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求援盛乐

晋庭汉裔 第一百一十一章 求援盛乐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马兰山处解围泥阳不得,李含便考虑从他处着手。

最先想到的办法,自然是效仿此前索靖袭扰渭水粮道的策略,也袭击此时叛军的粮道。当时索靖能逼迫叛军从长安解围,说不得此时也能有一样的奇效。

但稍稍经过思考和侦察后,李含发现,老方法已不可行了。

索靖袭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陈仓到长安间的地势平坦,胡人不可能弃用渭水河谷而另走他道。从北地去袭扰胡人粮道,对方防不胜防。

可现在李含的根据地在夏阳,胡人的粮道是从陈仓转运到美阳,再沿着桥山山脉运到北地,沿路多是山林,很难发挥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加上渭桥处与潼关处都有叛军窥伺,一旦李含出击,就有可能被断去归路的危险。除非长安城内的晋军愿意出击,否则是无法再实施故计了。

李含当然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既然无法力敌,那就选择智取。他一面四处派人宣传,说朝廷已经再次整顿大军,将派宁朔将军刘弘南下平叛,同时又越过征西军司,直接向洛阳发文求援,抨击司马肜的种种不智言行,夸大晋军在泥阳的优势,试图营造出一种,晋军距离平乱并不遥远,只要再派一支援军就能取胜的假象。

可惜的是,包围泥阳的叛军不为所动,发到洛阳的军报也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反响,这让李含倍感挫折。至此,他只能放弃了短期内从朝廷获得支援的想法,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北方的拓跋鲜卑上。

刘羡事先将吕渠阳安排在夏阳,一直在互市处与拓跋鲜卑的拔拔彻进行沟通,但时至今日,尚未得到拓跋猗卢北征结束的消息。

这一日,李含把吕渠阳叫过来,对他问道:“北边还是没有消息吗?”

吕渠阳也心急如焚,可他每日去找拔拔彻,靴子都要磨烂了,却只能无奈地颔首答道:“是这样。”

李含闻言,稍稍拍剑,以一种极快的语速道:“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可谓是千钧一发,泥阳那边,谁也不知能支撑多久,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找鲜卑借兵!”

“可没有首领命令,鲜卑各部都不答应,为之奈何?”

“人怎么能被这种问题憋死?拓跋猗卢不回来,我们就找过去!”

吕渠阳闻言,不禁吃了一惊,又听李含咬牙切齿地说道:

“此前不是听说了吗?眼下拓跋鲜卑已经分为东、西、中三国,分别定都在参合陂北部、雁门北部、上谷北部。你快马从并州赶过去,大概十日日左右就能赶到平城,到时候你一个一个找过去,这三个首领总有一个会在。就算都不在,国都内也会有主事的人吧!你到那里找他们求援,肯定比现在苦等有效。”

李含并不是以商量的口吻谈论这件事,他当即将门人冯御也叫过来,对他吩咐道:

“就你们两个人去,如果主事的人也不管,你就在他们的国都处私下联系一些鲜卑贵族,许以厚利,这一群蛮子,我才不信他们讲什么忠义!没有主子的命令就不找事了?鬼才信!”

“李府君话说得好,可我们哪里有厚利可以许诺呢?”

吕渠阳有些为难,他知道眼下夏阳的情形,为了供给李含的人马,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哪里还挤得出什么厚利来?

李含毫不在意,他挥手说:“这个好办!”当即从胸中掏出一张绢帛来,递给吕渠阳、冯御两人看。

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内容是以梁王司马肜的口吻向拓跋鲜卑求救,请求看在两国多年的友谊上派出些许援兵,若是让齐万年势大,恐怕鲜卑人也不得安宁,若是拓跋鲜卑能派出援军来,打败了齐万年,到时候男女金帛任他拿取!

这封信件的用语可谓是卑词殷殷,允诺无度,根本没有天朝大国的气质,加上信末上盖了一副一看就是李含自己仿造的征西军司大印,把吕渠阳和冯御的冷汗都看出来了。这要是让朝廷知道了,恐怕李含要吃不了兜着走,绝对没有好下场。

但李含的态度倒非常鲜明,他说道:“国家到了这种时候,哪里还能顾及什么细枝末节?这件事如果办成了,把叛军击退,那就是大功一件,朝廷当然不会追究。若是办不成,对国家也没有损失,你们只要不说出去,也没有人会当回事。有什么可怕的呢?若真出了什么事情,我来担责便是。”

如此犯禁的一件事,李含却说得轻描淡写,令旁听的二人张口结舌,不知道是该敬佩于他的胆大包天,还是惶恐于他的目无法纪。

但既然李含已经表现出愿意担责的态度,吕渠阳自也不会拒绝。他草草收拾了一番行李,当日就从夏阳出发。除去冯御以外,随行的还有两名从仆,他们各自带了三匹马,好在路上轮流交换。

从夏阳过河东、平阳,一路北上至太原、九原、雁门,路途之长,已经是超过了千里。而且沿路为崇山夹逼,道路极为艰险,李含预估他们要花上十日,这个要求其实相当苛刻。

但吕渠阳对自己的要求更加苛刻,他们四人上路后,几乎是毫不歇息。策马之快,以至于迎面的狂风令人难以呼吸。除去吃喝拉撒外,他们连睡觉都趴在马上,把自己的腰部和马鞍绑在一起,把缰绳捆在头马的马鞍上作为牵引,如此一来,几个人就能轮流引路,在夜里也能在官道上驰行。

这样的赶路极为辛苦,几乎每一天,他们都要跑死一匹马,然后他们在路过并州城镇的时候,又买上一匹马,如此循环往复,仅仅花了四日,他们就从汾阴赶到了雁门。

只是这一路跑来,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又像是昏睡于梦中,又像是全身散了架,真正停下来歇息时,就连胃里也忍不住翻滚,好像要把什么事物给呕吐出来一样。四人缓了半日,从句注山颠回头望去,只见天地开阔,也不知道将多少崇山峻岭抛在脑后,万千松涛在山头摇摆,让几人觉得自己不在人间。

到这里,距离盛乐还差不多有三百里。

吕渠阳赶忙去广武城内求见宁朔将军刘弘,刘弘一直在关注关中战事,听说是征西军司派来的使者,也不再看李含写的信件,当即派使者领他们赶往盛乐城内。

到这个时候,吕渠阳一行人的胯部都被马鞍磨出血泡,不能再像此前一样赶路了。他们不得不降下速度,用棉布垫着大腿,龇牙咧嘴地赶到拓跋鲜卑的西都。

这座盛乐城是上任大单于拓跋力微占据建造的,也是拓跋鲜卑的祭天之地。据说在拓跋力微建国之初,这里只是一片荒原,但拓跋力微看这里水草丰美,背靠阴山,便定居于此,并且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一次祭天大会,由其统辖的一百零八个部落一起来庆贺。在其与魏晋两朝修好后,又有不少汉人前来投奔,带来了汉人的习俗,于是也就在这里修城筑墙,形成了一座非常罕见的塞外城市。

吕渠阳抵达这座城市时,不免讶异地发现,这座城市非常繁华。虽然没有像传统的汉式城墙,防御的功能接近于无,也就是起到了一个划分区域的作用。但即使如此,也并不影响这座城市热闹喧嚣。或许正是因为盛乐城狭小,所以显得人流格外地繁多和拥挤。

低矮的城墙下,可以看到八条大道从城门处延伸出去,官道上到处可见骑马狂奔的游牧骑士。道路之间,则是郁郁葱葱的农田与清澈的河流,原来里面种着小麦与豆苗。在远处青色的山坡上,四处可见正在驱赶牛羊放声高歌的牧民。而在近处,可以看见不知从哪里过来的披着兽皮袍子的西域商人和汉人。

这些人占据着道路的空隙,立起帐篷,摆下摊子,大声地叫卖着。地摊上什么都有,刀剑、甲胄、马鞍、丝绸、瓷器、珠宝……吕渠阳甚至在其中看见了象牙制作的佛珠,据说是天竺商人带过来的珍品。

冯御观望四周,不免有些怅然若失,对吕渠阳感叹道:“胡人也懂治理国家吗?”

吕渠阳是氐人出身,对此言语中的歧视意味倍感敏感,又不好发作,便说道:“看和谁比吧。”

言下之意,是朝中的高官们不比前朝,根本不懂得治理国家,并非是拓跋鲜卑多么有才能。

冯御当然听得出其中的讽刺,但他沉浸在第一次进入胡人城市的震撼感里,并没有怎么在意,随即又被北面的一阵隐约的欢呼声吸引过去。他放眼望过去,可以看见白烟缭绕,似乎还有许多人头围绕着白烟移动,就像是尘埃一样,大概相隔有十余里远,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兴奋的情绪。

应该是出了什么事情,冯御就在街上沿路打听。当即就有鲜卑人自豪地告诉他们说:

“苍鹰折服了狐狸,我们的国家已经恢复和平了!”

原来就在上个月,拓跋鲜卑的首领拓跋禄官结束了东征,在白狼山接连大战,击败了段部鲜卑与辽西乌桓。同时他又挑动了慕容鲜卑北上,两面夹击,大破宇文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逊昵延走投无路,最终向拓跋禄官投降。

与此同时,跨越大漠北伐的拓跋猗卢也大获全胜,三战三捷下,接连受降了十余部高车部落,获得了上万头牛羊,他将这些俘虏和牛羊都迁移回漠南。大部队在五天前抵达的盛乐。

这一次大胜,使得拓跋鲜卑的影响力再次扩张,尤其是降服了宇文部鲜卑。

宇文部在鲜卑诸部中地位崇高,据说是早年北匈奴王族留在鲜卑山中的遗种。后来宇文部大力支持檀石槐,在其统一鲜卑的大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檀石槐便投桃报李,在统一之后,将鲜卑分为东、中、西三部,宇文部便是统领东部的东部大人。

虽说世殊日异,宇文部辉煌不比当初,但也是东部首屈一指的势力,所以才一直试图遏制拓跋鲜卑的扩张。可眼下拓跋禄官效仿檀石槐旧制,将国家一分为三,不仅打破了封锁,占据了新的领土,还逼得宇文鲜卑臣服,怎能不叫部众们心花怒放,与有荣焉呢?

而在此时此刻的盛乐城北,拓跋禄官正在领着拓跋猗卢等鲜卑首领告祭天地,同时,为了进一步拉拢和掌控宇文鲜卑,他将自己的长女拓跋罗气嫁给了宇文逊昵延,也以此来彰显自己鲜卑正统的地位。

方才冯御依稀看到的场景,其实就是鲜卑人的婚礼。鲜卑人的习俗不同于中原,他们习惯于春夏之交时,在河水边召开大会,大家搭起穹庐,烤炙牛羊,煮熬酪浆,而后让部族内的男男女女在宴会上结识。相互倾慕的就在一起饮宴用餐,晚上就在穹庐内交合,如此就算是成婚了。

当然,作为婚宴主角的拓跋罗气与宇文逊昵延都吸收了华夏礼仪,如今是在大众的见证下,向双方的家长行礼跪拜。礼成之时,数百骑兵聚集在周遭,各跨骏马,搭弓矢,将箭射向六方,以此祈祷上天神灵的祝福。

冯御得知详情后,心中更是感慨,又情不自禁涌出几分担忧:同样是遭遇了部下的叛乱,拓跋鲜卑现在连战连胜,开疆拓土,反观关中战事,晋军明明占据优势,竟然被齐万年接连击败,损失已不下六万士卒。

再联想到齐万年的战绩,冯御扪心自问:胡人的国运正在上升,晋人的国运正在跌落,怎会如此?

但不管怎么说,得知到拓跋猗卢和拓跋禄官都在盛乐,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若想找人求得援兵,正是最好的时机。

只是鲜卑人真会应允吗?

抱着这样的疑问,他们在盛乐城落脚,按照此前的计划,向鲜卑王庭投出名牒,而后就是等待了。泥阳守军的命运,自此决定于拓跋猗卢何时会召见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