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五章 父亲的训斥(4k,求追读)

晋庭汉裔 第二十五章 父亲的训斥(4k,求追读)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羡的预感似乎并没有生效,在此后的两天射猎里,并没有发生什么坏事。大家白日里抓兔射鹿,捕雁钓鱼,晚上就流觞炙肉,共赏繁星,好不快活。到了第四天大家分别的时候,刘羡同这些元勋子弟全然混熟了,言行之间,仿佛兄弟,大家相互道别,竟颇为依依不舍,都说等再过两月,到了夏天万物丰茂之时,大家还要到万安山来射猎。

临走前,少年们把打来的猎物都分了,刘羡得了两张鹿皮、三张杂色兔子皮,他把这些柔软的皮毛都叠好了绑在马鞍上,然后与这些新朋友一一告别。

“等你回洛阳,我们一起打樗蒲”这是张韪说的。

“有空的话,我们会去拜见小阮公。”这是陈植、裴该、荀绰三人说的。

“以后再比剑!”这是王胄说的。

只有与贾谧告别的时候,这位美丽纤弱的少年仅是挥手致意,并没有说话。刘羡还以为他无意与自己交好,正打算离开时,不料一旁的揜于突然叫住了他,说是贾谧要赠他礼物,而后从行李中取来一个长条状的东西:外面用布包裹地严严实实,长约有三尺左右。刘羡解开一看,原来是一柄长剑!

这柄剑剑鞘被漆成黑色,剑柄则是铁制,用漆绘制出暗色的条纹,一眼就知道不是凡品。而与伏波剑一样,这把剑的剑柄上也铭刻有两行字,分别是“武勇冠世”与“勋烈独昭”。经过揜于解释,刘羡才知道,原来这是百年前汉桓帝时的平羌名将,段颎的配剑——昭武剑。

这样贵重的物品,刘羡自然不敢接受,再三推辞。谁知贾谧外貌纤柔,意见却非常坚决,他极为决绝地说道:“宝剑易得,朋友难求。我是看你剑术精湛,却没有一把好的配剑,这才送你礼物。你若是把我当朋友,就收下它,不然就扔了它,我们从此再不相见!”

话说到这个地步,刘羡也难再推辞,加上他确实喜欢昭武剑,纠结一番后,最终还是收下了。

在独自返回东坞的路上,刘羡回忆这一行的经历,不由感到十分梦幻:无论是和少年们围猎山林的经历,和石超追赶白鹿的经历,还是和王胄当众比剑的经历,都值得他反复回味,并忍不住露出笑容。虽然在外人看来,刘羡有异乎同龄人的冷静和理智,但说到底,他还是是个十一岁的孩子,仍然会因为游戏与交到朋友而感到激动与快乐。

这时的刘羡满脑子都在想:要把这些经历都说给阿母听,她也会为自己感到高兴的。

时间总是这样,人一充满期待,就仿佛瀑布般飞流直下。一转眼,刘羡就发觉靠近东坞了,沿路的柳树都吐出嫩芽,在春风招摇下,如同万千少女在对他招手。

刘羡快鞭策马行至家前,下了马后,他卸下行李,一手拿着弓,一手拿着剑,而后扣着阁门向内呼唤道:“阿母,阿母!辟疾回来了!”

很快,大门打开了。张希妙出现在阁门前,但她的神色却不是一如既往的喜悦,而是双眉微蹙,带了一丝忧郁。

刘羡心里咯噔一声,他对母亲的这种神情很熟悉,这往往意味着有个人正在发脾气。

果然,张希妙接过儿子手上的行李时,悄声耳语道:“你阿父在里面等你,注意些,不要和他顶嘴。”

刘羡的心情顿时低落下来,他对母亲点点头,在门口脱了靴子换上木屐,而后径直往大堂内走,果然就在主座上看到了自己的父亲。

安乐公刘恂此时坐在火盆旁,面色一如既往地阴沉,但稀奇的是,他此时手中正拿着一册书卷,竟显得颇为正经。这让刘羡有些诧异,他还以为父亲永远不会和“正经”这两个字有联系。

刘恂听到了刘羡的脚步声,他头也没抬,声音仿佛是用腹部说出来的:“回来了?”

“是,大人。”刘羡行到刘恂面前,向父亲行大礼,也就是恭恭敬敬磕三个响头。但说实话,刘恂的形象在他心中非常糟糕。

刘羡不是没渴望过父爱,毕竟儿女不会只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也渴望父亲如山般坚实的臂膀。可多年以来,刘恂给刘羡的只有失望:先是他对朱浮、阿春等家仆的非人虐待,让刘羡胆战心惊。后来他又纳妾淫乐,疏远母亲,更令刘羡耿耿于怀。等到眼下自己拜师求学,也不见父亲尽过半分责任,只有母亲一人操劳,这就导致两人的关系极为冷淡。

因此,刘羡在行礼时颇有些不情愿。

刘恂当然也看出来了,他嗤笑一声道:“坐吧!别在你老子面前装模作样。”

这句语的腔调就极为刺耳,根本不像父亲该说的话。刘羡心中一阵恼火,但他念起母亲的教诲,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就强压怒火,一声不吭地起来,到刘恂左下侧坐好。

刚坐下,刘恂就又问道:“这一走四天,你去了哪?为何不跟我说一声?”

刘羡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刘恂这是在明知故问,抖落身为父亲的威风,他只好低声解释道:“大人,我跟阿母说了,您当时又在洛阳……”

话没说完,刘恂立刻打断道:“她是她,我是我,小子连最基本的礼性都不讲吗?”

“是……我错了。”

见刘羡没有顶嘴,刘恂的脸色好了些,他说道:“我听你阿母说,你这次外出,是和贾家、石家、还有王家的那些小子厮混去了?”

只不过是一次打猎,偏偏说得这么难听。刘羡不知道父亲哪里来的敌意,沉闷答道:“是这样,到万安山打猎去了。”

刘恂点点头,把手中的书卷放下,终于抬首道:“你以后不要再与他们往来。”

“啊!”父亲的话让刘羡毫无准备,他无法接受,脱口而出道:“为什么?”

话一出口,刘羡就后悔了,刘恂最不喜欢有人问他为什么,因为这是质疑与顶撞,作为家长,他一向只要求人服从。可刘羡心中也实在疑惑,刘恂虽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但平日甚少对自己指手画脚,也基本不过问学业,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会破天荒地干预起自己的交友呢?

可接下来的发展更加出乎刘羡预料,父亲并没有如他想象般发火,而是看了他一眼后,缓缓解释道:“他们家教不好。”

“你既然随陈寿学史,应当知道,平阳贾氏、太原王氏是怎么发家的吧?”

“知道……”

“那你说一说。”

“甘露五年,高贵乡公曹髦率禁卫出讨司马昭,当时侍中王沈背叛高贵乡公,连夜向司马文王告密。而贾充则率军阻拦,将高贵乡公格杀当场,两家由此发达……”

听刘羡说完,安乐公微微冷笑:“你既然知道,就应该明白,贾氏、王氏如此,荀氏、石氏也如此……这些所谓开国八公的元勋贤臣,说白了就是一群两面三刀、卖主求荣的奸佞小人!他们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说到这,刘恂顿了顿,喝了口水后,将目光再次投向刘羡道:“父祖如此,子孙自然也不例外。你现在和他们混在一起,将来能有什么好下场?你好好想一下。”

刘恂自认为这一番话很有说服力,但在刘羡耳中却极为讽刺:父亲又没同石超等人接触过,怎么能因为祖辈的事情,就在这凭空识人?简直莫名其妙。别人不好说,溪奴和自己交往也有两三年了,他从小矢志报国,从戎四方,难道不值得钦佩吗?

而说起家教,乐陵郡公的家教再差,能差过现在的安乐公府吗?别人卖主,好歹还得了荣华,安乐公自己淫虐放浪,闻名四海,究竟又得了什么呢?

还说什么父祖如此,子孙也不例外。若是安乐公身为刘备子嗣,以身作则也就罢了。老师常教导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父亲却是这样的奢靡颓废,日日狎妓狂欢,玷污先祖的名声,差点被朝廷废爵,连自己走在街上,也常常被人指指点点,哪有资格来指责别人?只是这些话都不好说出来,刘羡强忍住了。

经过一番思考后,刘羡答说道:“有些人我不知道,但溪奴他人品还好,绝不至于像大人说的那样……”

“蠢材!”安乐公有些不耐烦了,大声道,“现在不这样,但他们少年得志,左呼右拥,耳濡目染,迟早也会变成那样!”

“那……”听到这句话,刘羡终于忍不住了,抬眼问父亲道,“等我长大了,也会变成大人这样吗?”

刘恂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儿子这是在讽刺自己,讽刺自己也玷污了家声,不配说这种话,这让他勃然大怒:

“混账!”

刘羡下意识地缩起身子,但是左脸已经被猛击了一掌,这是父亲对他的当头棒喝。

“哼!你再说一遍。”

“是,我可以再说无数遍。按照大人所言,莫非我长大了……”

一句话还没说完,刘羡的右脸又挨了响亮的一击,而后双颊都传来一阵火辣辣的刺痛。他沉默不语了,但双眼依旧明亮地直视着父亲。刘羡目睹了父亲又一次的发怒,激动得全身颤抖,并且忍不住发出粗重的呼吸声,他知道,这次是自己刺中了父亲的软肋。

“刘羡!”

“在!”

“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过还是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既没见过刀兵,没见过死人,也不知道人心险恶的小儿,就为了一群你刚认识的外人,竟在家里讽刺你的老子?!”

这些刘羡哪里没见过?刘羡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府门前的血案,刀光,血水,尸体,还有父亲被责问时胆怯畏惧的神情。这让他心中更生鄙视,说道:

“我只是按着大人的话,实话实说罢了。”

刘恂勃然大怒,他瞪着红浊的眼睛,而后揪起儿子的衣领,当场就是一顿毫不收敛地挥打。直到打得刘羡唇鼻间流出鲜血,沾染到他手上,滚烫的温度令刘恂一惊,这才停下手来。而这个过程中,刘羡一言不发,只是死死盯着自己的父亲。

直到这个时候,外面的张希妙听到堂内动静不对,连忙跑进来,看到这个场景,眼泪立刻就下来了。她忙上前隔在父子两人中间,把刘羡抱在怀里,一面用巾绢不断擦拭刘羡的鼻血,一面对刘恂呵斥道:“你莫非没有父亲的心吗?别人都是为孩子的平安祈祷,你却舍得下这样重的手!”

刘恂自知理亏,但仍不想落了为父的威风,倔强道:“他没有做儿子的心,擅自去和那些臭小子厮混,还和我顶撞,我怎么会有做父亲的心?”

张希妙又为刘羡辩解道:“辟疾去万安山我也是同意的,不管怎么说,他将来总要出仕。不趁现在年纪小,提前结交些朝廷的人脉,难道一辈子就在府里坐牢吗?你现在在府里憋疯了觉得委屈,天天对着别人发火,我拦不住你。哪怕你有时候打我,我也毫无怨言。但你身为父亲,不能替孩子想想就算了,还对着他发火?别让他以后也和你一样!”

结发妻子的话语比儿子还要更直指要害,令刘恂哑口无言的同时更加有些恼火。他本想连带着连希妙一起教训,但转眼看到儿子满脸的鲜血,又自觉有些过头,怒火一时也就消了。

他不再注视张希妙与刘羡母子,但仍斩钉截铁地说道:“不管你们两个怎么想,怎么说,我是家长,没得商量!以后不许和那群人再往来,刘备的子孙和贾充、石苞、王沈的子孙混在一起,也不怕别人笑话!”说罢,安乐公匆匆离开了堂门。

而刘羡止住血后,和母亲说了声没事,也独自一人上了阁楼。

房门紧闭后,他把行李都锁了起来,然后只拿了昭武剑,一人躺在床榻上,默默注视着剑柄上的字眼。而后他握住剑柄,用力一拔,将寒光咄咄的剑锋慢慢显现。

剑身上绘有龙虎纹饰,上面也有刻字,字是篆体,明显比剑柄上的更精致细腻,极有古典气韵。刘羡一边辨识一边读,从剑柄方向往下写着四个字:

“其志不改。”

他把另一面翻过来,发现也有四个字,写在龙腾虎跃的纹饰之间,他把它们读出来道:

“其心乾乾!”

刘羡用力拔剑,苍然一声,如游龙破空,剑自匣中沸腾而出,欢悦长啸于新主人的手中。他举剑与面齐,见眼前寒光闪闪夺目,终于映照出自己流泪的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