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嚼龙 > 第253章 仿鸟筑巢、构木为屋

嚼龙 第253章 仿鸟筑巢、构木为屋

作者:屠龙氏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5:27: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齐敬之飞了半晌,前方那角影影绰绰的楼台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常言道,望山跑死马,此话果然不虚。”

他感慨一声,立刻将心相神念沉入心头那一点明悟灵光,这才发现自己先前只是在原地踏步,并不曾靠近那座灵台分毫。

“在凡俗世间望山跑马,再是如何遥远,也终有抵达之时。然而换成我心头这片虚空深谷,仅靠灵光指引、心烛照路,怕是还远远不够,一味地蒙头乱飞,不过是在做无用功,永远无法真正飞抵灵台。”

齐敬之生出此念,当即停羽不飞、敛翼驻足。

他一边细细观照虚空,一边唤出存于鹤履双翅中的《青羽秘卷》,想要从中寻找到解决眼前困境的法门。

《青羽秘卷》作为玄都观主亲传心授的仙羽正法,堪称广博深邃、玄妙精微,其中对于心相和灵台修行自然是详述备至,奈何齐敬之此前境界不到、感悟不深,此刻不得不临渴掘井、临阵磨枪。

他略一存思,便发觉哪怕自己今夜顿悟灵光、照见灵台,却依旧只能看清《青羽秘卷》中作为总纲的《金丹图论序》,后续篇章仍是无缘得见。

在《金丹图论序》的诸多条目之中,“心为君论”排在最前,讲究以心为元神之舍,凭心意执掌造化,从而神服其令、气服其窍、精从其召,终至于“云收将放金乌见,一点灵光眼内明”,倒是恰好印证了齐敬之此时心相凝聚、眼现灵光的修行进境。

“眼者,神游之宅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

“目不乱视,神返于心。神返于心,乃静之本。”

“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

齐敬之逐字逐句咀嚼一遍,因修行有所精进而略显浮躁的心绪渐趋平静:“是了,我方才虽已摒弃杂念、心目神游而觅得灵光,却又生出了对灵台孜孜以求的执念,以至于目迷灵光、心荡神驰,全无一点安静之意,越是奋力振翅,就越是南辕北辙,不能返心乡、见灵台……”

他想通此节,心中顿时一阵清明,当即揽翅环抱、虚怀若谷。

“顺水行舟,滔滔腾拔;逆流强驾,不日劳形。一旦回家,思乡安静。”

“故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返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

呼吸之间,齐敬之目不乱视、神返于心,整个人沉入了无思无为、绵绵若存之妙境。

与此同时,《金丹图论序》中排在第二位的“神为主论”倏然亮起,句句经文自行跳出,径直映入他的鹤眸之中,化作心烛丁火的灯油,令其火光愈发旺盛。

“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欲神本微,自生以来,日长日盛,终至于遮蔽元神,如层云掩日月,难返先天、不见真形。”

“修士欲弃日用而就金丹,必拨云以见青天,得日月下烛,垂光照临。”

“拨云之法,曰以镜察形,曰以事炼心。镜能察形,不差毫发,形去而镜自镜。以事炼心,情无他用,事去而心自心……”

“形去而镜自镜?事去而心自心?”

参悟至此,一轮灿如皓月的明镜倏然浮现在怒睛青羽鹤的头顶,其中映照出的却是一个布衣草鞋的山野少年。

几乎同时,一点灵光自镜中少年的怀里腾跃而起,望之好似一颗天星,圆陀陀、光烁烁,绽放璀璨赤金之芒,与鹤眸中的心烛丁火交相辉映。

“原来你在这里!”

明镜之下,怒睛青羽鹤悄然变回了少年模样。

他与镜中的自己相视而笑,同时手掌一翻,掌中赫然多出了一颗灵光天星,被其光芒一照,顿觉周身暖洋洋的,心相随之愈发凝聚。

“镜能察形,不差毫发……这天地玄鉴悬在心头,将我映照得纤毫毕现,其中既有光明自性,亦不乏阴私念头,怪不得我这个区区感应境的小修士竟能招引来阻道阴魔,而那阴魔偏还能变作我的模样。”

齐敬之从天地玄鉴上收回目光,端详着掌中的灵光天星、光明自性,沉吟道:“既然被称作金乌灵光,如今灵光已得,金乌又在何处?”

“师尊谈及仙羽山传承时曾有言,天地权舆,混玄黄于元气;阴阳草昧,征造化于洪炉。春荣秋落,四时变寒暑之机;玉兔金乌,两曜递行藏之运。”

“《青羽秘卷》集仙羽、天台两家丹法之长,更是在总纲中提及,大道以金丹为用,烹乌炼兔、降龙伏虎,体天法象、以时易日,而夺天地之造化,亦如日月之合璧,所以长生不死。”

“由此看来,无论是仙羽山的洪炉丁火剑意,还是天台山的《青华金丹要旨》,于修行时都绕不开日月两曜,讲究个烹乌炼兔。”

“我今夜所得的这一点灵光,离着所谓的两曜行藏、日月合璧,相差不可以道里计,更别提烹乌炼兔了,然而终归是窥得此道门径,入了修行正途……”

齐敬之思绪纷飞,却是由所谓的烹乌炼兔发散开去,想到了自家天地洪炉、律吕调阳的仙羽山传承,想到了上古天庭历正凤鸟氏,想到了那消散于万古风烟之中帝夋、日母和月母,还有那号称金乌巡天的东夷少昊金天氏、悬天而治的高阳氏以及那条口衔丁火之精、照亮幽冥无日之国的烛龙。

“或生育日月、或化身日月、或替代日月,这些上古大能斡旋造化,于道途上各有选择取舍……祂们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迹传说,似乎另有玄虚?”

“我心头这座虚空幽谷漆黑一片,不辨上下四方,既没有能标定方位的挡箭碑,更谈不上有什么行道之路。我若想真正照亮虚空、瞄定方位,进而返回无何之乡、飞抵心头灵台,怕是也必须选定一种运转日月、烹乌炼兔之法,从而为自己立下道标、指明道途方可。”

齐敬之此念才生,忽然就听见一声吟诵响彻虚空:“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语声才落,又有一声喝问紧随其后,宛如雷声鼓荡,隆隆之音振聋发聩:“齐敬之,你可敢手持此若木之刀,斩龙足、嚼龙肉,登海湄而抑东流之水,临虞泉而招西归之日?”

“这是……琅琊君当日之问!”

齐敬之听得心头巨震:“当初君上为煎人寿招引来若木刀灵,当即便对我有此一问,其后又在东海长鲸背上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上古帝皇事迹,竟是别有深意,好似早就料到了今日一般!”

念及于此,他再不犹豫,当即将脖颈上挂着的项圈扯下,向身前轻轻一掷。

项圈落在虚空,上头的两条小蛇扭动交缠,眨眼间就化为一株赤华灼灼、碧金灿灿的小树,十条树枝向四方伸展,一枝在上,九枝在下,赫然便是若木刀灵在齐敬之心相之上的投影。

“天缘冥冥、妙不可言,原来这烹乌炼兔之法,我其实早就选定了!”

齐敬之朝着小树郑重说道:“若非如此,道友又岂会轻易将此神形道蕴托付于我?你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他日道成,齐敬之必有所报!”

闻听此言,若木刀灵的投影无风自动、摇曳身姿,同时将独自盘踞树顶的那条树枝伸向了齐敬之的手掌。

见状,齐敬之毫不犹豫地将灵光天星递了过去,被小树挂在了枝头。

下一刻,在叮叮当当的叶片碰撞声中,只见这株若木飞快发身长大,不一会儿就巍峨如同山岳,哪怕与九真郡的秋神尊像、琅琊君的金枣巨树相比也毫不逊色。

齐敬之仰头望去,但见树身赤红、灿若丹霞,更有十根宛如巨岭横卧的赤红色树枝四方蜿蜒,形如铜钺又好似鳞片的树叶挂在枝头,同样变得奇大无比,片片泛着碧金玄光,透出锋锐之意。

十条长枝之中,独有一枝高踞树顶,宛如众峰之主,枝头末梢挂着一轮赤金大日,被下方的其余九枝团团拱卫在中央。

齐敬之眨了眨眼睛,努力瞪视片刻才终于确定,就在那**日耀眼夺目的光晕当中,竟有着一座形如鸟巢的巨屋高台。

“是了,琅琊君曾经提到过,若木乃桑木之属,是传说中的栖日之木,号称‘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而巢帝曾祷于无极之野,许人族修士于无何之乡仿鸟筑巢、构木为屋,又发无极道誓,广传灵台之法于众生……”

“所谓巢屋、所谓灵台,本就是由我亲手搭建,自然是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想建成什么模样就建成什么模样,又何须奔波求索?”

“自今而后,我心头光明常在,再非幽冥无日之地!”

齐敬之心头升起一股由衷喜悦,禁不住仰头发出一声激越悠长的鹤唳。

叫声未歇,他已然背上双翅、冲天而起,直奔树顶而去。

似乎飞了许久,又好似只是一瞬,齐敬之就已飞入赤金大日,瞧见了自己的巢屋灵台。

大日之中的赤金光华毫不刺眼,将巢屋灵台照得一派光明。

只见筑巢累台的枝条皆是青色巨木,木身上遍布翎羽状的暗花纹饰,更有纯阳甲木之气氤氲缭绕。

齐敬之正要靠近了细观,冷不防从这座巢屋灵台之中飞出一只大鸟,其形如鹤,却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上布满了红色的花纹,白色的鸟喙微微张开,衔着赤色的火焰。

这只怪鸟甫一出现,就朝着齐敬之凶猛扑击而至,卷起汹汹大风、掀起滚滚热浪。

“嗯?原来大日中并非只有金乌,口中衔火的也并非只有烛龙。”

在这一瞬间,齐敬之只是对面前的怪鸟匆匆一瞥,就从对方身上感应到了浓郁的仙羽气息,只是这种气息又与师尊所传有着微妙的差异。

说时迟那时快,怪鸟猛地张口一吐,立时便有漫天烈焰向着齐敬之狂飙而至。

烈焰中涌动着澎湃炽热的火气,立时让齐敬之想起了师尊所赐的丹灶余砂。

“这是要将我炼成大药?”

齐敬之虽然想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巢屋灵台中会藏着这样一只怪鸟,而且不由分说就悍然对自己出手,但他连阻道的阴魔都斩杀了一头,此时对上这只怪鸟,自也不会坐以待毙。

“天无二日、巢无二主!管你是金乌还是什么,日月烹煎人寿,我齐敬之便烹煎日月!”

少年嘴角一勾、身躯一晃,再次化为一只怒睛青羽鹤,以心烛丁火罩住全身,凝聚起烹乌炼兔的雄壮意境,毫不示弱地迎了上去。

一时间,若木上空被火云遮盖,漫天红彻,厉啸声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齐敬之倏地睁开双眼,立刻便瞧见了一张圆滚滚的大脸。

他伸手拨开满脸震惊和探究之意的骊山广野,抬眼环顾周遭,发现自己依旧好端端地站在歇马栈的大堂中,无论站位、姿态,均与被阴魔找上门之前一般无二。

不同之处在于,原本藏在他怀里的般般出现在了面前的方桌上,正好奇地瞧着一个穿虎皮僧衣的小和尚。

小和尚则是旁若无人地立在杯盘间大口朵颐,身上僧衣湿了一大片,散发着扑鼻的酒香。

他眼见齐敬之看过来,立刻甜甜一笑,口中含混不清地唤了一声“大兄”。

见状,齐敬之忍不住嘴角一勾,眸子里的疲惫之意瞬间消散了大半。

他扭头看向骊山广野,向这位见识不凡的灵台郎问道:“你可曾听说过一种鸟,赤文青质、白喙衔火,体形似鹤却只有一只脚?”

骊山广野闻言一愣,旋即答道:“你说的应该是毕方鸟,乃火之精灵,能衔火作灾。”

“我记得族中古籍有载,昔者帝鸿氏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所谓毕方并辖、蚩尤居前,便是说毕方鸟护卫帝鸿氏车驾,震慑天下鬼神,是与蚩尤旗威势差不多的凶物。”

齐敬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寻思道:“帝鸿氏以毕方鸟为护卫,姬姓卫氏意欲豢养白云乡的那些老鹤,听上去倒是一脉相承。”

骊山广野哪能猜到他心里在想些什么,看了看齐敬之的脸色,忽地嘿嘿一笑:“说起古籍中的那座泰山,如今被姜族叫做西泰山,与圣姜五州之中的东岳泰州、圣姜三岳之中的东岳泰山可不是一回事。”

“说起来,那座姜族口中的西泰山乃是姬族、姜族第一次合盟祭天的地方,炎皇亦曾率领诸姜登临其上。”

“正因为这个缘故,及至轩辕圣皇后来居上、成就大帝,诸姜虽奉帝鸿氏之命东迁,但依旧对西泰山念念不忘,九合圣王更是于成道路上九次大合诸侯、鬼神,甚至在成就圣王之时自立泰山,号为东岳……”

骊山广野当着齐敬之的面说出这番话,着实有点儿不知死活,总之话音里满是身为帝鸿氏后裔的自豪,也难怪他不肯攀附姜姓齐氏,而是一心想要重现昔日姬姓骊山氏的荣光了。

齐敬之听在耳中,非但不以为忤,反倒是对骊山广野的观感好了许多,只因这厮的志气和言行与自家仙羽山玄都一脉差相仿佛。

齐敬之想了想,转而好奇问道:“帝鸿氏大合鬼神时所作的《清角》之乐,你族中可曾传承下来么?”

骊山广野一呆,旋即摇头道:“传说中《清角》能制服天下鬼神魑魅,是大帝杀伐布威之乐,等闲之人可没有资格学习和演奏。我姬姓骊氏作为姬族戎部,尚武乘骊而掌征伐事,族中先祖必定是听过此乐的,只可惜无缘习得……”

闻听此言,齐敬之脸上立刻就带上了满满的嫌弃。

他拍了拍骊山广野的肩膀,好言安慰道:“赳赳武夫不识音律,倒也不足为奇。你身为帝鸿氏后人,将来知耻而后勇也就是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