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我在人间杀神仙 > 第十九章 何以治家国

我在人间杀神仙 第十九章 何以治家国

作者:言不说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7: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山岗后黑毛怪物大快朵颐,山岗前上将军健步如飞,已至山脚下。

只见杨延朗兔起鹘落,飘飘然落地后没有再继续狂奔,他眼前百丈外已经能看到星星火花,仔细看去,是细鳞骑点着火把,在原地等待。

见到兵骑队伍,上将军也松了口气,连续吐息三次,平复躁动的血液,将少年人放了下来。

等落地后,钟鸣脑袋还晕乎乎的,方才上将军的动作太快,近半个多时辰的脚程,竟然一刻钟不到就已行完。

那种耳边风声呼啸而过,如同飞鸟般在半空中翱翔的感觉让少年人恍如隔世。

奇妙!真是奇妙!

这种感觉比骑马还要让少年人舒爽,他心中不禁生出向往之意。

这是少年人来到这个时代后,首次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和向往。

哪个男儿心中没有个热血江湖梦,当神奇的武功路数展现在少年人面前,并让他亲身体验后,少年人立即就爱上了这种感觉。

“有朝一日,我也要如叔父,成为此般高手。”

少年人的心声不吐不快,杨延朗听到这不知是恭维还是理想的话语笑出声,他道:“会的,侄儿你家传刀法远高于叔父的功法,只要你勤加练习,定然能超越叔父,登上武林天罡榜。”

闻言,少年人激情澎湃,大有当即就要向上将军讨教武功的意思。

杨延朗却回头看了看隐匿在夜色中的山岗,又道:“此地不宜久留,荒山岗有些邪性,我们还是先离开这里再说。”

钟鸣也恍然回神,心有余悸地回头看看山岗,应了声是,两人继续前行。

两人快步来到军骑前,孙龙虎迎上前来道:“大人,您回来了。”

杨延朗抬手挥袍道:“莫要多言,先离开此地。”

“是,大人!”

见上将军神色急躁,孙龙虎也不敢多问,立刻唤起细鳞骑,一行人向淤泥村而去。

细鳞龙首军疾行,来到淤泥村并未花费太长的时间。

此时已是弯月上枝头,落魄村中一片寂静景象。

月黑见微灯,星光一片萤。

村落中零零星星亮起油灯,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漆黑的村庄轮廓中的微亮。

军骑来到村落边,杨延朗勒马停驻,扭头对钟鸣道:“钟鸣,你且去村中将分田之事与此方里长说清楚,然后收拾好细软,叔父带你回城中府院。”

“叔父,此言何意?”钟鸣微微皱眉。

杨延朗理所当然道:“叔父既然寻到你,自然要带你回城中居住,不必再从这村中受苦。”

想来上将军这是要收养少年人,今后他也是锦衣玉食,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虽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少年人却不想,随上将军去,衣食无忧是必然,可生活也要变了模样,终究是人在屋檐下,要看人脸色行事,这不是少年人想要的生活。

后世文人曾说过:钱财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比起锦衣玉食的生活,少年人更想要自由,更何况以上将军的性子,自己即使不跟他去,也少不了这场富贵。

上将军终究是好意,少年人不好一口回绝,只能以拖字诀回道:“小侄先谢过叔父,只是我为淤泥村的村记官,村长村民皆是目不识丁之人。若是我走了,怕是这分田之事办不妥,且等段时日,村中之事都办妥,小侄再随叔父前去。”

杨延朗蹙眉思索,还不待他答话,钟鸣又道:“不如叔父一同随小侄回村,我且叫人做好吃食,以尽地主之谊,为叔父接风洗尘。”

孙龙虎还在旁边跟着说道:“大人,我看钟少爷的提议很好。”

少年人如此懂事,爱将也帮腔,上将军不好推脱,只能笑道:“也好。”

于是兵骑队伍再度进村,进村前,上将军还吩咐人在村头绑好马匹,不准惊了村民。

可兵骑的马蹄声震耳,如何又没有人在意,待到少年人与上将军进村的时候,村头位置早就站满人等待。

为首的是村长孙老头,负手拱腰在村口眼巴巴等待,他身旁的是孙落莲,小姑娘望眼欲穿,秀眉微蹙,眼中是说不尽的担忧。

梁余和斐大成还有几个少年蹲在村口的大石边,梁余叼着根草叶嘟囔道:“鸣哥这是去做甚了,整整一日都没踪影。”

斐大成挠挠脑后颈肥肉道:“黑哥别担忧,鸣哥向来机谨,不会出事的。”

听到马蹄声后,几个少年立刻站起身来向远处遥望,脸上尽是欣喜之色。

钟鸣刚进村,人群立刻涌上前来,少年人疲于应付。

“鸣哥,你可回来了,急死我梁二狗了。”

梁余本想上来拉钟鸣,可看到他身旁威严的上将军,伸出的手又放了回去,斐大成他们更是诺诺不敢作声。

孙落莲看到钟鸣的瞬间,俏脸笑颜如花,想要上前搭话,却不知想到什么,扯着衣角在原地踌躇。

也只有孙老头敢上前搭话,小老头弓着腰走到两人身前,想给上将军磕头行礼,杨延朗却双手将老人扶住道:“老人家照顾小侄良久,对杨某有恩,不必拘谨于礼仪。”

钟鸣也对众人道:“大家别在村头站着,赶紧知会各家,准备佳肴,招待我叔父。”

听少年人此言,孙老头喜出望外,笑道:“真是贵客临门啊,我这就吩咐人去准备。”

但淤泥村中人们吃饱都是问题,哪来的佳肴招待百十兵骑,孙老头刚应下来又做了难,他前思后想只能嘟囔道:“看来得去胡猎户家看看,是否有野味。”

少年人早有准备,他悄声对孙老头说:“孙伯,您不用担心吃食问题,让人去我家取出米缸,做好米饭,我去叫人张罗酒菜,就是兵骑颇多,我和梁黑子几人怕是忙不过来。”

“如此甚好,就知道小钟你有门道。”

闻言,孙老头喜笑颜开,老脸皱得像树皮,负手迈着小碎步去张罗。

少年人扭头又叫过梁余,在他耳边叮嘱一番,梁余频频点头,然后挥手喝道:“兄弟们跟我走。”

一群少年直奔钟鸣家中而去。

今晚是必要的有一场热闹的晚宴,少年人吩咐好以后,又对上将军道:“叔父,我且去家中把东西放好。”

“一同前去吧,我也看看侄儿的住处。”

杨延朗并没有太大的官架子,他对待淤泥村的人很随和,见谁也是报以笑颜。

淤泥村不算大,走在小路上,仍是飘着怪异的味道,四周茅屋韵乱,少年人是习惯了,而上将军则是真的不在意。

念及以前,上将军尸山尸海中拼杀,累了便趴在尸堆里休息,饿了便吃染血的馕饼。

若想人前显富贵,人后必定要受罪。

上将军是吃过大苦,受过大罪的人,对于淤泥村的这种情况他见怪不怪。

一高一矮,银盔白袍的将军与麻衣少年人并肩而行。

走过半座村落,杨延朗也看的差不多,便问:“这村落能在边陲建成这样,也实属不错,看似每家人都有房屋住。”

“年前战乱的时候还有些乱,还是开元年后情况好转,起先大家连口粮也没有,如今能分得百亩良田,吃食便无忧了。”

少年人摇头叹息,又道:“所谓治理国家,无非是国泰民安四字,国泰易,民安难啊!

新唐诺大的山河国土,也不过是叔父这等将领带军三十万,只凭砍杀即可解决,可这千百万的百姓,想要让他们安康,仅是吃饱穿暖一条,便难于登天。

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了肚子,不挨饿,百姓才不会有叛乱之意,自古朝代更替,哪次不是适逢暴君压榨百姓,亦或是天灾人祸,百姓不得安生。

百姓为水,朝堂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番言论可不是位乡野少年人能讲出来的,杨延朗甚为震撼,怪异地盯着少年人看,但少年人的言语又太过偏激。

于是杨延朗反驳道:“国泰民安亦然重要,可国力之强,立于兵骑之盛,若不是我新唐三十万兵甲,七万新唐十三骑震慑后陈,南汉两国,又何来国泰民安,侄儿的话是否过于偏激,对于新唐军事太过轻描淡写。”

少年人哑然,上将军切入点没有错。

只是少年人享受惯了后世的安康生活,对于军兵一事就不太看重,他的思想与这个兵戈相见的时代还是有许些偏差。

“叔父所言也对,只是开元年至,新唐军事自然要后于民事,当下新唐最急之事,还是百姓何以饱腹。

叔父您看这边陲小镇,不过万人耳,即使今日分田,也仅有七成人能吃饱,其余三成人仍要为吃食而苦恼。”

杨延朗不可置否,叹息道:“侄儿所言极是,只可惜,新唐百废待兴,当今君上却痴迷于长生之道,建国以来惫于国事,尊崇白玉京福邸,这新唐之忧,当下无可解决。”

谈及国事,言及上将军心中之痛,言至深处,上将军一时失口,竟然讲出了朝堂之上最大的矛盾。

钟鸣闭口不言,他没有再说下去。

两人谈论之事已是国之根本,再说下去便是大逆不道之言。

举国为尊的唐臻帝李渊可不是他这个乡野少年该谈论的人,少年人不想惹麻烦,也就不再说。

杨延朗见少年人不再言语,也能知道少年人的心意,感叹道:“侄儿年纪轻轻便有这番言论,应为国之栋梁,站在朝堂之上与百官辩论,治理国事,不该委身于这边陲小村落啊!”

少年人爽朗一笑道:“叔父过誉,这一村之事小侄还理不清,何以治天下。”

恰逢两人都不想再说这言论的时候,少年人岔开话头道:“叔父,方才老山魁之事你还未提,侄儿甚是纳闷,不如你给我说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