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二章 追忆之蜀汉

晋庭汉裔 第三十二章 追忆之蜀汉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辟疾,我本想直接把那一天的事情讲给你听。但是刚准备开始的时候,我又意识到不妥,仔细想想,很多事情还是少不了前因后果,不然你无法理解人的情感变化,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我还是打算往长了讲。

但太长了也不好,很多事情我也只是旁观者,见证者,甚至是道听途说。你又随你老师学过国史,其实很多事你也知道。因此我也不敢保证,我说的都是真的,都是对的。但我只能把我经历过的,我所亲眼看见的告诉你。但我相信,以你的聪明,这就已经足够判断其中的是非了。

这样,就从我的出身说起吧!

辟疾,我从没有和你说过,但你应该知道吧!我的祖父是张飞,就是那个传说中能睁着眼睛睡觉,在当阳吓退千军万马的车骑将军。但很可惜,我也和你一样,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阿翁。在我出生的时候,他就已经去世了,据说是因为鞭挞部属,被人割去了首级。

但即使如此,我们家在蜀中也非常显赫。因为你曾祖昭烈皇帝刘备,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因为他只身闯荡天下,身边没有一个血亲,所以他格外珍视身边的朋友,把他们当做比血亲还亲近的兄弟,相应的,他的朋友也前所未有的多。而我的阿翁张飞,则是最早追随他的两个朋友之一,加上又是他少见的同乡,所以就格外受重视。

在得知我阿翁死讯的那天,你曾祖沉默了半晌,在深夜里拉着你阿翁到了我家。当时你外祖还什么都不知道,就随着两个姊妹到门前拜见你曾祖。是你曾祖亲自告知了死讯,而后又把你祖父拉出来,指着我姑姑说:“这就是你的妻子。”而后又指着我阿父说:“这就是你的兄弟。”

从此我们家就成了大汉最后的戚族。

不过这也是我阿父告诉我的,在我出生的时候,你曾祖已去世了很多年。当时你祖父的第一任皇后,也就是我的大姑姑,也已病逝了十年,同年他又娶了我的小姑姑,也立为皇后。而你外祖,当时也位高权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是你祖父的心腹重臣。

我们张氏一门一连出了两位皇后,一位辅臣,虽说不是朝中顶流的权势,但论及荣华尊贵,蜀中再不作他想了。

所以在我刚出生的第一天,你祖父便和外祖便定好了,要按照祖辈的约定,让子女继续结亲,对象不是他人,便是你的父亲。

你看,你的亲事订的是多么晚,而在我的人生之初,就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毕竟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选定了丈夫,就是选择了她的人生道路。

辟疾,你不要露出这种悲哀的神情,在我小时候,我真心为父母的决定感到幸福。很容易理解吧,那时所有人都关注我,祝福我,宠溺我。你祖父年年赐给我锦绣,你祖母吴昭仪亲自教我裁衣,还有什么关家赵家的伯伯,也都经常送我一些别出心裁的礼物,什么岭南的荔枝,滇池的鹦鹉,还有合浦的珍珠。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夏侯霸将军送的一把凤纹牡丹玉簪,就是我头上这一把。那时他被司马氏迫害,跋山涉水逃到蜀地来,因为与我们家有亲缘关系,所以就住在我们府里。他非常喜欢我,说我长得像他母亲,就把这支玉簪送给了我,当时西川没有这样精巧的手艺,我喜欢得不得了。现在我把它留给你,将来你赠给你妻子,就说是我的传家宝吧。

话说回来,那时候我就是这样没有烦恼,每天都对着镜子打量自己,只想着快快长大,出嫁,产子,获得女人最重要的幸福。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女人的幸福也和国家的命运绑定在一起,而那个时候,国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我生得晚,没有经历过诸葛丞相治蜀的光景。你外祖说,他生前以严法治国,使百姓劳有所得,官场几无墨吏,对外还能压制魏军,几战几胜,是世间百年难得一见的雄才。而在他去世以后,国中就再没有类似的人物了。所以接替他的蒋琬、费祎两位大将军,就渐渐放弃征战,一心安境养民。

但在我六岁那一年,国中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费祎大将军遇刺。

费祎大将军是你大伯母的生父,也是国中实际的宰相,结果却离奇死在了一名魏人降将手上,这实在无法让人接受。当时朝野议论纷纷,都以为安国已久,应当发兵报复。恰逢东吴丞相诸葛恪发信来朝说,他在东兴大胜魏军,歼敌竟达数万,这正是北伐的不世良机,请我国于明年一起呼应。于是你祖父就任命卫将军姜维为帅,重新开启了北伐大业。

我不懂军事,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成都,何况自从诸葛丞相移镇汉中后,北伐大军也从来都在汉中,一旦举兵,我连出征的盛典都不曾得见。所以这些事情,我并不知道,也很少听你外祖谈起过。我那时关心的,其实就是让时间快快过去,我好早点嫁给你父亲。

我很早就认识你父亲了,因为我姑姑是皇后嘛,所以我父母常常会带我入宫,一齐去拜见她,所以也会经常撞见你父亲。我第一次见你父亲的时候,应该是在四岁。

那也是我第一次进宫,当时正值四月,春华已谢,夏至未至。小姑姑见了我很欢喜,就带我到橘柚园里去游玩。橘柚园是宫中最大的果园,有上千株果树,春有毛桃樱桃,枇杷桑葚,夏有杏李葡萄,石榴杨梅,秋有柑橘紫梨,红枣甘蔗,可谓无所不包,除去极个别时间外,园中总有花实丰盛,是宫中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

然后我就撞见了你父亲。说来也奇怪,最近我有很多事都记不住,但年轻的事情却愈发清晰了。当时我牵着姑姑的手,远远就看见有很高的人在打枇杷,靠近一看,原来是你父亲骑在你大伯刘璿头上。你父亲那时才六岁,只有这么高,而你大伯已成年很久了,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臂膀粗壮,一看就孔武有力。导致我第一时间以为他们是父子,而不是兄弟。

我姑姑当时就指着你父亲,对我笑着说:“那就是你未来的良人。”,而我什么都不懂,就问道:“什么是良人?”,我姑姑就回答说:“是你将来的丈夫,一生的依靠。”

你大伯听见了,就耸着肩,提醒你父亲,说:“六弟,弟妹来了。”

你父亲就转头看见了我,那时候的他多可爱啊!他手拿一根竹棍,手里提着一串枇杷,一张脸沾着几条灰痕,就像一只刚从烟囱里爬出来的猫。他盯着我看了一会,低头问你大伯:“她就是希妙?”然后就一溜烟从你大伯身上滚下来,把手里的枇杷全塞到我手里,老气横秋地说:“夫人,吃枇杷。”

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但在当时,我却很动心。他手上的枇杷湿漉漉的,还沾有清晨的露水,淡淡的果香和他身上叶子似的清新气息包裹过来,更让我不知所措,心中似茫然,又似慌乱,总而言之,就是一时僵在了原地。

最后是你的父亲亲手剥了一颗枇杷给我,笑着说:“很甜呢!”,我下意识含了进去,我姑姑还有你大伯都笑了起来,可我真的觉得,那是我一生最甜蜜的几个时刻之一。

从此你父亲就经常来家中看我,或是明目张胆的来,或是暗地偷偷的来,他都干过。他年纪很小的时候,胆子就已经很大了。后来大了一些,到了你这个年纪,他也能骑马,有一身好射术,于是他就经常出宫,带着几个护卫到东郊去狩猎,大多能满载而归,而每次他射猎回来,都会装作不经意地路过我家,然后送给我一些礼物。

和大人们的礼物比起来,他的礼物当然很寒酸,有时是一只巴掌大的松鼠,有时是一圈杏花织的花环,还有一次,他射中了一只锦鸡,而后突然奇想,把羽毛都拔了,做了一把羽扇给我,这些礼物的价值不算太高,但是我却明白其中的心意:这说明他喜欢我,愿意和我白头偕老。对于一个早已确定了夫君的女子来说,这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等到景耀二年,也就是我十三岁的时候,你父亲十五岁的时候,你父亲行了元服之礼,被封为新兴王,也是在同年,我们正式举行了婚礼。

那一天真是快乐,当天你父亲乘着墨车来接我,我身穿金饰的嫁衣,用纱扇蒙着脸,在你外祖的牵引下走出府邸,当我放开你外祖的手,迈入你父亲的墨车里,这就代表着我已经正式出嫁,不再是张家的女儿,而是你们刘家的人了。

入车后,我放下纱扇,墨车为玄布遮盖,根本看不清周遭。只能看见车前你父亲的背影,还有车前依稀的烛灯。但我不觉得孤独和害怕,因为周围到处是锣鼓声、祝福声,而侍女们一齐对着墨车撒合欢花,还有一些孩子追在墨车后面歌唱,这些让我安静和满足,只想着如果能这么走下去,一直到老死也很幸福。

后面就是一些很繁琐的礼仪了,什么新人沃盥、同牢而食、三饭三酳,你以后也会经历的,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说。而辟疾,你要记住,婚礼是一个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时刻,虽然繁琐,却最关系到夫妻婚姻的命运。

我希望你以后成婚的时候,也要用心,不要嫌麻烦,不要给婚礼留下遗憾的回忆。对于我来说,就是因为你父亲给了我一次没有遗憾的婚礼,他当时春风满面,笑意盈盈,这就够了,所以现在无论他做出什么事,我都不会怨他。

成婚以后,我们两人的日子更是恬静。说起来,和现在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就是在成都西郊添了一片六百亩的庄子,我和你父亲在那儿成了一个小家。这很正常,你父亲在兄弟中排名第六,太子之位早早就属于你大伯,按照大汉惯例,其余亲王皆不得参政,相应的,也就少了很多麻烦事,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家事便可以了。

也不止是你的父亲这样,你现在的这几位伯父,也多是如此。如果说硬要有什么不满,大概就是六百亩地还是有些太寒酸了,像东吴或是曹魏的大族,多坐拥数千亩的田地,拥有近千名仆人。不过我们也知道国家困难,不易骄奢,就是像张嶷将军这样的名将,也常常因看不起病而困扰,我们能够衣食无忧,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而在你父亲的兄弟之中,你父亲真的是个贤王。他和我成婚以后,当时是他操持家业。

他和佃户们混在一处,一齐下田,一齐开渠,一齐射猎,全庄一百户百姓,就没有不倾慕于他的。平日里哪家遇到什么难事,他都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而庄子里所得的税赋,他往往只留下自己应得的一半,其他的都送到少府,说充当军需。朝野内外都称赞他,说你父亲勤俭修德,堪称皇子表率。

那时候,你父亲待我也很好,他当时不纳妾也不饮酒,虽然说话无拘无束,时常吓我一跳,但为人坦荡,我从来不需要猜他的心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再大的烦恼,哭一顿,闹一顿,第二天就过去了。时光简单得就像老子说的那样,男耕女织,春耕夏耘,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那时候我母亲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过来看我,看见我们夫妻和睦,也非常满意。唯一的遗憾就是我还没有孩子,她就经常打听一些偏方,然后配齐了给我送过来,叮嘱我说:“女人再幸福也不能没有孩子,有了孩子还是真正的圆满。”

她催得我当了真,所以那段时间,我最操心的,就是想怀一个孩子,可惜一直没怀上。但那时我还年轻,你父亲也年轻,再等等也来得及。

可有些事情是等不及的,比如春耕,春耕拖久了就要粮荒,又比如朝政,朝政拖久了就酿成了灾难。

就在我和你父亲还过着自己的生活,并以为生活将一直这样下去的时候。灾难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而当危难真正到来的时候,你才知道了,许多你以为将要天长地久的东西,实际上脆弱得不值一提。

在景耀五年那年,也就是我和你父亲成婚后的第三年,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姜维大将军避祸沓中,灭国之难也就这样到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