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文艺时代的人生直播 > 第492章 谁在告密

文艺时代的人生直播 第492章 谁在告密

作者:王望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4:0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小姐安排了一个新人,名叫阿宽,名义上说过来学习。

这是好事,谁带是个问题。还没轮到尹贤仁猜测,就已经决定了让给多哥,多哥是师傅。多哥当然喜不自胜。

第二天,多哥就安排下乡。这个安排及时。说过的话都忘记也常有。安排也是,马上就开始执行。也可能做梦,也可能在纸上做计划,实际行动才行。来了新人,是要学习技能的,起码学习一下经验。刘小姐安排这个人,来学习,要找对象,还要项目。计划安排给尹贤仁,尹贤仁有些不想管事,柯南做项目还是有些依靠当地,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想到独当一面。机构安排新人来学习,也是一个尝试,如果成功,可以每年都安排,费用都是自己解决。这些人回去后会像种子一样,播种,开始发芽,然后生长,开花,结果,最后会影响不少人参与其中,这样,机构就好像旅行社一样能有不少进项。这个是个财路,如果想发财,也可以试试,但是,目的不在这个。如果旅行社知道,会投诉,说抢他们饭碗。其实,做这个工作,不是同行业,只是类似于旅游,但不是旅游,这就难以定性。所以,安排访客也是秘密进行,不声张,不申请,也不等批准,不用打招呼。逮到了就再补办手续。仅此而已。

他很清楚,这个阿宽来了就想下乡。在城里呆着没意思,城镇大同小异,房子多、车多、人多、店铺多,什么都多,乱糟糟的,不如乡下单一。如果想简单,就在乡下住,与世无争、怡然自得。

上了中巴车,阿宽又是一番感受。

车上竟然有鸡,活的,这个让他实在无法忍受。他要求坐后面。但是还是有味儿。看来,他已经不想来第二次了。

到了鹤村,鹤村的老负责人死了,现在是新的当家人。老负责人在项目开始前还在,项目没结束,就先走一步,留下烂摊子给新任的负责人。

多哥这次去没和负责人联系。原因很简单,阿宽这次来不是向负责人学经验,是向多哥学习。多哥就是老师,老师懂得很多了,没必要再去问校长。都知道,在鞭长莫及的地方,就是没办法管束的所在。

阿宽来,已经被洗脑,知道机构的运作原则,理论一套套,实际怎样运用,不太清楚,到了现场,更有鲜活的认识。不必担心人家说他只有理论知识,只懂翻书,不懂实践,不爱其他的影响。这个交代很有必要。刘小姐很清楚,在山区做事,如果按照尹贤仁的作法,不好做。一方面要对得起捐款人,另一方面不被赶走,就要和当地结合起来,也就是风俗习惯,说话方式,做事方式,都不能相差太远,要接纳,要宽容,也可以说是包容,最终把项目做好。

阿宽在港岛读了很多书。平时的爱好单一,就是读书,也偶尔跑步。这个习惯保持多年。港岛有很好的读书气氛。现在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们在读书。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要轻松前进,就有减轻负担。他们也知道这个道理,休息只要有个地方睡觉即可,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事。可以看到有很多勤奋的人。晚上工作到很晚,早上很早就有起床做事。真正恋慕床铺的很少。世事如此,不堪回首,也要负重前行。

读书让一个人的视野更广阔。让人有睿智,让更多的人愿意通过书籍达到进步的目的。读书不是为了面子,是为了里子,也就是加强内心的勇气,提升内在的素质,让自己活得更精彩。读书是个人的事,不能强迫。自己要读书,自己要学习才行。这才有推动力,才能向前。

多哥也放了几本书在床头柜上,所谓的床头柜,就是一个小课桌。多哥住在村委会。这里以前是小学校,离镇里比较近,就没有再办下去,将老师学生都合并到镇上的小学。这里没人,房子空了,没人住,村委会又没有办公室,就和学校商量,腾出学校,这样两全其美、解觉这个难题。

学校当然同意,又不是白住,肯定要付租金。学校得到额外收入,可以给师生改善一下伙食,是好事。事情就这样成了。多哥顺利地搬到到了学校居住。那里水电都有。水就在旁边,是一条河,这里可以作为洗菜或者洗澡的地方。吃的水从对面的山上的水源汲引过来,比较卫生。

阿宽没有看到村干,心里直犯嘀咕,这工作怎么开始的?难道说,多哥是个神?或者有特别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别人听话?

带着疑问,阿宽看多哥这个表现,完全是假装热情的样子,真让人受不了。多哥看阿宽总在记笔记,这个让他心有余悸,难道说,他要告状?多哥一看到拿本子记录东西的就犯怵,这是在整材料准备找上级反映情况吗?

“你需要了解什么?”多哥问。

“我在整理问题,等一会再提问。”阿宽说,口气不是很强硬,这个让多哥感到些许有些安慰。

原来不是记录材料作为证据,然后上报,相当于告状了。这个没有苦主,也就是说没有原告,就很麻烦。如果想要核实,也就没有办法。

多哥的额头沁出了汗珠子,他赶紧擦了,心里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不过,他最担心的问题没有解除。这个家伙要去港岛办公室的,不清楚去港岛,是否要经过江城,江城正是刘小姐盘踞的地方。

阿宽没有多哥想的那么复杂,他只是在记录他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次来不容易,除了给港岛办公室交钱,说是赞助或者爱心捐款,还要自费,包括吃住和交通费等一路开销,因为付出太多,就要好好珍惜。这些自掏学费,自己承担所有费用的旅行,有点像农家乐。不过,能从中学到项目的知识。

不浪费时间,他就提出去工地看看,另外,想和村民聊聊。这个不在话下,转一圈回来做饭吃,他俩离开县城的时候,顺便在菜市场买了一点菜,准备到项目点吃。

“好,去看看吧。这里的项目比松村的项目做得好,你看看就知道了。”多哥说。

“松村的项目也是机构的吧?”阿宽问。

“是的。”多哥马上回答说,转念一想不对,这里说的话里还有话,“都是我们的,不过,有的村民积极性不太高。”

“那鹤村的情况呢?”

“鹤村的情况好一些,村民比较积极。”多哥说。

“开始的情况怎么样?”阿宽问。一边问,一边迅速记录,生怕错过一个字。他忙得手忙脚乱,用录音笔录音,可能以后还会整理笔记。将多哥说的当成宝典,忙不迭地记录,为以后打基础。没准过一段时间,他就是这个区域的代表,或者说是专家,能帮助更多的人。

“这样吧,我说的不算,我们去问问村民吧,他们会解答你的所有问题。”多哥说。

多哥这样说,实际上在踢皮球了。多哥不擅长和人沟通,特别是港岛来的客人,他们非常务实,办事很认真,说话、做事都非常谨慎,待人接物比较谦和礼貌。

多哥感到别扭,但是不能不做这样的琐碎的工作。

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和年龄差异,都让多哥感到无所适从。这个差异,让他痛不欲生。

阿宽要去村子里。多哥肯定要去,否则,罪状里要加一条,需要费口舌解释半天,还不一定能说得过去、过得了关。

村子不是村委会。村子就是村组甚至村民家。阿宽的意思就是多聊和多记录,只有这样,才不虚此行。

用得上摩托车了。这个家伙比走路强得多。走路爬山,上下是垂直距离,骑摩托车是要走盘山路,弯道比较多。弯来弯去,的确让人担惊受怕。如果经常上山,就不怕,可坐车的人怕。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峭壁。这个只要在电影里能看到的场景,真真实实发生在阿宽身边。这个在港岛生港岛长大的大男孩,第一次来到山深处,不是以旅行者的身份来的。

终于到了目的地,这是普通人家,山腰里建了一户,有菜园,也有白果树,一些杂树长得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的,离菜园不远的是矮的灌木丛,成为天然的篱笆,可以有效阻挡鸡进入菜园糟蹋。

这个农户的水池建在午后五十米的山坡上。水池离家的距离不长,很会选择,阿宽不停拍照,不停发出惊叹,看样子,这是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这里很好,山清水秀,适合养老。”阿宽说。

“你看的都是表面,如果想在这里养老,没有水很让人恼火。”多哥说。

“现在不是在解决么?”阿宽问。

“是的,没错,在解决,如果解决不好,或者有隐患,那不是前功尽弃吗?”多哥说。

“现在有什么办法?”阿宽问。

“走吧,那是主人,问问吧。”多哥指着在山坡上移动的一个村民说。

弯弯曲曲的路,看起来没多远,走过去,竟然用了十分钟。那人在除草。

“多工,多工,来了,这位是?”

“这是阿宽。”多哥解释说。

村民是一个老人,胡子鬓角都已经白了,头发花白,眼角鱼尾纹十分明显,脸上一笑,肉挤作一团,看起来沟壑明显,显得非常深刻,一看,就是有古老故事的人。

“老人家,你好!”阿宽说,打了招呼。

“你好!”老人说着,伸出右手要和阿宽握握。阿宽一看那手,简直不是手,是枯干的松树皮,而且指缝里都有黑乎乎的东西,指甲可能是自己折断,自然疯长,没有修剪。

阿宽顿时很挣扎,这到底是握还是不握,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这么做的,非握手不可,否则,不尊重对方,生意很难达成。如果握手,这哪里是手,分明是铁犁耙,非常厉害的手,一旦握,可能会有受伤的情况。

为了显得自己有爱心,不和村民拉开太远的距离,阿宽还是勇敢地伸出了右手。他被握住的手的一刹那,顿时感到钻心地疼。老农没有使劲,只是握了一下,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会发生的。

阿宽已经意识到只是解决水的问题,还远远不够。想想那手指缝的黑色线条,他就有些不舒服。他的想法,村民生活的环境非常好,个人卫生却不太注意。希望解决了水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你们每天洗几次澡?对不起,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可以告诉我吗?”阿宽笑着问。

“呵呵,阿宽你真有意思。这个是个人习惯,我们每天都洗澡。你不是吗?”老农问。

“我只是好奇,我也是每天都洗,你们不是没有自来水吗?是怎样洗的澡?”阿宽问。

“有水,需要去山下取水。现在好了,水管直接接到水源处,直接将水引到我们家的大水池。”老农说。

“是不是已经通水了?”阿宽接着问。

“是的。只是水池还没完工。”老农说。

“为什么没完工就通水了?”阿宽好奇地问。

“只是等着用。水池还需要养护,否则装不住水,这不是失败了吗?”他说。

“是的,如果水池装不住水,极有可能是失败的项目。所以,你们聘请的有专家吗?如果有,可以找专家赔偿。”老农说。

老农说的话,让多哥感到不痛快,不过,事已至此,只能这样。这些村民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只有一步一步来。

“走,中午别回去了,到我家吃饭。”老农说。

“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你睁开两眼开始忙,中午要好好休息。”阿宽说。看起来阿宽比较会心疼别人。他的细心和体贴,

“回去干啥?回家不是也要做饭吃吗?我家老婆子已经在做饭,我们吃啥你们吃啥,不要嫌弃就成。”老农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