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七十三章 狼窟豺声(4k)

晋庭汉裔 第七十三章 狼窟豺声(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楚王之乱结束了,在短短一天之内,国家就失去了两位堪称国家柱石的藩王,受到牵连的宗室多达百人,下狱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这不得不说是一场灾难。

再加上杨骏一党的覆灭,几乎可以说,晋武帝司马炎留下来的两大政治基础,外戚已被彻底粉碎,藩王则被严重削弱,接下来的朝局将要朝哪个方向发展,没有人清楚。

大部分人都不知所措,他们对未来感到惊惶。面对洛阳在半年内接连发生两次的动乱,哪怕是再迟钝的人都开始意识到,京城的天已经变了。而策划了这一切,掌控整个局面的人,就要正式走到台前。而不管这个掌控者将是什么样的人,人们都嗅到了阴谋和毒药,鲜血与刀锋混合交织的味道。

当然,这只是被统治者的想法而已。在胜利者眼中,那些被他人视作卑劣的手段,不过是为了获取胜利而必然踏足的道路,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现在,他们兴高采烈,欢天喜地,要迫不及待地享用胜利的果实了。

分享的地点当然是在太极殿前的东堂。

这是司马炎生前和内朝朝臣们议事的地方,在司马炎死后的这一年岁月里,这里一度空空如也,为世人所遗忘。毕竟权力的中心要么转移至太傅府邸,要么转移至太宰府邸。

但在这个司马玮死去的夜晚,司马炎生前的时光似乎又回来了,东堂已经被打理一新。熏香、挂轴、烛台、盆栽、帘布……宫女们进进出出,将东堂布置得愈发金碧辉煌,灯火熊熊,将桌案和坐榻的银涂钉照出奢侈的色彩,同时也将与会众人的影子尽数吞没。

在夏天,这样多的烛光会让人闷热和不适,即使在室内放上冰鉴也是一样的。但在场的人们却都带着笑容,当胜利的喜悦自然升起,其余一切情绪就会随之退潮,这是几万年来,人类作为征服者的本能。

只是如今的这些征服者们,他们并不像祖先一样野蛮粗犷,而是博带峨冠,面白如玉,或是箕坐,或是跪坐,或手握羽扇,或袒胸露乳,言谈之间不见杀气,只有潇洒。谁也料想不到,当年阮籍、嵇康佯狂痛苦着,用来控诉世界不道的行为艺术,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标榜成功和气度的名士风流。

为首的贾模高举夜光杯,对着谈笑的众人说:“啊,这一天真开心呐!皇后在宫中蛰居数载,终于等到了今日!诸位都是功臣,皇后是不会忘记大家功劳的!今夜,大家可纵情狂饮,不醉不归!”

说罢,他将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把示众人,迎来一片喝彩之声。

侍中郭彰作为贾后的表兄,也笑道:“思范多言了,皇后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我等作为臣子,怎么敢不分忧?又何谈什么功劳呢?”

“杨骏、司马亮、司马玮,不过是三个跳梁小丑,竟然敢违规逾矩,染指神器,这是逆天行事!他们落得现在这个下场,既是天意,也是万民所望啊!”

“诸位,大家一起饮一杯!这一杯,不是为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我大晋的天下苍生!”

这几句话说得相当大气,不仅彰显了胜利者的胜利,还彰显了胜利者的美德,不过这也是胜利为人所追捧的原因,因为它不仅会带来获得物质上的享受,还可以无底线地贬低失败者,然后编织一件华美的袍子,连“一无所得”这种属于失败者的事物都要装饰上去。

而参与者自然是甘之如饴,他们甚至开始叹息惋惜起来。

左军将军裴頠道:“皇后不是没有给过他们机会,是他们自己不珍惜罢了,杨骏上位时擅权,司马亮过河拆桥,司马玮贪得无厌,说到底,都是不自量力,最后才落得这个境地。”

“我常在文会上说,为人臣者,要屈身守分,天命不可加,亦不可逃。可惜啊,这三位都不好读书,以致于两位不能安享晚年,一位英年早逝,真是何苦呢?”

“嗨!”鲁郡公贾谧很不喜欢这种假惺惺的场面,他起身举杯,立到堂门前,一面欣赏起天上的残月,一面抱怨说:“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如此良辰美景,不饮酒听乐,老说些死人干什么?真是晦气。”

“这大晋的社稷,自立国以来,从来就有我们贾家的一份,明白这件事的人,我们贾家能捧他,不明白这件事的人,我们贾家就能杀他,就这么简单,有什么好说的?”

“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不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宫内出了什么丧呢!”

贾谧的话是如此不留情面,一度搞得在场的大臣们非常尴尬,他们只是随口一说,不料竟惹得这位鲁郡公不开心,但偏偏他是平阳贾氏的核心,贾充的唯一嫡孙,皇后的侄子,在现下的朝局中,若说贾后是真皇帝,那贾谧就是真太子。所以即使他拂了众人的面子,一干大臣们也是讪笑着,不敢有丝毫发作。

这时,东堂中突然响起一个女声,她的腔调非常柔和,但遮掩不住音色中的刚毅,仿佛是含着棉花的母虎,只听她道:“长渊,不要说这种话,诸公都是文人,文人伤春悲秋,哀叹生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话音一落,在场的所有人都放下手中事物,对着声源处齐齐拜倒,说道:“祝皇后万安。”

原来是皇后贾南风到了。

她从一座画满了仕女的屏风间缓缓走出,可以看见,这位皇后确实如传闻般相貌怪异:她长得不高,大概堪堪六尺,面容敷粉,却依旧遮不住肌肤的昏黄,眉眼低垂,可缓解不了眼中的欲求不满,嘴角微翘,反而愈发显得双唇刻薄,加上她右眉角的一颗痣,整个人就如同一条正在蜕皮的蛇,有一种冰冷隐隐而终的气质。

但与气质相反,贾后的言语还是柔和的,她怀中还躺着一只纯白的小猫,更加显得贾后温声细语。

只见她缓缓走到主席,在以往那个司马炎才会端坐的位置,顺理成章地坐了下去,而后说:

“方才逸民所言,其实亦是我心中所想,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情,我心中也很惋惜啊,汝南王暂且不说,楚王确实是一个好男儿,他廉政爱民,刘颂方才来报说,他家中剩下的财产,不过只有两百金,也就是一个中人之家,不愧有贤王之名。”

“可惜啊,竟一时迷了心窍,竟矫诏报怨,事发后又不肯到廷尉自辩,竟自杀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和陛下说这件事!”

“方才陛下说寂寞,想见他兄弟,我哄了他半天,现在才睡着。让诸公在这里久等了。”

众人连称不敢。

与活在传闻中的贾后不同,现实中的贾后虽然姿色丑陋,且杀人如麻,但她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却并非是好杀与阴毒的一面,因为她是一个政治家,她虽然会杀人,但她同时也会用人,更知道在哪些人面前,需要维持住体面。

在这个时候,她那凶恶的外表反而成了一种优势,因为常人会因此习惯于她的薄情,而吃惊于她的和善,只要稍稍体现出一点礼贤下士,就足以让他人感激涕零。

现在的效果也确实如此,众大臣看见贾后,面对这位政斗的胜者,都流露出敬畏的神情。

但这还不够,贾后知道,相比于表面上的功夫,赏赐才是团结的关键。今日这个宴会,与其说是庆祝,可实际上,是大家在迫不及待地等待分赃,做成了这件事,才算是真正稳固住自己的权力。

于是贾后露出一个怪异的微笑,她抚摸着猫背的绒毛,徐徐说:“不管怎么说,乱子总算是结束了,今日的宴席只是一时的,将来劳烦诸位才是长久的,这一日死了这么多人,可朝廷还有很多事需要人去做,还望诸位不辞辛劳才是。”

话音一落,众人立刻听出韵味来了,这是要进行一个非正式的论功行赏了,但也没什么区别,毕竟眼下的朝堂里已经没有了她的敌人,她说什么,以后就是什么。于是大家也都露出轻松的笑容来,虽然只是眼神交流,快活的气息就已经充斥在东堂内。

他们都说:“岂敢辜负皇后!”

“那我也就煞煞风景了。”贾后对于如何善后处置,心中早已有腹稿,此时吩咐起来,自然也是行云流水,但每一个任命也都有据可循。

首先是处理禁军,在这次事件中,皇宫几乎只凭借一张驺虞幡就平定了叛乱,这当然不是说驺虞幡有多么神奇的威力,也不是贾后在禁军中有多么高的威信,这一切都源于王衍对贾后的支持。

这位士族领袖,虽然在平日无所事事,只是品第人物推举人才。但几乎半数以上的士族子弟,都是走他的关系来抬高声望的。所以在士族子弟极多的禁军中,王衍也拥有极高的号召力。

在他的支持下,无论司马玮有什么计划,只要针对贾后,就几乎不可能推行下去。贾后由此立于不败之地。

故而此刻贾后投桃报李,将王衍任命为北军中候,并招揽说:“鲁公年轻,尚未婚配,听说贵府有佳偶,不知夷甫可有意乎?”

这是因为王衍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王景风,小女儿名叫王惠风,都生得美丽标致,其中大女王景风,尤其国色天香,贾后说这些话,是想为贾谧聘得王景风,让贾王两家亲上加亲。

不过这话说得并不凑巧,因为王衍原本已经在和东宫商议,将王景风嫁给太子司马遹,已经到了问聘的流程了。

但王衍听到贾后的提议,面色不变,当即说道:“小女能嫁给鲁公,是她的福分。”

言语之间,是打算对太子悔婚了。

而后是处理边军,尤其是荆州和豫州的边军,这两个地方分别是楚王和汝南王的大本营,稍有不慎,就可能激起兵变。

贾后令太仆石崇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太子太师何劭为都督豫州诸军事。

这两人,石崇当过荆州刺史,又暗地里和司马玮联系多年,向贾后出卖了楚王政变的布置;

何劭是汝南王司马亮老友,资历极高,也是为贾后引荐卫瓘的使者,既是合适的安抚人选,也是助贾后夺权的功臣,故而做如此安排。

接着是三省。

贾后以裴頠、郭彰、贾模三名亲戚为侍中,全面把控门下省,这样就可以利用门下省的驳回权,将不合心意的决策尽数驳回;

仍以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但同时引入陇西王司马泰,共录尚书事,以不干涉尚书省为代价,继续拉拢老宗室同盟;

最后是对中书省的任命,作为三省中如今最重要的诏书起草机构,实际上也就是核心决策机构。贾后出乎意料地没有把它交给自己的哪个亲戚,而是交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一个已经长时间隐退官场的人——张华。

她对众人喜笑道:“早在我出嫁之前,茂先就是公认的王佐之才,可惜,竟因为和齐王的些许龃龉,为先帝弃用!我家大人在世时,就深感惋惜,便和茂先交好,让他为我出谋划策。如今能够平定二王,京畿安然,都是茂先的功劳!”

说罢,她亲手将中书监的印玺交到张华手里,道:“自今日始,国家大事就交给茂先了。”

张华望着手中的印玺,一时感慨万千,想说些什么,最终又放弃了。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已经被武帝赶出权力中枢的人,竟然会以巴结皇后这样一种戏剧的方式返回到历史舞台,但他成功了,成功者是不受指责的。

贾后的权力中枢就这样完成了构建:以张华等寒门为先锋,宗室老人为盟友,士族共荣为基石。其余次一等的官位变动,在此就不做更多介绍。

一群人欢饮达旦,一直到次日天色破晓,才慢悠悠从东堂离开,到宫中的别馆中小憩。

等到贾后目送这些人离开后,贾谧忍不住向她抱怨道:“姨母,何必弄得如此郑重?一群走狗罢了,还能翻天不成?”

在没有了旁人后,贾后那生硬奇怪的笑容淡去了,而是恢复了平静的丑陋,她重新坐回到主席,触摸着缩在角落的白猫,淡淡道:“长渊,哪怕是面对一群走狗,也是要喂肉的。”

“走狗不是能吃屎吗?为什么还要喂肉?”

“哈哈哈……”贾后听到侄子的话,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这次她的笑容不再有遮掩与虚伪,而是自然放肆,仿佛猛兽,她站起来,信手抽出墙上用作装饰的一把礼剑,用刚强如铁的声音回答说,“长渊,你要记住,不吃肉的走狗,可咬不下别人的肉。”

捏着剑,贾后随手割开了自己左手的中指,放在口中吮吸血珠,又道:“就如同这些刀刃,锋利到会切伤自己的,往往才是杀敌的利器。”

说罢,她信手挥剑,伴随着一声凄厉的猫叫,方才她轻柔抚摸的生命,顷刻间便浸泡在血水里。

贾后面容丝毫不变,神情沉醉好似入梦,咏叹般感慨道:“好好歇一会儿吧,刚才是封赏,过一会儿就该报怨了……”

贾谧对此司空见惯,他并不会为姨母的行为感到毛骨悚然。恰恰相反,他兴奋,并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他说:“是啊,报怨的好日子来了……”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