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天作不合 > 第六百三十六章 入口之毒

天作不合 第六百三十六章 入口之毒

作者:漫漫步归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4:08: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独子登基为帝,身为太后却同另一个外祖家手握重兵被封王的皇子走的那么近,这真是怎么看怎么都不对劲。难道还当真是徐娘半老云云的?徐和修抽了抽嘴角:要真是这样,那还真是太乱了!

平复了一下心境,徐和修继续看她写下的下一则来自野史的故事,这次不是《内侍见闻》了,而是《永昌年纪》,比起那本胡编乱造,猎奇无数的《内侍见闻》,这本《永昌年纪》显然要正经了许多,也没有这般猎奇。因为写这本《永昌年纪》的人比起先前所谓的内侍也正经了不少,是一位曾经写帝王起居注的小吏,正儿八经的写过几个月的帝王起居注,所以虽说这本《永昌年纪》是野史,可民间还是有不少人将它看作半个正史的。

而眼下纸上被她刻意摘出来的故事讲的是在永昌帝退位前几年,皇后将后来被封为安王的皇子过继到了自己膝下的事。这位安王的生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早逝的才人,对此当时还在位的永昌帝“十分惊愕”,不过最终还是为皇后“所劝”,准了这个要求。作者写出这件事是为了体现皇后“仁德”,因为后头还特意写了安王的生母,也就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才人在世时曾在冬日下雪地滑时,扶了险些摔倒的皇后一把,皇后因此铭记于心,特意做了此事。

大抵是因着前两个故事,以至于徐和修对她写的每一个故事都开始深思了起来。

天家也是有嫡庶之别的,一个原本寻常的安王因着皇后此举摇身一变成了帝王的嫡子,虽然非长,但不得不说,这样的话,这位安王完全可以成为仅次于太子的正统继承人了。写《永昌年纪》的到底是写帝王起居注出身的官吏,比起《内侍见闻》的猎奇和胡编乱造,他的想法更为正统,除了写此事表示皇后仁德之外,还特意加了一句批注的猜测:太子此前曾因狩猎误中暗箭,虽然最后抓住了一个意图报复天家的死囚,可不少人都觉得此事怕是另有人在背后指使。皇后或许是因着先前太子遭遇暗算生出了提防之意,这个小吏觉得皇后应当是认为此举是后来的永王所为,所以才特意过继了安王以防太子不测。

对于百年前的往事? 猜测纷纭? 很多事也早已不可考量,但《永昌年纪》中的猜测也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毕竟是半个正史? 所以,直至如今? 以徐和修看来,这也没什么问题。

可将这个故事同上一则《内侍见闻》中的故事放在一起? 就显得有些意味深长了。

因着这些天在查这个案子? 所以关于永昌、明昌年间的正史和帝王起居注他都翻看过了,关于安王、永王以及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明昌帝最后的结局也都知晓了。

安王是在被过继皇后膝下不久因着狩猎误踩中陷阱,以至于落下了腿脚不便的毛病。堂堂天子自然不能选个“有疾”之人,安王也因此失去了承位的机会。此事在《永昌年纪》中同样被她摘了出来? 就写在了这则故事之下。一本书自然少不了作者的见解? 写《永昌年纪》的小吏对此事显然是觉得就与永王有关,对此还进行了暗示。当然,这个猜测也是说得通的,毕竟安王才被过继便出了事,对此事最大的受益人在外人看来无疑是永王了。

她至此一共才写了这个四个故事? 徐和修放下看完的纸页,敲了敲乔苒的桌子? 问她:“你怎么看?”

“什么她怎么看?”女孩子笔下一顿,还未说话? 身后一道声音便响了起来。

这声音熟悉的徐和修不用回头都知道是谁的:不是他那个上峰甄仕远又能是什么?

“你莫想要借她手帮忙啊!”甄仕远见徐和修回头向自己望来,忙咳了一声? 提醒他道? “你同谢承泽可都是张解的朋友? 莫要让她难做人,案子自己查去!”

当然,她为难不为难,甄仕远其实并不在意,他在意的还是那个赌约:毕竟这群兔崽子昨日也忒能吃了点了,结账的时候,那百胜楼从上到下笑的合不拢嘴,他的心却在滴血。

大抵是因着那账房同她关系不错,是以他离开时,还特意“委婉”的表示了一句:“大人当真是有一群好手下,你们大理寺的一看就是吃得下饭,做的了事的。”

吃得下饭?这意思不是说他大理寺的人吃的特别多还能是什么?甄仕远感慨不已:听说过玩金银玉器、古玩书画玩穷的,可是吃穷的三品大员估摸着整个朝堂也只他一个了。

所以,这个赌约还是至关重要的。

被甄仕远呵斥了一句,徐和修脸色一红,忙应了一声“知错了”,没有再问乔苒,反而对着手中才写好的几页纸深思了起来。

思索了一会儿,他似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转身去了库房。

待到徐和修离开之后,甄仕远才拿起女孩子写好的内容看了一遍,待看完之后,便忍不住敲了敲她的桌子,道:“这《内侍见闻》和《永昌年纪》的内容看起来似乎有些相悖啊!”

徐和修不能同她讨论案子,他却是能的。

《永昌年纪》显然是将永王描述做了皇后最大的敌人,可《内侍见闻》的描述中皇后与永王似乎又走的极近,这似乎不合常理。

“确实不大符合常理。”正在低头落笔疾书的女孩子头也未抬,“如果这几件事都是真的,乍一看似乎没有合理的解释。”

“是啊!”甄仕远闻言本能的顺着她的话点了点头,道,“怎么一时永王又是皇后最大的敌人,一时这对‘母子’又感情甚好的样子。”

“但其实有一个可能性倒是可以完美解释这两件完全相悖的事情。”女孩子说着,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手,似乎写的有些手酸了。

甄仕远忙拿起她才写完的一则故事一边吹着还未干透的墨迹,一边看了起来。

这一则故事并非出自《内侍见闻》也不是出自《永昌年纪》,而是出于《太医手札》,写这手札的是一位老太医,在太医署的时候经历永昌、明昌两任帝王,比起猎奇更多的《内侍见闻》以及半个正史的《永昌年纪》,倒更似是半本医典,里头详细的记录了一些贵人的病症以及用药过程。

她摘出的这一段是描述的那位永昌帝死后深居后宫的太后的保养汤水方子。对着一大堆药名,甄仕远只觉得头昏眼花,心道:还当真除了这位过目不忘的,旁人除了懂医的怕是很少有能完全记下这些药名的。

“大人,看不懂是不是?”对面的女孩子揉了会儿手,似是舒服了,于是开口笑问他。

甄仕远抬头不满的瞥了她一眼:这整个大理寺有比她更大胆的吗?居然敢跑到他这个上峰面前嘲笑他?甄仕远冷哼了一声,别过头去:他一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女孩子似是此时才意识到了自己话里的歧义,忙解释道:“大人,我不是那个意思。”

不是那个意思又是哪个意思?甄仕远斜眼看她。

女孩子笑了笑,手滑过纸面上那些中药名,道:“撇去这些不认得的药名,和一看便是补药的药名,里头有几味却有些不太对劲,不大像是补药。”

甄仕远瞥了她一眼,低头看向手中纸面上那些中药名,一一划过这些药名之后,他顿了顿,道:“你是说砒霜、草乌、川乌这些吗?”

他也不大懂中药,不过有一些令人“耳熟能详”的中药名他却是知道的,因为日常在投毒案中会出现。

“不过药毒同源,太医这么用药想必有他自己的理由。”甄仕远想了想,道。

女孩子不置可否,只问他:“大人可还记得明昌帝的死?”

不等甄仕远回想起来,她便自顾自的说了起来,“官史上是说突患恶疾,死前数月吐血不断而亡。而且因为他死的太过突然,根本没有留下遗诏,连储君都未立过。”

甄仕远还没记起来这一茬,不过倒是信她的话的,所以干脆顺着她所言思索了片刻,道:“那这还真是挺突然,确实有可能是这等恶疾,却也有别的可能。”说到这里,他看向面前的女孩子,等她说出那个别的可能。

“也可能是毒。”乔苒说道,“毕竟此前这位英明的明昌帝在官史上并没有身子骨欠佳的记录,反而狩猎什么的几乎每每皆有收获。”

当然,每每狩猎皆有收获不代表这位当年的明昌帝是个狩猎的好手,毕竟猎场嘛,有哪个还当真敢同太子殿下或者皇帝陛下争抢猎物的?

可即便不能代表明昌帝的身手矫健,却也至少证明这位明昌帝身子骨没有毛病。要不然,这般在猎场颠簸跑来跑去早出问题了。

所以,明昌帝的情况,比之突然的恶疾,是被人投毒的可能性也极大。

甄仕远显然也想到了这一茬,是以他对乔苒道:“可是要给帝王投毒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帝王所入口之物是有人试菜的。如果有毒的话,明昌帝身边的公公应当症状也会相似,可事实上这位公公在新君登位后还在宫中呆了近十年才出宫颐养天年。”

“那就可能是毒并非是通过食物入口的。”乔苒说着重新提起笔写了起来,“当年明昌帝虽是个励精图治的帝王,可不管是为了子嗣还是什么,后宫中虽然妃子不多却也还是有一些的,其中最为得宠的并非明昌帝的皇后,而是贤妃。”

“明昌帝突然暴毙而亡,留下两子,一为皇后所出的大殿下,也就是陛下的祖父,另一子便是贤妃所出,早早封王的离王,也就是如今才归京的那位真真公主的祖父。”

甄仕远听到这里,忍不住眉心跳了跳,暗道了一句果然:他是没有见过什么真真公主假假公主的,却听同僚提过这什么真真公主,尤其这位真真公主还同张解牵扯上了关系,是以便多听了一些。原本他还想着什么时候同她说一说,眼下看来女子对这一方面察觉到的速度果然是十分迅速的,同他夫人一个样。

“明昌帝英年早逝,太后却仍健在,那位皇后也无事,倒是贤妃在明昌帝出事后四月突然吐血而亡,这一点在某些野史中大肆渲染,道贤妃有情有义,哀戚啼哭不止,大恸之下哭坏了身子,追随先帝而去了。”乔苒说道这里顿了一顿,而后才继续说道,“虽然一个在官史中被称为突患恶疾,一个在野史中被称为悲哀大恸,却是一样的吐血而亡,大人,你觉得这是巧合吗?”

会引起吐血而亡的可能性有无数种,这两种也不能算错。更何况他们此时面对的是百年前的事,就算是宫中的记录都未必会有了,更何况明昌帝死后,太后仍健在。前朝有朝臣议事,可后宫之中,彼时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太后。

对太后来说,想要抹去什么痕迹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

说的这么明白,甄仕远早已明白了她的意思,他想了好一会儿,才对乔苒道:“你的意思我明白,贤妃和明昌帝或许是中了同一种毒而死的,可凶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知道贤妃虽然不是天子,可也是宫中十分得宠的后妃,入口之物,同样有人试菜,而且贤妃和明昌帝并非同时暴毙的,贤妃还在明昌帝之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更令他不解的是明昌帝和贤妃到底是如何将毒吞入腹中的。

女孩子对此却笑了笑,对甄仕远道:“这种事其实我稍一提醒,大人便明白了。”

她又要卖关子了!甄仕远心中哼了一声,眼角的余光扫到坐在椅凳上的裴卿卿此时也托着腮帮子听的正认真,咬了一半的桃酥已经在手里拿了好一会儿了,显然也是听入迷,忘了吃了。

“你说说看呢!”甄仕远忙道。

女孩子朝他展颜一笑,忽地指了指自己得唇对甄仕远道:“甄大人,夫人唇上的口脂是她自己吃的多一些还是你入口的更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