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十四章 一日除三寇(4k)

晋庭汉裔 第十四章 一日除三寇(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历经了百年战乱后,帝国边疆的寒族们已经逐渐明白,依赖官府来抵御边患,那是没有指望的,只有结寨自保才是上策。故而不管家境殷实或者拮据,士族们都会想尽办法在庄园中修筑坞堡,然后将族人们聚集在一起,这样无论遭遇了什么,他们都可以凭借高墙和人数稍作抵御。

董氏的上庄坞堡也是如此,是极为典型的夯土式坞堡。坞壁高达两丈,墙宽半丈,可容人在上独立行走,坞堡内又立有两座望楼,高达四丈,可居高临下俯视周遭。内里又建有粮仓,囤积了近千石粮食,再挖有一口水井,在此防御下,可供上百名董氏族人饮食一年。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进行防御,这样一个坞堡,哪怕是上千人的部队前来围攻,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但在这一次清晨,却是一个例外。

刘羡来时,天色尚不清明,秋雾在整个大地上弥漫,虽然不似冬雾那样似云海般地无处不在,仅是一阵阵的,但依然看不清远处的山麓和道路。

在这种空中尚有露水香味的宁静时候,刘羡亲自骑马来到上庄,第一次敲响了上庄的大门。守门的家仆听说是县长亲临,哪敢有所怠慢,立刻开门迎接。

谁知这一开门,五名全副武装的甲士随刘羡大步踏入玄关,而后迅速占住走廊与门房,抽出腰间的刀剑,做出要杀人的架势,吓得家仆们脸色大变,连忙问:

“县君这是要干什么?”

刘羡不答,只是向身旁的一人眼神示意,点点头,然后那甲士立马拉弓搭箭,朝天射出,这箭矢带有骨哨,射到空中时,发出像是要撕裂天空的刺耳声音,周围数里的人都听见了。

上庄董氏的族人一片混乱,他们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上庄外却突兀地响起马蹄声,而后是马贼式的吆喝声,上百人的喧哗声,还有军官们的斥责声。

只不过是一柱香的时间,两百来名县卒将上庄坞堡团团围住,而庄内的人们惊慌失措,在秋风中吓得瑟瑟发抖。

而这时董崇得到庄子被围的消息,也顾不上尚未梳洗,草草把头发束好,戴了一块浅白的头巾,就急匆匆领着儿子们走出来。

他看见门前全副武装的甲士时,内心也是震悚的,可他也明白,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要郑重,所以脸上反而挤出笑容来,对站在门口的刘羡道:

“这不是县君吗?远来登门,为何不提前说一声?”

在这种状态下,这位前县尉居然还笑得出来,刘羡心中不由生出了几分敬意。他徐徐说道:“董公是个了不起的人,我若是提前通报,怕是见不到董公。”

“您这是什么话?我就在这里,怎么会避而不见?”

“因为我想找董公讨要一样至宝。我怕我一开口,董公就跑远了……”

听说讨要东西,董崇松了一口气,只要有回旋的余地,什么都好说,他立刻讪笑道:“县君说笑了,只要是县君需要,我等又怎敢推辞呢?却不知县君要什么东西?”

“哈哈哈……”刘羡闻言,顿时放声大笑起来,他的笑声令董崇心中发虚,好半天后,他收敛笑容,一字一句道:“我想要呼延昌的脑袋!”

这一句话犹如惊雷,令董崇浑身一震,他强装镇定,遏制住身体的颤抖,回道:“县君怎么还在说笑?我如今不过是一介白身,怎么会有马贼的脑袋……”

刘羡的神情已经变得严肃,眼神也如同刀锋一样冷峻,说道:“都到了这个地步,董公还何必和我装糊涂呢?”

他不等董崇辩解,回头说:“把那人带上来!”

然后董崇就看到自己派去通信的族侄被人捆成粽子一样拖了上来,而后又看见刘羡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件,对他悠悠笑道:“董公,这信里写的是什么,应该就不用我念了吧……”

董衡等人已经面如死灰,而董崇还想挣扎,装作不知情的样子,问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全不知情,若是我们族里有人做了错事,和马贼勾结,县君大可以自行处罚……”

刘羡却已经没了说话的兴致,让作为县尉的张固上来道:“县君早就猜出县里有人与马贼勾结,昨日设宴宽待董公、冯公与同公,无非就是想看看,是否会有人向呼延昌通风报信。”

“昨夜你们一走,就有人在路上盯着你,现在人赃并获,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吗?”

“这信上不是我的字迹,可以比对!怎能作为物证?”

“我都没说信是谁写的,董公怎么就要直接比对字迹呢?”

“你……你……”董崇被逼到急处,几乎想立刻抽刀杀人,可一众甲士堵住了庄门,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倚仗,无论是想逃还是拼命,都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么想着,他几乎无话可说,最后长叹一声,终于放弃了抵抗,跪拜在地上道:“千错万错,都是在下一个人的错,我认罪伏法,请县君不要牵连无辜。”

他现在才明白,自己和这位新县君的差距有多大,无论说什么干什么,都早已经落在对方指掌里,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既然如此,再挣扎也不过是激怒对方罢了。

只是这一认罪,就代表着上庄董氏万劫不复了。

刘羡看他衰败的脸色,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又从人群中缓缓走出,笑道:“董公的罪孽,到底该怎么定,我说了是不算的,还得董公来说。”

董崇敏锐地从中听出回旋的余地,他立马说道:“还请县君明示。”

刘羡道:“我相信,董公作为夏阳人,对夏阳还是有感情的,也不愿意看到夏阳马贼肆虐。”

“是,是……”

“那如我所言,董公能否为夏阳百姓,把呼延昌的首级取来呢?”

“可,可这要怎么取?”

“董公不是与呼延昌有联系吗?怎么会取不到呢?”

董崇苦笑着解释道:“我与呼延昌之间,他是主,我是次,他根本不会听我的话。有什么事,也只能是我去找他,想要让他主动出来送死,比登天还难。”

“只能你去找他?你平日怎么找他?”

“要么是县里有消息,我像昨晚这样,派人通知他。要么是我遇到什么处理不了的事,就给他带几车钱粮过去,驱使他杀人。”

“那也就够了。”刘羡闻言,击掌笑道,“你现在就写一封信,说要杀一个人,特意给他送些钱粮。”

“杀人?杀谁?”

“当然是杀我!还有别的人可杀吗?快写吧!”

讲完这句话后,刘羡自觉好笑,也不看董崇,对后面的人群说:“孙曹掾呢?叫他过来!”

孙熹还很不习惯这个名头,刘羡说了几遍,他才反应过来是在叫自己,上前问道:“县君,你有什么吩咐?”

“你们龙门贼会装死吗?就一两个时辰一动不动的那种。”

“有几个,县君是要干什么?”

“当然是效仿一下先秦的仁人志士,专诸刺吴王你听说过吗?”

一旁的董崇顿时反应过来,刘羡这是要擒贼先擒王,他打算借自己的关系,直接派人潜伏在粮车里,去高台刺杀呼延昌。

好狠毒的计策!他还以为刘羡此日一行,目的就是铲除自己,没想到目标竟然是在呼延昌!而且计策环环相扣,发作之快,叫人猝不及防。

董崇心里一阵阵地发寒,连忙按照刘羡的意思写了一封书信,又让人备好了粮车,四人赶车,四人藏匿,同时在车里藏了刀剑兵器。

送信的信使,选的就是董崇的长子董衡,刘羡极为轻松地对他笑道:“不要紧张,只要你干好了,全族人的性命都可以得救,若是干坏了,那什么后果,你自己想吧。”

而孙熹则打算亲自潜入高台动手,他也说:“你若是干得不好,大不了我们一起同归于尽,也是条出路。”

就这样,一行人就这么上路了。

此时秋雾还没有散去,刘羡便留下四十人,让他们看管上庄,自己则押着董崇,还有剩下的一百来人,沿着涺水一路往西南方向走,他们越过了几处高坡,在一块高原处站定。在这里,他刚好可以俯瞰到呼延昌占据的高台。若是高台中出现变动,他们也可以立刻支援。

他们抵达到此处的时候,太阳也刚好出来了,明媚的日光驱散了原本就似有似无的薄雾,让人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魏城高台。也可以看到董衡一行人已经抵达到高台门口。

董崇见状,心几乎已经提到嗓子眼,直到一行人被成功放行后,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时他有了余力,反过来观看身旁的刘羡,却发现他若无其事,老神在在的瞭望着。心底不由感到有些奇怪,眼前的这个人,莫非不知道害怕是什么吗?

刘羡也发现了他的眼光,笑问道:“董公,现在感到后怕了?”

“不是……我是在想,县君是否还有手段?”

“哦?董公为何会这么想?”

董崇小心翼翼地看了刘羡一眼,说出自己的揣测道:“县君的这一计有些太险了,若是失败了,应该还有别的准备吧。”

“别的准备?”

“县君昨日不是说,王林也打算归降县君了吗?这里离挟荔宫只有五里,县君是否已经派人去请他们?”

“啊!董公说这个啊!”刘羡等闲笑道,“那是我昨天诈董公的,如果真的说降了王林,我哪里还用得上这些手段。我来这,只是单纯因为隔高台近,又不好被发现罢了。”

“若是他们杀人不成,在高台里弄出乱子,我们里应外合,也足以破敌了。”

刘羡如此说,董崇却不敢信,他只能一边放眼高台,一边祈祷长子此行顺利。在这端坐的每时每刻,他都感到万分煎熬。

但实际上,仅仅过了两刻钟后,高台上便燃起了大火,然后可以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喧哗。

那正是事先约定的信号,刘羡见状,忍不住高呼一声,对身后众人笑道:“诸位,我们已经得胜了!”

众人见状,也都随之高呼,似乎刘羡能掌控他们的喜怒一般,而后是一声令下,数十骑策马在前,又数十人狂奔在后,虽然并没有多少秩序,但他们全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刘羡所指挥的方向。

纵横夏阳十四年的呼延昌就这样突兀地死了。

等刘羡抵达抵达高台下的时候,台中的人还在试图夺回首领的头颅,却被孙熹占据了一处狭廊,根本无法入内。高台外的人趁势夺下门户,报上大名后,缺乏指挥的马贼稍稍犹豫,最后还是识趣地选择了投降。

等呼延昌的头颅被盘盛到刘羡面前时,刘羡对着他和通缉令打量了片刻,最后感慨道:“就是这样的货色,也配当一方首领吗?”

董崇趁机吹捧道:“都是我等浅薄,看不出县君的高明。”

刘羡却恍若未闻,他把这个脑袋用帛布裹起来,递还给孙熹道:“孙曹掾,你再帮我干一件事。”

孙熹当年落草为寇,呼延昌就是主因,此时大仇得报,他可谓是痛快无比,对刘羡更是心悦诚服,由衷说:“县君但有吩咐,孙某绝不推辞!”

“不用这么严肃,一件小事罢了。”刘羡擦了擦沾上血迹的手,继续道,“麻烦你把这颗头颅送给王林,就和他说,他是河东人,过去的事,我不和他追究。但若是他不滚回河东去,呼延昌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说罢,他挥挥手,示意孙熹赶紧去做,自己则领人清点俘虏,审视在高台中缴获的战利品。

孙熹闻言,当即大笑而去,而一旁的董崇却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刘羡真没有准备别的后手,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居然敢如此有恃无恐地迫人离开。若是失败了,该怎么收场?

可正如此前刘羡进入夏阳来所做的一切一样,王林在收到呼延昌的头颅后,可谓是魂胆皆丧。在确认高台贼确实已经衰亡后,他不敢懈怠,在当夜,他就带着人马连夜离开挟荔宫,仓皇渡河,返回河东。

在短短一日之内,刘羡接连除去了三贼,令夏阳衰落十数年的夏阳四寇,如今仅剩下梁山贼百余人而已。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同时感谢浮生如梦1975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