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

皇宋锦绣 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20:15 来源:蚂蚁文学

从人类拥有了智慧,可以制造工具开始,改变世界的脚步就不曾放慢,而船和车,这两者是对于6地和水改变最多的。

有了车,人类可以快的前进,把原来的天涯,变成了咫尺,有了船,就可以越过原来无法越过的水路,迈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在逐步占据了山川湖泊了之后,开始迈向海洋。

海洋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哪怕到了21世纪,也是充满浩瀚和畏惧的地方,更别说这个时代了,不过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歇,在不停的失败之中,逐步总结出来了克制海洋的工具。

从原始社会,独木舟,到凿开独木,让人更加稳定的置身于船上,再到拥有了船帆,船桨,还有锚的船只,人类的工具越来越强大,对于江河已经不再畏惧,不说是如履平地,出事的可能性很小。

可是对于海洋,那不一样,就算是到了21世纪,连月球都已经登上去过,可是海底,依然是一个禁地,庞大的海洋,单纯面积这一点,就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

海水是流动,海洋的下面,是变幻莫测的,无法使用人海战术,慢慢摸索海洋的环境,只能够检测,推测,并且使用遥感的一些方法,只不过海水对于现代的无线电等的工具,衰减和抵消的太多了,到了科技达的21世纪,除了经常出入的航道,其他的地方,还是一片未知。

可是科技,并不能够阻挡人们迈向海洋的脚步,在原始社会,就有人走向海洋,到了封建社会,就更是如此,中国最早记载的,三国时期,就有夷州现的记载,跟日本之间的联系,早在汉唐时期就有,这些都需要越过大海几十,甚至是数百公里,才能够跨越。

到了汉唐,甚至有阿拉伯地区的商人,不远万里,通过海路来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更是分成海6两条。

正因为大海的浩瀚,让克服海洋船只,技术含量非常的高。

海船,哪怕是吨位跟河船差不多,可是技术含量也不一样,造船业,是少数在封建社会,有巨大的技术含量的一门技术。

中国的造船业,从最开始的独木舟展,逐步的展出了不一样的体系,一艘船,是由各种木头构成的,可是用什么样的木头做龙骨,用什么木头做船帮,用什么木头做甲板,用什么做桅杆,这些都是需要的经验和技术的,甚至说,一些船型图纸,那都是在大匠的心中记忆下来的。

赵信之所以选择定海军作为展,连云港这个中部最大的港口,绝对是先决条件,在6地上面,无法掩饰野心的前提下,海洋是必然要展的方向。

从繁忙的河运上面,赵信就已经看出来北宋造船业的达,历史上也明明白白的记载,北宋的造船业极为的达,从唐朝开始,海上贸易就非常的达,可是当时最是造船厂,实际上,恐怕只能够制造几十料的小船。

不过这个修船厂,只是因为各种设备的不完善,而无法修建更大的船,工匠什么的,都是有经验的,这是赵信最为看重的一点。

通过关系,把其中的大工都给囊括了之后,又开始把手伸向了淮南东路和西路,耗费了不小的人情和资金,终于勉强的把造船厂的架子给搭了起来,组成了定海军造船厂。

这个在未来,在中国海洋史上,甚至是世界海洋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写下了浓重一笔的造船厂,早成立之初,真的就是一个草头班子,别说是跟江南著名的造船厂相比,就算是一般的大型造船厂,这里也比不了。

最高级别的大工,只是拥有过,协同建造一艘8oo料海船的经验,独立建造只是一艘3oo料的船只,还是河船,跟海船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河船最高的吨位已经达到1ooo料的时候,3oo料的海船,换算成吨位只有1oo多吨,最多能够算是庞大的海船船队上面的辅助船只,甚至不存在单独出海的问题。

听起来,非常的不靠谱,甚至连这个工匠,都没有这个自信,没一定可以制作出,适合下水远洋的船只的前提下,已经是赵信能够找到的最合适的造船工匠了。

赵信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合格的工匠,一个不错的团队,一个可以真正的开工,利用各种的工具,修建船只的一个造船厂,只有把这个架子搭起来,真正的开工兴建,才能够在兴建和研究之中,不停的改进,形成真正的展。

这个看起来,只有几十个工匠,一两百帮工的,传统的造船的设备,几乎很少的造船厂,却成为了定海军海洋探测的开始,这个雏形都不是的造船厂,成为了定海军迈向海洋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