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六十八章 政斗再起(4k)

晋庭汉裔 第六十八章 政斗再起(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谈判的成果不尽人意,但次日后,刘羡还是把话带到了北军大营,而三日后,司马玮再次召见他到北军大营中。

而这次会面,已不再是上次那样,司马玮与刘羡两个人的私会,而是楚王党羽骨干的一次会议。只是因孟观、王粹等人已被调离禁军系统的缘故,除去岐盛、公孙宏、李肇等少数始平王府出身的旧党外,楚王党羽的人员出现了较大的变动,与会的还有一些刘羡意想不到的人。

他们分别是:右军将军王浚、游击将军司马越、步兵校尉司马乂、抚军将军司马遐、殿中将军石超。

其中长沙王司马乂、清河王司马遐在这里是理所应当的,毕竟他们是自小就以司马玮为首,干什么都形影不离,如果淮南王司马允没有归国,大概也会在这里。

而陇西王司马泰和司马玮关系一直不错,早年司马玮刚入禁军,就是司马泰教他庶务,因此,其世子司马越也与楚王府有些往来,也参与了倒杨政变,如今追随司马玮,也说得通。

但对于王浚、石超二人的出现,刘羡是没有准备的。

很显然,这二人出现在这里,分别代表着博陵公府、乐陵公府对楚王的支持,但司马玮是何时与他们联系的?与他们许诺了什么?又是如何把他们拉拢到自己阵营中?刘羡全然不知情。

司马玮看出了刘羡的疑惑,简单介绍说:“彭祖(王浚)是元超(司马越)的好友,而这段时间里,我已和石太仆联系过了,他愿意全力支持我,我许诺他,事成之后,可为尚书左仆射。”

而后也不愿多说,就让刘羡把卫瓘的话复述出来,让众人议一议。

刘羡没有隐瞒,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把当时的对话讲给众人听,并评价说:“太保虽有许多敌意,但所言如此,其情不虚。”

与会众人一时也感到难以言喻,似乎他们未曾想到,世上竟还有这样的人,竟然不顾自身的政治利益,只为了维护朝廷秩序。

司马玮忍不住对众人嘲笑道:“看来老贼已经恋权失智,丧心病狂了。”

“我还道皇后起用这两人,是什么妙招,回头一看,竟然是她识人不明,引狼入室,作茧自缚!”

卫瓘确实是言出必行,就在这两日,卫瓘与贾后的矛盾也公开化了。他上书讽喻皇后,指出皇后在继位后的十二项不法事迹,诸如出行车驾都超过规格,在宫内随意虐待宫女,妄伤人命,又纵容麾下如董猛、郭彰等人,在民间大肆征田敛财……贾后一时间灰头土脸,不得不当众向卫瓘谢罪自罚,并将涉事人员都削爵一级。

就这样,原本司马玮与刘羡以为的,皇后与汝南王相互联合,威逼司马玮下台的危险局势,转瞬间就不复存在了。

岐盛也跟着笑道:“卫瓘这老贼,仗着自己是开国元勋,灭蜀功臣,谁都不放在眼里,怎么可能做刀呢?皇后连这点都看不清,优势已经在殿下手里了。”

公孙宏更是喜上眉头,嘲笑道:“我看皇后啊,眼下肠子都要悔青了,她是最要面子的人,当年太后那样照顾她,只因不让她事事顺遂,就落得这个下场。眼下啊,太保和太宰这样当众落她的面子,皇后怕是恨不得要把他们剁碎了喂狗。”

其余人多是一片赞同之声,刘羡也是这般觉得,毕竟世上事多是如此,哪怕布局布得再好,可事情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环节出现意外。当年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布置周密,只要按部就班,大概率就能全取凉州,谁知马谡竟会临时更改计划呢?

不过确实也很难料到,卫瓘已经这个年纪了,可能一转眼就进了棺材,平日里半退隐,只道是等死而已。可他这衰老的躯壳下,竟然还有一颗对大晋朝堂的炽热忠心,誓言用这仅剩的岁月,来廓清京畿,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但很可惜,他对刘羡这番激情洋溢的表态,落在其余政客的眼中,无非是一场闹剧罢了,大家都不认为他有能力成功。

还是那句话,他太老了,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没有上下一心的支持,他凭什么跟其余人斗?靠他灭蜀的威名吗?很可惜,当年随他一齐伐蜀的人,基本都入土了,他不过是文帝时代的残息,人们只听说过他的事迹,而听说的印象最后只会变成一种噱头。

年轻人们只会想把这种威名,当做一种可以夸耀的战利品,在亲手击垮这位灭蜀名将后,为自己的履历增添光彩。

司马越出声道:“殿下,上苍有幸,这正是您出手的好时机啊!”

司马越就是这样的人,他如今比司马玮大一些,三十一岁年纪,还未继承王位,就已经在官场上纵横驰骋,在杨骏之乱中立下功劳,获得了五县封地,即将被封为郡公,但他还不知足,还要更进一步。

“好时机?”司马玮听闻后,立刻问道,“元超有何良谋?”

“左传有言:‘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器者,兵也,吏也,名者,号也。如今殿下与汝南王各持一器,相持不能决胜,而皇后持名,她属意谁,就能令谁占得上风。”

“原本她属意汝南王,故而汝南王能论功分封,后来居上,既逼得殿下不能参政,又能反过来威胁皇后。这就给了殿下能再次联合皇后的机会。”

“你的意思,是要我再次和皇后合作?”

说到这里,司马玮的脸上露出不愉快的神情,他此前和贾后合作倒杨,辛辛苦苦几个月,说好事后直接辅政,结果却被贾后摆了一道,白白为司马亮做了嫁衣,如今司马亮和贾后闹起来,他乐得看到对面两败俱伤,并没有什么拉贾后一把的想法。

故而他冷笑道:“她这样两面三刀的小人,我再帮她?岂不是自掘坟墓?”

但司马越却不依不饶,继续分析道:“殿下,您不是在帮皇后,您是在帮您自己,您也知道,陛下无能亲政,如今皇后就是事实上的天子,不管皇后之前有什么不是,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和皇后站在一起,就是勤王正道。”

“……”

“殿下之前掌握了兵权,按理来说,应该是汝南王怕您才是,可为什么却敢有恃无恐地打压您?就是因为,您没有皇后的支持,轻易调兵,就会被人说成是密谋造反,别说军中不一定听命,就是听命,殿下这么多年来积累的贤名,恐怕就会毁于一旦。”

“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司马玮的神情渐渐严肃,终于开口道,“可你如何保证,我不会被皇后再次背叛呢?”

司马越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打量着司马玮,笑了一会儿,而后道:“殿下太心急了啊!放在以前,殿下怎么会看不清这点局势呢?”

“嗯?”

“皇后能利用汝南王压制殿下,是因为汝南王是先帝生前就钦点的辅政大臣,令他辅政,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可眼下哪还有第二个汝南王呢?”

“如果殿下获得了皇后的支持,将汝南王踢出局外,加上杨骏,那先帝任命的两个顾命大臣,都是败于殿下之手。皇后就是想再找人压制殿下,又有谁敢与殿下抗衡呢?”

“只要殿下下定决心,稍稍宽阔心胸,这辅政之位就是手到擒来。殿下,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干吧!”

司马越的言语锋利如刀,司马玮原本怀有的一些怨气和芥蒂,经过司马越这么一番饶舌,顷刻间就被割舍了,他想从这些话语中寻找什么漏洞,结果是越想越觉得合理,最后只能道:

“你的意思是,我没有别的选项?”

司马越断然道:“如果殿下明智的话,没有别的选项。”

司马越的话是有道理的,且大概率能够成功的,不止司马玮这么觉得,在一旁旁听的众人也这么觉得,刘羡也这么觉得。

其实说白了,就是借皇权之名,颠倒黑白,讨伐异己罢了。

但刘羡听着这样的道理,又想起杨骏党羽的结局,心中泛起一阵阵的讽刺:莫非拥有皇权,怎么胡作非为都是理所应当的吗?

虽然面对皇权的过失,下属不匡扶纠正也就罢了,还要助纣为虐才是正道?简直是荒谬!他原本就对此前的政变产生了疑虑,此时又听到了类似的话,心中更生反感。

刘羡记起自己来劝说司马玮的初衷,是希望尽一个朋友的情分,希望他能走上正道,上对得起良心,下对得起百姓,而如果司马玮这样走下去,选择了一条黑白混淆的道路,自己又为什么站在这里呢?

他也不相信这样的选择没有代价,卫瓘和司马亮的行为虽然过激,受人诟病,但在道德上是可以不受指责的,他们都是在政治的框架下,竭力维持秩序,并不出格。在这种情况下,和贾后合作再次政变,是公然的背信弃义,带来的坏影响恐怕难以估量!

故而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刘羡还是决定站出来,试图阻止这次联合。

在司马玮思量间,刘羡起身道:“殿下,我觉得游击说的有待商榷。”

“哦?”司马玮抬眼看向刘羡,在场的其余人也看向刘羡,他不禁问道:“怀冲有何话要说?”

刘羡道:“殿下,游击方才以名器代指皇权,虽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比喻,但却说错了一件事。”

“什么事?”

“游击说,不管什么情况下,勤王都是正道,我以为,这是谬论。皇帝虽是天子,但天子的言行,莫非是不受约束吗?天子仁德,天下就会太平,天子薄幸,天下就会大乱,这是三代以来就有的道理。可如今游击明知皇后暴虐无道,无信无德,却还主张为虎作伥,这岂是人臣的做法?”

“天下是天子的天下,但也不只是天子的天下。管仲首倡尊王攘夷,成就齐桓霸业,莫非只是因为尊王吗?不,更是因为他举兵攘夷,用事实向天下人证明,他将捍卫天下太平,并因此获得了民心。”

“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殿下之前不一直是这么做的吗?如今若是再和皇后沆瀣一气,此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难不成,有了皇后的诏书,就能将太宰和太保无罪而诛?”

“殿下,公道自在人心,真相是瞒不住的。到时候全天下的人会如何看殿下?殿下又真能坐得稳这个辅政之位吗?”

说罢,刘羡抬头打量司马玮的脸色,只见他面色铁青,显然被刘羡说中了心事,但又难以放弃司马越口中,能够直接辅政的诱惑,所以在心中再三反复,无法下定决心。

而一旁的司马越面色更是难堪,刘羡方才的言语,几乎在公开攻击他是一个小人了,但从道德上来说,这些话,司马越却无法反驳,他毕竟饱读诗书,还干不出赵高那样指鹿为马,说什么贾后其实温柔贤淑之类的话来。

他想了一会儿,干脆从利益的角度直接道:“那以世子的意思,殿下若不联合皇后,汝南王又不肯与殿下合作,殿下该何去何从呢?”

刘羡道:“率先请求归藩!”

“如今殿下在京师,手握兵权,皇后和汝南王心有忌惮,还不敢相互攻讦。”

“只要殿下主动请辞,返回襄阳静观其变,两党必然不可共存。正如当年袁绍死后,曹操主动休战,二袁便会在河北相互攻伐,自乱阵脚。”

“汝南王无名,皇后无器,到时候必然是两败俱伤,而殿下急流勇退,必然归誉海内,九州膺服!到那时,我劝谏太子,再请殿下回京主持大局,这一切就都是水到渠成,信手捻来之事了。”

说罢,刘羡不难发现,与会众人的神色都变得非常阴沉,刘羡对这个结果也是心知肚明。

毕竟这意味着把主动权让给别人,也将一件本来唾手可得几日就可完成的小事,变成了可能需要一年乃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大事。

政治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活在当下,一个死人是做不了几十年的计划的,故而官场上的官员都会变得格外急功近利。

但刘羡现在却并不这么想,他认为活在当下和长远计划并不冲突,就像荀子说的那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人还没有死亡,就应该往最好的方向去做。

可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司马玮沉思良久后,没有再看刘羡,而是对岐盛道:“你拟一道信件,去问问皇后对汝南王,现在到底是什么态度。”

他拒绝了刘羡的建议。

刘羡心中一片轻松,心想,如此也好,虽然司马玮不听,但自己也尽了力,缘分尽了也就尽了,没什么好可惜的。让他们斗去吧,从此之后,自己就专心去当一名太子党了。

随着议事结束,刘羡率先走出营门,不料出门的时候,忽然被一个人叫住。

这个人他很熟悉,回头去看,果然是石超。

作为自己的童年好友,在那次清明文会后,两人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来往了,如今再见面,儿时的愉快记忆纷纷涌上心头,但两人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因为两人都已经成年了,知道为了生活,如何戴一张虚伪的面具。

石超问道:“怎么走得这样急?好不容易见次面,一起聚聚吧。”

刘羡则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跟随殿下的?我怎么不知道?”

“当下这个朝局,总是要为自己找一位信得过的主君,我信得过你的眼光,就和我家长辈们商量,选了楚王。”

这样吗?这话太敷衍了,刘羡不是很相信。他抬头环顾了一遭北军大营,叹道:“那你选错了,我现在信不过楚王殿下,打算得过且过了。”

他对这位儿时好友说了一句真心话:“溪奴,这是一条不归路,你不要往里面踏,想办法到边疆去吧。”

说罢,他抱着自己还未痊愈的右臂,不顾身后石超的呼唤,试图离开脚下这块即将刮起风暴的土地。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同时感谢西游之二师兄传奇、书友20180702165239333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