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我在人间杀神仙 > 第十章 将军威名

我在人间杀神仙 第十章 将军威名

作者:言不说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7: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家忠肝义胆之名威名远播,无论是江湖豪杰还是庙堂忠臣,都对杨家更为敬重。

可惜,杨老将军以命示忠的行为并没有换来姬晏对杨家的信任,反倒使杨家一步踏入无底深渊。

杨家家主命殒北蛮,只能由杨家长子杨继忠挑起大旗。

杨继忠回到帝都之时,杨老将军尸骨未寒,他未尽孝子礼,便被姬晏再度派往北蛮,继父亲镇北将军之职。

继任不到三个月,因军粮不继,军心不稳,杨继忠心中焦急,中敌人和谈奸计,被北蛮将领斩获头颅。

北蛮之征,杨家军大败回朝,戚婴借由故剥夺杨家世袭爵位,更是将杨家六子派往边疆各地送命。

杨三郎杨匡正,杨四郎杨北震,接连于北蛮后续之争阵亡。

而后,姬晏在戚婴的鼓动下,起了斩草除根之意,荒唐到以杨家勾结北蛮为借口,赐毒酒于剩余的杨家三子,以绝后患。

杨二郎杨朝清坐镇杨府中,拒不从命,被戚婴带兵包围,万箭穿心而死。

杨家被判株连九族之罪,前陈帝都的杨府中无一人生还,无论是老弱妇孺,皆被北门斩首示众。

带兵在外的杨五郎杨晨安得知消息后,怒火滔天,含泪扯下陈字旗,高挂杨家旗帜,头戴白绫,带三万精兵杀入帝都,那一战也是前陈灭亡的起始。

虽然最终杨五郎兵败帝都城下,但他携六百亲兵杀入帝都,破甲三千,于万军从中力斩佞臣戚婴。

经此一役,杨家五代忠臣将门彻底覆灭,只有杨家最小的孩子,杨六郞流落江湖。

郭先生也曾提起,江湖有传闻,杨五郎出征前,托付杨家亲兵首领带杨六郞隐匿江湖中,只求为杨家留下薪火。

十年后,江湖中出了位银枪小霸王杨延朗,年仅十八岁便登上武林星宿榜,位居地煞榜三鼎甲探花郎的位置。

时至今日,杨延朗早已成为地煞榜的魁首,江湖人称“地魁霸王枪杨延朗”。

郭先生也曾讲过杨延朗参军御敌,讨伐前陈,战功赫赫,而后又帮新唐拿下诸多城池的桥段。

白马银枪小霸王,一人一骑,三进三出千人兵骑大阵,杀敌过百,八千人的骑队,被杨六郞吓得退避三舍,不敢与之一战。

讨伐前陈大军攻破帝都之时,前陈皇庭内墙之前,杨六郞银枪直指陈武帝,高喝道:“昏庸暴君,今日我必破城而入,叫你尸首跪于乾坤殿前,死后也要向我父兄请罪。”

上将军枪指陈武帝,那是何等的气魄,又是何等的壮志豪言。

前陈覆灭后,一万兵骑大破宇文赋七万大军的丰功伟绩,也是出自这位上将军之手。

杨门虎将杨六郞,白马银龙小霸王,新塘小神将,地魁霸王枪,细鳞骑上将军,这些称号都是世人对杨延朗的歌赞。

被说书人变着花样的夸赞,如此名声显赫的江湖豪杰,新唐将领,就在钟鸣眼前,少年人如何能不震撼。

后有人曾评论:若是陈武帝没有昏庸到诛灭杨家,兴许前陈也不会灭亡,即使陈武帝再残虐无道,杨家也能替前陈保下江山社稷。

连城白璧遭谗毁,忠臣死为无首鬼。

可歌可泣的忠臣将门惨遭灭门史,少年人每逢听到前陈杨家将的故事,心底都有别样的悸动。

从开始的不屑于杨老将军的愚忠,到后来佩服杨延朗忍辱负重,为父兄报仇雪恨的执着,至此,少年人心底对杨家列位将军深为钦佩。

呆滞半响,麻衣少年才深深吸气,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可是新唐三神将之一的那位杨将军?”

杨延朗笑而不语,随手擦拭手中的银龙枪,将枪头擦地锃亮才幽幽叹息道:“往事不提也罢,而今我已不是甚么将军,更配不上新唐三神将的名头。”

叹息过后,杨延朗再度勾起笑颜看向钟鸣,笑道:“贤侄不必拘谨,都是江湖朋友给的些虚名,你我叔侄二人虽不是血亲,可我与二哥义结金兰,同生共死,胜于亲兄弟,别再叫甚么大人,我不爱听,不如叫声叔父顺耳。”

经过最初的激动和震撼,麻衣少年冷静下来,他终是心性成熟,并未急着认下这位威名赫赫的叔父。

能和杨门上将军攀上关系固然是好,可若是认错了,弄个大乌龙,怕是不好收场。

少年人对自己的身世也很清楚,他接手这幅身躯时已然是无父无母,往前数四年,母亲还尚在人世,只可惜少年人来晚一步,也未亲眼见过那位慈母,仅剩的也只有记忆。

未曾听人提起过父亲有结拜兄弟,自己这世的便宜老爹,他都未曾见面,甚至于不知道他是何模样。

儿时记忆中母亲多次提起,父亲是个大英雄,钟鸣还在襁褓之中时,便替城主带兵讨贼。

只是边陲城主的兵力实在寒酸,没过几年便淹没在混战的汪洋中,十多年的光景,边陲小镇多次易主,城主的兵骑没了消息,自己的父亲也是一去不复返。

其中兴许有巧合,还是问清楚些好。

打定主意,少年人拱拱手道:“大人,依小民看,这声叔父不着急叫,还是说清楚其中缘由,以免有所误会。”

这倒让杨延朗愣了下,他饶有兴趣地盯着钟鸣笑,若是寻常人,能认下自己这个叔父,怕是编造也要想办法圆谎,顶替侄儿的名头,没想到钟鸣竟然如此理智。

好个不为富贵所动的少年郎!

“也好,贤侄等我片刻。”

说罢,杨延朗起身往后走去,将手中的长枪交于孙龙虎,又从孙龙虎的手中接过条黑色丝绸缠绕的长物,看形状像是把横刀,却又比普通横刀长一尺有余,不知究竟是何物。

取过丝绸包裹之物,杨延朗向钟鸣招手道:“贤侄随我来。”

少年人紧跟杨延朗踏入道观大殿之中,门外自有兵骑把守大殿门口。

这残破道观年久失修,大殿内也是副荒凉样子,横梁屋角蛛网遍布,砖瓦了缺了半边,阳光从屋漏的顶部洒下来,从光束中能看到细尘飞扬。

道观正中央是座缺了上半身的彩泥塑像,本应一手持剑,一手持拂尘,此时却只剩下半臂持剑手,以上位置均不知去向。

这是座道祖像,本土的道家鼻祖是传言中的张道灵,钟鸣略有认知。

传闻这位曾是得上仙授法的奇人,精通卜卦,符咒,炼丹,甚至会晴天引雷,祈福求雨的仙术。

世间流传有“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的言语,正是说这位张道祖得道求长生的故事。

少年人作为后世灵魂,谨遵先人那句:敬鬼神而远之,更何况这观中道士救过他的命,少年人便冲着残破塑像弯腰一拜。

却不想这等举动惹怒杨延朗,他眉头微蹙,冷哼道:“鬼神精怪之说,只是蛊惑万民的妖言,有何可拜!”

随后这位上将军抬手催动掌劲,也不见他有何其他动作,只是虚空向前一推,残破泥塑应声而倒,轰隆声震得少年人耳鸣,殿中尘土飞扬,眯得人睁不开眼睛。

少年人暗道:这杨将军怎的就如此鲁莽,跟座泥塑较什么真,这下要将自己弄得满身尘土狼狈样。

可随着少年人睁开眼睛,才发觉自杨延朗脚下吹出股清风,包裹着两人,尘土不得近身。

又是让少年人惊异,他这是首次见到神奇的功法,这世界真是奇妙,竟然真有前世如同武侠小说般的内功心法,隔空移物,催气隔尘。

一阵清风吹拂过大殿,殿中积尘消失,杨延朗的脸色才好看些。

少年人心有不解刚才上将军的作为,于是说道:“小民虽不知大人为何有怒意,但这观中老道曾救过小民的命,儿时经常听母亲提起,老道给过药石,才救回发疟子的我,刚才那礼仪小民必要行之。”

杨延朗微蹙的眉头缓缓松开,脸色好了些,才道:“这观中老道还算有良知,不似乾坤殿中的那群假神仙,生的一副道貌岸然模样,心却比墨汁还要黑,假借上仙之名向君上索取,贪得无厌,气煞我等,终有一日我要枪挑……”

话语说到一半,上将军戛然而止,自知失言,他啧了声,不再往下说。

听上将军言语中,对于神仙之流很是不屑,甚至有几分愤恨在其中,难不成新唐跟传闻中的白玉京已有矛盾?

上将军默然片刻的空隙,少年人胡思乱想,心中的猜忌细想过后自己都笑自己荒唐。

杨延朗没想跟钟鸣细谈他对于神仙的成见,撩开袍摆坐在台阶之上,轻抚旁边的空地,对少年人道:“来,贤侄且坐下,我与你好好说道我们的叔侄关系。”

一袭白袍的上将军竟然与钟鸣坐于破庙中,少年人笑了笑,实感有趣。

台阶上是高矮两道人影。

一人是银盔白袍上将军,一人是麻布长衫少年郎。

两人还能相视而笑,让人啧啧称奇。

杨延朗先是将丝绸包裹之物递到钟鸣手中,说道:“贤侄打开看看,此物你是否认识。”

少年人仔细打量手中之物,昂贵的黑丝绸包裹,连接头活扣都系的一丝不苟,可见杨延朗对此物的重视。

心中多了几分敬畏,少年人缓缓解开丝绸,首先露出的是环扣握柄,少年人明眸微微闪烁,这是把刀。

握住刀柄,少年人用力一抖,丝绸尽落。

好一把厚实的长刀,比寻常的横刀要长一尺有余,不只是看起来霸气侧漏,重量也着实不低,少年人单手提刀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刀柄末端有大环,环中雕刻龙雀衔尾,刀柄与刀身浑然一体。

少年人缓缓从刀鞘中抽出刀刃,刀刃寒光闪烁,冷芒如半轮明月。

这是把不可多得的好刀,即使不懂兵刃的钟鸣也能看出来,他来回轻抚,爱不释手。

看过半响后,少年人叹息一声,这刀终究不属于他,少年人摇摇头道:“大人,我并不认识此刀。”

玲珑心思的钟鸣哪能猜不出来,杨将军要寻之人,恐怕与这长刀有莫大渊源。

只可惜,少年人不认得这刀,他绞尽脑汁也没找到与这长刀相关的记忆,终是上将军认错人,少年郎与利刃无缘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