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新唐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铳(二)

新唐 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铳(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果甘等人发出了一阵惊呼,但是李继业还不是很满意,毕竟射击距离只有二十步,如果放到战场上,这二十步的距离足以让火铳手大批战死。

况且以契丹人为例,契丹人的士兵大多都是披甲的,在战马高速冲锋的时候,碗口铳不管是射击速度还是射击距离,都无法满足战场上的需要,面对披甲的敌军,碗口铳的破甲威力也是严重不足的。

于是李继业将这些情况一一说明,果甘等人也陆续冷静了下来。

“正因为如此,我才拿来了这张新式火铳的图纸,研发司要以碗口铳的技术积累为沉淀,尽快吃透新式火铳的技术。”

果甘等人叉手领命。

“这款新式火铳就叫鸟铳吧,意为这种火铳射程远、精度高、速度快,可以射杀空中翻转飞翔的飞鸟。”

随后李继业便对着图纸,将鸟铳的一些制造要点提了出来,算是给果甘等人提个醒。

交代完之后,李继业便返回了天策府,先让果甘等人消化一下今天的一切,等到明天的时候,李继业再向整个火铳项目部的百工讲解火铳打造的各种关键点。

次日一早,李继业早早的赶到了研发司,果甘带着火铳项目部的一众百工早早等在门口,然后便簇拥着李继业一起进入研发司。

刚一进火铳项目部所在的院子,李继业便看到果甘已经准备好了打造火铳专用的锻造台,准备等候李继业的现场教学了。

李继业见状也不多言,直接让果甘从众工匠中挑出一组公认技艺最好,准备在李继业的指挥下试造鸟铳火铳。

这个被挑出来的铁匠姓王,别人都不记得他的名字,就记住他叫徐通用,因为捶打铁器的手艺出神入化,才有了这个绰号。这个徐通用也算是火铳研发项目部的中坚力量,深得果甘的信赖。

而另一名铁匠是徐通用的徒弟,二人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常年配合下来,也是十分的默契。

此时,徐通用带着徒弟,按照李继业的指点,先打造鸟铳的铳管,再制作铳身其他部件,最后再进行组装。

至于碗口铳,李继业已经不准备再讲解什么了,直接命人将昨天组装的那杆碗口铳装在精致的木盒子里,作为纪念品自己收藏了。

众人准备好,接下来第一步就是打造铳管。

只见在李继业的指挥下,徐通用和徒弟用一根已经提前准备好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将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

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一步徐通用做的很熟练,一番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旁边的徒弟也是和他配合默契。

此时如果按照后世明军制造鸟铳的方法,第二步就是焊接了。

李继业清楚的记得,后世明代对弹道知识匮乏,认为火铳越长威力越大,致使火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然后一节节焊接,发展到后世满清的抬枪,枪管甚至长达两米。这种焊接方法制成的铳管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

然后到了后世的明末时期,明军工匠投机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纪效新书就曾记载:“近来,洞晓此中病痛者既少,而又不任怨任真责成工匠,听其卷成铁筒,粗细薄厚不均,甚至单筒卷成,举即炸损。”

越是容易炸膛,士兵越排斥使用,以至于明朝一共制造出几万支鸟铳,而实际装备部队可以用于实战的却很少,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仍然使用原始的三眼铳!

此时,李继业指导的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双层复合式铳管,与单筒焊接法不同,李继业的方法是在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

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单筒焊接铳科学,铳体接合更坚固,虽然用这种铳管无法做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毕竟这种方法对于焊接的技术要求非常低,相比于焊接法,这种办法更适合大规模量产,所以李继业回去经过一个晚上的权衡,最终还是决定使用这种改良过的卷合法来打造铳管。

在打造铳管的过程中,徐通用按照也认为短管不如长管打的远,便和李继业说明了一番,但是见李继业坚持如此,便不再说什么。

然后第二步就是修整内膛。

这时的铳管还是粗胚,且芯体不直,膛内也粗糙不平,除了把管身外部打磨光滑,最重要的就是用钻头将铳膛钻大、钻光滑。

李继业指点众人的火铳技术都是参照后世明代的技术,一般的钻头都采用堕子钢,钢性并不是很硬,而且都是人工钻膛,所以打造鸟铳所需时间的一半都是在钻铳膛,而且每天最多只能钻一寸,想要钻完用时可长达一个月。

纪效新书有记载:“鸟铳原孔甚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

在李继业看来,明军鸟铳生产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解决的办法有两方面,一是改进钻头,二是改变钻孔方式。

制造钻头的钢很好解决,现在研发司或者兵仗司就可以炼制出优质的钢材来,不但可以用来制造钻头,而且还可以用来打造将来必须要研制的车床、冲床等设备。

至于钻孔方式,李继业想到的方法,便是采用水动力简易车床。日后等条件成熟之后,李继业打算在将建议车床改为精钢打造。

所谓简易车床就是一个放大的横置手摇钻,不过是用水力代替手摇。

原来钻孔是人工一寸一寸的钻,而且竖着钻,费时费力,采用简易车床则是将枪管横向固定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架子上自行旋转,钻头刀具水平进给,这样钻孔的效率比原来提高数倍,原本要钻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铳管,现在只要五六天就可以钻出一根内膛光滑的优质铳管。

于是李继业顺带着将水动力简易车床的图纸也交给了果甘,让其立即在研发司打造一个样品出来,如果使用没有问题,便转交给兵仗司大量推广。

幸好当初在修建军政部兵仗司工坊的时候,李继业就已经考虑到可能会用到水力,便命人提前将兖州城外的一条小河改道引了过来,并且在兵仗司工坊外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水坝待用。

铳管制作成功,还可以看作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接下来的制作就是革~命性的改进了。

此时研发司研制的碗口铳属于原始火绳枪,铳身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铳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相对于成熟的燧发枪而言,火绳枪的弊端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且缓慢,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大。

后世戚继光就曾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十几道程序,这还是经过简化之后的程序。而在同时期的欧洲,也有相关文献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二十五个步骤,比大明的火绳枪还要繁琐。

其次就是火绳枪在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无法使用,雨水会把药门的引火药打湿,大风会把药门的引火药吹走。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李继业在后世见惯了各种先进火器,对于火绳枪的繁琐步骤更是深恶痛绝。

用李继业的话讲:“十来分钟开一枪的速度,是不可容忍的!”

于是,李继业在自己改良过的鸟铳图纸上,专门设计了燧发枪的机制,解决了火绳枪的上述缺点。

燧发枪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在火铳手射击时,只要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击打在火门边上,便可以冒出火星,从而引燃火药击发。

如此一来便大大简化了射击的步骤,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得火铳手的射击速度赶上、甚至是超过了弓箭手,真正形成了火力上的压制!

而且,李继业为了让自己设计的新式鸟铳可以在大风天气里使用,还特意在药池的上方装了一个盖子,火铳手在扣动扳机的时候,药池上面的盖子就自动打开,同时还用燧石取代了火绳。

此时,李继业详细的将燧发结构讲给果甘等人听,为了帮助众人快速理解,李继业还特意找来炭笔和纸张,边说边画,将每一处细节分解画了出来。

果甘等工匠虽然不是专业打造火铳的工匠,但基本上也都是和钢铁打了多年交道的,对于一些机械的原理还是有认识的,虽然不成体系,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却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十分牢靠。

经过李继业的一番讲解,果甘等人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众人都是觉得一扇充满新奇事物的大门朝着自己敞开了!

此时已经临近晌午时分,但是果甘等工匠却没有半点疲倦,依旧拉着李继业东问西问。

李继业又是费了一番口舌,才满足了众人的求知欲。

“果司丞,击发结构我说明白了,那咱们就继续了?”

果甘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叉手说道:“请主上继续!请继续!”

看着双眼冒光的果甘,李继业也是心中好笑。

于是,李继业便继续给果甘等工匠讲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