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新唐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新式教育

新唐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新式教育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策府,议事堂。

李继业将吴从汉、李魏、白济汛召集了过来,另外李偲升也在列。

随后李继业便对众人说道:“如今我天策府的疆域已经不算小了,山东各地以及河北大部都已经是我天策府的地盘,各类人才也是汇聚一堂。可是即便如此,我也时常觉得人才不足用。”

“就好比各地州县,现在各地的县衙、州衙内都或多或少有缺额,不少地方都是一人身兼数职,这样是不行的。不但会让各地官吏身心疲惫,也会造成权柄的集聚,这是会出问题的。”

“所以我思索再三,决定在各地州县建立一整套的新式官学!”

众人都有些诧异,什么叫新式官学?

而且李魏和白济汛还认为李继业此举没有必要,毕竟此时在各地已经兴建了不少的新式官学、官学,完全能够满足民间的教化之事,当然大部分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私塾教育。

李魏说道:“主上,有这个必要吗?现在各地的官学和私塾都不少,咱们总不能全部推到重来吧,那样一来耗费就太大了。”

李继业说道:“我所说的新式官学,并不是现在那些只教授四书五经、圣贤文章的私塾和书院。我准备设立的新式官学将会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军事类新式官学,专门教授行伍之事,我决定建立两所。一所设立在兖州城,名为天策府演武堂,专门对咱们天策府的各级将官和有志将士进行培养;另一所设立在登州城,名为登州军事新式官学,这所新式官学专门面对全天下的有志之士,教授排兵布阵等学识,以及兵备打造、赞画学问等等,凡是和军伍有关是学识,这里都会教授。”

“凡是从登州军事新式官学顺利毕业的学生,都要到天策府各部中历练两年,两年期满后,便可以进入天策府演武堂进行进修,完成学业之后,便可以根据其具体的才干,在咱们天策府各部出任相应的官职!”

听到这里,众人都是非常赞同。

此时众人心中还都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思想,李继业的这个想法一旦实行起来,便可以让天策府获得源源不断的将才,虽然和那些名将无法相比,但是天策府完全可以凭借这两所军事新式官学,获得大量的高质量基层将领!

此时在座的众人都是聪明人,李继业说完之后便都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全都积极赞同。

“这两所新式官学全都划归军政部,由征兵司负责筹备,学院所需的教官和先生,暂时由各部军中的将领和得力士兵出任,待到几年之后,便由两所新式官学的优秀毕业生出任!”

军政部部长李魏当即领命。

接着,李继业又是说道:“此外,我还准备在咱们天策府境内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在每个县城建立一座小学,该县的二十岁以下、十岁以上的识字男丁都可报名入学,学校除了教授众人识字和为人道理之外,还会教授天文、地理、算学、历史、当下时政等等,都是实干之学,学制为三年!”

“在每个州城,都要建立两所中学,所有在小学学满三年、顺利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所在州城的中学;其中一所中学继续教授天文、地理、算学、历史、当下时政等实干之学,不过相对小学所教都是深奥许多;另外一所中学,则是教授农学、商学、工学等学问。”

李继业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这些从小学毕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两类中学进行深造。”

“最后,我准备在兖州城建立两所大学,也就是俗称的新式官学,依旧是一所教授天文、地理、算学、历史、当下时政等实干之学,一所教授农学、商学、工学等学问,再加上军政部管辖的两所新式官学,到时候咱们兖就有四所大学了!”

这时,李魏说道:“只怕是科举之途依旧是百姓的首选,到时候咱们花费巨大,建立了许多学校,但不会有人来学的!即便现在天策府境内的文人都不会去参加伪晋的考试,但是也大多投身商业,或者是通过举荐的形式入仕,这新式学校真的有人参加吗?”

李继业笑着说道:“不用担心!咱们的这些学校不但入学不用缴纳任何的费用,学校还包吃包住,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只要顺利毕业,便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才干,在咱们天策府的各处安排生计,就算是到军政部参军,只要是有小学、中学或是大学的毕业证书,便可以优先录取,到时候咱们的这些学校一定是趋之若鹜的!”

听到这里,吴从汉也是笑着说道:“主上说得没错,毕竟能够走科举之途的书生都是少数,大多数人家的孩子都是没有这个途径,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上了几年私塾,认识一些字,便在各处给人帮工,一年到头都不会有什么出息。所以,咱们的这些学校对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白济汛则是说道:“主上此举真是意味深长啊!如此一来,用不了几年,咱们天策府所需要的所有人才,都可以自行培养,再也不必担心人手不足了!”

众人闻言都是对李继业佩服之至。

李继业笑了笑,对吴从汉说道:“民政部立即做一个义务教育的具体计划,所需的人手和花费也要明晰,我审核之后,立即交由实业司筹集钱粮并进行拨款,争取入冬之前开始筹备!”

“喏!”

几天之后,民政部部长吴从汉将做好的义务教育方案呈交给了李继业,对于这份方案,李继业还是非常满意的。

吴从汉提交的这份义务教育方案结合了此时天策府各地私塾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份详细的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中学、大学各三年,一共是九年)

当然,要实现这份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在天策府各地便共需建设小学三百一十七所,中学六十所,大学四所。

其中的建设经费经过民政部的计算,至少需要四百二十万贯以上!这还不算这么多学校所需先生的费用,以及这些学校运营所需的支出!

如果都算上的话,估计天策府每年将要花费五百万贯左右!

但是,李继业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批准实行了,并且命令实业司司丞李偲升立即调集钱粮,在明年入冬之前,至少要将这些学校修建完毕,期间也要将所需的先生和后勤人员招募到位!

同时,这些学校中的军事新式官学都划归在军政部征兵司统管,其余的普通学校全部划归民政部统管。

李继业专门在民政部设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教化司。

这个部门统管所有的民事学校,并且负责天策府的对外宣传事宜,引导各地百姓的人心向背,劝人向善。

教化司的司丞名叫李轩,是军政部部长李魏的侄子,为人机灵,很有才干,原先一直是在李魏手下办事,此番被李继业给提拔了起来。

当然,李继业决定任命李轩为教化司司丞的时候,白济汛和吴从汉都在背地里提醒过李继业,二人都是担心李魏一派势力太大。

但是李继业却是坚持任人唯贤,不管是哪一派别,只要有本事,就该重用。

当然对于白济汛和吴从汉的提醒,李继业也是记在心中,毕竟不管是哪一个势力,只要发展起来之后,肯定是要分化出不同的派别的,对此李继业并不反对,也不反感,只要各派别之间不要相互争斗、无休止的内耗便可!至于良性的竞争,李继业甚至还举双手赞成。

成立民政部教化司的命令已经签署,民政部也行文发了下去。

之后,李继业便带着甄宁夕,以及儿子离开了兖州城,在直属军亲卫旅的护送下,前往了登州城。

此番李继业带着妻儿返回登州城,一者是为了回去看一看,二者也是想要看一看沿途的情况,对各部将士和沿途的产业,以及登州城的各项事业视察一番。

李继业一行自兖州城一路向东,没几天的功夫便赶到了青州。

这一路上,李继业虽然有甄宁夕母子二人随行,但是并没有太过耽搁,三人也没感到太过疲惫。

此时天策府各州县之间的官道,已经全部由民政部牵头、实业司出钱粮进行了修缮,虽然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的官道正在施工中,但大部分已经竣工完毕了。

从兖州城到青州的这段官道,不但路面拓宽了一倍,而且还全程铺上了水泥,实现了路面的硬化,来往行人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气路途难走、泥泞了。

为此,实业司已经先后六批拨下了三百九十余万两银子,以及九十五万石粮食,而且随着后续工程的延续,实业司还在不断的调拨钱粮。

索性现在实业司的众多产业收入剧增,而且各处商贾、士绅等每年缴纳的费用也是逐年递增,使得实业司完全能够承受这么巨大的开支,而且还能有所盈余。

没过多久,李继业一行人便出了青州,朝着莱州前去。

待众人赶到一个路口的时候,民政部雇佣的两个当地青壮正在指挥来往行人。

只见二人都是各自挥舞着一面小旗子,其中一人的旗子是红色的,一人的旗子的绿色的。

这就和后世的红绿灯一般,行人见到红色旗子举起,便在路口等候,让另外两个方向的行人先走,待到绿色旗子举起才会继续前进。

同时,甄宁夕也是发现,来往的行人绝大部分都是在靠右赶路,看来也是民政部定下的规矩。

虽然这些规矩在甄宁夕看来有些奇怪,但是官道上的人潮却比以往顺畅了许多,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人潮互不打搅,整条官道上都是整齐无比。

“真是长见识了!”

李继业看着满脸笑意的甄宁夕,说道:“这算什么,要是天下州县都如此,那才是真是正的长见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