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大侠萧金衍 > 第229章 妖言惑众

大侠萧金衍 第229章 妖言惑众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6: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然而,此刻的公孙述连举手的力气都没有。

冲带二经被爆,体内积聚的真元无处宣泄,在断裂的经脉之中横冲直撞,此刻他全身僵直,如蚁噬身一般。

体内真元终于寻找到一处突破口,破体而出。公孙述脸色骇然,想要调整气息,却发现已不受控制。

知玄上境!

公孙述正在坠境!

境界高低,源于体内存储真元数量、转换速度以及运用效率,而丹田气海之内存储真元数量,则是重中之重。当然,如萧金衍这般窍穴全开之人,天地真元可以随取随用,这一点不成问题,但对公孙述来说,却大不相同了。

知玄中境!

深夜中,公孙述发出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不甘、愤怒还有绝望,但却依旧徒劳,他的境界还在跌落,最后稳定在了闻境中期。

白面枪神公孙述,一夜之间,连坠五境。若非亲眼所见,众人都还不敢相信,他浑身瘫软在地,一动不动。

其余七名高手,见到这种情况也忍不住头皮发麻。他们不知道这与公孙述体内经脉缺陷有关,还以为是萧金衍使出了什么妖法,害地公孙述跌境。

“有妖法!”

萧金衍将计就计,对众人道,“刚才那一招,叫做沾衣十八跌,只使出了一半,若是完全使出来,就是通象巅峰,也能连跌十八境,你们要不要试试?”

那七人将信未信,他们只知道短打之中有一招沾衣十八跌,可方才亲眼所见,萧金衍出手就将一通象境打成了闻境,怎么也想不通其中道理,他们拔出兵刃,颇为顾忌的望着萧金衍。

李仙成给他们的命令是就地击杀,八人之中,武功最高的公孙述已成废人。李城主向来军令严苛,上去可能是死,但回去绝对是死路一条。

他们在犹豫,要不要出手。

这时,宇文天禄站起身来,伸手向其中一人凌空一指,那人闷哼一声,仰面倒地,喉咙间鲜血汩汩,气绝身亡。

宇文天禄傲然道,“回去告诉李仙成,要想杀我,派点像样点的高手,否则来了也是白白送死,不值得!”

众人大骇。

在这里是死,回隐阳城也是死。

那就跑呗!

剩下六人,似乎同一时间达成了默契,丢了兵刃,纷纷逃离此处,至于隐阳城,回去也是死路一条,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做你的春秋大业梦,我们跑的远远的,李城主,祝你成功!

众人离去后,宇文天禄颓然坐在了地上。

萧金衍关切问,“前辈,你怎样了?”

宇文天禄深吸一口气,神色凝重道:“刚才为杀人震慑,我强行动用真气,有三根梨花针逼近心口,你给我护法三个时辰,我想办法压制住这三根针。”

……

一线天是横断山的一处峡谷,也是西楚、大明往来要道。横断山脉南北纵横八百里,飞鸟不能渡,长猿愁攀岩,高耸千丈,只有一线天和葫芦谷两条路,能够通衢东西。

隐阳城归降之后,朝廷在这里建立军事要塞,经过二十年扩建,此地成为容纳将近五万人战略要塞,征西军平时练兵,闲时垦田,建立了一套半自足的军屯制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西陲防线,始于一线天,终至葫芦谷,沿横断山东一字排开,绵延三百里,分别设立了十一个军屯,每个军屯驻军三千到八千人不等,每隔十里,设立烽火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御系统。

自去岁冬起,西楚大军东进,与大明征西军隔横断山而对峙,让整个西疆形势紧张,整个征西军进入备战状态。

几个月以来,对方始终没有动静,总兵梁远志却没有丝毫松懈,每日派出去斥候打探消息,然而这几日派出去的斥候却无任何消息传来,最近收到的消息,则是三日之前。

这让梁远志感觉不妙。

入夜后,他便与林、火二营的将军研究对策,猜测西楚、北周军的动向,并以沙盘推演,制定相应的防御方案。

一线天易守难攻,关塞城高五丈,上可站将近千人,投石机、巨弩各种装备油量,还有三门红衣大炮,后方又有五万兵马据守,若西楚强行攻打,至少也得要二十万人,且不停歇攻击半月,才有五成胜算。然而,西线烽火台相连,一旦有战事起,其余十卫少则半日,多则三日,即可抵达,若想从正面攻破此塞,难比登天。

不过,梁远志总觉得遗漏了什么。

这时,快马来报,“总兵大人,隐阳李仙成谋反,率部反我大明。”

梁远志心中咯噔一下,他又问道,“可有大都督下落?”

那人道,“今日正午,有人见大都督在十里凉亭外遇刺后坠落山崖,至今生死未卜!”

“什么!”

营帐之内,众人纷纷惊呼。征西军大都督,西线军方最高统帅,在关键时刻,竟遭遇刺杀,更让人心惊的是,向来对征西军和颜悦色的李仙成,竟然谋反了。

难怪这几日派出去的探子没了消息。

想必是西楚、北周早有计划,趁隐阳城内乱,制造机会,准备动手了。梁远志连喊来同传,下令全军上下进入二级战备。

深夜,鼓声响起。

不消片刻,整个边塞城池灯火通明,烽火台上点燃黄色狼烟。

军方烽烟共有五种颜色,多以胡杨、红柳、罗布麻等为柴薪,配少量狼粪,添入少许矿石,可燃出不同颜色。黄烟代表军情紧急,各军卫集结军队,随时准备支援。

十几匹快马连夜出塞,将军情传给西线各出军屯。

梁远志身为征西军总兵,调令征西军十五万兵马,但总归大都督宇文天禄节制,一月之前,得到宇文天禄将来巡边之事,他便已做好准备,结果却在隐阳城出了差池,这让他意料未及。不过,好在多年领兵作战,梁远志并未慌乱阵脚。

……

赵拦江在将军府外等了小半个时辰,包大兴进去禀报了几次,得到的回复是总兵大人正在议事,暂不见客,他跟门房打探了片刻,来到赵拦江身边,道,“大都督遇刺,总兵大人正在商议对策,你有何要事,可说于我知。”

赵拦江摇了摇头。

包大兴不悦道,“老赵,当年咱们虽有龃龉,但你我终究是大明征西军一员,私人恩怨,于国家大事相比,我还是分得清轻重,若你能透露我一二,事关重大的话,哪怕我拼着总兵大人责罚,硬闯也会带你入将军府。”

赵拦江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十万火急。”

“怎么证明?”

赵拦江道:“手中的虎节。”

包大兴叹道,“赵拦江,你又不是第一日当兵,虎节能节制将帅却不能命令我们,我们四大营只听上峰命令行事。”

赵拦江明白其中道理,他点头道,“我自己去见梁总兵!”说罢,来到将军府外,道,“禀通传,前征西军风字营游击副将赵拦江奉宇文天禄大都督之命,前来拜见梁总兵!”

那通传早就见他们在门口嘀咕,但今夜梁远志下令,商议军情不见他人,为怕梁远志责骂,根本没有去通禀,此刻赵拦江一来,便打起了宇文大都督名号,哪里还敢怠慢,连一路小跑去将军府内传话。

不多时,赵拦江见到一名身穿铠甲、腰宽肩阔的中年男子从府内走来,正是总兵梁远志,他离开征西军时,梁远志刚从朔北调来不久,两人只见过几面。

梁远志沉声问,“赵拦江何在?”

赵拦江上前一步,行了军礼,道:“前风字营游击副将赵拦江,参见梁总兵!”

梁远志点点头,眯着眼上下打量着赵拦江,见他身形魁梧,浑身散发着一股凌厉的狠劲,忍不住暗赞,他道,“你有何事?”

赵拦江从怀中取出玉匣,递给梁远志,梁远志打开一见,竟然半块虎节,连吩咐属下取来另一玉匣,两块虎节完美契合在一起。

两块虎节,一块由征西军总兵持有,另一块则在皇帝手中,宇文天禄离京之前,皇帝将虎节交给了他,宇文天禄即有了对整个征西军的节制权。

梁总兵将虎节放在案头,拜了一拜。然后问道,“你从隐阳来?大都督可安好?”

赵拦江道:“今日金刀王大葬,大都督在金刀台遭遇暴雨梨花针袭击,身负重伤,他将虎节与我,让我前来传令。”

赵拦江心中也打鼓,宇文天禄并没有让他来传话,却将西楚、北周密谋的计划告诉了他,让他自己抉择,他权衡再三,决定要假传命令。

梁远志闻言,率众人施军礼道,“梁远志接令。”

赵拦江深吸一口气,镇定心神,缓缓道,“奉宇文大都督之命,一线天征西军向东撤三十里,退出一线天!”

梁远志大惊,“什么?”

他站起身,道,“这是大都督原话?”

“正是。”

梁远志却道,“半月前,大都督亲笔书信出传令于我,无论发生何事,无论接到任何指令,我征西军绝不后退一步,死守一线天。”

赵拦江心中暗惊,想不到宇文天禄连这一点都考虑到了。

他问,“哪怕有虎节?”

梁远志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更何况,你来路不明,身份可疑。”他转身吩咐道,“来人!将此人暂且收押,待大都督归营,再从长计议!”

赵拦江见状,大声道,“慢着!”

他来到梁总兵身前,众属下纷纷举兵刃相迎,以防赵拦江图谋不轨,梁远志挥手斥退众人,“你有何话说?”

赵拦江凑到他耳旁,低声说了一句。

梁远志闻言一愣,旋即笑了起来,“妖言惑众!此处距赤水三十余里,难道它们会自己长了腿,跑过来不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