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七章 曹植的子孙(4k)

晋庭汉裔 第二十七章 曹植的子孙(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正月戊辰,刘羡整理了一下衣装与行李,和母亲张希妙笑着告别一声后,到马厩里牵了一匹小红马,便离开东坞,一个人到首阳山小阮公处拜年。

此时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照得天野无限开阔,大地银装素裹。在太阳坦荡荡的照射下,土地上的积雪蒸腾而起,使天地间斥着一股既温暖又冰冷的雪汽。刘羡策马其中,放眼左右,偌大的原野中只有他一人独行,这让他不由得有些寂寞。

如今的刘羡已经十二岁了,身子又拔高不少,这两年随小阮公坚持练武,让他更显得干练有力,已经像是一个小大人了。即使独自一人在雪野中策马,也不会让旁人觉得纤弱,而这恰恰是大部分勋贵子弟所缺少的。

不过刘羡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石超、贾谧他们了。

这当然是因为齐王党争的缘故。在过去一年,党争导致洛阳的政局大幅动荡,即使不在洛阳的刘羡也能清晰感知:张华外放后,张韪随张华远赴幽州,在洛阳的高门也多势成水火,攻讦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高官顾虑党争升级后会危及家人,便纷纷将儿女送回家乡。故而石超、王胄、荀绰等人,都已经被接回到祖地去了。

不过对于刘羡来说,也就仅此而已了,齐王党争得再激烈,对于安乐公府而言,可以说是毫无影响。反而令安乐公刘恂心情大好,去年除了打骂刘羡那一次外,竟然没有再发过什么脾气,不仅不再狎妓纵欲,甚至还尝试和母亲张希妙重归于好。到了去年九月的时候,张希妙食欲不振,还以为是患了什么病,结果一查才知道,母亲竟再次怀孕了!

阖府上下都为这件事情欢喜,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安乐公虽然娶了八房小妾,但不知为何,竟然一无所出,仍然只有刘羡这一个儿子。如今夫妻再次有喜,至少让主脉也稍稍兴盛了。于是张希妙就把家务都转交给寡嫂费秀,自己在东坞休养待产。

对于家中的这种变化,刘羡是感到高兴的。故而过去一年虽然有些寂寞,却也无伤大雅,只要专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一些别的事情其实也来不及在意。

等抵达首阳山的时候,刘羡下了马,一手提礼物一手持缰绳,从山脚走到阮庄的庭院中,他看见积雪都扫到一边堆积起来,但环顾四周,看不到一个人。白灰色的雾气从庄外的矮墙弥漫过来,空气中略微带点檀香的寂寞味道。不过院内的竹林正郁郁葱葱,即使是积雪也不减半分翠绿颜色,可没有鸟鸣声,只有几只毛驴和马匹正吃着马槽的草料打着喷嚏。

刘羡把枣红马也系过去,侧首打量了一下,多了三匹马,顿时明白过来,今天过来的不只有自己,老师也还有别的客人。自己是直接进去呢?还是在门口稍稍伫立,等熟人引荐自己进去呢?

正沉思的时候,突然从内院里跑出来一个小孩,看见刘羡孤零零立在院子里,吓了一跳,哇的一声叫了起来。刘羡见他不过五六岁年纪,一身青布短袖,两眼清澈,面庞白皙细腻,一看就是哪家的世家子弟。

这小孩瞪大眼睛盯着刘羡问道:“你是谁?”刘羡反问他道:“你是谁呢?”这小孩忙答道:“我是阿瓜啊!”刘羡不禁笑了,心想这是谁家的子弟,倒也十分可爱。

这时,小阮公的侄孙阮玄出来,看见刘羡,连忙摆手招呼,他笑道:“辟疾,这么早就过来了啊?小阮公正在里面和客人谈话,我来帮你引见。”说罢一手抓着刘羡的袖子,一手拉着那个叫阿瓜的小孩,走到后院的厢房里。刘羡边走边想:“在这个政局紧张的时节,已很久没有士人来拜访了,这时候有人来找小阮公,是谁呢?恐怕不会是单纯的谈玄吧?”

敲开房门,茶香缭绕扑鼻而来,刘羡往内一看,可见小阮公正与客人在榻上对坐谈话,而阮孚在一旁煎茶。下座还坐着两个少年,年纪与刘羡相仿,显然是客人的晚辈。

而小阮公看是刘羡进来,当即一拍膝,一面招呼刘羡一面对客人笑道:“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得意弟子,刘玄德曾孙,当今的安乐公世子,刘辟疾!”然后又对刘羡介绍道:“快,辟疾,拜见鄄城公!”

原来是鄄城公!刘羡恍然大悟,随即又有些好奇,他来这里干什么呢?

所谓鄄城公,便是魏武帝曹操之孙,魏陈思王曹植之子,如今的博士祭酒曹志。

与安乐公府不同,曹志虽出身前朝贵胄,但却深受新朝重用。只因他与当今天子司马炎是发小,可谓两小无猜,志趣相投。故而在西晋建国后,先后历任乐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等职务,到如今已是博士祭酒。据说这些年入仕的士子,有五六成都是他的学生呢!

而随他而来的三个孩子,两个和刘羡相仿的是他的侄子曹允、曹会。最小的那个五岁孩子,则是他的嫡孙曹苗。

施礼毕,刘羡把备好的礼物,也就是母亲酿的两壶花雕,以及刚宰的十斤牛肉献给小阮公,然后就在小阮公下座坐下。

显然刘羡猜的不错,鄄城公曹志此来是有急事相谈。虽然他颇为好奇地打量了刘羡几眼,问候了几句,但没有就此展开闲聊,而是和小阮公迅速说到别的话题,显然此前就是在讨论此事。

刘羡在下首静听了一会,也渐渐明白过来,原来鄄城公是也是受了党争的影响,来求小阮公帮忙的。

在兵变之后,朝堂的风波并未停止,而是又转换了战场。去年一年中,天子与齐王交手三个回合,全是齐王主攻,天子防守。到此时,天子也有些忍无可忍了,就打算化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一次。年底的时候,他下诏太常府,令太常与诸博士议论一个章程,打算再次给齐王加尊,明面上是为了显示天子兄弟和睦,实则是再次催促齐王归国就藩。

然而天子没料到的是,太常府皆不喜太子而崇尚齐王,诏令刚一下达到太常府,博士们便意所不平,指点江山起来。

其中更有庾旉、太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七人,他们年纪尚轻,满腔热血,商议之后,当天写了一篇激扬文字,联名上表。表文中历数周、汉两朝的辅政先例,以为齐王辅政是理所应当的,绝不可就藩,请天子收回成命。而后太常郑默与时任博士祭酒的曹志见到上表,也为表文所感染,不禁一齐署名,奉还皇帝。

但如此忤逆上意,结局可想而知。表文递交到尚书台后,据说皇帝愤怒难抑,先是大骂鄄城公说:“曹志竟不明我心!枉费多年情谊!”

而后当夜下诏,批评太常府说:“不答所问而答所不问,横造异论!书生之见!岂为社稷所容?!”

继而将涉事人员全部缉拿下狱,仅有曹志一人因旧情不问,免官回家。次日,廷尉刘颂回报天子,打算以大不敬之罪,将这些博士斩首弃市,而天子尚未做回复。

这已经是六天前的事情了。

这些天内,鄄城公可谓是心急如焚。这些被抓的博士,无不是他的下属与好友,他岂能坐视后进们死于非命?于是免官之后,他四处活动,寻求隐士名士,希望能够一齐联名上疏,借助舆论求皇帝刀下留人。而此行他来找小阮公,自然也是想借用竹林七贤的声名。

说到此处,鄄城公有些触景生情,竟忍不住讲了一些过激之言,他说:“我本是前朝宗室,陈思王之子。想当年祖宗基业是如何败掉的?不就是因为魏文帝猜忌宗室,疏远兄弟吗?如今我为陛下效力,好不容易得见天下一统,难道能眼睁睁看着他重蹈覆辙?至亲之中有如此大才,就当同心协力!可皇帝反而如此猜忌,还要杀戮忠志之士,如何不让人痛心啊!”

说到这,鄄城公喟然长叹,一时间泪洒衣襟。等他收敛情绪后,再次拜倒在小阮公身前,祈求道:“仲容兄,你扬名海内,说话还有一点份量,也希望你能关爱那些颗忠君爱国的心,为国家留一些英才吧……”

小阮公哪里受得起这般大礼,连忙把鄄城公扶起来,可对于答应联名上疏一事,他还是面露难色。因为他生性潇洒自然,为不受人拘束冷眼,这才多年远离朝局,此时要他打破惯例,可以说大大违背了小阮公的本心。

正为难间,坐在下座的刘羡突然问道:“小子多言一句,敢问您上这道疏,是帮博士免死?还是帮博士脱罪?”

鄄城公不料在关键时刻,刘羡竟然插话,一时有些不悦,但他涵养极好,很快就整顿神情,回答刘羡说:“事情至此,哪里还可能让他们脱罪?能够免死就很幸运了。”

刘羡笑道:“那以小儿所见,诸博士已然免死,也用不着您再上疏了。”

“哦?”鄄城公一时有些狐疑,他瞧了瞧刘羡,又瞧了瞧一旁的小阮公,见小阮公面带笑意,便没有打断,而是手抚胡须,换了称呼问道:“公子有何高见?”

“也不是什么高见,只是我参考前例推断出来的。”刘羡见鄄城公和小阮公都抬起眼来盯着自己,一时有些兴奋,继续说道:“当今天子最好宽名,登基至今,从来不兴大狱。想当年西陵大败,杨肇失利,损兵折将,何止万人?按律当斩,可到头来,也不过是罢为庶人罢了。如今博士们犯的罪过再大,能大过当年的杨肇吗?”

“而且这也不是孤例。上个月,不是说有禁军准备清君侧吗?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被人告发出来了,天子也不过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连主谋是谁都不知道。与此相比,博士们上道疏又能算什么?杀了他们,还是文坛有名的博士,这不全然坏了天子几十年来的美名吗?大不值得。”

见小阮公和鄄城公都连连点头,刘羡不禁有些眉飞色舞。虽然这两年随小阮公读《老》、《庄》,练礼乐骑射,可他的本职也没放下,每日回家,哪怕挑灯都要看两个时辰的史册。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见解更加敏锐,对于时局的洞察也开始远超常人。他继续说道:

“方才听您说,廷尉判刑的结论已经上报六天了,可天子却留中不发,这是何必呢?明明哪怕判了死刑,最后也是要等到秋后处斩,还是有回旋的余地。可这一直拖着,除了让人担惊受怕,根本没有别的用处,这就说明天子其实想要吓人。可他既然决定杀人,又何必需要吓人呢?除非……”

“敲打是真,杀人是虚!”鄄城公恍然大悟,完全为刘羡这番推论所折服。他不觉下了床榻,上下打量刘羡,又对小阮公抚掌夸赞道:“仲容兄,你这弟子,着实可贞!令人羡慕啊!”,回头对曹允、曹会两兄弟说道:“你等年纪相仿,见解却恍若云泥,日后要多加努力,向刘兄弟学习。”两少年都低着头嘟着嘴不敢说话。

接下来的时间,鄄城公都在和刘羡聊天,从诗歌礼乐到人文地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不知不觉间,就从晌午谈到了日暮,甚至和他膝对膝坐在了一起。他非常欣赏刘羡的谈吐,赞叹说:“你尚年幼,有的见解却已经超过了我,他日必成大器。”临别,解下腰间的虎头玉石相赠。

刘羡也非常高兴,他遇到的长辈中,除了母亲和小阮公,也很少有人能像鄄城公这样,愿意长时间倾听他的想法和见解。今天能畅言一整天,也让他感觉到由衷的快活。

随着鄄城公一行人从竹林小径中渐渐远去,刘羡也开始收拾行囊。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天的谈话,即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