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十二章 长姐如母

李天明可不是去偷坟掘墓,他也没那么大的胆子,再者说,人家在地底下安安稳稳地睡了几百上千年,他过去给刨出来,那叫缺德。

上辈子,那座辽代古墓刚被发现的时候,来的专家曾在距离古墓不远处发现过有被挖掘的痕迹,当时还认为已经被人盗过了。

随即便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等后来墓室被清理干净,这才发现,被挖过的地方和古墓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是在那处被挖过的地方下面,考古队曾发现了一些辽代的铜钱,后来村里的大喇叭连着广播了好几天,海城电视台还曾报道过,希望有捡到古钱币的人能及时上交。

只是一直没得到过响应。

村里的不少年轻人也曾上山去挖,但除了一些残破的瓦罐,还有碎瓷片,再也没发现别的东西。

至于马立志是不是靠着在山上捡到的东西发了家,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天明现在也不过是去碰碰运气。

这会儿天还没大亮,村里已经有不少人起了,见李天明扛着锄头上山,也没人觉得好奇。

靠着山脚那一片是村里的自留地,各家各户吃的菜都靠着那点儿收成。

本来68年,上面来了新的政策,农村的自留地全部收归集体,但李家台子的村支部顶住了压力,默许了村民在集体的土地之外开荒。

循着记忆,李天明先找到了那座古墓的大致位置,一个残破灶君庙,说是庙,其实就是用几块青石板给灶王爷搭起来遮风挡雨的。

李天明小时候,还曾跟着奶奶一起上山烧过香,但等到时代洪流开启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来供奉了,就连里面的灶王爷也早被请出去,砸了个粉碎。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会是墓道的入口。

要不是后来下大雨,一块巨石从山顶滚下来,正好砸踏了墓道,那位辽代的贵族夫妇可能永远不会被人打扰。

距离灶君庙十来米的地方,还摆着一个躺倒的石柱,看上面的花纹就知道有年头了。

后来就是在这里,考古专家发现了被挖掘的痕迹,一开始还误以为是个盗洞。

李天明俯身扒住石柱的边缘,两膀子一用力,将石柱挪到了一边。

抡起锄头开挖。

山上经过雨水长年累月的冲刷,土质非常松软,没一会儿就挖了一米深。

别说金银财宝了,就连后来挖出的辽代铜钱也没见着一个。

难道记错了?

眼瞅着天都亮了,大喇叭又在放“大海航行靠舵手”,等会儿还要出工,李天明赌气地又毁了一锄头。

咔嚓!

一声脆响。

李天明心头一颤,回过神赶紧趴在坑边,伸手扒开土,露出来的东西,让他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金饼!

居然是金饼!

拿起一个,用力在上面搓了搓,不知道在地下埋了多少年,依然泛着明亮的金属光泽。

上面还刻着很多花纹,好像是某种文字,却也认不得。

掂了掂,少说也得有二两多。

李天明没再继续挖,将金饼放回去,又把坑给填平了,搬着石柱放回原位。

看来传闻不假,上辈子马家就是靠着地底下的东西发了财。

就是不知道,马立志是怎么知道山上还埋着这玩意儿。

不过现在这些东西有主了。

马家还能不能和前世一样风光,那就不关李天明的事了。

扛着锄头下了山,李天明去自家的自留地拔了两颗白菜,分家的时候,自留地也在李学庆的见证下,分成了两份。

一共七分地,李天明兄妹四个分到了三分。

回到家,没等进门就看见东厢房的烟囱冒着烟。

正房屋的门敞着,听到动静,正在吃饭的李学成扭头看了眼,又迅速转了回去,只当没看见。

父子关系处成这样,放眼整个永河县也不多见。

“天亮!”

李天明招呼了一声,李天亮立刻从东厢房走了出来。

“哥!你咋才回来?”

昨天夜里,李天明出去之后,他一宿没睡,等到天光大亮也没等到李天明回来。

“你做的饭?”

“大姐来了!”

李天亮刚说完,大姐李翠从屋里走了出来。

再次见到大姐,李天明只觉得心头一阵酸涩,差点儿没忍住哭出来。

上辈子,乔凤云刚进门,就把他们兄弟姐妹五个赶了出来,那时候,李天明也不过14岁,要不是有大姐李翠照顾着家里,李蓉和小五都未必能活下来。

这个年代的农村,谁家死个孩子,那是常有的事。

还因为他们几个,大姐的婚事险些被耽搁了,一直到24岁才经大姑介绍,嫁给了宁固镇的盐场工人,可婚后过得并不好。

婆家嫌弃李翠是农村的,平时对她百般刁难,大姐夫刘明海放在以后就是个典型的妈宝男,什么都听他老娘的。

李翠被欺负的时候,连个屁都不敢放。

“大姐,你咋回来了?”

李天明结婚,李翠之所以没回来,是因为刚生了孩子,还没满月,行动不方便。

可身为大姐夫的刘明海也没出席,从这就能看得出,那一家人对李翠和李家人的态度了。

“学满叔家的天宝昨天去宁固镇走亲戚,听他说……天明,到底咋回事啊?天亮也说不清楚,还有,咱爸……”

得知李天明的婚事没成,今天天不亮,李翠就急着往家赶,宁固镇到李家台子相距四十多里,她这一路上又是走,又是搭车,天亮前总算是到了家。

“有啥话进屋说!”

李天明说完,上前扶着李翠进了屋。

“你回娘家,东东咋办?”

李翠结婚第一年生了个闺女,当时她婆婆足足骂了一个月。

李天明知道以后,带着几个兄弟去了宁固镇,堵在盐场门口,最后还是厂里的书记出面,让刘明海写了保证书。

第二胎总算是生了个小子,上辈子也是在刘东出生以后,李翠在婆家的日子才好过了一点儿。

“你还没出月子呢,天大的事,还能有你的身体重要!”

李翠上辈子所托非人,和李天明一样,一辈子过得憋憋屈屈,五十刚出头人就没了。

“我没事,东东让你姐夫的嫂子带着呢,她也刚生了孩子,你别管这个,你快和我说说,这婚事怎么就黄了?那杜家的闺女真的不规矩?”

李天明看了三个弟妹一眼。

“人家不愿意跟我,咱也犯不上非得死皮赖脸地往上贴。”

“这叫啥话?”

李翠急了,她心里最挂念的就是这几个弟弟妹妹了,原本李天明要成亲了,她总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结果……

“明明是杜立德上赶着和咱们结亲,咋就成了咱们死皮赖脸地往上贴了?他老杜家这么欺负人,大伯和三叔、四叔都怎么说?”

李翠没提李学成,乔凤云进门的时候,她已经19岁了,自然知道亲爹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本靠不住。

“彩礼要回来了,摆酒席的钱,大伯找杜立德要了院子里那十几根木头,将来留着给我和天亮盖房的时候当大梁。”

“这就完了?”

亲弟弟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这么轻易地放过杜家,李翠并不满意。

钱财什么的,都是杜家应该赔的,可李天明的脸面呢?

年轻轻的大小伙子,被人这么戏弄,往后在村里还咋抬头做人?

“姐!要是豁出去,和杜家闹一场,倒也没啥,可……真要是动起手来,学庆叔也难做。”

李翠闻言,也不禁沉默了。

李学庆是村主任,李家和杜家要是动起手来,他作为村主任肯定得受牵连。

当初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可没少受李学庆的关照。

“姐,你也犯不上生气,往后咱把日子过好了,有他杜家后悔的时候!”

听李天明这么说,李翠的心里总算是没那么憋闷了。

“对,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气死那个狐狸精!”

李天明不禁被李翠的话给逗笑了。

“你还笑呢,我问你,你……咋就分家了?”

不等李天明说话,李天亮便抢着说道。

“不分家干啥?还在一起过,我和大哥,还得给那个娘们儿当牛做马。”

“轮得到你说?”

李翠瞪了李天亮一眼,那小子立刻就老实了。

“大姐,天亮说得也没错,本来也没在一起过,还不如趁早说清楚了,把家给分了,省的乔凤云总怀疑我惦记那点儿家底,全都给她,我还不稀罕呢。”

乔凤云之所以非得逼着要分家,不惜损失两个壮劳力,还不就是惦记那三间半正房,她进李家门的时候,只带了两个闺女,还留下一个儿子在前夫家里。

以那个女人的精明劲儿,肯定得把李家的房子算计到手,将来好帮衬她的亲儿子。

只是可惜乔凤云的一片慈母心,最终没能换来任何回报,无论是她的亲儿子,亲闺女,还是和李学成生的小儿子,没有一个愿意给她养老的。

唉……

李翠叹了口气。

“分开也好,省的在一块儿,苦的累的都是你们哥俩的,好处一点儿都沾不上。”

正说着话,院门口有人大声问道。

“天明在家吗?”

说着话,人已经到了东厢房门口,看到来人,李天明也不由得一怔。

她咋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