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五十七章 四面张网之策(4k)

晋庭汉裔 第五十七章 四面张网之策(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讨论如何对敌,首先要讨论的就是敌情。张轨把手中的地图递给刘羡,让已经与敌人接触过的他,先做个简单的介绍。

刘羡接过地图,看着颇有些爱不释手,因为这份关中地图应该是征西军司特制的,是用绢帛制成,里面的内容不仅包含了雍秦二州,甚至还有陇右与河东地区,是刘羡平日所不能收集的。

他仔细地看了几眼后,理了理心中思绪,手指着河东处的临汾县处,徐徐道:

“就目前来看,在临汾的叛军如今还在壮大,我去之前,估计他们的人数在七八万左右,但在抵达临汾后,发现城下的人数大概已突破十万,其中男女杂居,很难判断具体的壮丁人数。保守估计的话,大概也有四万人。”

“这次他们既然能如此拖家带口,可以说是上下一心,即使有较多妇孺老弱,也不可因此认为,其余人就不能参战。”

“但是士气高昂,但打仗并不是士气高就能解决的,在我看,他们现在至少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他们严重缺乏甲仗。”

“我这次探查,与他们交锋了三次,发现他们虽然不缺乏马匹,但是根本没有人披甲,甚至连每人一把刀剑都做不到。”

“虽然每个人都能靠弓矢应敌,而且准头也不错,但在这种情况下,就极大地约束了他们能够采用的战术。哪怕考虑到对方连克数城,把所有的刀剑兵甲都武装上,也最多就武装到一万人左右。如果是正面合战的话,我认为我们有七八成的胜算。”

“第二个问题,就是叛胡的组织过于落后。”

“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后部匈奴,但就我所见所闻,他们还是同族而居,互不统属。郝散作为后部帅,却不能明确调动手下每个部。”

“这导致他们在合战上会有很大的破绽,那就是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反而要各部统帅见机行事。我以为,只要我们能成功擒杀贼首郝散,就必然能轻松取得胜利。”

“第三个问题,是匈奴人军纪过于散漫。”

“大概是太久不习战的缘故,他们夜里几乎没有放哨的习惯,加上人员混杂,连军服都没有做到统一,根本不可能做到有效的甄别,只要稍稍了解其部构成,加上胆子够大,想混进去几乎毫无难度。”

“当然,这是我这次的经验,这次我被发现,打草惊蛇,可能导致他们有所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效的。从这方面考虑,我们也可以考虑用奇,无论是分兵袭击,还是夜战烧营,都不失为好的策略。”

张轨的本意,不过是让刘羡简单地介绍一下敌情。不料他这一番对答,不仅介绍了后部匈奴的特点,而且已经列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且见解颇为成熟。

在场众人都露出欣赏的眼神,张轨更是抚须笑道:“怀冲不愧是名将之后,就我认识的同辈之中,应该没有见识比你高的了。”

不过作为这次讨逆的主帅,他没有立刻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夸赞了刘羡一番之后,转而对在场的其余人道:“兵者,国家大事,不可不深思熟虑,博采众长。诸君都是一时人杰,如今有怀冲建言在前,可有珠玉相随啊?”

李含是凉州名士,虽然出身贫寒,但向来心高气傲,自以为高人一等。而这些年来,他自以为最大的耻辱就是未能获得灼然二品,故而刘羡一进来,李含就把他当做了比较的对手。此时他急于表现自己,立刻就拱手说道:

“军司,在下以为,虽然以刘县君所言,叛胡当是一群乌合之众,在下也赞同。不过兵家也有一句话,叫做料敌从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匈奴人能够造反,多少总是有一点过人之处,不能够这样轻视。”

刘羡闻言,一时有些莫名其妙,毕竟他是亲眼见证了匈奴后部的现状的,只不过是如实转述罢了。这有什么轻视不轻视可言?再怎么说,他回过头来看征西军司的大营,至少军纪都还是有起码保障的,从军号、兵甲等各方面来看,都要远强于匈奴人,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李含继续道:“这次上党胡乱,祸及河东后,又引起了数十部胡乱,影响不可谓不坏。方才张军司和辛曹掾说,名义上,我们固然要谋一隅,但同时也要谋大局。”

“现在关中百余部羌胡都在盯着河东,关注我们如何处理这次胡乱。如果我们只是一味以兵威弹压,或许可以击败,乃至击溃这群贼胡,可却绝难以将其杀绝杀尽。”

“一旦处理不好,让这些叛胡四处流窜,说不定就会如当年皇甫嵩平黄巾般,虽除首恶,但余毒无穷。最后令这些贼子如风吹草长般,杀之不尽,草窃不止,那就不好办了!”

刘羡这时有些听明白了,他不由为李含的分析心中叫好。确实,自己只想到了一时间战场上的胜负,但这位雍州别驾,还是从政治角度上去考虑的,他不仅想打胜这一战,还想一劳永逸,长久地解决胡人作乱的问题,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影响,但从这个思考的角度来说,就胜过自己一筹。

他顿时赞叹道:“李别驾说得有理,是我想得不周到了,那在李别驾看来,应该用何方略?”

李含闻言一愣,显然没料到刘羡会如此夸赞,不禁多看了刘羡两眼,继而抚须道:

“军司,您应该也听说了,之前宁朔将军刘和季公已经上了平贼三策,其中一条,就是建议我们以安抚为主,恩威并施。”

张轨颔首道:“确实如此,你也赞同招抚?”

李含回答说:“招抚肯定是要招的,但在我看来,眼下贼胡接连破城,士气正盛,必然心存侥幸,不肯受降。我们免不了还是要打上几仗。只有先赢了,才能再说招抚。”

“嗯,是这样,那世容觉得应该怎么布置?”

“正如属下方才所言,我们要先做准备,避免贼胡到处逃窜。这就好比是捕鱼一样,要想一网打尽,可以先四面张网。”

“四面张网?”北宫纯对此颇感兴趣,笑道,“何为四面张网?”

李含拿过刘羡手中的地图,一一指点道:“所谓四面张网,就是封锁他们所有的退路。如果在关东,我这个提议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但还好,他们来的是河东。”

“河东之地,历来就有山河之险的美誉。在北面,只有沿汾水或者大河北上,才能进入西河郡;在东面,只有沁水河谷一条道路通往上党;在南面,则是颠軨坂与弘农相连;在东面,就是我们守着的龙门渡、蒲坂渡,还有风陵渡。”

“这总共是七条路径,只要我们先把七条路径全都封死,然后再与其决战,到那时候,只要我们取胜,无论他们怎么溃逃,也只能在河东、平阳两郡内逃窜,也就掀不起什么浪花了。”

“最后我们除掉几个匪首,再行招抚之策,也不过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等他说罢,其余六人皆颔首认可。但冯翊都尉白允问道:“可这里面有许多地方,根本不在我们辖区内吧!而且我们人手也不够,李别驾的意思,莫非是让我们向朝廷上书吗?”

“这不是主要问题。”张轨沉吟片刻,指点道,“上书朝廷这件事,我可以上,朝廷那边应该不至于不同意。太原都督府那边,想来也会同意。但这个策略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时问题。”

“我们这边传信过去,到朝廷各方面调度完毕,最快也需要两个月。”

“两个月,我们等得起,但是河东百姓们却等不起。现在已经是五月份了,等一切布置好,我们按照七月算,打一个大仗,赢了之后招抚加安置,怎么也要两个月,那时候就是九月份了。”

“现在两郡已有近二十万难民了,先不说后面还会不会增多。就这么多人,我们哪来的粮食,让他们熬到九月份呢?”

“就算熬到了九月份,马上就要冬天了,今年百姓肯定是没有收成了,拿什么熬到明年有收成的时候呢?”

话说到这里,张轨的神情不可谓不严肃,在场众人也感到压力极大,他们都听得明白,这是一个稍有不慎,就会引出大乱的事情,足以与眼下的临汾叛胡相提并论。

张轨再次把面目转向辛冉,显然方才那些话,主要是说给他听的。见辛冉面色发白,他继续道:“这是必须要慎重处理的事情!如果闹得这些人没有饭吃,就怕我们胡人还没有剿清,又要在关中闹出新乱子。”

“辛曹掾,我希望你能把这件事给孙长史说清楚,不要抱有什么侥幸心理。”

辛冉的额头再次冒出冷汗,他连忙苦笑道:“张军司说得哪里话,孙长史心中也是有大局的。”

“大局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张轨说话的速度慢条斯理,但里面赋予的压力却重若万钧,他继续道:“平日我对孙长史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是因为我知道孙长史根本不会在意这些人的死活,说了也没用。”

“但眼下这个情形,我是在为孙长史考虑,有十几万人在造反,又有十几万人衣食无着,处理得好,孙长史的潇洒日子还能过下去,处理不好,你我都是要以身谢罪的!”

“我希望孙长史在准备军粮之余,同时也准备赈济的灾粮,如果孙长史嫌赈济的粮食太多,也可以半赈半借。借出去的粮食,等百姓们有了收成,分三年归还。”

“这样百姓们的日子虽然还是苦,但好歹过得下去,大晋的江山社稷也就不会受影响。我们这些在前线的军人,也才能心无旁骛地打仗。”

“如若不然,我实在不敢执行这个四面张网的计划。”

说到这里,他环首四顾,对在场其余人说道:“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诸君以为如何?”

张光带头说道:“虽说军人从戎,多半是为了建功立业,但同样也是为了四海清平。张军司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若张军司上表,我愿意署名。”

北宫纯是张轨好友,自然也不甘落后,说道:“此等美名,岂能让士彦独享?也算我一个!”

而这件事也事关到冯翊的防务,身为冯翊都尉,白允自然也不会反对:“张公所言,乃是正道,我岂敢不从?”

剩下没有表态的就只剩下刘羡和李含。

刘羡不表态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他官职卑微,显然这件事并不需要他署名。另一个则是他和孙秀和贾谧的关系都很差,署名上去,除了平白惹两人生气反感外,并没有别的作用,还不如不表态。

而李含则是有些犹豫,他知道署名的话,可能是会得罪孙秀的,在朝廷那边也讨不了好,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但他转念一想,这个四面张网的计划本是自己提出的,如果最后为了执行自己的计划,却对相关的准备概不负责,难免会影响到自己的官声。李含还是有些在乎自己清誉的,所以想了一阵后,他还是咬咬牙,同意道:

“这都是为了国家大局,在下也愿署名!”

如此一来,辛冉也没有理由拒绝了,他只好当众承诺说,一定会把此事跟孙秀详细分说,让他答应赈济难民一事,这件事才算过去了。

等军议结束,众人开始离场,刘羡也准备出去的时候,张轨叫住了他,笑道:“怀冲,你等一下,我说好要给你一点祖传的草药。”

刘羡便留在帐中等了一会儿。少顷,张轨亲手从角落里翻出一个拳头大的陶罐,递给刘羡道:“好好养伤,等一切布置完毕后,我且看你大显身手。”

“军司谬赞了,我看有军司在,此战必胜!”

刘羡说这句话时,可谓是心悦诚服,今日这次会谈,可以说让他大开眼界,也算是真正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国家栋梁了。

张轨却面露衰败之色,望着帐外的阴天,叹着气道:“说不好啊!我也只是听天命尽人事罢了。”

他拍拍刘羡的肩膀,又道:“我有一项军务交给怀冲,不知道怀冲敢不敢接?”

“军司但说无妨。”

“在孙长史的赈灾粮到来前,就由你来安抚河东灾民,如何?”

“啊?!我?”刘羡一时间愣住了。

他不禁抬首打量张轨的神情,再次揣测他背后的用意。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