军可不是那么容易,其中所需的时间也不断。

时间朱慎锥还是等得起的,毕竟眼下才是天启二年,大明还没到真正糜烂的时候。等上几年,等成军后,朱慎锥也就不用再担心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听完老金对戚家军的组织和军制包括军饷、战功制度的解释后,朱慎锥虽一口答应,可心中也是暗惊,他没想到戚家军的成军耗费如此巨大,怪不得戚家军一直以来规模都不大,其全盛时期,也就是在嘉靖年间抗倭时,兵力达到了高峰,也不过区区六千人而已。

后来朝廷调戚继光和戚家军北上,戚继光统领边关其名下能指挥的军队高达十万人,可实际上真正的戚家军也就四千人而已。

靠着这四千戚家军南征北战无一败,造就了天下第一强军的威名。哪怕就是去年的浑河一战中,戚家军虽然全军覆没,可从战况和双方的损失程度来看,戚家军此败平心而论并不真能说败。

一直以来,朱慎锥以为是朝廷惧怕戚家军太过强大,一直压着戚家军的人数不让戚家军规模太大的缘故。可当听完老金等人的详细解释后朱慎锥才知道戚家军一直维持四千人左右的规模是有原因的。

朝廷的因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戚家军的制度不同,其中就包括戚家军的军饷和战功制度和大明所有军队的不一样。

大明的军队按制度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卫所兵,另一类就是边军。而戚家军和这两类军队都不一样,戚家军是募兵制,本质就不同,在戚家军内部的军职也和卫所、边军大不相同。

戚家军独树一帜,靠着严格的训练、丰厚的军饷、非常有诱惑力的战功赏赐还有精良的军械再加顽强的战斗意识不同于其他军队。其中仅以军饷来说,戚家军一直都是实施双饷制,这还没包括打仗时候的加饷和战功赏赐。

大明军队中边军的军饷是最高的,普通边军按照制度年饷是十八两,不过这个年饷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边军虽比卫所兵好许多,可边军中吃空饷甚至拖饷、欠饷的比比皆是,眼下边军士兵一年十八两的军饷能拿到手两三成已是很不错了,有的地方欠饷上几年的都有。

从这点来说戚家军以双饷而言,普通兵丁一年军饷就是三十六两,这个数额着实不低了,要知道以朱慎锥宗室的身份,如果朝廷本色折后不欠俸禄实发的话一年下来也差不多这个数字。

在朝堂上,一品大员的年俸不过一百五十两而已,戚家军的士兵的三十六两年饷算下来和六品官的年俸相差不多了。此外在军中吃喝都是不花钱的,这又是另一笔支出,这样计算下来,养一个士兵一年至少要得花近五十两银子。

这还没算上士兵在军械和其他方面的支出,如果算进去大致是八十两一年,按一队十二人计算,再加上队长的军饷要比士兵更高些,那么就是一千两银子。

四队一哨,仅仅这一哨的每年军费支出就高达四千两以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假如以一营八百人以计,足足需要六万五千两的军费开支才能维持。

从这点来看,维持四千人的这样一支军队就需要耗费三十二万五千两一年的军费,这笔钱在如今简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哪怕朱慎锥这两年又是贩私盐又是开当铺,还冒着风险和蒙古那边搞走私贸易,一年下来纯收益也远没到这个程度。

如果正式打仗就更不了不得了,军费开支翻倍都有可能,再加上军功的赏赐更要吓人,斩首一人赏银三十两,假如杀敌千人,赏银就高达三万两,又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原本朱慎锥还准备多练些兵,可计算下来他根本就养不起。

亏得老金建议先练一哨兵,要不这么大一笔支出他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呢。朱慎锥练兵可没有朝廷的支持,更不可能从朝廷那边弄来军饷,哪怕就王荣在卫所的一些帮助,充其量也就是解决一些粮草和其他部分问题罢了。

大头的军费支出甚至包括军械的打造都需要朱慎锥自己解决,算来算去,朱慎锥觉得自己眼前能养一营兵已经了不得了,至于再多的他现在根本不可能,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朱慎锥算是明白什么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了。之前自己还想得太简单了些,练兵可不是当初他在王家村和羊头山那样小打小闹,军队是吞金兽这话一点都没错,没有经济基础根本不可能练出强兵来,弄些人简单地武装一下,操练一下,这样根本就称不上是军队,充其量就是个民团武装罢了。

在之前朱慎锥也听说过边军的将领们养家丁,一直以来朱慎锥总觉得奇怪,这些边军将领既然知道用心力打造家丁,给家丁最好的待遇和武装是自己掌兵的基础,也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可为什么不依照这样的模式多练些兵,甚至对所掌控的士兵一视同仁,成就一支强军呢?

可现在他算是搞清楚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傻瓜,那些将领一个个都聪明的很呢,他们不是不想这么干,而是根本就没办法这么做。整体的军费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军费去打造强军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既然是这样,倒不如吃空饷把有限的军费省出来,用空饷弄来的银子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家丁的名义打造一支几百人的精兵。而这支精兵就是他们这些将领立生的本钱,只要有了这样一支精兵,那么在战场上关键的时刻既能发挥出最大作用,也能保命。

至于其他那些军队,充其量就是炮灰罢了,能打赢固然好,打不赢也没关系,炮灰无非就是用来消耗的,只要关键的精兵在手里,随时随地都有翻本的可能。

从这点来说,朱慎锥现在的做法和那些将领没太大区别,他如今要练的兵实际上也属于他的“家丁”。从军饷到装备再到其他,全部都是以朱慎锥个人供给,自然这些兵就只能听自己的指挥。

有了这支军队,以后无论是扩充,或者以其为基础发展都没问题。大明军中就是这么干的,历史上的农民军也是这样的操作,当然在农民军中不以家丁称呼,而是改了个名字,这个名字叫“老营”。

翌日,老金三人就准备开始挑选士兵,开始练兵前的准备。

王晋武、陆义生现在是他们三人的助手,协助这三个老兵练兵事宜。不仅要协助,按照朱慎锥的要求,王晋武和陆义生还要亲自参与其中,在训练中把自己当成一员普通士兵,跟着其他人一起操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精兵是如何练出来的,陪同练兵一起成长。

整个百户所之前能练兵的青壮大约二百多人,后来朱慎锥让陆义生从其他地方招募了些矿徒和失地的军户,现在全部青壮已近四百人了,这还是时间太短的缘故,按照朱慎锥的打算,仅仅矿山那边就还需要三百来人的劳动力。

这些人中,老金三人一一看过,光是从中挑选就花了足足两天的时间。

在他们挑人的时候,朱慎锥饶有兴趣地在一旁学习着,不仅是他,王晋武和陆义生也一起帮忙,同时仔细琢磨他们挑人的经验。

老金等人挑人的方式看起来简单,先是初步扫过,删掉一部分人后,再细挑。可实际上他们的挑人方式却是有讲究的,对于什么样的人才是好兵,或者说那种人才能值得入眼,这其中有一定的说法。

戚家军选兵的标准分为四要四不要。

其中四要一是优先挑田间劳作的农民,因为他们不怕吃苦,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战斗能力。

二是长相黑且胳膊粗壮的肌肉发达者,这样的人勇猛善战。

三是目光有神的人,这样的士兵适合担任侦察兵或带兵的军官。

四是对官府有所畏惧者,这类人在面对生死时可能更加勇敢。

至于四不要一是城里的居民不要,因为他们生活在舒适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经历,可能会偷懒。

二是皮肤白皙的男性不要,这类人通常生活优越,胆子较小,容易临阵脱逃。

三是曾做过官的人不要,因为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权力的游戏,难以服从命令。

四是胆子过大或过小的士兵不要,前者过于大胆可能导致失控,后者过于胆小可能不敢上战场。

这个经验是当年戚继光将军传下来的,一直是戚家军选兵的关键。

听起来似乎很是简单,可仔细琢磨又有着极深的道理。当朱慎锥听了老金的解释后不由得赞叹,同时也想到了历史上另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建立湘军,号称曾剃头的曾国藩,曾国藩在历史上建立湘军之初选兵的标准简直和戚家军的标准如出一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