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五十三章 遭遇战(4k)

晋庭汉裔 第五十三章 遭遇战(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越过汾阴后,原本就阴沉的天气愈发沉闷了。

刘羡派人到汾阴城里通报消息,希望在自己前探的时候,汾阴县能稍稍帮助夏阳,承担维护渡口西岸秩序的责任。毕竟他把县里所有的县卒都带了出来,夏阳那边只靠县吏来维持安稳,几乎是不可能的。

汾阴令的回复是同意,那刘羡最后一丝后顾之忧也没有了,他们沿着汾水一路向东。

虽说河东也是著名的平原富庶之地,但在汾水左右,依然有典型的关中地形特征。那就是时不时可以看见如龟壳般隆起的大山塬。山塬上亦是平坦可耕种的良田,但却相互割裂,互不统属,就像切成一块块然后散乱在地上的碎布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而汾水河谷夹在这些山塬中间,窄处六七里,宽处十余里,加上漕运之利,就成了天然的运输通道。

而刘羡率着骑队奔跑在这河谷大道上,看到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越往东走,可以看到的难民越多,一开始还只是三五成群,但走过十里,看到的就成了十余人结队迤逦,再走二十里,就变成连绵不绝的人潮了。

人潮中的情形比刘羡想象得更坏,成群结队逃难的人还好,他们至少都带了些基本的吃穿用度,还有些人有车马。但在人潮的难民们,多半是散着出来的,老弱妇孺不在少数,根本是随大流被裹挟着走,但其实手中却是空落落。看得出来,有些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吃饭了,身上的衣衫也被扯烂了。

就是有少部分人赶着牛带着米面,此时也根本不敢停下来生火,害怕一停下来,就会有无数双饿得透出苦水的眼睛亮起来,对着他们抢夺。事实上,也可以从路边一些人的哭喊声中推断出,已经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而看到刘羡率着军队从旁边经过,这些难民们顿时像看到救星一般,如浪潮般迅速围了上来,一边围一边喊:

“大人,救命呐!大人!”

难民的声音就像是密密麻麻飞过来的箭矢,顺着风击穿了刘羡的心防。可刘羡身上只带有五日的干粮,哪有什么救济赈灾的能力呢?他硬起心肠,令部下们加快速度,把难民们驱赶开,只是说:“再坚持坚持,到河西就有接济了。”

在难民们失望和仇恨的眼神中,刘羡有些如鲠在喉,但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骑行的速度略微降下,往山塬脚下开去,如此与难民们的队伍稍稍错开。

而后他问一旁的张固说:“阿田,你有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

张固茫然地摇摇头,这让刘羡有些失望,他准备转首去问李盛,不料薛兴先说道:“我也觉得有些不对。”

“哦?季达怎么看?”

薛兴说:“临汾失陷到现在,也不过就是五天时间,临汾距离汾阴足足有两百里。如果是正常的速度,今天应该只是有少量难民赶到罢了,但我们这一路走过来,遇到的恐怕有五六万人了,这难道是自发能够形成的人潮吗?”

李盛闻言,也立刻赞同道:“我也这么想,看来应该是乱军在有意识地驱逐难民。”

张固有些疑惑,问道:“那他们意图何在呢?”

刘羡回答道:“很简单,用难民拖垮我们在渡口的秩序,到时候他们可驱赶难民,以难民为盾牌,抢占渡口,我们要么连着难民一起拒之对岸,要么就只能放弃渡口,让他们过河。”

这句话一说出来,顿时在骑队中引起了不小的紧张。毕竟这也就意味着,可能不久后就会遭遇匈奴人,而且不知道有多少数量。他们并没有与之交手的经验,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不安的。

更为糟糕的是,雨终于开始下了。本来以为要来的是一场大暴雨,没想到来的是一场碎雨。不到半日的时间,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行军的速度大大降低。刘羡本来想的是行军一百里,但今天看来,顶多也就走八十里。而且也不知道会在何时遇到匈奴人,这样思考下来,刘羡做了一个决定。

他对薛兴和李盛说:“季达,宾硕,如今这个情况,赶路是赶不上了,你们两人不妨领四百骑到旁边的山上,我们在山下,如此一来,无论遇到什么人,也好相互照应。”

“等再走一个时辰,我们就找个野外的乡亭,在那里过夜休息。”

就这样,原本就不多的骑队分为两部,大家带着斗笠和蓑衣,在淋淋的雨声中继续往东走。刘羡边走边打量地形,他们现在在汾水的南岸,距离山林大概有数百步,泥土非常湿润,马蹄在上面会留下清晰的蹄印,对岸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毫无精气,形容衰败的难民们。

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其实还并没有到一个走投无路的地步,但所有人的精神面貌都衰落到了一个骇人的水平。这是因为淋着雨的缘故吗?还是因为他们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后,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呢?

这个时候,一阵风从前方吹过,雨点像飞来的箭头顺风而来。人们用手压住斗笠,或者遮住额头。前方隐隐约约有数点黑色的东西在雨水中快速地飞来,掠过人们的头顶,翅膀快速拍打空气的声音当头罩下,惊得马上的骑士一缩头。

“是乌鸦!”吕渠阳看清楚飞来的东西,它们正随着风雨向远处遁去。

无缘无故,为什么会有乌鸦从对面飞过来?刘羡心中警觉,他伸出手示意身边的人停下,同时也用旗语示意后方的骑士停下。而后他令身边的二十骑随着他快步向前,去端详前面的情况。

果然,在雨幕中,他察觉到难民的队伍也乱了起来,而且原本平静的河滩,开始出现一些大声的喧哗,即使隔着数里,也能隐隐察觉到不对。

大家的心一下子悬起来了,他们只有一千轻骑,前方如果是大队敌人,该怎么办?他们并没有想过,在渡过黄河的第一天,就会遇到敌人。而眼下看起来,双方相隔的距离,仅仅只有四五里,中间隔着一道难民组成的人流。等到人流阻断,就是两者相遇的时刻了。

很快,那些后方被驱赶的难民们终于露出了一个空隙,天上的雨水依然簌簌地下个不停,骑士们已经下意识握紧了腰间的弓,紧张地向前方张望。

果然,汾水北岸百余丈外,也有一群浑身湿漉漉骑着马的骑兵,他们也在惊异地望着前方,显然也是刚刚发现刘羡一行。他们头上同样戴着斗笠,但身上披着的是去毛的羊皮披风,脚下是鹿皮靴子。他们座下的马,不少都留着较深的毛,总体来说都比较瘦,马鞍也很破旧了,上面大多挂着箭壶和皮桶。

刘羡在这个距离,甚至可以看见为首之人的脸了。他高高的颧骨煞是扎眼,黑瘦的面颊下,一双细眼放出的眼光亦有惊疑之色。因为雨水的缘故,上嘴唇和下巴的胡子都皱成了一缕缕的。

“是贼军!”不知是哪个人率先叫了起来。

听到遇见叛军,骑士中的新兵都不免紧张,一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但那些马贼出身的老兵则毫不慌乱,他们一边打量着远处的匈奴人数量,一边则做着列阵的打算。

孙熹已经做出了判断,他对刘羡说:“县君,对面的叛军大概也就一千人,应该只是一小部分前哨,我们是打还是不打?”

刘羡不动声色地低声道:“我们双方现在隔着河,他们也不敢妄动,先说句话,诈诈他。”

说罢,孙熹立刻就跑马道河岸边,对着对岸的匈奴人喝道:“对面的听着,我们是征西军司的人马,听闻有贼子作乱,特来征讨!你们是何人?若是寻常胡人,立马放下武器,过来投降!若是贼子,那就拿出弓矢,前来决一死战!”

对面匈奴人当然不会投降,但听说来的是征西军司的人,他们也有些胆怯,毕竟各大军区之中,征西军司的军队是公认的最精锐。中间有两人并辔交谈耳语片刻,似乎是一个首领在和随从谈话。

他们谈论了片刻后,耳语的两人突然分开,那个可能是首领的人没有动,另一个突然策马出阵,朝着孙熹奔来,进入射程,他勒马说话,用的是标准的汉语。他说:

“大家都是讨一口饭吃,何必相互为难呢?我们本不过是上党良民,不过是被人逼到走投无路,这才要去朔方投奔亲友罢了!无意在此盘旋。你们硬要打一场,我们也不怕,只是我们听说,征西军司的孙秀也暴虐至极,你们为他卖命,若是死了,真的心甘情愿吗?!”

他说的话还是挺有道理的,但显然,战场上没有人指望道理能说服人。他话音刚落,本来背着的弓就已经快速地握在了他的左手,而右手上不知何时早就攥了一支箭。右手一勾弦,箭就搭上了弓。

但刘羡警惕性已拉到最高,他在看孙熹出阵的时候,就把弓箭伏在马鬃上了。看见对面的人抓弓拿箭,他闪电般抬手搭箭拉弓,就在对方弓弦拉开的瞬间,他的箭嗖的一声飞出,正中那人的右手掌。那人闷叫一声,把弓丢在地上,箭头插进了地里。

刘羡不再理他,而是朝孙熹打了声招呼后,马队就开始往后撤,然后拉长队伍,显示出自己骑队人数的不足。刘羡心里的盘算,是先激起对方的怒火,然后示敌以弱,让他们渡河来追击自己。只要匈奴人先渡河,那自己就会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他回头看了片刻,匈奴人稍作犹豫,看出了他们才是占据人数优势的一方,加上不远处就是一处浅滩,水深不过三尺。他们有些不甘心丢了面子,于是高喝一声,朝天上射出鸣镝箭,这是进攻的信号。那些匈奴人们立刻踏马过河,往刘羡这边追了过来。

中计了!刘羡心中大喜,但脸色上却愈发慎重,他对左右吩咐说:“散开些,散开些,把他们的队伍拉得再长一些。”

刘羡麾下的六百人立刻分成三队,一队由刘羡亲率,另外两队由孙熹与张固领着左右分开,做出一副要四散奔逃的景象。但经过长期的下雨后,在湿泥上根本快不起来,反而与后方的匈奴人距离越来越近。

追逐的匈奴人更加确信自己占据优势,兴奋地如同猿猴般高声长啸,纷纷从腰间掏出弓矢,打算一到箭程之内,就开始乱箭齐飞。

刘羡见状并不焦躁,他只是稍稍往一旁的山林里靠过去,在距离缩短在箭程内前,他们大部分人提前消失在山塬间的柏林内。

为首的匈奴人看出些不对,他想高声呼喝着,让部下们停下来。但显然为时已晚,一部分匈奴人已经跟着冲进了林木内,那首领不好抛弃他们,也只好领着剩下的人继续跟进去。

可在他抵达山脚的时候,山林间突然传出一阵尖锐的破空声,像是枭鸟在山林中的鸣叫,但这胡人首领却暗叫不好,他非常清楚,这是鸣镝声。对方可能是之前有策划,要用这个信号发起反攻!

“停下!停下!向我靠……”

那个“拢”字还未出口,山中的汉军已经开始下山反扑,他们自上而下踏马如飞,马蹄声在山林间盖过了雨水声,也引起了一阵岩石和树叶的抖动。在匈奴人抱着追杀猎物的心态时,殊不知他们反而成了入网的猎物。

在山林间的汉军都已经放下弓箭,换上了更利于近身施展的环首刀,在蔡方部与之汇合后,立刻就一股脑冲了下来。两部顿时交织在一处,在短短的几个呼吸间,不少刀刃已掠过血肉之躯,留下一道道骇人的伤口。

形势变化得实在太快,匈奴人猝不及防,顿时丧失了战斗的意志,他们不顾首领的号令,都慌忙地拨马转身离开。但这更是将自己置身在屠刀之下。

刘羡领着部下犹如割草一般杀过去,对面别说重甲,就连轻甲也没有,根本没人是他一合之敌,一刻钟之内,他就连杀了七人。

而冲出山林后,大部分匈奴人都已经呈现出溃逃之势,只有少部分人似乎还在负隅顽抗,刘羡旋即带人包围过去,将这些点一个一个拔除。

不多时,刘羡看到了那个匈奴首领,他此时正带着五六人在人群中来回冲杀,可被数十人围着,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刘羡连忙驱马过去,对周围的人吩咐道:“留他一命,我有很多话要问他。”

那首领听到了,抬起满是风霜的面孔,看了刘羡一会儿,忽然对他说:“不用问了,我们在造反的那一天起,就知道该怎么死了。”

说罢,他用左手抽出腰间的一把短刀,然后张开嘴,毫不迟疑地把刀尖捅进了自己的喉咙。

好惨烈的死法!刘羡眼看大量鲜血飞喷出来,下意识地往后躲避,但还是有些血沫溅到了身上。刘羡再回神看他,这人就倒在地上,尸体还在抽搐。

他的几个护卫对此也感到骇然,握刀的手不知怎么就垂下来了。

刘羡沉默片刻后,问他的仆从道:“这个勇士叫什么名字?”

“他姓卜,叫卜明,是匈奴三大贵族须卜氏之后。”

“好,我记下他的名字了。”刘羡转首对部下们说道,“手持刀弓杀人的人,都应该有卜明这样,直面死亡的觉悟。”

刘羡人生中指挥的第一次遭遇战,就以卜明自杀为句号,正式宣告了这一小会战的结束。

雨水声也渐渐大了,天空中的滴滴雨水打落下来,与鲜血轻松交融,随即穿过岩石与黄土,将其冲刷得干干净净。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