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TMD刘大耳,敢偷我的马! > 第一百三十三章话已至此,你且好好想想

听到白川的反问,荀彧先是一愣,旋即沉默了起来。

当时追随曹操之时,自己怎会不知曹操绝非池中之物?

无论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的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也好。

还是许劭的评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也好。

都能看的出来,曹操之心,在乎整个天下。

这与当年的汉高祖并无来去。

但当时的荀彧,也只能赌。

汉室衰微,朝纲祸乱,天下逐鹿,诸侯争锋。

整个大汉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唯有曹操,一直在借着汉室之声名,讨伐诸侯。

无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罢。

在当时看来,能救大汉的,也只有曹操。

荀彧没得选。

而且,荀彧也不想选。

当年的曹操,的确是意气风发,乃是匡扶汉室之中流砥柱。

远比带着皇叔虚名,却一直郁郁久居人下的刘备要好许多。

因此,荀彧才追随的曹操。

“为何要追随?”

荀彧不由得自嘲式的笑了笑,开口道:

“我追随的,乃是当初的曹操,而并非现如今的曹丞相。”

“更莫要说,未来的曹丞相,还未必是丞相。”

荀彧语气中充满了辛酸。

至于为什么找白川说这些。

其实荀彧想的很简单,简单的有些过头。

荀彧只是想得到一个答案,一个自己认可的人给自己的答案。

哪怕是谎言,荀彧也愿意听。

至少,在心里还能聊以慰藉。

然而,白川却是轻蔑的笑了一声。

荀彧不由得微微一愣, 旋即脸色有些难看的道:

“景明,你何故发笑?”

白川笑道:

“荀令君,不,文若兄。”

“我是在笑你。”

荀彧冷冷的道:

“你莫不是也觉得我食古不化,冥顽不灵?”

说这话的人,显然只有支持曹操的荀攸。

白川摇了摇头道:

“不,说实话,在下非常钦佩文若兄的气节。”

“但文若兄,在下且问你一句。”

“你觉得如今的汉室,还有得救吗?”

荀彧顿时激动的道:

“自然有的救!”

“汉室未亡,皇帝尤在,气运未尽,怎会没的救?”

白川却是摇了摇头,一脸凝重的看向荀彧:

“文若兄,为何要欺骗自己?”

“你只是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实际上无非就是给自己一个安慰罢了。”

“但现实呢?你可曾看到过现实?”

“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自打汉灵帝以来,情况愈发严重!”

“自黄巾起义之后至今,百姓也好诸侯也罢,都受够了,这才揭竿而起!”

“他们只是想吃饱饭,仅此而已!”

“只是想过好安稳的生活,仅此而已!”

“只是想不让异族所侵吞,让山河破碎,仅此而已!”

“但如今的献帝,做得到吗?”

“如今的汉室,做得到吗?”

“那所谓的汉室正统,还有什么意义?”

白川这番话,直接让荀彧不由得一愣。

但白川丝毫没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

“不,文若兄,你怎可能看不到?”

“但你不愿看见,所以自己选择了屏蔽这些信息!”

“你依然觉得,汉室有的救。”

“但试问,谁能救?”

“丞相能救?”

“丞相拼死戎马一生,为汉室重整河山,随后将江山交给献帝手中?”

“你好好想想,丞相之前是否试探过皇帝?”

“皇帝无能!无能!”

“即便是将山河交予他手,最终还是会重蹈覆辙!”

“汉室已经亡了,不是龙气亡了,而是心亡了!”

“若你只是个普通百姓,你是更期待安安稳稳的生活,还是更期待大汉一遍又一遍的重蹈覆辙?”

“既然血已经脏了,那就该换换血!”

“且先不说丞相如何去想,你理应明白,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救不了国家,救不了百姓,救不了河山!”

说罢,白川长叹一口气,摆摆手道:

“话已至此,我的话也就到这里了。”

“我先前不过是个平头老百姓。”

“这些话,都是百姓心之所想,也是我的想法。”

“文若兄,我尊重你的想法,但还请你看清现实。”

其实,白川起初根本并不打算给荀彧说这些。

毕竟,荀彧的想法也好,还是他最终的决定也好,都是自己的选择。

自己如今都有些泥菩萨过河的意思,怎么可能会保住他。

但仔细想了想,荀彧不能死!

荀彧的身份地位摆在这里,就注定他若是可以成为自己的帮手,将会是绝佳的。

尤其是用来对付士族,简直再好不过了。

因此,白川打算试一试。

不过,白川所说的也就是点到即止。

无论荀彧最终怎么决定,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而且,白川并不打算骗荀彧。

事实本就是如此,曹操的确有野心。

这又何必骗?

不妨大大方方说出来,就算是让荀彧死,也让他死个明白。

“你的意思是,丞相的确是有篡汉之野心?”

荀彧不由得微眯起眼睛,继续发问道。

白川耸了耸肩:

“这就要问丞相了。”

“至少我是觉得,若是让这好不容易可以太平起来的江山重蹈覆辙,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也是对天下的不负责。”

“文若兄应该还记得,在下前段时间去讨伐过匈奴。”

“试想一下,若边境军是灵帝时期的样子,会发生什么?”

“边境尽数被屠戮殆尽,民不聊生!”

“不说别人,只说那蔡邕之女蔡琰,被掳至匈奴,至今未归。”

“她经历了什么,尤为可知。”

“文若兄,好好想想吧。”

“你乃是大汉之臣,这一点没错,但若你忠的大汉,并非以前的大汉,并非以前的盛世,你会如何抉择?”

一连串的提问,加上白川直接搬出了蔡琰,令荀彧再次陷入了沉默。

蔡邕的名气非常之高,毕竟一手书法当今世上近乎无人能敌。

即便是钟繇,都要好好的拜读。

可就是如此书香门第,却因家国不幸,惨遭匈奴洗劫,女儿被掳走,如今生死未卜。

“文若兄,话已至此,你且好好想想吧。”

说罢,白川缓缓起身,转身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