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新唐 > 火炮研发成功(一)

新唐 火炮研发成功(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941年,二月。

早在一年多之前,李继业就已经给军政部研发司下达了任务,那就是研制火炮。

李继业非常详细的描述了火炮这种火器的大致构造,以及发射的原理。不过因为研发司始终没有得到合格的铁料而没有研制成功。

这次刚刚过完年,李继业便准备在军政部研发司“久驻”了,这次要集中天策府的所有技术力量,定要一举攻克火炮的技术难关。

李魏得知李继业准备开始紧盯火炮研发的事情,心中也是激动不已,毕竟火炮研发这件事情已经拖延许久了,虽然研发司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可是铸造出来的成品全都是报废货,根本不能使用。现在有了李继业的亲自指导,李魏觉得此事一定能够有个结果了。

于是,李魏急急忙忙的赶回了军政部研发司,与果甘见面之后商议了一下,然后便一面指挥手下工匠抓紧时间打造兵备,同时又从手下人中精心挑选了二十名工匠,作为铸造火炮的“援兵”加入到火炮研发项目组来。

接着,李魏便紧急调集优质生铁,特意在军政部研发司开辟出一块场地,专门作为火炮工坊,以及火炮研发使用的仓库。这处火炮工坊立即开始建设,争取早入投产。

李魏管这叫做双管齐下,一面研制火炮,一面先将工坊建设起来,两不耽误。

几天之后,李魏已经做好了火炮研发的准备工作,李继业便带着一队亲卫赶来了。

自从过完年,李继业还没休息过一天,就连和妻子甄宁夕也是聚少离多,一直在忙着各方各面的事情。

这天赶到军政部研发司之后,李继业便在李魏的引领下来到了火炮研发项目部。

李魏和果甘行礼之后,果甘便自豪的介绍道:“主上,这些就是我挑选出来的工匠,都是研发司里的好手!”

李继业看了看那二、三十名工匠,只见众人都是脸色黑红,双手都满是老茧,一看就是在炉火前讨生计的汉子,不由点了点头,便对众人说了几句鼓励的话。

这时,李魏便笑着说道:“主上,咱们是不是开始火炮研发?”

李继业眼见果甘心急火燎的,也是笑着说道:“那果司丞就说说看,这火炮研发的门道吧。”

果甘眼见李继业想要考考自己,便笑了笑,之前自己可是已经做足了功课,这一年多以来,自己在火炮研发项目部的时间非常多,与一众工匠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心得体会。

于是果甘说道:“启禀主上,属下以为这火炮研发最好是使用铜,这样火炮的寿命会比生铁火炮研发长许多;如果是生铁火炮研发的话,造价会低上不少,而且生铁含硫较少,很适合火炮研发。所以我建议咱们使用生铁火炮研发。只是现在项目部制造出来的样品一共有八个,全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报废品。”

李继业听着果甘的话,脑海里也是回忆着一些资料来:在历史上,后世明代的闽粤地区出产的生铁就是以质地优越著称,该地区的炼铁工场因为以木炭为燃料炼铁,含硫量比北方使用煤炭炼制出来的生铁要低得多。而硫正是使生铁变脆,品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明代人不能理解这个缘由,但是南方铸造的火炮要比北方坚固成了当时的一个共识,以至于到了明末朝廷大规模火炮研发都是在广东进行。

到了后来万历四十七年徐光启奉命练兵拱卫京城的时候,就建议朝廷在福建和广东招募匠人来京火炮研发。崇祯三年,他又自请赴广州火炮研发,其原因是:“工匠甚众,铁料尤精,价亦可省三分之一……”而在崇祯初年,两广总督王尊德一次性就火炮研发二百门。

当然这些都是明末时期的情况,不过在此时景泰年间,大明南方的火炮研发技艺和数量,已经开始超过北方各省了。

不过,那个时候的大明火炮都是有一些缺陷,那就是装药少,射程短,没有准星,无法进行精准的瞄准,火炮的炮膛外口宽,内部小,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药气体,炮膛内部也无法做到合格的圆形,炮膛没有镗光。炮弹尺寸乃至形状随心所欲。弹炮游隙过大。

此外火炮没有炮耳,而且有头重脚轻的毛病,如果装药太过密实,就会在开炮的时候颠倒自行炸裂。

所以,在来军政部研发司之前,李继业就已经打定主意,在后世大明火炮的基础上,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以此为基础铸造火炮。

毕竟李继业在穿越之前就是学理工科的,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火炮的管壁加厚,加大火炮倍径,同时将炮身从前至后渐粗。

这样一来,军政部研发司铸造出来的火炮将会在射程、杀伤力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不少的优势。

同时,李继业还准备在军政部研发司铸造的新式火炮上增加准星和照门,以增加火炮的精度;在炮身上增设炮耳,便于将火炮架设在炮车上,以及调整射击角度和移动方便。

在来军政部研发司之前,李继业已经画好了新式火炮的草图,此番要制造的火炮是一种滑膛炮,大体也可以算是一种仿制的红夷大炮,不过蓝本要稍微先进一些。

李继业仿制的是后世19世纪早期法军的12磅加农炮,并且根据李继业所学的知识加以改良了一下,将火炮的炮身加长、炮筒加厚。

按照设计,这种炮有效射程为两里,最大射程为三里,炮身重量大概在一千两百斤左右。

李继业原本想着由研发司自行将火炮研制出来,这样的话在技术积累层面上,研发司的技术会更加扎实一些。可是现实总是与期望有些不同的。

果甘说完之后,李继业也从思绪之中回过神来,便将自己画好的图纸递了过去。

果甘连忙双手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旁边的二、三十名工匠也是纷纷围了过来,众人不时小声指指点点,甚至还讨论了起来。

李继业笑着问道:“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火炮研发?”

一名工匠当即说道:“回主上,当然是先制造泥模了!”

李魏、果甘和其余工匠也是纷纷附和着。这种办法本就是李继业之前给众人提供的一个途径。

李继业却不是很满意,当即否决了众人的提议。

对此,李继业便问道:“你们用泥模火炮研发,那泥土遇到高温之后,里面的水气怎么办?那么高温度的铁水一倒进去,泥型里只要有一丝水分,就会立即蒸发在铁炮里形成气泡。这气泡可是火炮的大害,很容易导致炮壁脆弱进而导致炸膛的危险!”

李继业对于后世的火炮研发技术很是了解,所以问出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专业和刁钻,那些工匠一听就知道李继业是行内人。

李魏、果甘和众工匠闻言都是一怔,他们完全没想到李继业竟然还懂这么专业的问题,互相看了一眼,不过众人一想也就释然了,毕竟这些图纸都是李继业提供的,人家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呢?

还是李魏回道:“主上高见!这泥模确实容易藏水,所以我们做好泥模之后都要风干一个月才会使用。不过即便是这样,还是免不了有些微水气使铜炮形成马蜂窝,这也是为什么成品总是不合格的原因。”

于是,李继业便直接推翻了众人的建议,说道:“如果不用泥型,而是用铸铁做铸模呢?铸铁里没有水气,也不会形成气泡,成品率将会极大的提高吧?而且铸铁做铸模产出的火炮内外壁都会比较光滑,这样也可以减少表面清理、选洗内堂的工作量!”

听到李继业的话,李魏和众工匠都是傻了眼,他们从没想过用铸铁来做铸模。

不过这些工匠毕竟也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经过李继业的这么一点拨,立刻就是灵光一闪,都觉得用铸铁来做铸模确实是个好办法。

没有了铸造过程中的气泡,铸造的火炮岂不是每门都可以使用了?再也不会有这么多残次品!

不过,此时李魏也是想到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便笑着问道:“主上的这个主意甚好,不过如果用铸铁来做铸模,这铸模和火炮到时候如何分开呢?”

李继业其实早就猜到了会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便说道:“用铁模铸造火炮之时,先在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沙泥加水合成的涂料,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箍紧铁模,趁着炮神还是红热之时,清楚毛刺,便可以得到成品。不过这个涂料的具体比例还需要诸位自行斟酌一下。”

李继业所说的这个办法其实都记录于后世明末赵士祯所著的《神器谱》之中,在穿越之前李继业也是详细阅读过,因此自然是顺手捏来。

听到李继业的话,李魏、果甘与那二、三十名工匠又一次陷入一片沉寂,他们默然思考着李继业刚才所说的方法。

其实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模型铸造器具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范成批铸造生铁农具和工具了。其中提到的使用铁模铸造采用的双层涂料,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演进,甚至都并非赵士祯首创,这一点李继业还是记忆犹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