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七十章 大战结局(4k)

晋庭汉裔 第七十章 大战结局(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次受伤,刘羡倒没有做梦,他就是感觉睡了很久,意识在一片虚无中沉寂下去,就像很久之前就属于这里,很久以后也要属于这里。这是死后孤魂野鬼会遇到的景象吗?抑或只是在昏睡时才会有的景象呢?

刘羡当然不知道答案,他只是太累了,累到已经没有念头察觉到自己的疲劳。战争其实就是这样一种魔鬼,他把人逼得像在河里的河蚌,不断地去吞食泥沙,然后用自己的血肉与意志,将这些泥沙蕴蓄成晶莹的珍珠,到最后,到底是人赢得了战争,还是在战争赢得了人,这是值得所有将领去深思和审视的问题。

不过刘羡此时是思考不了的,他只是在无意识中长久地呼吸,等到积累的疲倦都已经散发得一丝不剩后,他才悠然醒转。没想到再睁开眼时,眼前的并非是军营的棚顶,而是似乎回到了熟悉的夏阳小院里了。

秋天清晨的和风吹进摇摆的门帘,带进来外面金色灿烂的阳光。屋内各种用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能看见堆成小丘式的书卷,挂在墙壁上的弓与箭,还有桌案上花瓶里插着的一束洁白若雪的菊花,中和了身边陶罐子里奇妙的令人鼻头发苦的中药气味。

刘羡有些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脑海中下意识地开始回忆昏迷前的过往,顿时想起了隆隆的军鼓,汹涌的人潮,飞驰的箭矢,还有朝霞下沾染了血水的草地。

这让他陡然一惊,立刻就坐了起来,而后感受到了胸口处一阵撕裂的疼痛。刘羡低头往下看,才发现胸口处正敷着一些草药,还绑着绷带。但伤口上结了痂,显然距离那场大战,已经过了好一段时间。

这是过了多久?自己此时夏阳小院里,是打胜了吗?那一战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又到底是怎么样的?

正思考间,他听见了门前的响动,抬头一看,发现是绿珠。她此时正挺着怀有八个月身孕的肚子,着一身宽大的鸟纹袍裙,手里提着一桶木炭,以极缓慢的脚步走进来。绿珠下意识地抬起头看向刘羡,见他正好端端地坐在榻上,不禁露出如释重负的欣喜笑容,她放下手中的炭桶,坐到刘羡身边,摸着他的额头说道:

“你啊,已经回来躺了五天了,伤口离心口差一寸,差点就没命了。”

然后她就派人去通知李盛、薛兴、张固他们。众人听说刘羡苏醒,立马就赶了过来,一时间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当然,也不止这几个刘羡的部下,在夏阳驻留的还有李矩这个结义兄弟。他们几人都过来了,只不过再见面时,刘羡可谓是吓了一跳,因为和自己昏迷前的情况比起来,大家的模样都有很大变化。

主要是人人都披伤挂彩。

张固似乎是眉头被砍了一刀,如今眼角处剌了一道长痕;薛兴似乎是胳膊被打骨折了,如今上了夹板挂在胸前;孙熹则是拄了根拐杖,一瘸一拐的,说是被膝盖中了一箭;李盛这种在桑树下指挥和击鼓的,虽没有什么大伤,但也看到有一些小的划痕,打破了他身上的书卷气。

李矩更不必说,他是就护卫在刘羡身边的,除了些许的划伤外,他右手的手指上还包着布,显然是射箭过多,生生被弓弦勒伤的。

看得出来,大家都是经过了一番苦战。

刘羡看着他们一个个这惨样,不禁笑出了声,问道:“怎么回事?我们夏阳县府何时成伤兵营了?”

他一笑,大家也就笑起来了,李矩说道:“兄长,你是不知道,你中箭后,可把我们给吓惨了。”

刘羡也笑道:“我正好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李矩的娓娓道来下,刘羡才明白事后的经过。

就在刘羡中箭后,李矩等人大为震惊,同时更感愤怒,于是一面率众竭力战斗,一面掩护着昏倒的刘羡上了高台。此时匈奴人可谓是发了疯,和此前的战斗中表现截然不同,几乎是不要命地向晋军进行攻击。即使是身中数箭,断了手脚,只要还能动,都还在竭力地发起进攻。

而这种情况下,李矩等人也不轻言放弃,在被数倍敌人围攻的前提下,依然在保护旗鼓。他们打退了数次匈奴人的进攻,一度人人带伤,都到了要溃亡的边缘。

结果在这紧要时刻,一支奇兵出现在了战场,原来是北宫纯所带领的骑兵。

当夜,他在听闻到鼓声后,并没有急于回援。而是赶到了龙门渡的渡口处,把那些挤在渡口边的士兵,尤其是骑兵,一个一个给踹了回来。在组织了近千名的骑军后,他终于率众赶回战场,和仍在鏖战的张光所部汇合,出其不意地回到了战场的后方。

在这双方都已经大战到精疲力尽的关键时刻,上千名骑兵加入战场,瞬间将战场的平衡打破了。匈奴人并非不想再战,而是无法应战,极为轻松地就为北宫纯彻底击溃,打散。

等北宫纯彻底锁定胜局,将大部分匈奴人杀死,部分匈奴人驱赶出营寨外后,已经是明日高照的辰时五刻。汾阴大营里到处都是尸体,匈奴人的,晋人的,断肢残臂落在地上,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只能根据人头来统计死伤。

这一战,匈奴人大概战死了三千余人,晋军被夜袭杀死的有三千余人,此后对抗战死的又有上千人。在短短半个夜晚中,竟有七千余人死在了这个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也都人人带伤。用伤亡过半这个词来形容这场战事,丝毫不显夸张。即使放眼这一百年里的大型战事,也可以说是数得上号的惨烈了。

直到现在,李矩还负责善后打扫战场,不过其余各部已踏上了返程之路。

刘羡听到这里,不免有些咋舌,随即生出了一种侥幸感:能在这样的合战中活下来,自己不可谓不幸运了。

他随即又问李矩道:“可之后呢?击退了这几千匈奴人,他们在稷山不还有好几万人吗?这些人怎么办?”

李矩很快解答了这个疑问:“三天前,他们都投降了。”

“啊?”刘羡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死伤如此,双方可谓是血海深仇,匈奴人就这么轻易地投降了?在那一夜的印象里,匈奴人可是表现出了不惜一切伤亡也要力战到底的意志。

李矩对此也感到非常感慨,他叹道:“兄长,这都是郝散的意思。”

原来,刘羡在中间前令李矩命中的那个人,当真是匈奴后部帅郝散。这次夜袭,到最后的决死冲锋,都是他所决定的。但是在最后的这次冲锋,匈奴人内部争议极大,是郝散力排众议,主张再全力冲刺一次,如果胜了,自然就是大获全胜,如果败了,郝散的意思是,就让匈奴人直接投降,他甘愿领死。

也就是这样一种生死置之度外的作风,郝散打动了这些部属,发动了这样一次令刘羡终生难忘的冲锋。只是结果是出乎预料的,郝散本来已经与胜利触手可及,结果,他却死在了冲锋的半路上。匈奴人悲痛万分,在他死后仍然竭力战斗,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

战败后,匈奴人抢回了郝散的尸体,又在三天后,他们派了一百人来,抬着郝散的尸体,像是抬着二十万人的性命一般,向晋军主动投降。

而在这一战中战没的,同时还有卜稚、金休、刘休允、丘佟等十二名匈奴首领。与之相比之下,晋军虽然也付出了较大伤亡,但将领上没有什么损失,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刘羡闻言,一时沉默良久。说实话,他对于这位匈奴首领,心中还是有几分欣赏和敬佩的。与孙秀不同,这位匈奴首领为自己的族人尽到了所有努力,甚至赌上了自己的性命,即使是自己,恐怕也不能做得更好。

如果在和平岁月,刘羡觉得自己能和这个匈奴首领成为朋友,就像和刘聪他们一样,只不过是时代与命运让他们两人成为对手。但这也是可敬的对手,就凭胸口上这道距离心脏仅差半寸的伤口,就足以让自己永远铭记。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的风波总算是结束了。

不过随着伤口的扯动,他随即想到一个问题:“对了,射伤我的是谁?你们知道吗?”

“是上次那夜追杀我们的太阿孤。”薛兴说,“我本来想找到他,杀了为县君报仇,可他在投降前,一个人独自潜逃了。”

潜逃了?刘羡有些可惜,他本想招揽一下这个神箭手。不过顺着这个话题,他又问及相关善后事宜道:“那这么多匈奴人,现在是怎么处置的?”

这回解释的是郤安,他身为县丞,对民政了解得更多一些:“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现在这件事正在由雍州刺史解系解使君来处理。”

“嗯,不是孙秀么?”

郤安看了李矩一眼,在他眼里,这还是一个外人,他不好表露出自己的不满,说道:“孙长史忙着报功去了。”

刘羡了然,在孙秀的笔端,肯定是没自己的什么事,大概此次胜利,艰难都是诸将的无能,成功都是他的英明指挥吧!刘羡也无所谓这种事情了,直接问道:“那解使君打算怎么处置。”

“那些贼首的尸体,肯定是要斩下首级,传首三边的,活着的人,解使君并没有怎么追究。”

这是理所当然的,眼下匈奴人虽败,但死伤不过两万人,还有近二十万匈奴人等待处置。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在自己死伤惨重的情况下,再把这些匈奴人逼上绝路。

“但余下的这些人,也实在太多了,要光靠征西军司来供给,根本不是办法。”

“所以解使君想了个主意,他打算把叛军中所有丧失了丈夫和父亲的孤儿寡母都挑出来,卖给各关中大族作奴隶。如此大概就能解决近四万人的去留问题。”

这是个非常残酷的办法,四万人直接被卖做奴隶,作为战乱的参与者,他们将会遭受怎样悲惨的命运,刘羡并不知道。但他能够想象得出来,其中肯定不会缺少对于人格的歧视。这是亡国奴的待遇,刘羡感同身受。

“那还有十五万人啊,这些人怎么处理?”

郤安苦笑着回答道:“解使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和欧阳府君商议后说,打算把这些匈奴人都拆分掉。雍州有三十九个县,他就打算把这十五万人,拆分成三十九部,一个县差不多负责看管四千人。无论是让他们做苦役也好,做佃农也好,甚至全杀了也好,但总而言之,各自想办法安置。不能让他们出乱子,再酿出什么祸事来。”

刘羡忍不住捂着伤口苦笑起来: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好就好在重压全扔给了下级。

说到这里,刘羡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那河东的这些难民呢?他们有没有人安排?”

这些人毕竟是刘羡负责组织起来的,在这个重要时间,刘羡还是希望能够善始善终。

薛兴回答道:“县君,家在汾阴、皮氏等地方的难民,已经开始陆续返乡了,只要是县令还在,总还是会有人负责的。但现在有问题的是临汾、绛邑那几个地方,您也知道,那些地方的县令……”

薛兴的话虽然没有说尽,但刘羡已经知道他的意思了:这几个地方,县令县长要么弃城而逃,失去了做官的资格,要么就是被匈奴人杀了。现在这个时间,朝廷也还没来得及派出新的官员,那这些县长治下的百姓,就成了无人管理的存在。

刘羡闭目想了一会儿,问道:“季达,这些地方的难民大概有多少人?”

“大概有两万人。”

“两万人……”加上解系摊派下来的四千匈奴人,差不多就有两万四千人,是如今夏阳县人口的两倍还多。

刘羡咬咬牙,断然道:“既然这样没人管,那我们就都吃下来!”

这个决策令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刘羡却笑道:“朝廷把我提拔为县令,我总要当个名副其实的县令吧,夏阳有了三万人,也算是关中数得着的大县了。”

“雉奴,立刻去办吧!我在战前买了快一万金的粮,养得起他们!”

刘羡既然如此说了,郤安自然不敢怠慢,其余几位属下,寒暄几句后,也都各自养伤去了。只留下李矩一人还在房中。

李矩本属征西军司,但此时却驻留在夏阳,脸上还时常流露出一股欲言又止的神情,刘羡知道,他大概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有什么政治上的话题要和自己说,见众人走了,刘羡直接道:“世回,这里没有别人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就说吧!”

“兄长真是目光如炬啊!”

李矩笑笑,紧接着抛出一个棘手话题道:“兄长,孙秀胡作非为如此,到了该倒孙的时刻了!”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