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二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

“真有你小子的!”

李学军看着正狼吞虎咽的侄子,也是哭笑不得。

那天在家里爷俩说完这件事以后,转天李学军就去找了后勤处的处长孙福满。

孙福满正为工人的伙食问题头疼呢,得知有人能给厂里供应鱼虾,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虽然不是肉,但好歹也是荤腥,现在厂里的工人已经因为食堂供应不足,都快把他们家的祖坟骂开裂了。

这年头可不像以后,领导干部说一句“你还想不想干了”,工人立马就得怂。

现在是真正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后勤处处长,就算是厂长、书记,面对工人也得客客气气地做好公仆的本分。

别说是县物资局了,就算是市物资局,只要能抢到物资,手也不能软。

于是,当即就拍板,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

李学军本来计划,明天休息的时候,回一趟李家台子,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办。

谁知道,李天明的性子这么急,天还没亮,顶着门就到了。

“天立,多吃!”

领导们还没上班,李学军便把几人带到了厂食堂。

贴饼子,咸菜,小米粥管够。

“大伯,吃着呢,吃着呢!”

李学庆家里的孩子也不少,李天立在叔叔家,纵然叔叔婶子待他和亲生的一样,可他还是从小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

平时吃饭的时候,根本不敢敞开肚皮吃。

“大哥,这事……真准成吗?”

李学工惦记着车上的鱼,事情没办成之前,还是不踏实,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你们都给送来了,还能再拉回去,等会儿孙处长来了,先在他面前过一遍,到时候称重,开条子,去财务室拿钱。”

这么简单?

李学工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苇海里的鱼有的是,可除了县物资局的人每年过来收一点儿,也就是村里人时不时地捞几条自家吃。

他从来没想过,还能借着大哥的关系,把鱼卖到钢厂换钱。

这小子……

李学工看向了李天明,感觉侄子的脑袋就是好使。

“大伯,厂里这咸菜腌得就是好。”

啥?

咸菜?

我在担心鱼,你说什么咸菜啊!

李学军笑道:“我们厂一食堂的何师傅,以前可是鲁菜馆子的大师傅。”

呃?

何……何师傅?

这是海城,又不是京城,难道不是重生,是穿剧?

“大伯,您说的那位何师傅,不会是叫何雨柱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何师傅叫何长贵,你说的何雨柱是谁?”

还好,还好!

“没谁,就是……”

李天明正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呢,急匆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学军!”

看到来人,李学军也顾不上问那个何雨柱的事了,连忙起身。

“孙处长,您来啦!”

孙福满笑得眉眼弯弯的,看向了李天明几人。

“学军,这几位就是给咱厂里送鱼的老乡?”

“孙处长,就是他们,和我都是一个村的。”

李学军没说几人的关系,这年头无论做什么,小心无大错。

要是把关系挑明了,少不了就得有人说他以权谋私。

“好,好啊!感谢乡亲们对我们厂的支持!”

孙福满说着就要和李学工握手,三个人里面,李学工的年纪最大,很自然被他当成了带头的。

“这……”

听李学军管对方叫“处长”,李学工就算是再没见识,也该知道对方是大官了。

看那一身穿着,四个口袋的干部服,还别着支钢笔,蓝布制服裤,大皮鞋擦得锃亮。

眼见对方的手都伸过来了,李学工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天明……”

李天明连忙上前,握住了孙福满的手。

“孙处长,都是应该做的,您看……是不是先看看鱼,一百多里,连夜拉过的,就怕闷死了,影响咱工人老大哥吃。”

孙福满打量着李天明,颇感意外,看着也就二十啷当岁,这话说得有水平啊!

懂得放低姿态,还把辛苦点了出来。

“不急,不急,先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说着按住李天明的肩膀,让他坐下。

“学军,你带人先把车卸了。”

李学军答应了一声,招呼着食堂后厨的人帮忙卸车。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给李天明递了个眼神。

既然让接着吃,那就吃呗,又不要他们的钱和粮票。

李天明吃得欢实,李学工和李天立可就吃不下了,这么大的领导面前,还是小心点儿好。

“好,年轻人就得能吃,能吃才能干,够不够,不够还有。”

“够了,够了,孙处长,我们乡下人实在,不会亏着自己。”

孙福满闻言大笑:“实在好,我就喜欢实在人,你这小伙子不错,何师傅,怎么就给咱农民兄弟吃咸菜?”

何长贵听到叫他,连忙从后厨出来了。

确实不是何雨柱。

“孙处长,后厨的菜……”

“不麻烦了,这就挺好。”

李天明连忙拦下,这条路要是走通了,以后常来常往的,肯定不能每次都是孙福满出面,食堂后厨的人少不了要打交道。

“何师傅,您这咸菜腌得真不错,您这儿要是多的话,能不能卖我点儿?”

何长贵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厂里的东西,就算是一针一线,一滴油一粒盐也不能随便拿,更别说卖了。

“嗐,说的什么话,何师傅,等会儿给三位农民兄弟带上些,回头我补上。”

何长贵答应了一声,回后厨准备了。

再有一个钟头,接班的工人就该到了,后厨还有好些事要忙活。

“孙处长,看过了,鱼都活着呢。”

李学军走了进来,孙福满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昨天,李学军和他说完,他就去找主管后勤的副厂长汇报过了。

当时可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解决工人的营养问题。

“学军,安排人称重,可别亏待了老乡们,收购价……就按4毛5算!”

领导一句话,每斤又多了5分钱。

2000斤,那就是100块钱。

但是,很显然,这100块钱也不是好拿的。

“小兄弟。”

“您叫我天明就行!”

“这个名字好啊,天明!”

孙福满说着,看向了李学军。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李学军家的老大叫天满。

“天明,这鱼一个月能送几趟?厂里确实难,各种物资紧缺,尤其是后勤这一块,供应不足,工人师傅们缺少营养,工作效率提不上来,厂里的生产任务如果完不成的话,那是要出大事的。”

好家伙的,一条鱼都关系到国家大事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饭碗里的事可不是小事。”

李天明来的路上,已经在心里盘算过了。

“孙处长。”

“叫啥孙处长,叫叔!”

嚯!

如果放在以后,大国企的实权处长,李天明这样的老农民,就算满脸赔笑的往跟前凑,人家要是能低头看他一眼,都对不起下巴上的肉。

为了口鱼吃,孙福满不惜把姿态放低。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还真没说错。

“孙叔!”

李天明上辈子也曾走南闯北,深谙顺杆爬之道。

“您也知道,马上就是秋收了,地里的活不能耽搁,像今天这样,每个月最多也就送个六七趟。”

“这次送来多少?”

“也就两千斤!”

两千……

六七趟的话,才一万多斤。

厂里有一万多工人,一人也就能分到一斤鱼。

这显然远远不够。

孙福满还计划着,过年的时候,给每个工人分上一条呢。

“能不能想想办法,一次多送些。”

李天明脸色犯难。

“孙叔,不是不想多送,马车就停食堂门口,您也都看见了,实在是没有放鱼的家伙。”

孙福满闻言立刻想到了,昨天李学军说的,希望能用一部分废铁板顶卖鱼的钱。

“厂里免费给打一个大水箱。”

这就免费了?

“你们支援我们钢厂,我们难道还能小气了,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孙福满也看出来了,这小子就是个人精。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厂里能派辆车,去村里拉,那样……”

话还没等说完,孙福满的脑袋就摇得好像拨浪鼓一样。

“不成,不成,这个不成。”

厂里的每辆车任务都非常重,而且,一水儿的老嘎斯,平时放着不动,还老出毛病呢。

专门派一辆车去拉鱼,这事根本办不到。

“卡车不行……你们村有会开拖拉机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