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梦入红楼 > 第五四三章 才比管乐

梦入红楼 第五四三章 才比管乐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9:47:53 来源:蚂蚁文学

林如海对贾宝玉的回答还算满意,便问:“可曾下场应试?”

贾宝玉面色发红,低声道:“不曾,我做不来那样的文章......”

林如海沉了面容。

其实,贾宝玉回答说“粗粗读过”、“读的少”那是真的读的粗和读的少,经史子集中他喜欢读的也就诸子百家和诗词文集。

可惜,林如海显然是误会了。

姐妹们默默站旁边不好说话,贾清也没有马上给他解围的意思。

叫你小子惦记我的林妹妹!

你不是“不落于俗”吗?请坚持你的个性,兄弟支持你......

还是钟姨娘笑道:“老爷你也太求全了,哥儿还小呢,读书举业是大事,又岂能急在一时。我看老爷是被清儿影响了,所以忘了别人家的孩子那都是十七八岁才下场考试的呢。”

林如海心中一叹,他不悦的又岂是这个。贾宝玉没下过场他不奇怪,可是,他说的那句“做不来那样的文章......”这是什么意思?

功力不够、学业未精不会说?

且把这样的心思记下,顺着钟姨娘的话点点头,道:“道家常言:无为而治,是何道理?”

和俞渊晨一样,对于贾家两位声名颇噪的公子,他也有好奇。贾清他很熟悉了,对于这位深宅中的“宝玉”,到底是璞玉还是蓝田玉,总得亲自试试。

贾宝玉道:“老子说,为上者不应该过多干预老百姓的事,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

林如海点点头,又道:“你认为有无道理?无为,又如何让天下大治?”

这就验的是真东西了。有无道理?那自然是有的,不然怎么用来教诲世人?关键是你怎么理解的......

贾宝玉对于别人考教他学问其实内心都是拒绝的,熟料林如海居然问的是少有的他奉行的理念,又见林如海对他点头,心中一喜,心想既然是林妹妹的父亲,或许和别的禄蠹有些不一样的见识!

“道家理念,自然有其道理。然我认为,老子和庄子虽然同为道家鼻祖,但是庄子对‘道’的感悟却要高于老子。老子致力于规劝君王用‘无为’来治理天下,殊不知,他这么做就已经违背了‘无为’的道理。

君王若是无为,则何需他这样的臣子?臣子若是无为,又何需官吏?百姓若是无为,又何需律法?

所以,老子用‘无为’的说法去规劝君王大臣‘有为’,本身就是矛盾的。

只有像庄子一样,不入官途,隐于一隅,这才是真正的‘无为’。庄子说人应该追求自由!只要每个人都像庄子一样真正的无为、无争,那天下自然再无纷争,人人安乐,又何需大治?”

贾宝玉一番话毫无顿塞的说完,心情豁朗。

林如海此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死心的问了句:“你是这样理解这句道家的治国理念的?”

贾宝玉毫不迟疑的道:“正是,不过我认为姑父说它是一种‘治国’理念是不准确的,我认为它更像是一种‘治人’、“治己”的理念,人先自治,而后天下得以自治,无需人去治国。”

林如海垂下了眼帘,他终于明白了贾宝玉的意思。只是他不能相信,一向被人赞扬为“宝玉”的贾宝玉对经义的理解居然片面至斯!

无为而治四个字,他居然只知“无为”而不知更重要的“治”。须知,老子提出的无为,完整的应该是“无为无不为”!而不管是“无为”还是“无不为”,最后都应该落实到“治”上面来。

若真的人人都像庄子一样的无为,那么......天下倒真的能够太平......

可是,这可能吗?

贾宝玉的想法,简直不能用天真来形容了。

居然还大言不惭的批判先贤?

庄子风采,固然令世人仰慕。但是,庄子肯定没让君王和大臣也像他一样任性而为......

庄子一直强调君王的残暴,他说卫君: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是因为他觉得君王不会在意别人的死活,伴君如伴虎,只能“顺”。他不愿意顺从,所以不做官。

可见贾宝玉虽然推崇庄子,却对庄子的处世哲学、为政思想只是望文生义而已。

“那你又如何理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两句?”

贾宝玉淡然答道:“这不过是老子为了迎合世间俗人之法,强加解释而已。既说事必作于易、作于细,又何谈无为,此岂非以‘作’解释‘不作’?俗言不足信也。”

林如海彻底死心了,揉了揉眉心,道:“宝玉......罢了,以后你可以多读些道家典籍,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可是古往今来,能够真正做好‘修身’一道的已是寥寥。

汝......于此道有不凡的天赋才思,便以此为目标,将来,或许能成为名动一方的贤者。”

林如海何等眼力,短短的几句问答之中,就已看出贾宝玉鲜明的个性。

教导已是无用,不如就鼓励他成为一名贤者吧。凭他的家世,不入仕,只修身,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贾宝玉是最高兴的,曾几何时,居然有为官的长辈不鼓励他读书上进考取功名将来为官做宰的?

林妹妹的父亲果然不是俗人。

见林如海不再和贾宝玉说话,钟姨娘开始给贾府众姐妹派发见面礼。

林如海这次进京为官,需要拜访的人家不会少。对于给后辈的礼品,那是准备的很充足的。

贾宝玉也得了一份,见贾清默默侍立在林如海身边,便上前扯了扯他的袖子小声问:“你怎么不去拿?”

贾清瞥了他一眼:“我和你们又不一样。”

贾宝玉这才反应过来。

钟姨娘却笑着说:“你虽然和他们不一样,但是老爷同样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可惜在船上没搬下来,回头再给你。”

贾清立马站出来给林如海拜谢。

林如海道:“不过是我以前用过的一些书册,给你整理了一箱子出来。对你以后参加科举或许有些作用。”

贾清一听就知道应该是林如海当年用过的“资料”,虽然过去了二三十年,但科举考的东西又不会过时,这可是学霸的笔记本呢......

......

林如海出了大观园后再次到贾母院辞别,这才随贾清回宁国府。

路上贾清问他关于陈寿的事。

“你打听他作甚?”

“他曾经表示想收孩儿为弟子。”

林如海沉默片刻,道:“你若是拜他为老师,对你有百益而无一害。不过,你既已拜了方阁老为师,若无他的同意,自然不能再拜别人。”

贾清苦笑道:“他可是个道士,孩儿并不想拜他为师。”

贾清在他亲近的亲人面前,果然少了些虚伪,说话也从心。

林如海道:“这便看你自己了。不过,既然他看中你,若有机会你可以多和他接触,若能学到他一些本事,于你将来大有助益。”

贾清忍不住问:“义父为何如此推崇他,孩儿虽也觉得他颇不简单,因为他很博学。义父既要我跟他学,他到底有什么本事是孩儿不知道的?”

林如海淡淡道:“他大部分的本事你不需要学,我也不想你浪费时间去学,但是他有两样本事对你很重要。”

“什么?”

“治国,领军。”

贾清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怎么可能!”

“这......不是孩儿妄自尊大,别的本事倒也罢了,只是这两样,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治国领军,这都是需要实践检验的本事,可不像算命那样,能够随便忽悠的。

再说,这世间当真有全才吗?贾清不相信。

林如海对贾清的怀疑没说什么,只道:“有些人确实天生就和别人不一样。就比如说你,搁在十年前,又有谁能相信世间会出你这么个异数?”

林如海本想说“妖孽”的,临了换了个词,嘴角却也忍不住笑了。

“你不用怀疑我的话,只要记住,一个能让当年的义忠亲王倚重,让今上生出爱才之心故而释放的人,绝不是欺世盗名之辈。

当年就连太上皇也说过,“其人才比管乐”,由此可见一斑。

只是他一直栖身太子府幕后,世人并不熟知他罢了。”

好吧,贾清默默点了点头,暂时算是相信了林如海的话。

有机会,倒是正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有别人说的那么邪乎。

还真是文武全才了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