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文艺时代的人生直播 > 第672章 到底是谁

文艺时代的人生直播 第672章 到底是谁

作者:王望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4:0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老齐心目中,冯菲菲是下三滥,不过,他不能挑明,现在还指望冯菲菲照顾,不是因为他老婆,老齐才懒得来种菜,宁愿在家种地都比种菜强。种菜是第二职业,种地和种菜差不多,种菜更辛苦。他不喜欢。但齐夫人喜欢,这个就难办了

金莲住在退休老师一个宿舍,自称姓潘,是特级教师,教高中的。退休后没事回归田园生活,她以前在农村长大,考上师范,当了老师,在城里教书,梦里总是到农村,后来退休了,闲着无事,听说这里搞菜园,就来看看,一看就喜欢上了,就决定投资,租几亩地玩玩。

得知这个情况,金莲才明白,这哪里是中规中矩的项目,完全是闹着玩的,目的是增加两个人的工资,只是一个借口,或者是拉大旗作虎皮,吓唬人的,也许是为了表功,就经常向港岛办公室那里说内地吃菜不安全,用化肥农药,人们吃的菜,有农药残留物,长期吃,容易致癌,为了健康,上这个项目,倡导有机农业。

牌子很大,真实目的就是工资,项目成功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凭什么两个人都能领取工资,而且从不拖欠,不管效益好坏,工资稳当能拿到。金莲一想,这就知道了原因,即便知道,也无能为力,又能怎么样呢?只能混日子。财政权没了,行政权也没了,财政权在老齐那里,行政权在多哥那里,都不是省油的灯。

现在认识清楚还不晚,她早就怀疑,不过,通过同宿舍的潘老师彻底肯定了她的想法。潘老师闲不住,一天到晚都忙,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菜农,不过,这是领取不菲退休金的菜农。按照她的想法生活,倒也怡然自得。

金莲从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激动了,就在机构开会的时候,将潘老师写进报告里,正好证明她不懂,引起刘小姐的怀疑,这些年项目怎么做的?真的很考验人的忍耐力。刘小姐暗自决心,不会让她再借到钱,金莲已经有了异心,就是想逃走的心。和刘小姐不是同心的,冯菲菲在利用她,也担心她,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开除她,暂且看看再说。

齐思娜很少去基地,要是去,也是必须要去的时候,例如要给基地购买小型机械,例如翻土用的,这个要看场地。如果买大了,不能在大棚里作业,等于废物,买小了,马力不够,还不如不用,直接用人工来翻土。现在人工费增加,老齐是拿工资的,不存在开人工费,如果赶到忙的时候,必须要请人来干活,就要考虑人工费了。

齐思娜不想去基地的原因之一是不想见到她父母。她不喜欢他们,好像生来就不喜欢。原因是他们偏心,喜欢她妹妹。她妹妹从小就在外公外婆家长大,很少跟她父母身边。好像是送出去的孩子,让别人去养活。她的父母倒腾出手来专心养育齐思娜。齐思娜知道这个还是恨她父母,因为生错了。

她妹妹已经结婚,马上就要当妈妈了。

她连对象都没一个。不管是什么条件,只要是男的活的都行,可就是没有。她已经到了绝地。慢慢来,只是安慰。其实,毫无希望。她恨她父母生了妹妹,让妹妹更好看,而她就仿佛将自己的美丽细胞都给了妹妹,她好像就是她父母偶尔犯错生下的孩子,而她妹妹是精心设计生下的,好像很完美,她却总是带着缺憾行走在人世间。

这种恨一直在她身上,她觉得自己来到世间就是一个错误,不过,既然来了,就安静下来,慢慢享受人生,她就是看不惯父母,也没有给她像妹妹那样的脸蛋和身材。恨不是一时冲动,恨是持久的。

她的心结没有人能打开,包括冯菲菲也不懂,她自己理解就够了。她觉得整个世界都不是她的,是和她针锋相对的,处处为敌,她只有躲起来,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从不停止,买东西也不在乎,消费也不想精打细算,成为低头族,也是月光族,这样的日子挺好,单身万岁,无忧无虑。

如果去见父母,她就要带着很大的勇气,还有更厚的脸皮,要不然,去了就会被她妈妈嘀咕,不敢大声说她,就是低声,也如雷贯耳,就是说她老大不小不谈恋爱,她都听了无数遍了,说来说去就是那些车轱辘话滚来滚去的没啥新的内容,她感到十二分的难堪,要知道,这个没谈朋友不是一个两个,是数以万计的大龄剩女,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谁带头不知道,只知道谈朋友就像参加一场赌博盛典,没有谁置之度外,来到赌场的,都要赌上一把,免得徒有虚名,也会被其他人耻笑。特别是当被问及赌场的情况的时候更是这样。

她不知道的是,她父母对她也随波逐流,不抱希望,力争在见面的时候管住自己的嘴巴,闭嘴不言是最好的,等到了不说话就明白意思的时候就是一种最好的默契,他们在日益演进的冲突中慢慢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不再为增添家庭成员的事而争论不休。

谁知道现状很好,还是添丁很好呢?齐思娜的弟弟结婚了,马上就要当爸爸了,这个喜讯让全家都高兴,尤其是齐思娜的爸爸妈妈,只要抱上孙子或者孙女,就有希望。这个齐思娜到底给家做多少贡献也就无足轻重了。毕竟以后嫁人也是要走的,不嫁人,不好意思回来,也不见也不烦。大家都相安无事。

潘老师和金莲住一间房,二人晚上睡觉都打雷。就是打鼾严重,金莲哭诉要调房间,刘小姐安慰说:“现在人多,房子少,只能暂时委屈一下,等有一批人走了,就可以找大老板要一间,像多哥那样的房间,你要是早点申请到基地,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他们要走一批,大概是什么时候?”

“可能要等一个月,这一批活儿干完了,就走一批人,如果需要干活的人,就在附近村子里找,不用安排住宿吃饭问题。”刘小姐说。

“那就太好了!我快抑郁了。失眠严重。”金莲说。

“坚持一下,就快好了。”刘小姐安慰道。

金莲只好作罢。

刘小姐也很清楚,要说打鼾,金莲比较其他女人,只有过之没有不及的,她的鼾声堪称一绝,别人的都是单调的声音,她的鼾声会拐弯,带有起伏,有变化,让小偷都害怕,这种鼾声,可以吓跑不少夜行人,当然,这个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不打鼾的越来越少,打鼾的日益增加,这不奇怪,奇怪的是有的人认为只有男人打鼾。男女平等在打鼾方面得到完全实现。不足为奇。人在增加知识的时候,需要谦卑。如果没有这个态度,恐怕很难加深认识,特别是对异性的认识。哪怕对自己,也要不断认识。突然觉得不认识自己也是正常的,要么自己在进步,要么自己在退步。

基地的事太多,都很琐碎。多哥为了得到鸡粪,还是费了一些力气。找了附近几家养殖场,主要是养鸡场,结果人家鸡粪都有了下落。鸡粪成了宝贝,不少客户订购,多哥没有机会。后来一个养鸡场的老板听说多哥所在的机构,听说机构在他老家做的好事,他深受感动,就决定给他一些鸡粪。

多哥感概道:“看来,做好事有好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没到,时候一到,一定会报的。”

果然,多哥得到了鸡粪,如获至宝。

拉了两大车鸡粪,老板放话说:“用完了再来。”

多哥为了鸡粪而感动到泪眼婆娑,要知道,鸡粪是最好的有机肥。既然种的是有机蔬菜,肥料一定要过关。

千辛万苦,得到鸡粪,被刘小姐一顿表扬,说他会办事,多哥藏不住心里话,就说了养鸡场老板的说过的话,刘小姐也唏嘘不已。

在解决鸡粪问题之后,又被告知鸡粪不能直接撒在菜地里,需要发酵后才行,这么多的鸡粪如果都撒入菜地,就会将菜地里的菜烧死。

也就是说,发酵后的鸡粪能用,没发酵的不能用。

这个知识是从养鸡场老板那里学来的。

多哥没想到养鸡场老板懂得这么多!不是他一句话,可能会烧死所有的菜,那么,损失就太大了。

看来,多一句总比少一句好,多一句要问的就是关键不是闲话。

多哥掌握了发酵技术,给菜地撒了鸡粪,发酵的鸡粪,菜果然长得好。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个话没说错。

菜地是一块好地,大棚做得也中规中矩,菜的长势也很好。为了证明是纯粹的有机蔬菜,就要拿出有力的证据,什么证据?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将菜拿去做个鉴定,看是否是纯粹的有机蔬菜。

这个任务就交给了齐思娜。

因为多哥在基地忙,老齐不会电脑,在语言沟通上有问题,再说穿着打扮还有言谈举止,都不是那种搞有机蔬菜的人才,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或者说菜农而已,不是什么专家。金莲不用说,腿脚都不灵光,不方便,就是方便,也不会很熟练地操控电脑。她也没办法完成这个工作。

尹贤仁和柯南不愿意插手蔬菜基地的事务,去过几次,都表现出消极怠工,或者说是磨洋工,是故意不想呆,刘小姐看得很清楚,就索性不让他俩插手,直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这个还是有前途的,因为面对的服务对象和农民有关,农民到了城里打工就是农民工,身份还是农民,始终不是正式工人。遇到农忙季节,还是要回去收割麦子或者其他庄稼的。到了二代或者三代,就不好说了。

现在还能做,原因就是还没彻底离开农村。这些人容易被忽视,但是,他们的确给城市作出来不少的贡献,应当被城市接纳,应当得到社会的认可。

事实并非如此,这份工作也有很多。刘小姐还想抓一抓,哪怕冯菲菲十分反对,冯菲菲的意思就是现在资金有限。

找鉴定机构的工作其实不复杂,对柯南来说,很容易搞得定,对齐思娜来说,可能有些麻烦,因为这个要占用她上网购物或者和朋友聊天的时间,还有追剧的时间,大概都有占用,再说,她要动脑筋怎样和人沟通,特别是一些专业机构。

她接受刘小姐安排的任务后,也不敢含糊,马上开始搜索在江城的鉴定机构。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简直太多了,没法看。又怕莆田系在前,怕弄不好自己要赔偿,哪怕没有开口具体赔偿多少,自己都不好意思。

她拿不定主意了。这个要耗费她大量的时间去一家一家咨询了。还要看口碑如何,找一个权威的机构,收费?肯定要钱。多少钱?这个需要报价。

报价是报价,最后还是签订合同的。或者委托手续要办的,在办的时候,就需要交钱,不给钱是不给办的。这些中介机构,为了能生存,需要费用。没有,就会影响正常经营。

当然,要被国内外都认可的机构做出点鉴定结论才行。这个就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在网上搜一搜,还有看看口碑,再看看资质,如果有必要,需要去单位现场看一看。这样才够严谨,要不然,钱花了,也白做了,弄一份鉴定结论意见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她最终用了一个星期才找到合适的鉴定机构。因为要去现场,就告诉了刘小姐她的打算。刘小姐当然愿意去,就是再忙,也要去,检验报告,就是一份很重要的证据,证明所卖的菜是有机蔬菜,这样就扬眉吐气,有了标签和身份,就不愁以后卖出去与否了。

她想学开车,因为有这个条件,有了车,就是办事效率提高不少。一天能办很多事。车就是工具,有了车,有了利器,办事效率高,会赚回更多的钱和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