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七章 再入长安(4k)

晋庭汉裔 第三十七章 再入长安(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这个秋天,铁弗人向征西军司称臣的队伍,成了长安百姓今年最大的话题。

自从赵王司马伦出任征西大将军,赵王长史孙秀掌管征西军司之后,受苦受难的不只有汉人百姓。下辖各地的羌人、氐人、匈奴人、鲜卑人、羯人,同样苦不堪言。

还是说户调吧,为了保证胡人们不闹事,胡人原本的户调是比汉人要低的。汉民要每人三匹布,而胡人只需要一匹。结果孙秀来了,表示胡汉一家,我们要一视同仁,怎么能有区别呢?于是让胡人们直接与汉民们看齐,直接把户调提到了三匹。

可胡人虽然耕种,却没有养蚕织布的习惯,平时弄一匹布已是为难。这一加户调,他们又从哪里去变这么多布呢?只能去市场上低价贱卖牛羊粟米来换布,相当于直接变相地提高了四五倍税赋。

这就导致往年还有一些部落向关中迁徙称臣,结果在司马伦走马上任后,已经足足有两年,再没有任何胡人部落归降了。

而这次,人们不仅再次看到了胡人献礼的场景,而且场面还颇为浩大。

这次的献礼是齐万年一手操办的,他足足带来了上千名精壮,近万头牛羊,还有八箱黄金,两头老虎。队伍入城的时候,声势真是惊人,尤其是那两只老虎,被驯服得如同两只大猫一般,竟然能够让沿路的百姓伸手抚摸,被大家啧啧称奇。

对于这样稀奇的场面,人们不禁回忆起往年的光辉岁月,然后相互议论起来:

“唉,我想起了武皇帝在世时,文鸯率军大破秃发树机能,带着千余名人质凯旋的场景了,就好像在昨天一样!”

“是啊!不过文鸯将军已经死啦!被奸臣给害死的!怎么现在没打仗,还有人主动来长安献礼呢?”

“我也奇怪!听说这次献礼的,还是个边疆巨寇,麾下有上万人!这样的人,应该不是个傻子才对。”

“莫非我们错怪了赵王殿下和孙长史?他们能在这个位置上,说不定真有能耐呢!”

当然没有人会信这种话,百姓们用朴素的道德观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孙秀这样的人渣,肯定是做不出什么好事的。

因此,真相也很快就流传出来:

“你们这都说得什么话!孙长史有这个本领,去年被人家抢的时候在干什么?我有个在征西军司做事的亲戚,他跟我说,这次献礼,功臣另有其人!”

“是谁?”众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是那个安乐公世子……”

“你是说那个考绩关中第一的夏阳长?硬顶着赵王殿下,不给百姓加税的那个?”

“是啊,据说在他的治理下,龙门渡已经成为河东第一大渡口了。周围的百姓纷纷往他那去,就连胡人也交口称赞呢!”

“这样吗?这么看来,他不止文治出众,还能招抚外夷,武功也不可忽略啊!应该说,不愧是刘备的子孙吗!”

“话说,这样的人才,这样的出身,不是应该在京中当高官吗?怎么放出来当县长?”

“哎呀,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听说是皇后处政有失,他劝谏不得,反遭忌恨呢……”

“你们看,骑马在人群中间的那个青年,就是他!他多年轻啊!”

就在这些议论声中,刘羡的风评在长安扶摇直上。看着那些围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刘羡并不知道,他们在暗地里传了多少或真或假的传言,虽然心中多少带有一些成功的喜悦,但他同时也带有一些忧虑。

他看向身旁志得意满的齐万年,感慨道:“齐首领,您有必要带这么多人吗?这是把部内的精壮都带来了吧。”

齐万年身骑白马,正持缰与刘羡并行,他好奇地左右打量着长安城,对着周围的长安百姓频频点头,就好像一个得胜归来的将军,好久才回答刘羡说:

“刘君没必要装糊涂吧?您都说了,孙秀和赵王是那种色厉内荏的小人,我们不装装样子,怎么镇得住他呢?”

“可我着实没想到,您手里有这么多黄金,这怕是有一万金了吧。”

“我不是说了吗?黄金对我们朔方没什么用,这都是多年攒下的,正好现在当礼品。”

“那这两头老虎……”

“这是我五年前杀了一只母虎,在虎穴里捡的,想着这两只幼崽可怜,也就养着了,如今野性尽去,送来当礼物,有什么不好吗?”

刘羡为之哑然,这些东西理由上都说得过去,但刘羡却并不信齐万年说得这些话。

齐万年的这种种作为,说是心血来潮,反而更像是蓄谋已久,好像他早就已经打算投靠征西军司一般。可他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他的图谋又是什么呢?

刘羡虽然不清楚齐万年的背地里的计划,但至少知道一点,这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绝不会甘于做一个征西军司的走狗。毕竟齐万年甚至从来没有掩饰过,他要取郝度元而代之。

不过两人本来也是萍水相逢,办完这件事后,刘羡也不知道下次相见是什么时候,所以也就懒得追问了。

至少这一次,他已经圆满完成了孙秀交托的任务。接下来,就要看孙秀是否能够履行承诺了。

一行人在抵达城西的直城门后,赵王司马伦和赵王长史孙秀也都出来接见了。

这还是刘羡第一次见司马伦,他看着是一个很懒散的老年人。不知道是不是昨晚熬了夜吧,他的眼袋很重,一双眼睛无精打采的,说话也有气无力。对于这样长脸的事情,他脸上的表情却很直观地写了两个字:麻烦。

等刘羡和齐万年都过来后,赵王殿下讲了一些勉励的废话,握了握两人的手,然后就打着哈欠说,让长史孙秀全权处置此事,自己匆匆离开了。

而孙秀的表现就是说废话。

他把刘羡和齐万年接纳到征西军司官署内,草草略过了铁弗人提出的一些条件,和贡献的礼单后,就说了一些非常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先是表示圣朝盛恩,对铁弗人的种种表现既往不咎。然后就是警告铁弗人,圣朝赏罚分明,对于有功的会赏赐,但对于那些不听朝廷号令,怀有非分之想的人,随时可以犁庭扫穴,雷亟除根。

然后把礼品尽数收下,说具体的封赏,要等朝廷的回文。他会马上向朝廷禀告,让齐万年在长安等待回复。

最后就是对刘羡的嘉奖。在刘羡的猜想里,孙秀应该有很多话对自己说,无论是糊弄自己画大饼,还是另设什么阴谋陷阱,总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不料孙秀表现非常平淡,说了几句类似于“我一定会向上面表功”这样不痛不痒的话。至于剩下的那些事务,在哪歇息,等待多久,饭食由谁安排之类的话,他全都甩给了辛冉。然后就不知道消失到哪儿去了。

等事情安排妥当后,齐万年对刘羡笑道:“刘君,赵王殿下和长史似乎都不太擅长待客之道啊。”

作为招降的人,刘羡也感到有些难堪。

不管郝度元和齐万年是什么意思,暗地里有什么打算和阴谋,但至少表面上还是办得非常风光敞亮。作为天朝上国,就算不做同样水平的回报,最少也要把尊重和礼仪做到位吧。赵王和孙秀这么干,起码让负责招抚的刘羡脸上无光。

刘羡只能赔罪说:“唉,齐兄别往心里去,这样吧,今天晚上,我们找个酒肆一起喝酒,就算是我向你赔礼了。”

“哈哈,那可说定了!今天你可要与我喝上八碗,不醉不归!”

“我先去找个住所,现在是巳时两刻,我们下午申时两刻,就在横门口见面,如何?”

“好啊!不过我会带几个客人,刘君不会嫌人多吧?”

“哪里的事?到时候见!”

两人就这样在征西军司告别,刘羡出了官署的大门,领着吕渠阳等人到尚冠前街去找旅舍。

由于刘羡比较简朴,所以大家找了三个通铺就算了事了。好在这些胡人们也不挑剔,他们正在为第一次来到长安这样的大都市而感到兴奋,已经迫不及待要去集市上去看看热闹了。

刘羡对此也心知肚明,这些胡人跟随自己走这么一趟,也算是辛苦了。于是很痛快给大家放了三天假,还每人给了一块金饼。让他们看到什么喜欢的,都可以买下来,带回去做礼物。

斛摩根等人对此自然是千恩万谢,感动不已。经过这一月的相处,他们已经从在夏阳时对刘羡的敬畏,逐渐转变为了仰慕,俨然已经把刘羡当做真正的首领了。

等他们都出去后,刘羡躺在榻上歇息,因为晚上他还有个酒会,这时要养养精神。此时房内只剩吕渠阳一个人还在,他坐在门前翻书,看得很入神。

这时候天气很好,阳光灿烂,风中有桂花香味。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刘羡总感觉长安的桂花要比洛阳的更浓郁,勾起了他心中的很多杂念。

想起这次招抚,按理来说是立下了一次大功,足够升迁的,但是看孙秀这个样子,怕不是又要搞得不汤不水。如果这次不成功,下一次机会又将在哪里呢?

在洛阳的时候,自己总说要游遍天下,可离开了洛阳,却总还是感到有些忐忑和不安。虽然阿萝总在信上说,一切都好,但真的是一切都好吗?他们有没有报喜不报忧呢?

还有说起去蜀中复国,自己要等待到什么时候呢?老师生前和自己说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可真正等待起来,才知道这种感觉有多么难受。就好像在树桩前等待一只犯傻的兔子一样,也不知是兔子犯傻,还是自己在犯傻。

感慨万千之余,刘羡回头去看吕渠阳,发现这个氐人青年仍在读书,阳光照在他脸上,让他的面孔显得非常娴静。

刘羡想起一些事情,忍不住开口问道:“渠阳,你出来游学多久了。”

吕渠阳一愣,卷起手中的书卷,说道:“县君,我十四岁出来游学,到现在,大概有八年了吧。”

“回过几次家?我看你跟我这两年,还没有回去过。”

“哈,确实。”吕渠阳露出缅怀的神色,叹息道,“我上一次回家,都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不想念家人吗?”

“当然是想念的,不过我离家前下定决心,若不能学成名儒,绝不回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刘羡一时间有些好奇,说起来,他还没有问过,吕渠阳到底是因何想要游学习儒。

吕渠阳笑笑,露出一副不好意思的神情,回忆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家里也算是个大族,部里有两千多人,因此对略阳的其余一些氐族大户都有深交。”

“我从小无所事事,只跟朋友们骑马斗狗,一直到十四岁的时候,我连汉字都不识得几个。”

“结果那年的夏天,有一个羌人商队路过,当天他们在我们乡路过。有一个孩童,大概只有七岁吧。他当时坐在车头读书,我们在旁边打斗胡诌。”

“当时我什么也不懂,自吹手上的剑是鱼肠剑,见血封喉。”

刘羡听明白了,笑道:“你被他嘲笑了,说你不学无术是吧!”

由于汉朝几百年的影响,如今西晋的游侠之风虽然在士人中削弱了,但在平民间还是广为流传。游侠好剑术,自然也喜欢鼓吹些刀剑的传说,什么后世的十大名剑,十大名刀,就是此时总结的。

吕渠阳那时候就是拿着名字胡吹,不知道鱼肠剑是一把可以藏身在鱼腹中刺杀用的小匕首。结果被一个孩子点破了,其尴尬可想而知。

吕渠阳点点头,感慨道:“也就是那一天开始,我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成为一名真正的饱学之士。”

“那也相当了不起了,不是把羞耻忘记,而是以此激励和证明自己,渠阳,你有这个念头,一定能有所成就的。”

刘羡闻言,不由想起了小时候被贾谧等人嘲笑为“亡国公”的时候,他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一种想要证明自己的渴望吧。

他又问:“不过一个七岁的小羌也能熟读史书,这孩子不可小觑啊!他叫什么名字?”

“好像姓姚吧,叫,叫什么……我想起来了,叫姚弋仲!”

“哈哈,真是奇怪的名字……”

刘羡这时又和吕渠阳闲聊了一会儿,看距离酒会的时间还差不多有半个时辰,就叫吕渠阳一起出门,先提前看看,有什么比较好的酒肆。

没想到出了旅舍,刚上了街,忽然就听到背后有人叫刘羡说:“是刘县君吗?等我一下!”

刘羡回过头,先是一怔,随后露出笑容来,说道:“这不是世回吗?你怎么在这?”

来人正是征西军司牙门将李矩。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同时感谢书友20241008214831263、20220916221842003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