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八章 芝川文会(4k)

晋庭汉裔 第二十八章 芝川文会(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光荏苒,转眼间,元康二年的雪来了,梅花开了,元康三年(公元293年)的春风也来了。

然后梅花凋谢,冬去春来,大河解冻,草长莺飞,很快又是满山的姹紫嫣红,桃李成风。就在这悄无声息的一开一谢中,清明时节也到了。

这已经是刘羡来到夏阳的第二年。

而此时的夏阳,已与元康元年时的那个破旧穷县截然不同。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宣传后,夏阳这十数年来的失落人口,都已多数回归。一度无人问津的龙门渡,已经变得相当繁荣,在渡口上不仅停放着数十艘简易的木筏小船,还有可运送牛马货物的大船数艘,已可同时容纳数百人在渡口往来,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日渐拥挤的商路,也使得夏阳的集市更加繁荣,除去原本就建设的县集外,又在渡口处和铁官司处形成了两处新集。这给夏阳带来了喧嚣的人流和开朗的笑脸,到处都有着喧哗和歌唱的声音。

加上孙秀在夏阳处碰壁后,虽没办法继续为难刘羡,却依旧在其余郡县中推行新度量衡。其余郡县长官虽然知道孙秀无道,但大部分不敢反抗,也只能忍气吞声。

结果这就使得,夏阳的赋税比关中其余郡县少了接近三成。冯翊的其余平民百姓,在得知消息后,纷纷向夏阳搬迁。截止到元康元年二月,夏阳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千人,户数更是罕见得破千。放在整个关中来说,虽然还算不上一个富县,但也可以说今非昔比了。

不过相比于县中的另一件大事来说,这并不值得夸耀。户口滋生不过是自然之事,而太史公祠堂的完工,却是可以流传千秋的。

说起修建太史公祠堂这件事,自从去年孙秀试探之后,刘羡就一直在策划。

毕竟对刘羡而言,以如今的条件,如果只是令夏阳富庶,虽说于百姓有大功,但却无助于自己重返洛阳。

刘羡到底是得罪了后党的人,和其余的官僚不一样。只要正常走程序,哪怕他年年考绩第一,上计的名单只要递到尚书省,那转眼就会被贾谧否决,哪怕熬一辈子的资历,也没有晋升的希望。

所以他必须另想办法,而刘羡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养望。

在东汉晚年,汉灵帝对于违抗自己的士人,就是采用了禁锢在家,永不录用的策略。而被贬斥的士人们,为了对抗皇帝,就相互和声通气,品评朝政,同时积累名声,以此来表达不满,在民间形成舆论来倒逼朝廷。到最后,黄巾之乱爆发,汉灵帝不得不妥协,取消了对党人的党锢,党人也由此重回权力中心。

党人们当时的处境,正与刘羡相似。而如今后党排除异己的做法,又与汉灵帝相似。虽然眼下还没有类似于黄巾之乱的政治危机,但眼看司马伦与孙秀这胡作非为的德性,恐怕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刘羡就打算借助建立司马迁祠堂的机会,大肆联络关中的寒士、隐士,乃至不得志者,借文会模仿清议,假以时日,必然能够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始建太史公祠,并非是一帆风顺。因为司马迁墓立于芝川的一座高岗上,若要修祠,还要修路,所耗钱财极多。

刘羡先从县府里抽了一笔钱出来,又找本地的冯氏、同氏筹款,找夏阳的商人借款,但还是不够,只能一边筹一边修。

还是新任的冯翊太守欧阳建得了消息后,专门从郡府里拨了一笔款,这才把钱给凑齐了,终于赶在今年二月中旬的时候,将太史公祠给修成了。拢共三殿两碑,及石阶一百阶,前后共耗费钱财八百余万。

而在祠堂建成前后,刘羡在冯翊与河东广做宣传,邀请名士,并与冯翊太守欧阳建约好,要在清明节后召开文会。

这个消息传开后,夏阳上下可谓是与有荣焉。

毕竟这些年来,夏阳人口衰落,文化也随之凋零,虽然祖上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当下,却是公认的蛮愚之地。

在这个以士族和文学为傲的年代,这种评价让人沮丧。而刘羡在此处重修祠堂,召开文会,无疑释放了一种信号,夏阳正在文化上复兴,这实在是令本地县民们高兴与自豪的。

薛兴虽不是夏阳人,但同样也感到兴奋。

毕竟他已晋升为夏阳县的廷椽,对这次文会的宾客名单心知肚明:除去要来参观的冯翊太守欧阳建外,刘羡还先后邀请了龙门隐士卜珝、河东隐士郭允、太原隐士郭琦、匈奴名士陈元达、北地名士傅晞等人,结果都得到了回应。

这些人,都是当下极有名的士人,如今都愿意前来,可谓是关中难得一见的盛事了。薛兴在河东生长至今,多被当地士人所排挤,连普通的文会都未能参加,更遑论与这些名士共聚一堂呢?

他高兴之余,还不忘亲友,邀请了自己的四弟薛云,儿时好友诸葛预与马肃,一齐来参加这次文会。

这天很快到来了,在文会当天,刘羡给县衙的官吏们放了个假,薛兴便早早地在龙门渡处等待好友。

春水潺潺,白云悠悠,大河的水流虽然浑浊,但水流的声音却一样悦耳,总会让人安静得联想起母亲。在阳光晴朗的照耀下,水面上甚至带有金灿灿的色彩,这更让人心情高涨。

薛兴等了大概两刻钟,然后就在河面的木筏上看见有人影在对他招手,他顿时也高兴起来,隔着老远就挥手示意。

虽然迎着阳光看不太清晰,但只要看上一眼轮廓,他就知道来的正是自己的胞弟和朋友。

几个月未见,薛云又长高了些,虽然还比不上薛兴,更远远比不上薛勇,但也显得相貌堂堂。而诸葛预和马肃则是老样子,斯斯文文的,大概是由于家传都是诗书的缘故。

四人见面就是一阵相互问候,薛兴先对诸葛预笑道:“元虑,有没有给我带点礼物?”

诸葛预字元虑,是南安太守诸葛京的次子,与薛兴是发小,他闻言笑骂道:“你昏了头了!我远来是客,哪有客人给主人送礼的道理?”

一旁的马肃字季颖,他是故蜀汉侍中马良曾孙,现九原令马浑之子,他跟着起哄说:“我听说你升了官,现在应该你请客才对,怎么反来讹我们?”

薛云则道:“话不能这么说,三兄升官了还肯出来迎接,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以后他要是更进一步,你们想送礼?人都见不到!”

说罢,四人无不哈哈大笑,然后租了几匹马,一面谈笑,一面走向夏阳的市集。此时才过了辰时,而文会开在下午,所以薛兴先带朋友们到集市里闲逛,四人一起吃了些热腾腾的豆腐脑,而后每人买了一把夏阳铁官司新造的配剑,如此就算是薛兴的礼物了。

薛云摸着配剑感慨道:“我们这位小主公,还真是神通广大。还不到两年时间,这地方已经焕然一新了。”

诸葛预也笑道:“是啊,他的名声传到河东,我们那些叔叔伯伯,天天都在打听,口里嚷嚷什么后继有人,又不敢过来看。搞得我还以为,他会吃人呢!”

马肃则皱眉道:“慎言,我们身份敏感,这话别乱说,要是让旁人听见,举报出来,这可了不得。”

其余三人顿时闭口不言,不过神色上还是不以为然。

说起来,诸葛预三人过来,都没有告诉家人。

他们心里清楚,作为蜀汉旧人之后,按道理不该和刘羡相见。但人总是忍不住好奇,在薛兴的邀请下,他们就打算远远地看一看,不暴露身份就行。

毕竟此次来参会的很多人,都不只是孤身前来,多是呼朋唤友,携亲带故。他们混迹在其中,并不算奇怪。

而如今司马家已历四帝,天下一统,仅因为三代前祖上有旧就被抓,那显然有些太不可理喻了。年轻人也一直认为,如果没有确切的政治往来,这不过是父母辈的避嫌罢了。

等他们来到夏阳后,确实如想象般不起眼。夏阳的百姓们多在关注那些成名已久的文士们,并没人在乎这些年轻人。薛兴带着他们逛了一圈后,就又乘马至芝川亭司马迁祠堂处,等待着文会的开始。

刘羡监造的司马迁祠堂并不华丽,说白了其实就是自山下往上走,山底是一座大殿,而后由下到上,由一百石阶串联起四座高台。

前两座高台是两座小殿,后两座高台是两座石碑,最后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墓。周围种满了高大的柏树与松树,而在司马迁本人的墓前,则是一颗高三丈,宽八尺的古柏。

据说这是司马迁去世时种下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薛兴等人到的时候,刘羡已经在祠堂处迎客了,周围站了许多人。或年轻,或年老,但毫无疑问,都是以他为中心,无论与谁谈话,他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刘羡看见薛兴过来时,眼前一亮,笑着挥手道:“啊,这不是季达吗?过来过来。”

又对身边的人介绍说:“这是我县里的廷椽薛兴,可以说是我的臂膀。”

说罢,他又为薛兴一一介绍,眼下大部分的宾客都已经到齐了。除去名单上有的士人外,来的人还有襄陵邓攸,闻喜郭璞,闻喜裴嶷等人,都是河东有名的后起之秀。

这些人对薛兴稍稍寒暄,并没有深入了解的意思,这让薛兴有些失望。但诸葛预等人却很兴奋,他们还是第一次置身于这样多的名士中。

刘羡指着他们问薛兴道:“这是你的朋友?”

薛兴稍稍有点紧张,点头道:“是,还有我的兄弟。”

刘羡的神色略有变化,对诸葛预等人说:“既然诸位是季达的亲朋,那也是我的亲朋。今日不过是文会,不讲什么尊卑,不要有什么拘束。”

说罢,就叫人给他们安排了靠前的几个席位。

一行人坐下后,薛云望着往来的人群,感慨道:“真没想到,今日不仅能见到陈元达,还能见到邓伯道(邓攸)。”

“我听说他自九岁丧父后,又接连丧母及祖母,至今服丧已有八年了吧,还没有结束,可谓是天下第一等的孝子。没想到,今天竟在这里撞见了。”

诸葛预则说:“不过照我看,还是郭公伟(郭琦)的节操高洁,当年武皇帝提拔他,他尽心辅佐,在武皇帝死后,他就辞官隐居,既报答了知遇之恩,又不慕名利。这是其余士人比不上的。”

两人刚一落座,就开始品评士人了,这是自汉末清议以来最流行的事情,比较品德,品评才能,然后分个高下。很快马肃也参与到其中,讲起最近听说的一些州郡名流事迹,三个人高谈阔论,不亦乐乎。

若是在以前,薛兴也会加入其中,但在现在,薛兴却沉默不语。

因为他恍然发觉,在夏阳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已经不会像过去一样成为一个仰慕者,只评价那些名流的高低,他想将自己的名字也置身其中。这是他一直以来就有的一个想法,只不过过去他可以忽视,并自嘲异想天开,但在眼下,他却在为旁人的忽视而感到愤懑。

在亲朋议论的时候,薛兴就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大概是自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吧,作为狱司空的时候,他只是个不入流的县吏,前途一片黯淡。而现在,在跟随这位县君两年后,他开始频频畅想一些更光明的未来。就像一颗种子,在遇到了阳光和雨水后,自然而然地向上生长。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要干出一些非凡的事迹,那么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正沉思间,背后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薛兴与朋友们回头望去,眼见得十数车骑从远处迤逦而来,还伴有笳箫鼓吹之声。

前有步卒开道,后有骑吏护卫,这是标准的太守出行仪仗,看来是冯翊太守欧阳建到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次的芝川文会正式开始了。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同时感谢Mobius9999和真龙步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