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章 孙秀布道(4k)

晋庭汉裔 第三十章 孙秀布道(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孙秀的到来,在场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毕竟这位赵王长史的名声,在眼下的关中可谓是一地鸡毛。

此前利用私改度量衡的方法来加重赋税,其实是孙秀比较体面的索贿方式了。他上任的这一年来,不体面的索贿方式更是层出不穷:

甫一上任,孙秀就在征西军司内大改风水,而后以占卜祸福为名,将征西军司中未给他行贿的官员全部踢出,借此大搞清洗;

而后,孙秀在军官中大卖丹药,说是能强身健体,破邪保命,一度卖出三十金一枚的高价,可实际的效果却是很多人大病了一场;

孙秀还强制全长安百姓买五斗米道的买地券,说长安有恶鬼作祟,想要下葬的人,必须要出钱向地官买平安,一张买地券一千钱,让他狂敛五千金;

最离谱的还是他好人妻,在征西军司内想要升职的官僚,不管年龄老幼与样貌美丑,都要向孙秀献出自己的妻子,站在门口等孙秀春风一度后,才能获得些许升迁……

从这种种事迹来看,人渣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孙秀了。哪怕是赵高这样毁掉了秦朝一代霸业的奸贼,恐怕也做不出这么多的丑事。所以关中人常哀叹说:“莫非是朝中无人了吗?为什么皇帝会派来这样一个人呢?莫非是我们真做下了什么罪孽吗?为何上苍会造出这样一个人来呢?”

而刘羡也从祖逖的回信中,得知了孙秀的大概情况。

这位孙秀出身琅琊孙氏,世代信奉五斗米道,但不是什么大族。当初司马伦被封为琅琊王时,这位孙秀不过是一位近职小吏,负责一些文书什么的。

结果这位孙秀写得一手好文章,引起司马伦注意后,又趁机献媚,送上了丹药、房中术等五斗米道奇物,结果大受司马伦欢喜。而在司马伦转封赵王之际,他更是抛离祖籍,举家相随。使得司马伦更加信任孙秀,逐渐倚为心腹。

如今赵王能够坐镇关中,这位孙秀也是出了大力的。据说他掏空赵王府库,给贾后献金一万,同时又极尽谄媚之能事,颇得贾谧欢心。

这些消息都是刘琨告知祖逖的,可信度很高。因为赵王司马伦在河北时,与中山刘氏有联姻。也就是说,赵王世子司马荂,是刘琨的姐夫。刘琨对赵王府的人脉,还是颇为熟稔的。

刘琨甚至给刘羡送了一封举荐信,说要紧之时,可以私下里联系赵王世子司马荂,他和孙秀颇为不睦,实在撑不住了,走司马荂的关系,应该能够明哲保身。

而通过这些消息,刘羡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孙秀,一个极度危险的孙秀。

旁人眼中的孙秀,是能变着花样的坏,同时也无能,因为他没有做成什么事迹。

但在刘羡眼中,孙秀却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他一个小吏,能通过文采得到司马伦的赏识,说明他才识过人远超同侪。能逢迎赵王更进一步,说明他知人识人。抛弃祖籍举家搬迁,说明他敢下决心,无所顾忌。而和司马荂关系不好,却还能稳坐长史之位,说明他善于调度妥协。

这样一个人,才能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灼然二品,只是心思没有放在正道上,不然他就是另一个贾诩。而如今孙秀一心追逐名利,恐怕就是另一个贾充了。

今日他悄无声息地来到夏阳,就正是这种才能的体现,刘羡召开芝川文会养望的计划,仅仅因为他的出现,就全盘破坏掉了。

在场的名士们听到孙秀的名字,无不当场色变。

本来大家谈得颇为尽兴,可此时孙秀一来,如卜珝、郭琦等隐士,仅仅只是哼了一声,对刘羡一拱手,就拂袖而去。显然,对于他们而言,和孙秀共处一地都嫌污了名声。

而如邓攸、郭璞等年轻人,他们没有隐居,又有出仕打算,此时就有些尴尬了,他们只能站在原地,想走又怕得罪孙秀,留下又觉得有失人望。

当然,其中最感到不适的,肯定还是冯翊太守欧阳建。他两个月前刚和雍州刺史解系上过弹劾孙秀的奏表,两人可以说是政敌。如今孙秀这样大剌剌地闯进来,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剩下的如薛兴、诸葛预等人,此刻就只剩下茫然了,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景,只能默然旁观。

孙秀对于自己的不受欢迎可以说是安之若素,看着名士们与自己擦肩而过,他嬉皮笑脸地说道:

“哎呀哎呀,是遇到了什么急事吗?若是有事,不妨找孙某谈谈嘛!”

“孙某虽不才,但也略懂一点道术,诸位遇到灾厄,孙某可以上报三官,赐福解厄啊!”

这些话语当然无法劝住任何人,反而在剩下的人耳中分外刺耳。

如果世上真有天道与天神,那他们应该去保护好人,惩罚坏人。如果天神的信徒都是孙秀这样五毒俱全的人,那又有什么信奉的必要呢?

但这样的话,在场的人都不可能明说出来,只有刘羡淡淡道:“孙长史驾到,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来得如此突兀,卑职有失远迎。”

这是很生硬的客套话,是出于礼节不得不说的。但孙秀却似乎听不出里面的敌意来,自若笑道:

“哈哈,何必这么客气呢?我有自知之明,我不过是赵王殿下的一条狗,除了替赵王殿下做事外,我什么也不是。”

“诸位都是闻名天下的名士,应该听说过一句话,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今在关中,有这样一件能助殿下扬名的盛事,我怎么能视若无睹呢?”

“欸,诸位不要露出这样的眼神嘛!我不过是实话实说,能够站在诸位之间,也是我人生的一种梦想哩!”

孙秀的笑容很猥琐,但他的言语更让人感到难以忍受,他似乎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尊严似的,说话全然没有人格,以致于连旁听的人都觉得被沾染了污泥一样,可他还怡然自得,继续说:

“怎么不继续刚才的话题了呢?说实话,我也是一个修道之人,多少也知道一些修行的道理呢!”

在场的人多不敢说话,只有欧阳建嘲讽道:“哦?孙长史修行,修的是如何睡属下的夫人吗?”

此言一出,在场的大部分人都不禁吓了一跳,毕竟这个问题过于尖锐,一下就将不堪入目的现实给挑了出来,有违官员间的体面。不过话说回来,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对着孙秀讲体面。

但孙秀闻言,瞪大了眼睛,似乎很委屈地回答道:“坚石怎么平白污人清白?我不过是在靖室之内,为一些渴望救赎的教徒祷罪罢了。什么时候睡过别人的夫人?莫非坚石亲眼看见过不成?”

他的语气是如此理直气壮,若不是这种事已经广为人知,恐怕很多人都要信了。

可这个话术也是无懈可击,欧阳建确实没有亲眼目击过,哪怕目击了也不能说,不然说出具体的人名来,别人还怎么做人?

欧阳建只能愤怒的哑然,孙秀则得意洋洋地笑了。

若是在以往,刘羡会对这种人感到格外的愤怒。但在眼下面对面交流的时刻,刘羡明白,愤怒百无一用。

不管孙秀是个什么样的人,孙秀已经做到了言行无我的地步,寻常的话语根本不可能激怒他,与其无畏地进行讽刺,不如用言语旁敲侧击,弄清楚他的用意,也看清楚他的为人。

刘羡便问道:“这么说,孙长史确实懂一些修行咯?”

这一次,刘羡的问话不再生硬了,至少听起来,确实有一些请教的意思。孙秀回过头瞟了他一眼,似乎有些吃惊,但随即又露出一个做作的笑容,笑道:

“怎么?刘君有兴趣?”

“确实有兴趣,我真想知道,连庄子都不在笔下谈修行之道,当世之人,是如何得到逍遥解脱的。”

听闻这句话,孙秀高兴起来,他哈哈笑着,很流畅地回答说:“刘君这个问题问得好啊!人各有命,命不同,得到的逍遥解脱的方法自然也不同。”

“哦?这是做如何解?”

“有的人能够生前得逍遥自在,有的人能够死后得逍遥自在,有的人到死都没有逍遥自在。”

“那怎么修行呢?”

“当然是勤诵经,广救民,攒功德,传善道,顺时气。”

孙秀说着这话的时候,神情极为严肃,语气极为庄重,猥琐的表情看上去也有几分神性了。

但刘羡听起来却难免觉得好笑,他忍不住问道:“那孙长史如此肆无忌惮地加税,也能称得上攒功德吗?”

孙秀则回答说:“孙某当然在攒功德。”

“看来孙长史的功德和在下的不一样。”

“确实不一样,孙某听得出来,刘君的功德是一般的功德,百姓的功德,但是孙某的功德是上苍的功德。”

“上苍的功德?”

“所谓顺天应人,天在人之上,而天子也在百姓臣民之上。孙某的功德,就是顺从天子的旨意,也就是顺时气。”

“我们天师道有一句说法,国不可一日无君,无君,则国家不治。同理,不同的君主在位时,国家的功德也就不同。”

“上圣之君,师道至行以教化。自身近乎大道,只要有他存在,天下如治,太平符瑞,可谓是太平真君。”

“中贤之君,能任贤良,臣弼之以道。这时候,国家盛衰无常,有贤臣在,国家就兴盛,没有贤臣,国家就衰落。”

“无道昏君,则人不慈孝,六亲不和,此乃灾祸浩劫将至也。”

“孙某身为臣子,若遇上圣之君,只需修身养性即可;若遇中贤之君,则要为国举贤;可遇到无道昏君,便不能逆天而行,而要顺应时势,明哲保身啊!”

这是一段极端露骨的话,字里行间满是对当今朝堂的讽刺。恐怕任谁也想不到,这段话居然是从无恶不作的赵王长史孙秀口中说出来的。而且这段话也确实有道理,如今皇帝都不圣明,朝堂内到处都是贪官污吏,他能干些什么呢?答案是只能同流合污,将来才能有大的作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孙秀确实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辩护,他甚至可以说,自己确实有几分功德了。

但刘羡仍然觉得滑稽,他问道:“那孙长史方才说,自己要广救民,又是怎么个救法呢?”

孙秀一本正经地绷着脸,好像要透露一个了不得的大秘密似的,对众人道:“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话吧,‘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脸色都变了,毕竟这句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就是当年大贤良师张角造反的口号吗?孙秀如今重新提起,是何用意?

孙秀仍旧自顾自地说道:“天官有德,曾降喻说过,昏君当道,便有浩劫将至!浩劫以甲子年为期,当年张角想要逆天改命,普渡万民,可惜,世道不可救,白白搭进去这么多种民。”

“大贤良师以数十万种民为代价,为世道又续了两个甲子,但是在下一个甲子,末日浩劫仍将来临!到那时,除非有太平真君降世,否则便是大祸临头,所谓生民百遗一的惨相,又将重现世间,除去种民外,世人多不可逃!”

“而最近这些年,阴阳不调,水旱不适,灾变屡见,就是浩劫将要到来的征兆啊!”

孙秀的言语不可谓不危言耸听,他几乎就是在指着鼻子说,在下个甲子年前(公元304年),晋室就会重步汉室的后尘,要遭遇亡国之祸了!

本来在孙秀开口前,大家都觉得他将要信口开河,但在孙秀讲了这么些之后,已经没有人能够无视这些话。经历了元康元年的乱事后,或许普通百姓无甚感想,但这些士人们都有所预感,或多或少地察觉到帝国有不妙的走向。

故而有人忍不住问道:“那怎样才能得脱呢?”

孙秀已经完全掌握了谈话的节奏,他徐徐道:“当然是奉我天师,向三官请罪,以清贞慈孝忠信朴实之心,充为种民。”

“如此一来,有三官保佑,就能从这终末大劫中得脱,在劫后再造人世。”

“哪怕不幸身死,天官也会引其进入仙堂,获得逍遥自在。”

“我在征西军司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让百姓尊奉正道,也正是如此,才能广救生民啊!”

说到这里,孙秀脸色已经尽是慈悲,在刘羡此生见过的所有道士沙门中,没有人能再进行如此动情的表演。

真是一个让人恶心到极点的败类。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同时感谢书友20230315164513604、今晚吃剩饭、书友20210829002232141、书友20210829002232141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