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五十九章 初阵(4k)

晋庭汉裔 第五十九章 初阵(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战斗打响了,在这样混乱的环境里,刘羡其实看不清两军之间的第一波拼杀。

他只看见人头上上下下起伏着,涌动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耳边响起人们的呼喊声,咆哮声,然后“砰”的一声,恰如两块巨石相撞,不知多少名甲士纠缠在一起,最前方的火炬们纷纷跌落在地,恰似火炭炸开的火星。

然后刘羡就听见了清脆又细密,好似涟漪一般的金铁之声。

那是上百名士兵在砍杀而产生的,刀戟和刀戟,刀戟和甲胄,甲胄和甲胄,三者来回碰撞,掺杂着人们生死间的觉悟,溶解了双方的浪潮与界限。

但一交战,刘羡就看得出来,己方正处在不利状态。

杨济培养的这些秦中死士,确实当得起他的倚仗,每个人身高虽参差不齐,不似司马玮的部下那般魁梧,但全都尽显精悍之色,他们浑身披甲,动作干练,面对着前列宫卫们的长戟,悍不畏死地挺身而上,直接列成了一个个四五人一组的三角形小阵,如同一颗颗楔子,有力地钉入宫卫们的阵线。

相比之下,宫卫们无论在胆魄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有明显的不足,面对敌方的攻势,他们只是尽量和身边的同伴平齐,同伴进自己便进,同伴退自己便退,同时盲目地向眼前的敌人们挥动武器,并不能自己独立寻找破绽。

最重要的是士气问题,宫卫们多是洛阳人出身,平日里虽然有过训练,但和平的日子过多了,心中便有几分惰性,也不能做到真正的坦然赴死,面对敌方如怒涛般的冲击,他们不可能做到平心静气,只有节节后退。

这一退,后面未接战的人也跟着后退,宫卫们的脚步不知不觉就退了三丈。

刘羡看在眼里,便知道不是办法,他对负责指挥的王敦说:“处仲,正面迎敌,我们好像不是对手。”

东宫此时一片喧嚣,他说了第一遍,王敦没有听清,还是他靠近了又喊了一遍,王敦才同样高声回道:“我知道,可现在仓促之间,能有什么办法!”

刘羡说:“依靠地利吧!”

“什么?”

刘羡大声吼道:“依靠地利!”

“在殿前这样打下去,我们这边只会退!很容易被对方冲垮!”

“我也知道啊!”王敦把己方连战连退的形势尽收眼底,亦生出焦急之色,可他问道:“可地方就这么大,地利在哪里?”

“我们退到台阶上,他们队形施展不开,以下击高,想必也冲不太动,我们这边也可以轮换着打!”

王敦立刻高声回复道:“你说的,我也想过了,但是不行!”

“为什么不行?”

“我们前面没有守台阶,现在两军相接了再退,有点太晚了!退的时候,对面要是跟着一冲,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被冲垮,那个时候别说守了,逃都逃不了!”

刘羡明白王敦的意思,大部分士兵都是见风使舵的,因为人数越多的时候,人心就越难以统一。

他们往往会根据战场的形势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形势有利就落井下石,形势不分明就浑水摸鱼,形势不利就走为上计。这就导致了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往往是前锋,前锋胜了大家就跟着胜,前锋败了大家就跟着败,没有别的花样。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宫卫就陷入了这种窘境中,前锋的卫士们正在节节败退,如果直接后退,很可能就会转变为溃败。

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失败也是早晚的事情。

而刘羡却不可能容忍失败,如果让太子落到杨济手里,先别说会造成多大的政治灾难,光说贾谧,就肯定会拿这点大做文章,到时候自己恐怕就真落入绝境中了!

该怎么办?刘羡的思绪急速运转起来,他掠过自己学过的一件件战事,试图从中找到相仿的案例。

刘羡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渡河强攻郭淮北原所部,用弩军掩护侧翼,在武功水侧击退司马懿奇袭的案例。一时有了主意,他对王敦和江统说:“你们在这里再撑片刻,我去去就来!”

说罢,刘羡飞速离开大队,踏过数十级青石台阶,在金铁声中回到大殿内。

在四十余名侍卫的护卫下,太子司马遹正端坐在殿中自若饮酒,颍川公主司马脩华坐在他身边,正因殿外的厮杀而感到彷徨。

司马遹放下酒杯,笑道:“怀冲,你怎么进来了?”

“殿下,太保造反,我方交战不利。”

“不利?你是让我逃跑咯?可惜啊,我哪都不想去。”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刘羡看得出来,司马遹脸上保持着镇定,可端酒的手在微微颤抖,他并不是不害怕,不想逃,只是他太过明白,自己就是护卫们的军心,如果他一走,大概前面的将士们会直接崩溃,东宫的形势就会反转,让杨济得势。

到那时候,先不说能不能逃走,就算逃走了,他的政治生涯也将抹上一大污笔。所以他必须坐在这里,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模样。

刘羡回答说:“当然不是,殿下,我的意思是,请您把殿中剩下的卫士交给我,我来稳定局势。”

这些都是司马遹最后的侍卫,是用来保护司马遹安危的,轻易不能离开太子身边。但司马遹听闻刘羡的要求后,并未有过多犹豫,就问道:“你有信心?”

“必能拒贼!”

“好!”司马遹听到这,也不多犹豫,径直对身旁的太子右率鲁瑶道,“你带着这些人,听怀冲命令!”

鲁瑶下意识地想拒绝:“殿下,您的安危……”

“前面若是败了,也没有什么安危可言。”司马遹拍案道,“快去!”

鲁瑶无言以对,只能鞠躬一声,就带着最后的侍卫随刘羡出殿。

一行人一边走的时候,刘羡一边问鲁瑶道:“鲁兄,我记得,你手下的人都配有角弓吧?”

“是。”

“能射多远?”

“最远能射三百步,也就是四十丈,但今夜如此昏黑,恐怕没有多少准头。”

刘羡本也不需要多少准头,他回复道:“这就足够了。”

殿外的厮杀已经愈发激烈,就像是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乱了起来。刘羡从离开到返回,半刻钟都没有,但宫卫们已经又退了十丈,刘羡站在台阶上,已经可以看到最后面的卫士们惶恐的面孔。

而督战的王敦已经把佩刀都抽了出来,对着想后撤的宫卫们喝道:“顶住!擅退者死!”

可看得出来,这种恐吓并没有太大用处,战线还是在不可避免地后退。

另一边,江统则穿了一身皮甲,已经到厮杀的队伍中去了。

“处仲!处仲,我回来了!”

“哦?”王敦看到刘羡把最后的宫卫带过来了,立刻就扯着嗓子喊道:“太子殿下亲自来督战了,正是诸君奋死报国的时刻!”

他这一喊,宫卫们士气终于振作,稍稍止住了杨济死士们的攻势。

而后王敦才转过头,低声问道:“怎么说?到底有什么主意?”

“我让鲁瑶他们朝三十丈外放箭,先把叛军压得抬不起头,你去通知大家,听到箭声,就立刻撤到台阶上,也换弓对射,我们就在这里跟他们打轮战,比人数!”

用箭雨掩护撤退,这其实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战术,但对于这些平日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甚至连练兵也很少参与的东宫宫卫来说,却是最为合适,不会体现劣势的。

王敦顿时明白了刘羡的想法,连叫了三声“好!”后,他飞速奔驰到阶梯之上,军鼓之旁。

王敦接过鼓槌时,回头往下看,正见鲁瑶等人已经排成四排,张弓引箭,悬而未发,而刘羡也正盯着他。两人眼神相撞后,同时点点头,刘羡立刻一挥手,高声道:“放!”

嗖的一声,数十支利箭从空中飞出,它们划过一道道轨迹,如同天降铁石般凿入杨济死士之中。

王敦见状,立刻改快鼓为退鼓,连绵的鼓点顿时改为两快一慢的重槌。

前方厮杀的宫卫们听到撤退的号令,顿时如蒙大赦,调头就往后走,好比飞鸟归巢。而前方的杨济死士们本欲乘胜追击,但冲了十来步后,他们反应过来,身后的同袍们被一波又一波的箭幕压制得难以前行,如此以寡击众,就是无谓的送死了。

他们只好停下来,抽弓与宫卫们进行对射。而逐渐稳定下来的宫卫们,也随鲁瑶他们发起反击。

一时间,空中的箭就像下雨一样,在空中撞击劈啪作响,双方都可谓射得尽兴,有时候第一支箭还没有落地,第二支箭就已经跟着飞了出去,好似飞鹄相戏。

但实际上,这些箭雨并没有造成太多的杀伤,因为双方都是着甲的甲士,除非箭矢正中没有遮掩的要害,不然就基本钉在甲胄间,密密麻麻的,让中箭者看上去像一只只刺猬,箭矢不能破甲的话,着甲者就感觉被拳头砸了一下,也就仅此而已了。

这个时候,双方都冷静了下来。

缠斗已经持续了三刻钟,但杨济是明显更占优势的一方。他的手下敢于斗勇争胜,经验也更加丰富,但到底人数不多,这一阵厮杀下来,刘羡他们已经摸清了杨济的底细,对面大概也就三百来人,最多也就四百人。

反观东宫的宫卫们,他们并不耐斗,三刻钟的厮杀,他们丢下了四十来具尸体,重伤的也有二三十人,大概有敌方的三倍还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宫卫们本也没必要在这里分出胜负。他们的任务其实是拖延时间。这么大的动静,想必半个洛阳都听见了,肯定已经有援军在赶来的路上,加上他们的人数还稍占优势,大概比对方多个一百人,现在卡在阶梯上,死守就会有转机。

江统气喘吁吁地回到刘羡身边,问道:“怀冲,你说杨公会怎么办?他会放弃吗?”

刘羡紧紧盯着黑暗中沉默的敌人们,回答道:“不好说,杨济能被先帝如此信任,总不应该只有这么几手。”

“什么?你是说还有苦战?”

“我也不想啊!但这种事情,从来由不得你我。”

“援军呢?怎么还未来?”

“不要急,先稳住,总会有办法的。”

说话间,夜空中的乌云稍稍散了,银白的月辉又一次抛洒下来,将原本的黑暗渐渐扫除,给朦胧的世界描摹出点点轮廓:微微起伏的湖波、随风飘浮的柳丝、沉默挺立的宫墙,还有地面冒着热气的血泊,以及数十具被踩踏过、死不瞑目的尸体。

而东宫宫卫们向敌方望去,他们不难看见,在死士们的簇拥中,正立着一名脱下铁胄,露出花白头发的老人,他的脸色非常疲倦,发髻在月光下闪着如波纹般的微光。

可稀奇的是,东宫宫卫们却被另一人吸引走了目光,并且逐渐生出恐惧的色彩。

那是一个巍峨的身影,在人群中就好像一座小山,当世人用鹤立鸡群来形容嵇绍在士人中的风采,但这仅仅是一种比喻。可此时用鹤立鸡群来形容这个人,却是字面意义上的恰如其分,在他面前,包括刘羡在内,其余所有人都如同柳树前的灌木。

江统看见这个人的身影后,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而后道:“杨济从哪里找来的怪物?!这人该有多高啊!”

“应该有一丈(2.3米)。”刘羡也是一阵心神摇曳,他从来没有想过,人居然能生长到这个高度,简直就好像进入了蛮荒神话中一般,“可能还不止……”

他这时猛然想起,在十四岁那年,他在陈寿府里第一次见到司马玮,司马玮曾经和他说起过这件事:

“三杨你知道吧,这三位都有镇宅之宝!”

“太子太傅(杨济)的宝贝是一个人。”

“那可不是普通人,是一个从河东招揽的大力士,力气勇冠三军,可以以一敌百!完全不逊色于关羽、张飞!此前,太子太傅在当镇北将军时,曾经在幽州路遇大虎,就是靠这个死士,三拳两脚打死了老虎!你说稀奇不稀奇?”

刘羡原本以为,这个勇冠三军,大概也就是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有一身蛮力。至于什么以一敌百,三拳两脚打死老虎,应该是夸张的比喻。

而自己练剑多年,可能在气力上逊色一些,但如果是比剑,自己一对一单挑,并不见得会输。

但如今亲眼见到这个巨人后,刘羡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他对司马玮的形容不再有任何质疑:这个人,绝对可以打死老虎!

而现在,他迈出沉重的脚步,恰似山峦移动,不可阻挡地出现在众人之前。

一名巨人,他将要入阵厮杀了。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