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百四十五章 评击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百四十五章 评击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安民告诉他们,白杆军和戚家军最后余辉的惨烈,对于战事的描述,使得朱慎锥心里难受到了极点。

如此强军就这样被灭,但凡袁应泰有些脑子,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以区区七千兵力抗衡三倍有余的金精锐八旗骑兵,杀敌数超过了自身损失,最终兵败还是因为背叛大明的明军炮兵轰击所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鹿死谁手还未得知呢,可就算如此,后金在浑河一战损失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可惜了,实在可惜了!假如白杆军和戚家军人数再多些,大明的火炮也未落到后金的手里话,这一仗赢的就是明军了。

但战事不能用假设来想象,事实上结果已经注定了,随着这两支强军的被灭,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在辽东,大明已没了再能和后金直面抗衡的精锐部队,这世上也再无戚家军。

“浑河一战,戚家军那边就没剩下人?”朱慎锥忍不住问道。

白杆军还好些,四川那边还有一支在秦良玉手里,可戚家军却不同,这支部队百战百胜,功勋卓著,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实在是太可惜了。

周安民摇摇头:“或许有人活了下来,可就算活下来的恐怕也……。”

这句话让朱慎锥和王荣他们失语,周安民说的没错,这一仗打得昏天地暗,白杆军和戚家军让后金第一次领教了什么叫真正的大明强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有人活下来呢?刚才周安民所说的仅仅只是心理安慰罢了。

戚家军和其他明军不一样,在大明中后期的时代,明军已和之前的军队结构变得不同了,因为军户制的弊端,普通明军的战斗力直线下降,领兵的武将私下养家丁的做法已成了普遍现象。

相比其他明军,戚家军却是募兵制,而且戚继光建立戚家军的时候就对家丁制度痛恶欲绝。在戚家军内部,家丁制度是不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戚家军可以说是大明军队中唯一的特殊部队。

因为戚家军不是军户,没有家丁制度,是实施的募兵制,戚继光给戚家军的待遇也一直很好,不仅装备精良,更有双饷,平时训练有素,战时奋勇杀敌,造就了戚家军百战百胜赫赫威名。

可同样是这个原因,戚家军非但在明军序列中格格不入,被其他明军所排挤。就连文官集团也对戚家军心存不满,认为戚家军兵为将有,尾大不掉。

由于这个原因,大明文武对戚家军心存排斥,更在万历年间做出了一件令人惊愕无比的事来,这个事件也被称为戚家军闹饷事件。

当时的蓟镇总兵王保擅自停发了戚家军的军饷,使得戚家军上下极为不满,为了讨要军饷闹了起来。明明这本是王保的错,可王保却不顾戚家军的正当讨要军饷要求,反而倒打一把,说戚家军是“挟增月饷”。

当时因为戚家军的威名,文官集团上下看戚家军也不顺眼,在文官的默许下,王保居然丧心病狂做出了诱杀戚家军的事来。

他假意宣布补发军饷,用这个理由引诱戚家军集合,然后对手无寸铁的戚家军举起了屠刀,将他们屠戮殆尽。事后又诬告戚家军兵变,在文官集团的运作下非但无罪反而有功,让他得到朝廷的嘉奖。

这次事件等于是自毁长城,最精锐的戚家军被屠杀,虽然后来朝廷要求重建此军,也就是在浑河一战中全军覆没的这支军队。可相比之前被屠杀的戚家军,后建的这支军队是大有不如的,可就算这样这支部队依旧在浑河给后金重创,没有侮辱了戚家军的威名,假如当年的那支真正戚家军还在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想到这,朱慎锥更是叹息不止。

“朝堂的大事也不是我们能定的,不过听说陛下已经起复熊廷弼了,想来以熊廷弼的能耐,辽东溃局尚有挽回的可能吧。”周安民见朱慎锥他们的情绪低落,开口安慰了一句。

“呵呵,起复熊廷弼?安民呀,你以为这打仗是儿戏不成?”王荣不置可否冷笑道:“熊廷弼再有本事也只是凡人,他既不能呼风唤雨,也不会撒豆成兵。辽阳一战重镇丢失,国土沦丧,我大明精锐损失巨大,他熊廷弼又不是神仙!”

“如当时不罢免熊廷弼也不会有今日结局,可现在再让熊廷弼去,他又能如何?”

“手上无兵,又无防线依托,熊廷弼去了辽东能做些什么?就算勉强维持,可如今朝堂上的情况你我也知晓一二,朝中党派林立,东林独大,他们会真心支持熊廷弼?在我看来,熊廷弼此去恐怕凶多吉少,倒不如不去的为好。”

王荣这番话让朱慎锥刮目相看,他没想到自己这个舅舅居然又这样的眼光。不过仔细一琢磨倒也不意外,王荣之前虽只是百户,可王家是将门之家,王荣这个百户也不是普通百户。

对于军事,王荣不陌生,在王家村的时候王荣平日里就一直研习祖上传下来的兵书,甚至还曾经和朱慎锥探讨过一二边境战事,其中也包括当年的萨尔浒之战的得失。

虽然他这些话听着不怎么样,可朱慎锥心里却明白王荣说的是对的,之前萨尔浒之战后,熊廷弼临危受命经略辽东,那时候明军虽说损失惨重,可底子还在。可现在却不同了,辽阳一战从损失来说远大于萨尔浒之战,更要命的是白杆军和戚家军的覆灭使得熊廷弼手里根本就没了独当一面的精锐。

再加上大片国土的丢失,辽阳、沈阳等重地又落入了后金之手,大明在辽东举步维艰,熊廷弼就算有再大本事能做的也是有限。

此外就是现在朝堂的情况和万历时不同,万历虽躲在后宫常年不上朝,就连朝廷各部堂的官员也空缺不少,甚至整个内阁被万历弄的名存实亡,仅仅留了方从哲一个“独相”。

但万历在的时候,对于朝廷的控制力却是很强的,而且他的手段老道,那时候的东林党名气虽大,可在朝堂上却没什么影响力,一切朝政依旧是由万历说了算。

可万历驾崩后这一切就全变了,现在朱慎锥他们在山西离着京师这么远也听说了朝堂的那些变化,东林党一家独大,其余各党相互争夺不休,皇帝在朝堂上几乎成了摆设。

熊廷弼去职是东林党弹劾的,袁应泰接替熊廷弼也是东林党建议的。可现在辽东惨败,东林党却毫发无损,作为主要责任人的袁应泰甚至还捞了一个追封兵部尚书的恩典。

从周安民打听来的消息中,这一次熊廷弼复出居然也是东林党的建议,这就更耐人寻味了。

说熊廷弼不行的是东林党,现在又要用熊廷弼救火的也是东林党,那么未来东林党再一次和熊廷弼翻脸,只要辽东再出问题,直接反手一个黑锅扣到熊廷弼的脑袋上也不足为奇。

想到这,朱慎锥不由得为熊廷弼担忧。可他再担忧也仅仅只能如此,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宗室又能做些什么呢?别说是他了,哪怕就是现在的周安民、王荣也做不了什么。

朝堂大事自然有朝堂的大臣们和皇帝做主,根本轮不到他们。哪怕他们现在在这里再愤怒,关起来门来把从皇帝到大臣们给骂个遍又能如何?无非就是和后世愤青那样骂几句娘过过嘴瘾,出一口心中恶气罢了。

这一日,大家伙的心情都不好,因为辽东战事的影响所至,就连平日酒量不错的王荣喝了没几杯就有些醉了。

躺在床上,明明想睡,可脑海中翻来覆去的无数念头却又让朱慎锥怎么都睡不着。

挨到半夜时分,朱慎锥索性起了身,他披着罩衫出了屋,来到外面的花园里。

春日的深夜还是有些凉意的,尤其是山西这样的北方,虽然已经见了绿色,可夜里的气温并不高。

到了外面,风吹来,朱慎锥下意识紧了紧身上衣服,走到院中在石凳坐下,抬头望着天空,空中璀璨的星河悬挂着,一时间看得入了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声响,接着就听到周安民的声音响起。

“小弟?你怎么在这?”

“姐夫!”扭头一看,回廊那边站着的人不是周安民么?只见他也穿着罩衫,目光望向自己。

“睡不着,出来走走,姐夫伱呢?”

“我也是。”周安民苦笑道,他走到朱慎锥身边,在另一个石凳坐下,对朱慎锥道:“你不会还是想着辽东的事吧?”

见朱慎锥点头,周安民叹了口气:“国事如此,多想也是无益,朝中君臣自又应对之法,也许情况会慢慢好起来的。”

这话周安民也知道只是安慰罢了,说实际的他自己都不信。和朱慎锥一样,他在屋里也没睡着,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个事,这才出屋透透气,没想到碰上了朱慎锥。

“但愿吧……。”朱慎锥点头道,接着他的神色有些奇怪,仿佛在思索什么,又仿佛在犹豫什么。

正当周安民准备开口询问朱慎锥在想什么的时候,朱慎锥说话了。

“姐夫,能不能帮忙打听打听,戚家军是否还有人活下来,或者能不能找到戚家军的老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