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文艺时代的人生直播 > 第256章 天黑之前

文艺时代的人生直播 第256章 天黑之前

作者:王望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4:0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季先生讲的话在宣统县也讲过,内容都差不多,就是对工程的要求,要保证有水,也要保证有卫生水,两个标准,都要达到,否则就不是安全的水。大家对这个说法感到非常奇怪,在没有外界力量介入的情况下,祖祖辈辈都吃一样的水,不存在需要讲卫生的问题。

没有水,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没有干净的水,人容易生病,有钱就给了别人;活水,是好的,如果能用上活水,对身体绝对有好处,也可以避免传染疾病。当然,在山区有好空气,有好水,对于城里人来说,就是一种奢望,城里人有钱,没有好空气没有好水,很正常,这样的人生过得难受。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不发展,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个矛盾需要解决。

讲完了,群众开始鼓掌,对于掌声,柯南不陌生,因送钱给村民,村民哪里有不欢迎的?当然,送钱的前提,是需要村民合作做好饮水项目,不能拿项目款买化肥或者种子,要么买农药,要么给孩子交学费,这些都是不允许的。首先要声明这个,免得以后说没听到,不知道要求,那就麻烦了。

开完了会,又闲坐了一会儿,吃了点零食,然后开始下山,下山要到另一个地方,是五组。

五组在半山腰,组长在家,据说是以前的老干事,他看见蒋门神和他们前来,有些疑惑。组长姓郎名豪。

郎豪是老干事,住在木板房里,客厅里的牌位上方悬挂着的是伟人的像,然后是天地君亲师位,作为干事家,摆着这个让人想不通,这不是要把人带往迷信的道路上吗?

蒋门神说了来意,他立马说:“我去通知。你们稍等一下吧。”

柯南看看这里的居民居住的情况,非常失望,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山高坡陡,行走困难,几乎四十五度的山坡,居住条件险恶,为什么要住在这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就这样东一个西一个的,太分散了,就像在山顶一样,等了好半天,他们才来,这里居住得更分散,没有办法,只有等了。

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在喊叫,声音非常尖细,就像狼叫一般,声音传播得很远,声音大概不能用词语来写:“熬好——”最后声音拖得很长,在山谷中回荡,传播得很远很远。

这个声音,让季柯南感到害怕,到底是啥东西?难道白天也有狼不成?

声音落下,就有人过来了,陆陆续续地,人们很快就到了老干事家。郎豪说:“好了,开始吧!”

柯南一看,果然,满满一屋子的人,像是从天而降一般,柯南不知道郎豪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不用打电话,不用爬山涉水,只是吼了一嗓子,竟神奇地将他们从西面八方召集了来!这是通知开会的最好方法,同样,这也是最快捷的方便,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力量,比打电话还来得快,发挥自然的力量,不用劳民伤财。

这次,柯南和尹贤仁没费力,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蒋门神竟然把他们在山顶讲过的话,原封不动地复述了一遍。

他很像在部队当通讯兵的,后来经过证实,蒋门神的确是信息兵,没有到一线去送死,做了通讯兵,到处传递消息,总在路上奔跑,不会担心被枪弹击中。

他讲完了话,听众还没反应过来,郎豪就开始啪啪啪地拍起来巴掌来,大家顿时明白过来,也拍起手掌,反正是好事,是好事就要遵照执行,错过了机会,就没戏了。有人带头鼓掌,就是认同了这个项目,只要有人带头,后面就有人回应。如果不明白,可能是怕遇到了骗子,或者对该项目有怀疑,或者担心项目搞不了,因为涉及到很多人,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动土,动地,甚至动用劳动力和金钱,谈何容易?

开完了会,大家各自散去。郎豪留他们吃饭,蒋门神没有拒绝。

他们没在山顶吃饭是因为牵挂山腰里的人,担心在山顶吃饭耽误了时间,就没有时间在山腰开会了。既然在山腰开完了会,天还没黑,吃顿饭应该还来得及,现在下山,恐怕到了家里,还得做饭,大家都很累,谁都不愿去做。不做饭,大家都饿着肚子,要想在晚上看书,恐怕就不能坚持了。没走惯这样的陡坡,上山还好,下山小腿肚子真的打颤,感到酸疼,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感觉。

郎豪拿出了平时舍不得吃的腊排骨,他们一般用个最好的来待客,特别是远方来的客人,自己吃的都是一般的。郎豪然用腊排骨做了一锅火锅,到菜园里弄了一些新鲜蔬菜,作为下锅的菜,大家吃得很爽,香气扑鼻,看着不起眼,吃起来特别有味儿。

吃饱了,柯南看看两个干事还有事要做,你敬酒我回敬,仿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柯南走出房门,看看太阳快要落山,对尹贤仁使个眼色,用手指了指手腕,实际上没表,然后指了指尹贤仁的手腕,他戴了手表,尹贤仁顿时明白,就对两位干事说:“对不起,两位老干事,天快黑了,我们下山去吧。”

蒋门神谈兴正浓,酒也没喝尽兴,看倒尹贤仁提出这个要求,马上点头应允道:“真的,天要黑了,是件真快,白天的时间太短,好吧,好,好,那就不陪老干事了,改天再来,改天再来。”

郎豪不挽留,很清楚,如果没有外人在场,蒋门神肯定要喝好,喝的酩酊大醉,也能走回家,了不起挨一顿臭骂,骂过之后,他老婆就停歇,蒋门神也不生气,马上开始行动,该干啥干啥。

上山不容易,下山也难,总觉得腿肚子再打颤,感到很累,主要是山路太险,坡度太陡了,柯南走过不少地方,白鹳村算是比较险峻的村,难怪这个村子,以白鹳起名,敢情这里只有白鹳才会进来,一般人很难住进来。

终于听到了流水声,这种声音非常熟悉了,证明他们离小河越来越近,柯南感到胜利在望了。上山的时候,觉得走了很长时间,下山的时候,却不觉得,很快就到了。上了小桥,然后到了学校的操场,那纪念碑还矗立在那里,旁边各种植了一棵梧桐树,这就是标志了,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这梧桐树可能是本地梧桐,法国梧桐不会长成这个样子,树皮是绿色的,没有什么斑驳的图形。

有梧桐,就会有落叶,在英雄纪念碑旁,种植梧桐,令人费解,难道是想要招来金凤凰吗?当然,当时考虑的是什么,不得而知,看到这样笔直的梧桐树,倒是很新鲜,季柯南对梧桐的印象是粗壮,但不是笔直。这个不影响梧桐树的称呼。可能种类不同,性质也不同,名称相同就够了。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不种植松柏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柯南很纠结,始终没有得到释放。

柯南他们穿过操场,柯南打开厨房,找了椅子,大家坐下,休息,多哥已经回来了,村主任覃烽已经回去了,这是多哥说的。

大家都累得不想说话,尹贤仁烧水,蒋门神说:“我走了,家里还有人需要照顾。”

柯南和尹贤仁正希望他走,忙了一天,都想休息,柯南还睡不了这么早,晚睡养成了习惯,一时两时不容易改掉。

水烧开后,尹贤仁先洗,洗完之后,喊多哥洗,多哥洗完,最后是柯南,柯南到河里提了水上来,这里的水洗脸洗脚还是可以的,再早一些,到河里取水,还是比较干净的,直接烧开了就可以饮用。但是,没有人愿意这样做,这样做的人是没有任何办法可想。小溪的水直接用来饮用是不靠谱的,不知道溪流的源头,不清楚溪流经过了哪些地方,不明不白,就有可能会带来一些污染。还是要注意些为好。

洗完之后,柯南坐在桌子前看书写字。

感觉眼睛发沉,看来人一累,就容易发困,柯南感到腿脚酸麻,眼睛也不听话,就起来上了厕所,然后关了房门,关了灯,脱了衣服上床睡觉。周围一片寂静,两位老人喂的鸡,在鸡笼里低声叫,可能是被别的鸡给碰了一下发出了埋怨声吧。只要是活物,就会活动的,这个可以理解。

河水流淌哗啦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是明显,柯南躺在床上,想了又想,总是睡不着,总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柯南逐渐进入梦乡,一直睡到外面的公鸡和母鸡在一起吃食,发出了咕咕的声音的时候,他才睁开双眼,一道亮丽的光线射了进来,他才明白,原来现在在白鹳村,在村项目管理办公室,周围有一户农家,一双老年夫妻,没和儿女居住在一起,他们这样选择是因为他们更喜欢自由。

醒了之后,柯南感觉腿脚都抬不起来,太累了,不知道山上的人怎样生活的,是怎么忍受过来的?真令人惊叹!不过,从下在山区生活,肯定有锻炼,习惯了出门就爬山,因而更能吃苦。柯南就遇到在归州、在江城从事搬家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山区,他们太强悍了,能吃苦,收费低,很受城里人的欢迎。

不能老赖在床上,说起来就起来,还有一些事要做。昨天开会,今天应该碰头总结总结。

起床洗漱,上厕所,隔壁的两位老人格外勤快,从天亮到天黑,总在忙碌,农村的活儿,想做做不完,丢了这个,拿起那个,总是处于忙碌状态,就像作家总在写作,每天都要构思,每天都要动笔,不然,笔会生锈,人会僵化,头脑会越来迟钝。

在某些方面,农夫和作家有异曲同工之处。

尹贤仁做早饭,隔壁的老人送来了青菜,说:“你们喜欢吃面吧?那用得着这个菜。不要客气,我们的菜怎么吃都吃不完。”

老人说完,脸上露出得意之色,没错,他们凭着诚实劳动,得到劳动成果,并和别人分享,获得快乐,心里得到了满足,真是太好了!

尹贤仁不要,老人不高兴,非给不可,尹贤仁拗不过他们,只有接收了,只有等以后想办法弥补弥补,不能让老人吃半点亏。

尹贤仁弄好了早饭,然后他们一起吃,多哥不喜欢吃面,好在有点瘦肉,他还比较喜欢,要是在面里没有一点荤,他是不想吃的,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吃一丁点。

吃完了饭,柯南洗碗,多哥好像啥都没做,不过,没关系,洗碗的事、炒菜的事和买菜、洗菜的事以后再进行调整。也许多哥在某些方面聪明一点,但是,具体到实际情况,做饭洗碗等事务,既然他做得少,就应该在个人形象方面进行收敛,让更多的人都甘心为他做事,如果不遵守规则,那就不要参与玩游戏。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或者略懂一些后,不愿意做深入地思考,结果总是失败。

吃完了饭,开始开会,这叫碰头会。只有开会,才能交流思想,提问题,想办法。

蒋门神和覃烽都来了,他俩参加这次摸底总结会,是为了下一步出台《实施方案》做准备,到时候会想办法让全村的人都知道这个方案,明确谁出钱,谁出力,还要看看工期,争取在过年前杀年猪的时候,让全村老百姓都能用上自来水,在供水之后,再进行一次摸底回访调查,并且要提交相应的调查情况,做个总结,成为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就这样,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莫衷一是,有的主张显然有些不合情理,但是偏偏合法,合法之后,自然和情理相差甚远。好在都是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求同存异。目的都是一个,最终解决问题。不图什么名声,起码要对得起这场辛苦忙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